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四十行相▪P2

  ..續本文上一頁以怖畏之義來觀察。

  1.過去受---受是苦或是無苦?

  2.未來受---受是苦或是無苦?

  3.現在受---受是苦或是無苦?

  4.內受---受是苦或是無苦?

  5.外受---受是苦或是無苦?

  6.粗受---受是苦或是無苦?

  7.細受---受是苦或是無苦?

  8.劣受---受是苦或是無苦?

  9.勝受---受是苦或是無苦?

  10.遠受---受是苦或是無苦?

  11.近受---受是苦或是無苦?

  以上只是觀照受的苦,我們還要觀照受的(2)病(病之根)法、(3)癰(常流不淨)、(4)箭(箭刺于內)、(5)惡(可呵責)、(6)疾(疾病之因)、(7)難(不幸)、(8)禍(災禍)、(9)怖畏(隱藏怖畏)、(10)災患(難忍之險)、(11)非保護所(無救護)、(12)非避難所(不得避難)、(13)非歸依處(不能排除怖畏)、(14)患(如悲慘者)、(15)惡之根(惡的原因)、(16)殺戮者(敵人)、(17)有漏(漏之因)、(18)魔食(死魔及煩惱魔的食物)、(19)生法、(20)老法、(21)病法(自然之病)、(22)愁法、(23)悲法、(24)惱法、(25)雜染法(愛、見、惡、行、雜染之境)等其余二十四種受的苦的觀照。

  然後觀察無我。受的無我者是以不實之義來觀察。

  1.過去受---受是我或是無我?

  2.未來受---受是我或是無我?

  3.現在受---受是我或是無我?

  4.內受---受是我或是無我?

  5.外受---受是我或是無我?

  6.粗受---受是我或是無我?

  7.細受---受是我或是無我?

  8.劣受---受是我或是無我?

  9.勝受---受是我或是無我?

  10.遠受---受是我或是無我?

  11.近受---受是我或是無我?

  以上只是觀照受的無我,我們還要觀照受的(2)敵(無自由)、(3)無(無常、無樂、無我、無淨)、(4)虛(空虛)、(5)空(無主)等其余四種受無我的觀照。

  3.想念是無常、苦、和無我

  然後再觀察確定其它五蘊的想法。也是無常、苦和無我。想的無常者是以滅盡之義來觀察。

  1.過去想---想是常或是無常?

  2.未來想---想是常或是無常?

  3.現在想---想是常或是無常?

  4.內想---想是常或是無常?

  5.外想---想是常或是無常?

  6.粗想---想是常或是無常?

  7.細想---想是常或是無常?

  8.劣想---想是常或是無常?

  9.勝想---想是常或是無常?

  10.遠想---想是常或是無常?

  11.近想---想是常或是無常?

  以上只是觀照想的無常,我們還要觀照想的(2)毀(毀滅)、(3)動(動搖)、(4)壞(破壞)、(5)不恒(不堅)、(6)變易(自然的變易)、(7)不實(易壞)、(8)不利(不吉利)、(9)有爲(四大所造,父精母血因緣合成)、(10)死法(自然的死)等其余九種想無常的觀照。

  然後觀察想的苦。想的苦者是以怖畏之義來觀察。

  1.過去想---想是苦或是無苦?

  2.未來想---想是苦或是無苦?

  3.現在想---想是苦或是無苦?

  4.內想---想是苦或是無苦?

  5.外想---想是苦或是無苦?

  6.粗想---想是苦或是無苦?

  7.細想---想是苦或是無苦?

  8.劣想---想是苦或是無苦?

  9.勝想---想是苦或是無苦?

  10.遠想---想是苦或是無苦?

  11.近想---想是苦或是無苦?

  以上只是觀照想的苦,我們還要觀照想的(2)病(病之根)法、(3)癰(常流不淨)、(4)箭(箭刺于內)、(5)惡(可呵責)、(6)疾(疾病之因)、(7)難(不幸)、(8)禍(災禍)、(9)怖畏(隱藏怖畏)、(10)災患(難忍之險)、(11)非保護所(無救護)、(12)非避難所(不得避難)、(13)非歸依處(不能排除怖畏)、(14)患(如悲慘者)、(15)惡之根(惡的原因)、(16)殺戮者(敵人)、(17)有漏(漏之因)、(18)魔食(死魔及煩惱魔的食物)、(19)生法、(20)老法、(21)病法(自然之病)、(22)愁法、(23)悲法、(24)惱法、(25)雜染法(愛、見、惡、行、雜染之境)等其余二十四種想的苦的觀照。

  然後觀察無我。想的無我者是以不實之義來觀察。

  1.過去想---想是我或是無我?

