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止观禅修的指导与问答▪P38

  ..续本文上一页ya-sacca):这是苦的缘起。如果弟子透过老师的指导而了知缘起,这观智远比以尊敬、四事供养报答老师更珍贵。

  三、 灭谛(nirodha-sacca):这是涅槃。如果弟子透过老师的指导而证悟涅槃,这证悟远比以尊敬、四事供养报答老师更珍贵。

  四、 道谛(magga-sacca):这是八圣道分,换句话说,就是观智(vipassana-bana)与道智(maggabana)。如果弟子透过老师的指导而具足观智与道智,这些智慧远比以尊敬、四事供养报答老师更珍贵。因为这些智慧能使他解脱生死轮回,而尊敬与四事供养不能直接使人解脱生死轮回。不过,四事供养可以间接地作为修行止观,证悟涅槃的助缘。

  在此,我要更进一步地解释。五蕴是苦谛。五蕴当中包括色蕴(rupa-khandha);色(rupa)以色聚的状态存在。当我们分析它们时,可以透视到二十八种色法。请思考这个问题:在佛陀的教法之外,没有其它老师能教导这些色法及它们的分类。唯有佛陀及其弟子才能辨识这些色法,并教导这些色法的分类。又五蕴当中也包括四种名蕴(nama-khandha);除了有分心(bhavavga)之外,这些名法依心路过程而生起。佛陀精确地教导在一个心识剎那中,有多少个心所(cetasika)伴随着心(citta)同时生起,以及辨识与分类它们的方法。在佛陀的教法之外,没有其它老师能清楚地显示与教导这些名法,因为没有其它老师彻底地了解它们。然而,如果佛陀的弟子依照佛陀的教导,而有系统地精进修行,他们将能清楚地辨识这些名法。这是佛教徒的绝佳良机,你不应错过这个机会。

  其次,缘起是集谛;佛陀也教导弟子如何辨识缘起。当佛弟子依照佛陀的教导而辨识缘起时,他将彻底了解因果之间的关系,将得到过去因产生现在果,以及现在因产生未来果的观智,了知在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中没有造物者创造任何结果,也没有任何事物是无因而生起的。这智慧只能从佛陀的教法中得到,你也不应错过这个良机。

  再者,当弟子识别缘起时,他将见到过去世与未来世。如果他辨识许多过去世,那么他的观智将使他明白何种不善业使人投生恶道,以及何种善业使人投生善道。唯有佛陀的教法谈到有关三十一界的道理及业果法则(业的法则)。在佛陀的教法之外,没有其它人了解三十一界及造成投生于每一界的业果法则。因此你也不应错过这个良机。

  接着,如果弟子能辨识未来世的因果,他将见到名色的息灭,将彻底地明白自己的名色何时将灭,这是灭谛。唯有在佛陀的教法中才能得到这种智慧,你也不应错过这个良机。

  还有,佛陀也教导达到寂灭境界的方法,那即是止观法门。止观即是八圣道分:分析名色的智慧与辨识因缘的智慧是正见(samma-ditthi);透视名色息灭的智慧也是正见;透视八圣道分的智慧亦是正见。将心投入四圣谛的心理现象(寻心所)是正思惟(samma-savkappa)。以上二项属于观禅。要修行观禅,我们必须依靠止禅的帮助。止禅就是正精进(samma-vayama)、正念(samma-sati)与正定(samma-samadhi)。修行止观时,我们必须以清净的戒行(sila)为基础,那即是正语(samma-vaca)、正业(sammakammanta)、正命(samma-ajiva)。因此,以戒为基础而修行止观即是实践八圣道分。八圣道分只能在佛陀的教法中找到,因此你也不应错过这个良机。为什么呢?因为四圣谛的观智能使人解脱生死轮回。

  对个人的布施(patipuggalika-dakkhina)

  在这次讲座一开始时所提到的《布施分别经Dakkhinavibhavga Sutta》中,佛陀解释十四种「对个人的布施」(patipuggalika-dakkhina)。佛陀说:「阿难,有十四种对个人的布施:

  ‧ 布施给佛陀,这是第一种对个人的布施;

  ‧ 布施给辟支佛[3],这是第二种对个人的布施;

  ‧ 布施给阿拉汉,这是第三种对个人的布施;

  ‧ 布施给已进入证悟阿拉汉果之道的人,这是第四种对个人的布施;

  ‧ 布施给阿那含(anagami 不还;三果),这是第五种对个人的布施;

  ‧ 布施给已进入证悟阿那含果之道的人,这是第六种对个人的布施;

  ‧ 布施给斯陀含(sakadagami一来;二果),这是第七种对个人的布施;

  ‧ 布施给已进入证悟斯陀含果之道的人,这是第八种对个人的布施;

  ‧ 布施给须陀洹(sotapanna入流;初果),这是第九种对个人的布施;

