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四十行相▪P2

  ..续本文上一页以怖畏之义来观察。

  1.过去受---受是苦或是无苦?

  2.未来受---受是苦或是无苦?

  3.现在受---受是苦或是无苦?

  4.内受---受是苦或是无苦?

  5.外受---受是苦或是无苦?

  6.粗受---受是苦或是无苦?

  7.细受---受是苦或是无苦?

  8.劣受---受是苦或是无苦?

  9.胜受---受是苦或是无苦?

  10.远受---受是苦或是无苦?

  11.近受---受是苦或是无苦?

  以上只是观照受的苦,我们还要观照受的(2)病(病之根)法、(3)痈(常流不净)、(4)箭(箭刺于内)、(5)恶(可呵责)、(6)疾(疾病之因)、(7)难(不幸)、(8)祸(灾祸)、(9)怖畏(隐藏怖畏)、(10)灾患(难忍之险)、(11)非保护所(无救护)、(12)非避难所(不得避难)、(13)非归依处(不能排除怖畏)、(14)患(如悲惨者)、(15)恶之根(恶的原因)、(16)杀戮者(敌人)、(17)有漏(漏之因)、(18)魔食(死魔及烦恼魔的食物)、(19)生法、(20)老法、(21)病法(自然之病)、(22)愁法、(23)悲法、(24)恼法、(25)杂染法(爱、见、恶、行、杂染之境)等其余二十四种受的苦的观照。

  然后观察无我。受的无我者是以不实之义来观察。

  1.过去受---受是我或是无我?

  2.未来受---受是我或是无我?

  3.现在受---受是我或是无我?

  4.内受---受是我或是无我?

  5.外受---受是我或是无我?

  6.粗受---受是我或是无我?

  7.细受---受是我或是无我?

  8.劣受---受是我或是无我?

  9.胜受---受是我或是无我?

  10.远受---受是我或是无我?

  11.近受---受是我或是无我?

  以上只是观照受的无我,我们还要观照受的(2)敌(无自由)、(3)无(无常、无乐、无我、无净)、(4)虚(空虚)、(5)空(无主)等其余四种受无我的观照。

  3.想念是无常、苦、和无我

  然后再观察确定其它五蕴的想法。也是无常、苦和无我。想的无常者是以灭尽之义来观察。

  1.过去想---想是常或是无常?

  2.未来想---想是常或是无常?

  3.现在想---想是常或是无常?

  4.内想---想是常或是无常?

  5.外想---想是常或是无常?

  6.粗想---想是常或是无常?

  7.细想---想是常或是无常?

  8.劣想---想是常或是无常?

  9.胜想---想是常或是无常?

  10.远想---想是常或是无常?

  11.近想---想是常或是无常?

  以上只是观照想的无常,我们还要观照想的(2)毁(毁灭)、(3)动(动摇)、(4)坏(破坏)、(5)不恒(不坚)、(6)变易(自然的变易)、(7)不实(易坏)、(8)不利(不吉利)、(9)有为(四大所造,父精母血因缘合成)、(10)死法(自然的死)等其余九种想无常的观照。

  然后观察想的苦。想的苦者是以怖畏之义来观察。

  1.过去想---想是苦或是无苦?

  2.未来想---想是苦或是无苦?

  3.现在想---想是苦或是无苦?

  4.内想---想是苦或是无苦?

  5.外想---想是苦或是无苦?

  6.粗想---想是苦或是无苦?

  7.细想---想是苦或是无苦?

  8.劣想---想是苦或是无苦?

  9.胜想---想是苦或是无苦?

  10.远想---想是苦或是无苦?

  11.近想---想是苦或是无苦?

  以上只是观照想的苦,我们还要观照想的(2)病(病之根)法、(3)痈(常流不净)、(4)箭(箭刺于内)、(5)恶(可呵责)、(6)疾(疾病之因)、(7)难(不幸)、(8)祸(灾祸)、(9)怖畏(隐藏怖畏)、(10)灾患(难忍之险)、(11)非保护所(无救护)、(12)非避难所(不得避难)、(13)非归依处(不能排除怖畏)、(14)患(如悲惨者)、(15)恶之根(恶的原因)、(16)杀戮者(敌人)、(17)有漏(漏之因)、(18)魔食(死魔及烦恼魔的食物)、(19)生法、(20)老法、(21)病法(自然之病)、(22)愁法、(23)悲法、(24)恼法、(25)杂染法(爱、见、恶、行、杂染之境)等其余二十四种想的苦的观照。

  然后观察无我。想的无我者是以不实之义来观察。

  1.过去想---想是我或是无我?

