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葛荣居士禅修讲座录(四)
南传佛教丛书编译组译
日期:一九九五年十月二十二日
地点:佛教黄凤翎中学
第三讲:一日禅 ( 下)
瑜伽
坐禅
[坐禅的导引]
你可以张开眼睛或者合上眼睛,两者都可以。这节禅坐,你可以选择一个舒适的坐姿来坐。姿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放松。……
请容许你的心做它喜欢的事情。如果思想生起,让它生起──想过去的事情或想未来的事情。……
你能够只是观照思想吗?你能够对思想保持正念吗?……
无论是一个好的思想,是一个不好的思想,是一个快乐的思想,是一个美妙的思想,都只是保持观照,不作判断。看看你能够做到甚么程度。……
开示
今天我们修习过不同的方法,我们会重温这些方法。其中一点就是培育正念,从只是觉知身心正在发生的事情开始来培育正念。大家都知道,正念是禅修中一个很重要的面向。接着我们修习坐禅、站禅、行禅,我说过我们也可以修习卧禅,所以我们可以用行、住、坐、卧四种姿势来禅修。请记着坐禅并不是唯一的姿势。无论是坐着、走动、站立还是躺卧,身体的姿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内心发生的事情,有没有觉知,有没有正念,这便是日常生活的禅修。日常的生活我们不是行便是坐,不是坐便是站,不是站便是卧,这表示我们日常生活所做的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行住坐卧。所以禅修的理念就是在日常生活之中,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保持觉知,保持正念。
接着我们尝试修习的是,对一个所缘境保持觉知,那个所缘境是──我们的朋友──呼吸。我说过我们主要的所缘境是呼吸,次要的所缘境是身心内外生起的任何事情。如果你以这样的方式修习,你无需制止任何生起的事情,你无需制止思想,你无需制止声音,你无需制止感觉。我们一般都认为修习出入息念的时候,应该只有呼吸,不应该生起其他的事情,这样的想法可以带来很多苦恼。因为当我们专注呼吸的时候,如果思想生起,我们会认为修习错误;如果听见声音,我们会认为修习不正确;如果觉知到身体的感受,你会想我应该觉知呼吸,不是觉知身体的感受。正如我昨天所说的,修习出入息念的目的是培育正念。所以当你与主要的所缘境──呼吸──在一起的时候,你知道你与主要的所缘境在一起;当你与次要的所缘境在一起的时候,你知道你与次要的所缘境在一起。如果你学习以这种方式生活,你怎会感到苦恼呢?所以,当你以这种方式禅修的时候,你会立刻体验到内心某程度的自在。
有些人禅修是为了获得将来的某些成果。但是,如果你以上述的方式修习,你现在便能看见成果。另一样我们尝试修习的是瑜伽。瑜伽导师教授瑜伽的方式,我看了很高兴。我肯定你会体验到瑜伽与禅修的关系。透过瑜伽觉知身体,学习友善地对待身体,学习觉知身体所发生的事情,令身体变得灵活轻松。因此,你的身心在那个时刻感到舒适和放松。我看见大家在瑜伽之后的禅坐显得轻松自然,不费力。
我们亦尝试学习食禅,学习尽量觉知地进食,学习尽量以禅修的心来进食,同时亦体会止语进食的重要。因为止语地进食,所以你能够使进食的过程成为禅修的所缘境。进食是人类相当重要的功能,可是我们却吃得像机器一样。所以我希望你们能够体会觉知地进食是怎样的,我希望你们能够从觉知地进食当中发现到这一点。我希望这样能够使你们明白到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可以是禅修。很可惜的是,我们认为坐禅的时候我们在禅修,下座的时候禅修便完结。坐垫上的人与坐垫以外的人变成两个不同的人,那么哪一个人与生活扯得上关系呢?所以如果你真的有兴趣禅修,你不适宜这样修习。禅修必须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在斯里兰卡的禅修中心,来禅修的人就像你们一样,大都是在家人。他们都有家庭,有各种人际关系,所以禅修中心的作用是让禅修能够融入日常的生活。我很高兴跟大家分享他们的经验,他们确实能够把禅修融入日常的生活。无论他们是在坐禅、煮食、乘坐公共汽车或者工作,都没有甚么分别,他们都能够保持觉知。这便是正念的重要之处;这就是觉知的重要之处;这就是探索、学习以及让自己去发现的重要之处。
我亦很高兴能够与禅修者个别或小组会面。让我感到有趣的是,所有来自不同国家的禅修者所遇到的疑难都一样,都是一些老旧的问题。例如:当我专注呼吸的时候,有这么样的思想,我可以怎么做?当我坐禅的时候,身体有一些不寻常的感觉,是否有问题?那是正常的吗?至于现实生活所遇到的问题都是人际关系和工作上的困难。我们都是人,所遇到的困难都是一样的。正如我早上说过的,禅修的时候,学习以开放的心来面对不愉快的经验,这是很重要的。人们会想禅修的时候,应该会获得愉快的经验、平静的经验,这样才算正常。请记着──正如我今天经常强调的──禅修当中很重要的是,以开放的心来面对不愉快的经验,把那些不愉快的经验作为禅修的对象。所以当你在这里禅修的时候,如果你能够学习如何对待这些不愉快的经验以及预计以外的经验,那么在日常生活之中,当你遇上这些经验的时候,你会记得今天你所做过的,你会知道应该怎样做。