  ‧ 布施给已进入证悟须陀洹果之道的人,这是第十种对个人的布施;

  ‧ 布施给一位在佛陀的教法之外,但由于禅定的成就而解脱欲乐贪染之人,这是第十一种对个人的布施;

  ‧ 布施给一位有道德的凡夫,这是第十二种对个人的布施;

  ‧ 布施给一个无道德的凡夫,这是第十三种对个人的布施;

  ‧ 布施给一只动物,这是第十四种对个人的布施。」

  佛陀接着解释这十四种布施的利益:「以清净心布施给一只动物,预计可得到一百倍的回报。」这是说:它可在一百世中产生果报。这里的「清净心」指:不期望受施者任何回报或帮助而做的布施。由于对业果法则有充分的信心,因此他的善举只是为了广集善业而已。假如一个人喂狗时的意念是:「这是我的狗」,如此之心不是清净心。然而,如果一个人喂鸟,如:鸽子,则他的布施是清净的,因为他并不期望鸟的任何回报。这同样适用于稍后将讲述到的例子。例如,假使一个人布施日用品给比库,希望那样能促使自己的生意或其它商业活动成功,这不是以清净心而做的布施,这样的布施不能带来殊胜的利益。

  佛陀又解说:「以清净心布施给一个无道德的凡夫,预计可得到一千倍的回报;布施给一位有道德的凡夫,预计可得到十万倍的回报;布施给一位不在佛陀的教法中,但由于禅定的成就而解脱欲乐贪染之人,预计可得到十万乘十万倍的回报;布施给一位已进入证悟须陀洹果之道的人,其回报是无法计算、无法衡量的;更不必说布施给须陀洹;或已进入证悟斯陀含果之道的人;或斯陀含;或已进入证悟阿那含果之道之人;或阿那含;或已进入证悟阿拉汉果之道的人;或阿拉汉;或辟支佛;或佛陀──圆满觉悟者。」

  这里的布施指:布施足够一餐食用的饮食。如果布施者布施许多次,如:多日或多月地如此布施。其利益是无法以言语形容的。这些是对不同类个人的布施(patipuggalika-dakkhina)。

  对僧团的布施(Savghika-Dana)

  然后,佛陀对阿难尊者解说:「阿难,有七种对僧团的布施:

  ‧ 布施给以佛陀为首的比库、比库尼僧团,这是第一种对僧团的布施;

  ‧ 布施给佛陀般涅槃后的比库、比库尼僧团,这是第二种对僧团的布施;

  ‧ 布施给比库僧团,这是第三种对僧团的布施;

  ‧ 布施给比库尼僧团,这是第四种对僧团的布施;

  ‧ 布施时说:『请选派代表僧团的若干人数比库、比库尼。』这是第五种对僧团的布施;

  ‧ 布施时说:『请选派代表僧团的若干人数比库。』这是第六种对僧团的布施;

  ‧ 布施时说:『请选派代表僧团的若干人数比库尼。』这是第七种对僧团的布施。」

  以上是七种对僧团的布施。接着,佛陀拿对个人的布施与对僧团的布施来作比较:

  「阿难,在未来的日子里,将有一些无道德、恶性的僧人,人们以布施给僧团的名义来布施给这些无道德的僧人。虽然如此,我还是要说明,布施给僧团的功德是不可计算、不可衡量的。布施给个人的功德绝不可能大过布施给僧团的功德。」

  这说明布施给僧团的功德大过布施给个人的功德。如果摩诃波阇波提瞿昙弥将袈裟布施给僧团,其果报是无法计算与衡量的,所以佛陀鼓励她将袈裟布施给僧团。

  布施的净化

  佛陀也解释四种布施的净化:

  「有四种布施的净化。那四种呢?即:

  一、 由于布施者而净化的布施,非由于受施者。

  二、 由于受施者而净化的布施,非由于布施者。

  三、 不因布施者与受施者而得以净化的布施。

  四、 因布施者与受施者双方而得以净化的布施。

  一、什么是由于布施者而净化,非由于受施者的布施呢?在此,布施者有道德、品性良好;而受施者无道德、品性恶劣。所以,这布施因布施者而净化,不是因受施者。

  二、什么是由于受施者而净化,非由于布施者的布施呢?在此,布施者无道德、品性恶劣;而受施者有道德、品性良好。所以,这布施因受施者而净化,不是因布施者。

  三、什么是不因布施者与受施者而得以净化的布施呢?在此,布施者无道德、品性恶劣;受施者也无道德、品性恶劣。所以,这布施不因布施者与受施者而得以净化。

  四、什么是因布施者与受施者双方而得以净化的布施呢?在此,布施者有道德、品性良好;受施者也有道德、品性良好。所以,这布施因布施者与受施者双方而得以净化。这是四种布施的净化。」

  佛陀进一…

《止观禅修的指导与问答》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