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研究▪P22

  ..续本文上一页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次标“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乃至“世尊诸妄一切圆灭,独妙真常,敢问如来一切众生何因有妄”:皆是于“确辨妄想”、“的示真心”,深致其意者。此第一义彻根本故,修乃修复其本常,证乃证成其本圆。从第四卷之下半卷、“汝今欲令见、闻、觉、知远契如来常、乐、我、净,应当先择死生根本,依不生灭圆湛性成,以湛旋其虚妄生灭,复还元觉,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乃至“蒙佛慈诲,得正熏修。身心快然,获大饶益”。皆是于“旋灭幻想”、“归契常心”,深致其意者。此第二义择要

  妙故,悟乃悟达其妙真,证乃证得其妙圆。今此卷云:“如是众生一一类中,亦各各具十二颠倒。犹如捏目乱华发生,颠倒妙圆真净明心,具足如斯虚妄乱想。汝今修证佛三摩地,于是本因元所乱想,立三渐次方得除灭。如净器中除去毒蜜,以诸汤水并杂灰香洗涤其器,后贮甘露”。乃至“是种种地,皆以金刚观察如幻十种深喻奢摩它中,用诸如来毗婆舍那清净修证渐次深入”。皆是于“净除乱想”、“成满圆心”,深致其意者。此第三义到究竟故,悟亦究竟,修亦究竟,一切事无不究竟坚固。至七趣业妄,五阴禅岐,则不过于第二第三之修证中,防止其退堕沦坠与邪曲纡滞而已。盖琉璃恃强暴善,星主虚无,宝莲香尼贪淫逸,正犹民治主义中妄发生之过激主义、虚无主义、恋爱自由主义等过患,故坠七趣业妄。彼由修禅所成邪魔、外小,亦犹阳行民治、潜便私图之败类。故滞五阴禅岐,其悟证者由下而上,依于一心:先悟一心之真实性,心真实故常住,心真常故圆满;然亦正以圆满常住,故辨心之为真实也。其破除者由粗而精,先破想上之浮妄,次除想中之积幻,次尽想元之隐乱,必乱想空静而后幻妄始永除也。故曰:本经全旨,可将“销尽无始妄幻乱想,显成本来圆常真心”之十六字包括之。了此义者,则知此中顺修六十佛位,即是净除乱想,圆满真心。故曰:洗涤其器,后贮甘露。

  癸二 别释进修当依三渐次

  子一 修习除其助因

  “云何助因?阿难!如是世界十二类生,不能自全,依四食住,所谓段食、触食、思食、识食;是故佛说“一切众生皆依食住”。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生,食毒故死。是诸众生求三摩提,当断世间五种辛菜。是五种辛,熟食发淫,生啖增恚。如是世界食辛之人,纵能宣说十二部经,十方天仙嫌其臭秽,咸皆远离。诸饿鬼等,因彼食次,舐其唇吻。常与鬼住,福德日销,长无利益。是食辛人修三摩地,菩萨、天仙、十方善神不来守护。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现作佛身来为说法,非毁禁戒,赞淫、怒、痴,命终自为魔王眷属。受魔福尽,堕无间狱。阿难!修菩提者永断五辛,是则名为第一增进修行渐次。

  案曰:第一修行渐次,即是持斋。持斋专以远离秽食为义,此为濯磨身心、涤荡瑕垢之第一步,亦即超出世俗之第一步。能如是者,即能自拔于旧污俗染中,而不为种种不良之嗜好惯习拘束,以为违远鬼魔、顺近佛圣之机纽也。

  更要悟者,此三修行渐次,皆是对已能悟藏心、知修圆通之人说者,故曰纵能宣说十二部经。按之天台圆教六即,已超过名字即佛而入于观行即佛。故不得谓此是对于下愚未悟之人而说,我辈解圆理、悟真心者,便可无事乎此也。正因解圆理、悟真心,故能有事乎此,即登六十佛位之一。修学者思维之!

  子二 真修刳其正性

  “云何正性?阿难!如是众生入三摩地,要先严持清净戒律:永断淫心,不餐酒肉,以火净食、无啖生气。阿难!是修行人,若不断淫及与杀生出三界者,无有是处。当观淫欲犹如毒蛇,如见怨贼。先持声闻四弃、八弃,执身不动。后行菩萨清净律仪,执心不起。禁戒成就,则于世间永无相生相杀之业。偷劫不行,无相负累,亦于世间不还宿债。是清净人修三摩地,父母肉身不须天眼,自然观见十方世界,睹佛闻法,亲奉圣旨,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是则名为第二增进修行渐次。

  案曰:第二修行渐次,即是持戒。持戒专以断除恶业为义。以小乘律持身不动,以大乘律持心不起。身心之恶业俱断,恶业之习气咸尽。真悟真修,自得无障无累。非真悟真修,则但成定散世善。非持身持心,则难脱生死业系。此指真悟真修之士,故能持戒身心清净,即得大神通游十方界,宿命清净得无艰险也。

  子三 增进违其现业

  “云何现业?阿难!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隐,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人即获无生法忍。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是则名为第三增进修行渐次。