  2.未来想---想是我或是无我?

  3.现在想---想是我或是无我?

  4.内想---想是我或是无我?

  5.外想---想是我或是无我?

  6.粗想---想是我或是无我?

  7.细想---想是我或是无我?

  8.劣想---想是我或是无我?

  9.胜想---想是我或是无我?

  10.远想---想是我或是无我?

  11.近想---想是我或是无我?

  以上只是观照想的无我,我们还要观照想的(2)敌(无自由)、(3)无(无常、无乐、无我、无净)、(4)虚(空虚)、(5)空(无主)等其余四种想无我的观照。

  4.行为是无常、苦、和无我

  然后再观察确定其它五蕴的行法。也是无常、苦和无我。行的无常者是以灭尽之义来观察。

  1.过去行---行是常或是无常?

  2.未来行---行是常或是无常?

  3.现在行---行是常或是无常?

  4.内行---行是常或是无常?

  5.外行---行是常或是无常?

  6.粗行---行是常或是无常?

  7.细行---行是常或是无常?

  8.劣行---行是常或是无常?

  9.胜行---行是常或是无常?

  10.远行---行是常或是无常?

  11.近行---行是常或是无常?

  以上只是观照行的无常,我们还要观照行的(2)毁(毁灭)、(3)动(动摇)、(4)坏(破坏)、(5)不恒(不坚)、(6)变易(自然的变易)、(7)不实(易坏)、(8)不利(不吉利)、(9)有为(四大所造,父精母血因缘合成)、(10)死法(自然的死)等其余九种行的无常的观照。

  然后观察行的苦。行的苦者是以怖畏之义来观察。

  1.过去行---行是苦或是无苦?

  2.未来行---行是苦或是无苦?

  3.现在行---行是苦或是无苦?

  4.内行---行是苦或是无苦?

  5.外行---行是苦或是无苦?

  6.粗行---行是苦或是无苦?

  7.细行---行是苦或是无苦?

  8.劣行---行是苦或是无苦?

  9.胜行---行是苦或是无苦?

  10.远行---行是苦或是无苦?

  11.近行---行是苦或是无苦?

  以上只是观照行的苦,我们还要观照行的(2)病(病之根)法、(3)痈(常流不净)、(4)箭(箭刺于内)、(5)恶(可呵责)、(6)疾(疾病之因)、(7)难(不幸)、(8)祸(灾祸)、(9)怖畏(隐藏怖畏)、(10)灾患(难忍之险)、(11)非保护所(无救护)、(12)非避难所(不得避难)、(13)非归依处(不能排除怖畏)、(14)患(如悲惨者)、(15)恶之根(恶的原因)、(16)杀戮者(敌人)、(17)有漏(漏之因)、(18)魔食(死魔及烦恼魔的食物)、(19)生法、(20)老法、(21)病法(自然之病)、(22)愁法、(23)悲法、(24)恼法、(25)杂染法(爱、见、恶、行、杂染之境)等其余二十四种行的苦的观照。

  然后观察无我。行的无我者是以不实之义来观察。

  1.过去行---行是我或是无我?

  2.未来行---行是我或是无我?

  3.现在行---行是我或是无我?

  4.内行---行是我或是无我?

  5.外行---行是我或是无我?

  6.粗行---行是我或是无我?

  7.细行---行是我或是无我?

  8.劣行---行是我或是无我?

  9.胜行---行是我或是无我?

  10.远行---行是我或是无我?

  11.近行---行是我或是无我?

  以上只是观照行的无我,我们还要观照行的(2)敌(无自由)、(3)无(无常、无乐、无我、无净)、(4)虚(空虚)、(5)空(无主)等其余四种行无我的观照。

  5.六识是无常、苦、和无我

  然后再观察确定其它五蕴的识法。也是无常、苦和无我。识的无常者是以灭尽之义来观察。

  1.过去识---识是常或是无常?

  2.未来识---识是常或是无常?