  2.未來想---想是我或是無我?

  3.現在想---想是我或是無我?

  4.內想---想是我或是無我?

  5.外想---想是我或是無我?

  6.粗想---想是我或是無我?

  7.細想---想是我或是無我?

  8.劣想---想是我或是無我?

  9.勝想---想是我或是無我?

  10.遠想---想是我或是無我?

  11.近想---想是我或是無我?

  以上只是觀照想的無我,我們還要觀照想的(2)敵(無自由)、(3)無(無常、無樂、無我、無淨)、(4)虛(空虛)、(5)空(無主)等其余四種想無我的觀照。

  4.行爲是無常、苦、和無我

  然後再觀察確定其它五蘊的行法。也是無常、苦和無我。行的無常者是以滅盡之義來觀察。

  1.過去行---行是常或是無常?

  2.未來行---行是常或是無常?

  3.現在行---行是常或是無常?

  4.內行---行是常或是無常?

  5.外行---行是常或是無常?

  6.粗行---行是常或是無常?

  7.細行---行是常或是無常?

  8.劣行---行是常或是無常?

  9.勝行---行是常或是無常?

  10.遠行---行是常或是無常?

  11.近行---行是常或是無常?

  以上只是觀照行的無常,我們還要觀照行的(2)毀(毀滅)、(3)動(動搖)、(4)壞(破壞)、(5)不恒(不堅)、(6)變易(自然的變易)、(7)不實(易壞)、(8)不利(不吉利)、(9)有爲(四大所造,父精母血因緣合成)、(10)死法(自然的死)等其余九種行的無常的觀照。

  然後觀察行的苦。行的苦者是以怖畏之義來觀察。

  1.過去行---行是苦或是無苦?

  2.未來行---行是苦或是無苦?

  3.現在行---行是苦或是無苦?

  4.內行---行是苦或是無苦?

  5.外行---行是苦或是無苦?

  6.粗行---行是苦或是無苦?

  7.細行---行是苦或是無苦?

  8.劣行---行是苦或是無苦?

  9.勝行---行是苦或是無苦?

  10.遠行---行是苦或是無苦?

  11.近行---行是苦或是無苦?

  以上只是觀照行的苦,我們還要觀照行的(2)病(病之根)法、(3)癰(常流不淨)、(4)箭(箭刺于內)、(5)惡(可呵責)、(6)疾(疾病之因)、(7)難(不幸)、(8)禍(災禍)、(9)怖畏(隱藏怖畏)、(10)災患(難忍之險)、(11)非保護所(無救護)、(12)非避難所(不得避難)、(13)非歸依處(不能排除怖畏)、(14)患(如悲慘者)、(15)惡之根(惡的原因)、(16)殺戮者(敵人)、(17)有漏(漏之因)、(18)魔食(死魔及煩惱魔的食物)、(19)生法、(20)老法、(21)病法(自然之病)、(22)愁法、(23)悲法、(24)惱法、(25)雜染法(愛、見、惡、行、雜染之境)等其余二十四種行的苦的觀照。

  然後觀察無我。行的無我者是以不實之義來觀察。

  1.過去行---行是我或是無我?

  2.未來行---行是我或是無我?

  3.現在行---行是我或是無我?

  4.內行---行是我或是無我?

  5.外行---行是我或是無我?

  6.粗行---行是我或是無我?

  7.細行---行是我或是無我?

  8.劣行---行是我或是無我?

  9.勝行---行是我或是無我?

  10.遠行---行是我或是無我?

  11.近行---行是我或是無我?

  以上只是觀照行的無我,我們還要觀照行的(2)敵(無自由)、(3)無(無常、無樂、無我、無淨)、(4)虛(空虛)、(5)空(無主)等其余四種行無我的觀照。

  5.六識是無常、苦、和無我

  然後再觀察確定其它五蘊的識法。也是無常、苦和無我。識的無常者是以滅盡之義來觀察。

  1.過去識---識是常或是無常?

  2.未來識---識是常或是無常?

  3.現在識---識是常或是無常?

  4.內識---識是常或是無常?