  案曰:第三修行渐次,即是体真。体真专以旋灭妄动为义。此盖纯为出世定慧之行,不与世善共者。能违现业,则不仗他力,即身可成解脱也。举要言之,在修耳门圆照三昧者,即是反闻闻自性。在念佛者,即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也。闻复性圆,念净心通,即体会真如而真如体现,故曰是人即获无生法忍。此为妄习干枯、真元豁露之候。依是真元,行成妙德,以开发本有因缘,而庄严圆满果海;则有干慧乃至等觉诸位。故曰从是渐修,随所发行,安立圣位。

  论曰:此三渐次,正是观行即位……故曰反妄正修。

  案曰:上明反妄正修三重渐次竟。

  壬二 明纯真妙修十二单复

  癸一 分示

  子一 干慧地

  “阿难!是善男子,欲爱干枯,根樈不偶,现前残质不复续生。执心虚明,纯是智慧。慧性明圆,蓥十方界。干有其慧,名干慧地。

  案曰:此干慧地,即第三增进中所云“如是清净持禁戒人,心无贪淫,于外六尘不多流逸,因不流逸旋元自归。尘既不缘,根无所偶,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是也。

  子二 十信

  “欲习初干,未与如来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圆妙开敷。从真妙圆,重发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灭尽无余,中道纯真,名信心住。真信明了一切圆通,阴、处、界三不能为碍。如是乃至过去、未来无数劫中,舍身、受身一切习气,皆现在前。是善男子皆能忆念,得无遗忘,名念心住。妙圆纯真,真精发化,无始习气通一精明,唯以精明进趣真净,名精进心。心精现前,纯以智慧,名慧心住。执持智明,周遍寂湛,寂妙常凝,名定心住。定光发明,明性深入,唯进无退,名不退心。心进安然,保持不失,十方如来气分交接,名护法心。觉明保持,能以妙力回佛慈光,向佛安住。犹如双镜光明相对,其中妙影重重相入,名回向心。心光密回,获佛常凝无上妙净,安住无为得无遗失,名戒心住。住戒自在,能游十方,所去随愿,名愿心住。

  案曰:此十信位,即第三增进中所云“反流全一,六用不行,十方国土皎然清净。譬如琉璃,内悬明月,身心快然,妙圆平等,获大安稳。一切如来密圆净妙,皆现其中”是也。又当知者:此中第三增进与干慧地及十信位,皆是依修圆通三摩地时所成就之真德而说。其在后文所说五阴魔外,则依三增进中所销落之妄垢而说。真德之一方面成就,妄垢之一方面销落,成就与销落所经过之途程正相等。特彼误取所销落之妄垢为是,故成颠倒所执五阴魔外。此中唯取所成就之真德,故成干慧、十信诸地。知此、则下文以说五阴魔外为扶助第三增进者,其义方有著落矣。

  又、此十信位,亦即观世音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之所渐增者也。“初于闻中入流忘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即此中之“欲习初干,未与如来法流水接。即以此心中中流入,圆妙开敷,从真妙圆,重发真妙,妙信常住。一切妄想灭尽无余,中道纯真,名信心住”是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以至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即念心住至愿心住是也。故此经之修行圆通,犹大乘起信论之修行信心也。此从禅说,故曰圆通。彼从理说,故曰信心。彼之信成就发心,与此经发心住正齐也。

  子三 十住

  “阿难!是善男子,以真方便发此十心。心精发晖,十用涉入,圆成一心,名发心住。心中发明,如净琉璃内现精金,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名治地住。心地涉知,俱得明了,游覆十方得无留碍,名修行住。行与佛同,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名生贵住。既游道胎,亲奉觉胤,如胎已成人相不缺,名方便具足住。容貌如佛,心相亦同,名正心住。身心合成,日益增长,名不退住。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名童真住。形成出胎,亲为佛子,名法王子住。表以成人,如国大王以诸国事分委太子。彼刹利王世子长成,陈列灌顶,名灌顶住。

  案曰:十住为生如来家位。本经仍专依三摩地之增进相而说。发心住、治地住、修行住,乃习所成之佛种,亦观世音圆通章中所云“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者也。上合十方诸佛本觉妙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能现八相成佛。于佛功德妙庄严海之中,不假作意,契应安住,故曰“行与佛同,受佛气分,如中阴身自求父母,阴信冥通入如来种,名生贵住”。道胎者,谓如来无上菩提大智大悲功德法界身藏。游佛法界藏身之内,佛功德身自然长养,名方便具足住至童真住是也。前皆依佛功德而住,今能自成佛功德力,驯至佛力充足,堪承佛化,则法王子住、灌顶住是也。此十住以修自成己为重者也。

  子四 十行

  “阿难!是善男子,成佛子已,具足无量如来妙德。十方随顺,名欢喜行。善能利益一切众生,名饶益行。自觉觉他得无违拒,名无嗔恨行。种类出生穷未来际,三世平等、十方通达,名无尽行。一切合同,种种法门得无差误,名离痴乱行。则于同中显现群异,一一异相各各见同,名善现行。…

《大佛顶首楞严经研究》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