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成佛品第十二)▪P2

  ..续本文上一页、身秘密,云何名为心秘密法?瑜伽行者观满月中,出生金色五钴金刚,光明焕然犹如镕金,放于无数大白光明,以是观察名心秘密。云何名为语言秘密?“唵一地室多二合婆尔罗二合二”此陀罗尼具大威力,一切菩萨成佛真言,是故名为语言秘密。云何名为身秘密法?于道场中端身正念,手结引导无上菩提最第一印,安置胸臆心月轮中。善男子!我当为汝说其印相:先以左右二大拇指,各入左右手掌之内,各以左右头指、中指及第四指紧握拇指作于手拳,即是坚牢金刚拳印。次不改拳,舒左头指直竖虚空,以其左拳著于心上;右拳小指紧握左拳头指一节,次以右拳头指之头,即指右拳拇指一节,亦著心前,是名引导无上菩提第一智印,亦名能灭无明黑闇大光明印。以结此印加持力故,十方诸佛摩行者顶,授大菩提胜决定记,是大毗卢遮那如来无量福聚大妙智印”。

  瑜伽行者,即修秘密法之人。瑜伽者,即相应之义,谓能修之人与所修之法互相合应,则名瑜伽。月轮者,即前发菩提心品中凡夫所观菩提心相之清净圆满月轮观,即是本清净法界观,以此月观为所依。三种大秘密法者,即是毗卢遮那如来之无漏三业而加持行者,使行者与佛无二,此即名为三种秘密,此唯佛与佛乃能证知;要使等觉菩萨证入佛地,故示之以三种秘密大法。所谓三种秘密者:一、即是心秘密法,是由于行者观自心如清净圆满之月轮,由此心月轮体性中出生五钴金刚,即表显毗卢遮那如来所成之五智。五智者,即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法界清净智是也。行者即依此五智而观想,观得自心月轮中之五钴金刚,皆为如来果德之法性;行者以本有之体性,感毗卢遮那如来威力功德之所加持,则行者自身即佛。二、语言秘密者,其秘密之义含蓄在此真言中。所谓具大威力者,即是有如来之大雄大力或无上十力。此真言即瑜伽行者依此而加持诵习,则便能得如来法身。三、身秘密者,此是道场正坐结印于胸臆间,此印即是引导无上菩提心印。引导者,即引导菩萨而究竟成佛。从善男子至亦著心前者,明结无上菩提心印之法。其初所结成者,则为坚牢金刚拳印;次即于此印更进而结成无上菩提第一智印,即菩提心印也。如下二图:

  金刚拳印

  

  菩提心印

  

  此印又名能灭无明黑暗光明印者,即引导菩提心而得圆明,则其无明痴闇即能究竟破灭。次以结此印至大妙智印者,明由行者结此印而加持之,故感得十方如来摩顶受记,而又转名此印为无量福聚大妙智印。胜决定记者,即记其决定成佛。大毗卢遮那如来者,即是摩诃毗卢遮那佛。毗卢遮那,普遍之义,普遍明照,一切智种种光明遍照,如日月轮之光明普照万物,即密宗所谓大日如来是也。此大日如来,平常以为是法身,而实即是圆满报身卢舍那佛。

  己三 正观成佛

  尔时、行者结此印已,即作此观:一切有情共结此印持念真言,十方世界无三恶道、八难苦果,同受第一清净法乐;我今首上有大宝冠,其天冠中五佛如来结跏趺坐,我是毗卢遮那如来,圆满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照十方界,利益安乐一切众生。如是观察,名入毗卢遮那如来最胜三昧。

  此文正明作观之意,即行者观得一切有情皆同结此菩提心印,诵秘密言,息除八难、三途之苦而同受法乐。行者并观自首宝冠之上有五佛如来,则自身即是毗卢如来,具足相好,放光照彻世界,普利众生。如是观察,即名入毗卢遮那如来最胜三昧。此中明佛相如何庄严,显其佛相是他受用佛身之相,并非自受身与法身之相。如梵网经所现为二地之他受用身。此中说法之佛,是为等觉而现之他受用佛,是从法身如来之体性而起之身,亦可得名法身。即变化身亦是从清净法界法身如来本性之流出,亦得名法身也。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本是变化来如来之相好,毗卢如来──他受用佛虽有无量功德庄严其相好,亦不外乎从此相中推广而已。