  5.外識---識是常或是無常?

  6.粗識---識是常或是無常?

  7.細識---識是常或是無常?

  8.劣識---識是常或是無常?

  9.勝識---識是常或是無常?

  10.遠識---識是常或是無常?

  11.近識---識是常或是無常?

  以上只是觀照識的無常,我們還要觀照識的(2)毀(毀滅)、(3)動(動搖)、(4)壞(破壞)、(5)不恒(不堅)、(6)變易(自然的變易)、(7)不實(易壞)、(8)不利(不吉利)、(9)有爲(四大所造,父精母血因緣合成)、(10)死法(自然的死)等其余九種識的無常的觀照。

  然後觀察識的苦。識的苦者是以怖畏之義來觀察。

  1.過去識---識是苦或是無苦?

  2.未來識---識是苦或是無苦?

  3.現在識---識是苦或是無苦?

  4.內識---識是苦或是無苦?

  5.外識---識是苦或是無苦?

  6.粗識---識是苦或是無苦?

  7.細識---識是苦或是無苦?

  8.劣識---識是苦或是無苦?

  9.勝識---識是苦或是無苦?

  10.遠識---識是苦或是無苦?

  11.近識---識是苦或是無苦?

  以上只是觀照識的苦,我們還要觀照識的(2)病(病之根)法、(3)癰(常流不淨)、(4)箭(箭刺于內)、(5)惡(可呵責)、(6)疾(疾病之因)、(7)難(不幸)、(8)禍(災禍)、(9)怖畏(隱藏怖畏)、(10)災患(難忍之險)、(11)非保護所(無救護)、(12)非避難所(不得避難)、(13)非歸依處(不能排除怖畏)、(14)患(如悲慘者)、(15)惡之根(惡的原因)、(16)殺戮者(敵人)、(17)有漏(漏之因)、(18)魔食(死魔及煩惱魔的食物)、(19)生法、(20)老法、(21)病法(自然之病)、(22)愁法、(23)悲法、(24)惱法、(25)雜染法(愛、見、惡、行、雜染之境)等其余二十四種識的苦的觀照。

  然後觀察無我。識的無我者是以不實之義來觀察。

  1.過去識---識是我或是無我?

  2.未來識---識是我或是無我?

  3.現在識---識是我或是無我?

  4.內識---識是我或是無我?

  5.外識---識是我或是無我?

  6.粗識---識是我或是無我?

  7.細識---識是我或是無我?

  8.劣識--識是我或是無我?

  9.勝識---識是我或是無我?

  10.遠識---識是我或是無我?

  11.近識---識是我或是無我?

  以上只是觀照識的無我,我們還要觀照識的(2)敵(無自由)、(3)無(無常、無樂、無我、無淨)、(4)虛(空虛)、(5)空(無主)等其余四種識無我的觀照。

  觀察完,再觀察六門、六所緣(合爲十二處)、加上六識(合爲十八界)、六觸、六受、六想、六思、六愛、六尋、六伺、六界(眼耳鼻舌身意界)、十遍、叁十二身分、二十二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女根、男根、命根、樂根、苦根、喜根、憂根、舍根、信根、勤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當知根、已知根、具知根)、叁界、九有(九有情居:人四洲六欲天、初禅、二禅、叁禅、無想天、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四禅、四無量、四無色定、以及十二緣起支。([清淨道論]第二十章)

  道果的證得

  1.斷除五下分結

  修行者須斷除五下分結的前叁結(八十八使),即懷疑、戒禁取、和有身見而證得初果或預流果。隨著煩惱的漸次減少,再斷除五下分結的後二結(粗貪、粗瞋)而證得二果(一來果),再徹底斷除五下分結的後二結(貪、瞋)而證得叁果(不來果)。

  2.斷除五上分結

  最後斷除五上分結(色界愛、無色界愛、掉舉、我慢、無明)而證得阿羅漢果。阿羅漢道的主要煩惱是五上分結,即是色界愛、無色界愛、掉舉、我慢、和無明。色界愛是對色界定所起的貪愛,無色界愛是對無色界定所起的貪愛,掉舉是正念還不能完全園滿,我慢是潛在的我執,無明是對四聖谛未能園滿透徹叁轉十二行。

  從預流果到阿羅漢果,一般上稱爲四沙門果,是靠觀照無常、苦、無我而證入的。

  

  

《四十行相》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