  3.现在识---识是常或是无常?

  4.内识---识是常或是无常?

  5.外识---识是常或是无常?

  6.粗识---识是常或是无常?

  7.细识---识是常或是无常?

  8.劣识---识是常或是无常?

  9.胜识---识是常或是无常?

  10.远识---识是常或是无常?

  11.近识---识是常或是无常?

  以上只是观照识的无常,我们还要观照识的(2)毁(毁灭)、(3)动(动摇)、(4)坏(破坏)、(5)不恒(不坚)、(6)变易(自然的变易)、(7)不实(易坏)、(8)不利(不吉利)、(9)有为(四大所造,父精母血因缘合成)、(10)死法(自然的死)等其余九种识的无常的观照。

  然后观察识的苦。识的苦者是以怖畏之义来观察。

  1.过去识---识是苦或是无苦?

  2.未来识---识是苦或是无苦?

  3.现在识---识是苦或是无苦?

  4.内识---识是苦或是无苦?

  5.外识---识是苦或是无苦?

  6.粗识---识是苦或是无苦?

  7.细识---识是苦或是无苦?

  8.劣识---识是苦或是无苦?

  9.胜识---识是苦或是无苦?

  10.远识---识是苦或是无苦?

  11.近识---识是苦或是无苦?

  以上只是观照识的苦,我们还要观照识的(2)病(病之根)法、(3)痈(常流不净)、(4)箭(箭刺于内)、(5)恶(可呵责)、(6)疾(疾病之因)、(7)难(不幸)、(8)祸(灾祸)、(9)怖畏(隐藏怖畏)、(10)灾患(难忍之险)、(11)非保护所(无救护)、(12)非避难所(不得避难)、(13)非归依处(不能排除怖畏)、(14)患(如悲惨者)、(15)恶之根(恶的原因)、(16)杀戮者(敌人)、(17)有漏(漏之因)、(18)魔食(死魔及烦恼魔的食物)、(19)生法、(20)老法、(21)病法(自然之病)、(22)愁法、(23)悲法、(24)恼法、(25)杂染法(爱、见、恶、行、杂染之境)等其余二十四种识的苦的观照。

  然后观察无我。识的无我者是以不实之义来观察。

  1.过去识---识是我或是无我?

  2.未来识---识是我或是无我?

  3.现在识---识是我或是无我?

  4.内识---识是我或是无我?

  5.外识---识是我或是无我?

  6.粗识---识是我或是无我?

  7.细识---识是我或是无我?

  8.劣识--识是我或是无我?

  9.胜识---识是我或是无我?

  10.远识---识是我或是无我?

  11.近识---识是我或是无我?

  以上只是观照识的无我,我们还要观照识的(2)敌(无自由)、(3)无(无常、无乐、无我、无净)、(4)虚(空虚)、(5)空(无主)等其余四种识无我的观照。

  观察完,再观察六门、六所缘(合为十二处)、加上六识(合为十八界)、六触、六受、六想、六思、六爱、六寻、六伺、六界(眼耳鼻舌身意界)、十遍、三十二身分、二十二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女根、男根、命根、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信根、勤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三界、九有(九有情居:人四洲六欲天、初禅、二禅、三禅、无想天、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四禅、四无量、四无色定、以及十二缘起支。([清净道论]第二十章)

  道果的证得

  1.断除五下分结

  修行者须断除五下分结的前三结(八十八使),即怀疑、戒禁取、和有身见而证得初果或预流果。随著烦恼的渐次減少,再断除五下分结的后二结(粗贪、粗瞋)而证得二果(一来果),再徹底断除五下分结的后二结(贪、瞋)而证得三果(不来果)。

  2.断除五上分结

  最后断除五上分结(色界爱、无色界爱、掉举、我慢、无明)而证得阿罗汉果。阿罗汉道的主要烦恼是五上分结,即是色界爱、无色界爱、掉举、我慢、和无明。色界爱是对色界定所起的贪爱,无色界爱是对无色界定所起的贪爱,掉举是正念还不能完全园满,我慢是潜在的我执,无明是对四圣谛未能园满透彻三转十二行。

  從预流果到阿罗汉果,一般上称为四沙门果,是靠观照无常、苦、无我而证入的。

  

  

《四十行相》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