  己四 喻明胜法

  “譬如有人悟迦卢微妙观门,自作是观:我身即是金翅鸟王,心、意、语言亦复如是,以此观力能消毒药,一切恶毒不能为害。凡夫行者亦复如是,作降伏坐,身不动摇,手结智印,密念真言,心入此观,能灭三毒,消除业障增长福智,世出世愿速得圆满,八万四千诸烦恼障不能现起,恒河沙等所知重障渐渐消灭,无漏大智慧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现前圆满,速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科以修迦卢微妙观门为喻,显三密法门之殊胜。迦卢微妙观门者,即是迦楼罗秘密观门。印度颇多修此观门者,修此观时即观自身是金翅鸟生,乃至口与意亦复如是,便能消除毒药而不为毒药所害。凡夫修如来三密法门亦然,能作此三种秘密加持,便能灭三毒诸苦而证得佛果菩提。降伏坐者,即是跏趺坐,此坐是以右足架在左足之上;若左足架在右足上,则名之曰“吉祥坐”。无漏大智者,即是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智,即以此金刚智之利剑,截断一切烦恼而到于究竟清净地也。

  戊二 赞说胜行

  己一 文殊赞法劝行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稀有世尊!希有善逝!如来出世过优昙华,假使出世说是法难。如是心地三种秘密无上*轮,实能利乐一切众生,入如来地及菩萨地真实正路。若有众生不惜身命修行此法,速证菩提”。

  此科名“赞法劝行”。赞法,即从“尔时文殊至真实正路”;劝行,即若有众生至速证菩提是也。赞法者,即文殊菩萨称赞如来说此三种秘密法门,其难值遇甚于优钵昙华。如来、善逝,为佛陀十号中之二号;言希有者,正明如来出世甚难,而能说此三密法门则是难中之难。入如来地及菩萨地者,即明修此三种法门,其在凡夫地者则能入于菩萨地。其在菩萨地者则能入于如来地。劝行者,即劝众生不惜身命而去修行,此不惜身命修行,正是大丈夫之行为。闻西藏喇嘛往往能做到。不惜身命者,如临阵之戎衣战士,不顾一切而去杀敌;似入丛林之禅和子,以“身心交与常住,性命交与龙天也”。

  己二 世尊示行令修

  庚一 总示三十二甲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欲得修习三种秘密成佛妙门,早获如来功德身者,当著菩萨三十二种大金刚甲,修此妙观,必证如来清净法身”。

  此文意谓修瑜伽行者,修三种秘密法门时,必先要披三十二种大甲;若如是,则修三种秘密之观必能成就,而成如来清净法身矣。此即行者从初闻法起信,增进而入于妙觉,皆必要披此三十二种大甲。

  庚二 别明三十二甲

  “云何名为三十二甲?一者、于无量劫为众生故,不厌生死受苦大甲;二者、誓度无量有情乃至蝼蚁不舍大甲;三者、觉悟众生生死长梦安置三种秘密大甲;四者、拥护佛法,于一切时犹如响应护法大甲;五者、永灭能起有无二见一切烦恼金刚大甲;六者、头目髓脑、妻子、珍宝,有来求者能舍大甲;七者、家中所受一切乐具,永不贪著能施大甲;八者、能持菩萨三聚净戒,及不舍离头陀大甲;九者、著忍辱衣,遇诸违缘毁骂鞭打不报大甲;十者、教化所有一切缘觉、声闻令趣一乘回心大甲;十一者、譬如大风昼夜不歇,度诸有情精进大甲;十二者、身心寂静口无过犯,修行解脱三昧大甲;十三者、生死涅槃无有二见,饶益众生平等大甲;十四者、无缘大慈,利益群品恒无厌舍与乐大甲;十五者、无碍大悲,救摄一切无有限量拔苦大甲;十六者、于诸众生无有怨结,恒作饶益大喜大甲;十七者、虽行苦行不惮劬劳,恒无退转大舍大甲;十八者、有苦众生来菩萨所,代彼受苦不厌大甲;十九者、如观掌中阿摩勒果,如是能见解脱大甲;二十者、见五蕴身如旃陀罗,损害善事无著大甲;二十一者、见十二入如空聚落,常怀恐怖厌舍大甲;二十二者、见十八界犹如幻化,无有真实大智大甲;二十三者、见一切法同于法界,不见众相证真大甲;二十四者、掩他人恶不藏己过,厌离三界出世大甲;二十五者、如大医王应病与药,菩萨随宜演化大甲;二十六者、见彼三乘体本不异,究竟同心归一大甲;二十七者、绍三宝种使不断绝,转妙*轮度人大甲;二十八者、佛于众生有大恩德,为报佛恩修道大甲;二十九者、观一切法本性空寂不生不灭无垢大甲;三十者、悟无生忍,得陀罗尼,乐说辩才无碍大甲;三十一者、广化有情坐菩提树,令证佛果一味大甲;三十二者、一刹那心般若相应,悟三世法无余大甲;是名菩萨摩诃萨三十二种金刚大甲。”

