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仁王护国经讲义▪P4

  ..续本文上一页观色少:若好若丑,不起贪嗔。四、内无色相,外观色多:若好若丑,不起贪嗔。五青、六黄、七赤、八白,内无色,外观青等四色照耀,胜于八背舍中青等四色,不起法爱,故名为胜。八解脱者:解脱以背舍为义,又名八背舍。一、内有色相,外观色:先观自身不净,以欲界贪欲难断,复观他色不净。二、内无色相,外观色:已灭内身色相,又为欲界贪欲难断,复观外色不净。此二背舍色贪心。三、观净色光明:背舍外色不净观,乐渐增长,遍身怡悦。四、空处:舍色观空,与空相应。五、识处:舍空缘识,与识相应。六、无所有处:舍识,而缘无所有,与无所有处相应。七、非想非非想:识想将尽未尽,非有想,非无想,如灯将残,半明半灭。八、灭受想:受想即能缘之心,行人厌患此心散乱,入定灭尽。定力充足,受想灭而不行,亦云灭尽定。此属无漏,而得解脱。

  入此定能经多劫,色身不坏。迦叶尊者,受佛嘱,传衣弥勒,现在鸡足山等弥勒下生,即是入此定。三慧者:闻思修三慧也。十六谛、四谛者:依四谛,各四观,合为十六谛。如前解。

  四三二一品观,得九十忍者:四即四善根,暖顶忍世第一也。三即除暖位,二除暖顶,一除前三,合成十忍。约三界九地,成九十忍也。一切功德皆成就:总结也。

  复有万万亿九梵、三净、三光、三梵,五喜乐天,天定,功德定,味,常乐神通,十八生处,功德皆成就。

  此列梵众。首句举数,以亿积至万万也。九梵即第四禅本天:福爱、福生、广果、无想,共四天,加寄居其中: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五不还天,合成九梵。三净:(第三禅)少净、无量净、遍净。三光:(第二禅)少光、无量光、光音。三梵:(初禅)梵众、梵辅、大梵。亦合九梵,二九有十八梵天。

  五喜乐天者:即谓觉、观、喜、乐、一心,五支禅境。有谓别指五净居天,受喜乐故。

  天定功德定味下,叹德。天定者:报得定,一生禅天,自得其定。功德定者:修得定,即所修而得之净定。味者:味著。以一字为句。即是味著禅定也。

  常乐神通者:色界天中,有报得、修得,二种神通。常乐者:属修得,拣非报得也。十八生处:即十八梵天。功德皆成就者:总结也。

  复有亿亿六欲诸大天。十善果报,神通功德,皆成就。

  此列欲界天众:初二句举数列名。六欲即欲界六天:一、四天天王,东持国,南增长,西广目,北多闻。二、忉利天,此云三十三,天主居中,四方各八天,合成三十三天。三、夜摩天,此云时分。四、兜率天,此云知足;有内院外院。内院,是补处菩萨所居。五、化乐天,自化五尘欲境受乐。六、他化自在天,所有乐境,他所化作,自在受乐。六天之内,有男有女,皆未离欲,故名欲界。

  古德颂云:四王忉利欲交抱,夜摩执手兜率笑,化乐熟视他暂视,是则名为六天欲。生天渐高,欲心渐轻。至第六天,若修离欲定,即能出离欲界,上生色界禅天。禅天之中,无有女人,亦非胞胎受生,乃自然化生。

  十善果报神通者:叹德也。十善,为生天因。世人于身口意三业,不作十恶行,即成十善。身不杀、不盗、不淫,居家之人不邪淫,口不妄言,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意不贪、不嗔、不痴。十善满足,身后生天,得六天中依正果报,受种种乐。亦有报得有漏五通,于六通中,惟除漏尽通;此通是出离三界圣人所得之无漏神通。未句总结。

  复有十六大国王。各各有一万、二万、乃至十万眷属。五戒、十善、三归功德、清信行具足。

  此列人王众;初举国数,次明眷属。五戒下叹德。五戒十善,解见在前。三归功德者:佛未出世,世间无有真正三宝,以诸天邪师为佛宝;四围陀典为法宝;诸外道众为僧宝。如出世,如杲日丽天,群昏烁破。

  归依佛:树王得道,福慧两足。归依法:大小两乘,离欲清净。归依僧:道高德重,人天师范。清信行具足者:即四信行,信佛法僧三宝及戒,随分具足也。

  复有五道,一切众生。

  此列五道众。三界六道,今言五者,以阿修罗有胎卵湿化四生。化生修罗天趣摄,胎生修罗人趣摄,卵生修罗鬼趣摄,湿生修罗畜趣摄,故不别列。问:五道中有三途,何故诸天有不闻法者,而三途反有受道者?答:“大涅槃经”云:于戒缓者,不名为缓;于乘缓者,乃名为缓。自有乘急而戒缓,戒急而乘缓,乘戒俱急,乘戒俱缓,四种之别。诸天以过去持戒修定,故生天;不修慧,故不得闻法。三途以过去破戒,故致堕落;由修慧故,声光所招,故得受道。俱急俱缓可知。