下午的瑜伽之后,我们修习无所缘境的禅修方法。你会看到有两类禅修:一类是有所缘境的禅修,例如:以呼吸为所缘境;一类是无所缘境的禅修。我想谈一谈有所缘境的禅修。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反思:当我们专注于一个所缘境的时候,我们不希望有思想,思想倒会生起;我们让思想生起,思想却不生起。为甚么呢?当我们不想不愉快的情绪生起的时候,它们却会生起;当我们让不愉快的情绪生起的时候──很多时候──它们并不生起。有时候在大概十日的禅修营的最后一日,我会说:「让我们来一个怪物派对!」大家都知道这些不愉快的情绪叫做怪物。所以我说:「最后一天,我们与这些怪物来一个欢乐派对!」这一天,我叫他们邀请所有他们不喜欢的怪物到来。大多数禅修者告诉我他们邀请那些怪物到来,它们却没有来;但是如果害怕它们的到来,不喜欢它们,它们却变得鲜明,膨胀起来。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可以说明这一点。这个故事记载在古老的佛教典籍里,是一个关于一只恶魔的故事。这只恶魔依靠人类而活,以人类的忿怒作为食物。你可以想象,因为人类的忿怒,这只恶魔时常有很多食物。渐渐地这只恶魔对同样的食物感到厌闷了,他要到天界去看看能否找到其他食物,看看天神会不会生气。他到达天界的时候,守护天界的保安员看见他,不喜欢他到天界来,生气了。于是这只恶魔便第一次在天界里尝到他的食物。接着他继续走,他看见天界主神的宝座空着,于是他便走上前坐上去。他坐下去的时候,他的身体还是很细小,但是当天界的神众知道有一只恶魔坐在主神的宝座上,祂们都忿怒了。于是这只原初很细小的恶魔突然长大起来,越长越大……越长越大。主神知道一定是发生了甚么事情,于是便走出来看个究竟。当祂看见这只恶魔的时候,祂很友善、柔和地跟他谈话,这个时候,胀大了的恶魔渐渐缩小……越变越小。以上这个故事对禅修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给予能量这些微小的怪物──不愉快的情绪──令他们变得强大,当我们不希望它们出现的时候,它们却等着出现。这就是我强调要对它们友善的原因。
我最后讲述的一种方法是:让任何事物生起,不推开它,不控制它。但是要这样做,你必须要有一颗强健的心。所以,当我们禅修的时候,例如以一个所缘境来修习,我们培育强健的心,平静、稳定的心。当我们的心变得强健、平静、稳定的时候,我们可以让任何事物生起,让所有的事物生起。所以禅修不只是会经历愉快的经验,也能够让任何不愉快的经验生起。当它们生起的时候,我们只是观照,如实地了知,就像是一面镜子。佛教里对于「观」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教法:学习去看事物的实相,不是去想它们应该怎样。日常生活之中,苦恼是这样生起的:我们有一个事物应该怎样的见解,如果事物发生的情况与我们的预期不同,苦恼便会生起,我们也因此而忿怒起来。所以透过禅修,你改变你内在的心,以开放的心来面对人生中任何发生的事情,没有甚么应该发生,甚么不应该发生的成见。用这个方法修习的时候,我们没有甚么应该发生,甚么不应该发生的预设,所有发生的事情,无论是愉快的还是不愉快的,只是如实地观照。这样做,你可以立刻体验内心的自在。你的内心一旦有了这个转变,你也用相同的方式来面对日常生活所发生的任何事情。透过禅修我们了解到,我们预期事物应该如我们的意愿发生。所以如果你有一个跃进,一个内在的转变,外在发生的任何事情能够困恼你吗?我说的话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并不容易。然而正如早上我说过的,你必须持续地修习,当日常生活所发生的任何事情都成为你禅修的所缘境,那个时候,你的转变是极大的。
我就说到这里,如果你有任何问题,请提出来。
怎样找出药物来治疗自己制造出来的疾病是非常重要的。请发问实修上的问题,不是理论的问题。大家亦不必认同我所说的,你们有自由不同意我所说的,有自由质疑我所说的。这正是佛教一个很美好的特点,没有权威。我们都是心灵道路上的朋友,一起去探索,一起去寻找处理苦恼的方法。所以,请提出你的问题,如果你不懂,便说你不懂,无需感到害羞。
问答
听众:我们可以怎样在日常生活之中禅修呢?
导师:我会简略地说一说作为在家人,我们可以怎样在日常的生活禅修。早上起床之后──如果你能够早一点起床──用一些时间做瑜伽,然后开始禅修是很好…
《1995年 一日禅( 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