  此三十二大甲,第一、即是菩萨于无量劫中广度众生,不畏生死大苦。第二、即是菩萨为成佛故,能度诸有情乃至最微而至于蝼蚁。第三、即是菩萨为度苦恼众生,警觉其长夜大梦而安置于三种秘密法门。第四、即是菩萨因为担荷如来大法故,拥护佛法之心,时时刻刻如响应声。第五、即是修菩萨行者能灭空有之二执,此二执若除则一切烦恼永灭。第六、即是修菩萨行者能舍身命财产。第七、即是不贪著乐具而能施于人。第八、即是能持三聚大戒及修十二头陀苦行。三聚戒,即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第九、即是行忍辱波罗密,若遇种种逆境而不报复。第十、即是行菩萨行者,应将修声闻菩提缘觉菩提者,转化为佛果菩提。第十一、即是明修菩萨行者,其精进勇猛正如昼夜不息之大风。本来,风终有止息之时,此但是譬喻耳。十二、即是修菩萨行者。应解脱身口意三业,而成寂静禅定之三业。十三、即是菩萨度诸众生,不著于生死,不著于涅槃,所谓生死涅槃平等无住。十四、即是行无缘大慈心而不厌舍,与众生之乐。十五、即是行无碍大悲而拔有情之苦。十六、即是为饶益众生故,未曾结怨众生,众生皆生欢喜。十七、即是虽作诸事业,与众生乐、拔众生苦令众生欢喜,而其心不贪著,居于中容之境。十八、即是菩萨能代众生受苦。十九、即是解脱眼根得天眼通,观大千世界如掌中之阿摩勒果。二十、即是观五蕴身是能损害善业之物,如旃陀罗之善于屠杀等事。二十一、即是观十二处如空野之聚落,应生恐怖之心,不应贪著六根、六尘。二十二、即是观十八界虚妄不实。二十三、即是观一切法皆同一味,皆是清净真如法界而无有二相可得,二十四、即是扬他人之善,发露本人之恶以求出离三界。二十五、即是菩萨度生,如大医王之应病与药。二十六、即是观三乘菩提皆同于一真如法界,及能究竟回心而归于佛果菩提。二十七、即是菩萨常说法度生,使三宝之种无有断绝。二十八、即是佛对于众生皆有恩德,行者为报恩故勤修佛道。二十九、即是观一切法之体性空寂,无有生灭。三十、即是行者悟无生忍,得陀罗尼,及证得乐说辩才。悟无生忍者,在初地以上能悟之,即是悟得诸法不生不灭之体性而忍可于心。得陀罗尼者,即是得法、义、咒、忍之四种陀罗尼,陀罗尼即总持义。乐说辩才,为四无碍辩之一,即于第一、第二、第三之法、义、辞三种无碍辩,为众生自在乐说,故名乐说辩才。此在九地以上始有之。三十一、即是普度有情齐成佛道。三十二、即是在菩提树下将成佛时,于一念间,证悟三世如来与佛果智相应之无余大法。是名菩萨金刚大甲者,此即总结三十二甲之文。

  庚三 结明修果利

  “文殊师利菩萨!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身被如是金刚甲胄,当勤修习三种秘密,于现世中具大福智,速证无上正等菩提”。

  此文意明若人能先被如是三十二金刚甲胄,进而修习三种秘密法门,则于现世身中即获佛果之功德智慧而证菩提。

  戊三 兴供发愿

  尔时、大圣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及诸大众,闻佛所说三种秘密心地妙法,及三十二金刚甲胄,一切菩萨所应学处,各脱无价璎珞宝衣,供养毗卢遮那如来及十方尊。而赞佛言:“善哉!善哉!薄伽梵演说无边菩萨行愿,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舍凡夫身使入佛地。今者我等海会大众,为报佛恩,不惜身命为诸众生,遍诸国土分别演说此微妙法,受持、读诵、书写、流布令不断绝,惟愿如来遥垂护念”!

  此科文所谓“兴供”者,即从尔时大圣文殊至使入佛地之文;“发愿”者,即是今者我等至遥垂护念之文是也。兴供,即文殊菩萨及在会诸众,闻佛说三种秘密及三十二金刚甲胄之后,即各各以宝珠宝衣而供养如来,并赞其利益众生而转凡夫之身以成如来之身。此中依佛果修行,故能舍凡夫而入佛地。发愿,即文殊菩萨及在会诸众,听闻佛法之后,欲报如来之恩,各于佛前发愿,愿将所听闻之微妙法,于诸佛土中而为众生演说,若自受持、读诵、书写、流布,及教人受持、读诵、书写、流布,总不使其断绝;并望如来遥垂加护。

  戊四 闻法获益

  尔时、大会闻此妙法得大饶益,不可称计无数菩萨,各得证悟不退转位,一切人天皆获胜利。乃至五趣一切有情,断诸重障得无量乐,悉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即明在会诸众所获之益。此中从尔时至得大饶益,即总明会众获益。次即不可称计菩萨得不退转,次人天获胜利,即明其利益较前猛利。次五趣有情皆离障得乐而成佛果菩提,是明法身冥熏之益。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讲记 (成佛品第十二)》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