  复有他方,不可量众。

  此列他方众。文显可知。

  复有变十方净土,现百亿高座,化百亿须弥宝华,各各座前华上。复有无量化佛,无量菩萨,比丘,八部大众,各各坐宝莲华。华上普有无量国土,一一国土,佛及大众,如今无异。一一国土中,一一佛及大众,各各说“般若波罗密”。

  此列变化众。初不思议,能变净土,此非常寂光净土,乃现华台实报净相也。现百亿座华,且明应身大千之化相也。

  二不思议力,能现诸佛、菩萨、比丘、八部︹八部即:天、龙、夜叉(此云轻捷)、乾闼婆(此云寻香天帝乐神)、阿修罗(此云非天无天德故)、迦楼罗(此云金翅鸟)、紧那罗(此云疑神头有一角,天帝歌神其音最美)、摩呼罗迦(此云蟒神)并及大众︺。各各坐宝莲华,华上皆有无量国土。佛及大众,如今无异。

  三不思议力,能说般若。从一一国土中,一一佛及大众,圣凡一致,各说般若,以为此经发起之端。

  他方大众,及化众,此三界中众,十二大众,皆来集会。坐九级莲华座。其会方广九百五十里。大众佥然而坐。

  此结听众。他方大众,结前第十一他方众。及化众,结第十二变化众。三界中众,结前十种此土众。九级莲华,九层华座也。广九百五十里者:如维摩丈室,广狭无碍。大众佥然而坐,佥者皆也,同也,即同坐一处,同聆妙法也。以上通序,六种证信竟。

  尔时,十号、三明、大灭谛、金刚智,释迦牟尼佛,初年月八日,方坐十地,入大寂室,三昧思缘。

  此下别序,一经发起因缘。文有五段:一如来入定,二光华地动,三大众疑问,四音乐集众,五如来出定。今初。尔时者:当尔六种成就之时。十号乃赞佛具足十号,名称普闻,众生归信。一如来、二应供、三正遍知、四明行足、五善逝、六世间解、七无上士、八调御丈夫、九天人师、十佛。

  三明者: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能知过去无量劫因缘,能见恒沙界外雨滴头数,能尽一切结习无明。

  大灭谛金刚智者:大灭谛,即大寂灭海,无余涅槃,此赞佛断德。金刚,非因中断惑之金刚观智,乃果地证理之一切种智。坚固不坏,喻如金刚,此赞佛智德。者字:即赞佛是智断二德究竟之人。

  释迦,此云能仁,叹佛利他悲德。牟尼,此云寂默,叹佛自利智德。佛是通号,释迦牟尼是别号。以无量劫来,智悲并用,上求下化,故得是号。有二因缘:一、过去劫中,有佛出世,号释迦牟尼。观广炽陶师,机缘已熟,特往化度。于傍晚时,率四大弟子,同至陶师窑所。广炽见佛相好庄严,生大欢喜。问佛何往?佛云:来借一宿。广炽以草敷座,延佛及僧入窑,礼拜瞻仰,心中发愿:愿我将来成佛,名字相貌,皆同今佛;四大弟子,名相亦然。佛为说法,发心修行,从因至果,果孚因愿,故得是号。

  二、第二阿僧祇劫,燃灯佛出现于世。有善慧童子,买花供佛,布发掩泥,为佛行过。佛与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今果如所记。

  初年月八日:此明时节。据吉藏法师疏云:成道三十六年,正月八日说此经,佛成道七年,方说余般若。按诸传记,已二十九年,加前七年,应在成道后三十六年,生年六十六,说此“仁王护国般若经”。

  方坐十地者:即正住十地也。非菩萨所历十地,乃如来所住十地。一、甚深难知,广明智德地。二、清净身,不可思议地。三、海藏地。四、神通智德地。五、明德地。六、无垢焰光开相地。七、广胜法界藏明界地。八、无碍智慧地。九、无边亿庄严回向,能照明地。十、毗卢那智藏地。此出“同性经”。

  入大寂室,三昧思缘者:大寂室,即大寂灭定,梵语三昧,此云正定。思缘,乃思察众生机缘。诸佛说法常仪,先须入定。如说法华,先入无量义处三昧等。此正入定观机,方授法药。

  又如来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寂而常用,用而常寂,岂有入起定耶!然为众生作前,如来欲说般若,尚须入定思缘,况余人耶!思缘又作一解,思无相义,缘法性理,佛欲称实而谈。此乃发起之第一因缘。

  放大光明,照三界中。复于顶上,出千宝莲华,上至非想非非想天;光亦复尔。乃至他方恒河沙诸佛国土。时无色界,雨无量变大香华,香如车轮,花如须弥山王,如云而下。十八梵天王,雨百变异色华。六欲诸天,雨无量色华。其佛座前,自然生九百万亿劫华,上至非想非非想天。是时世界,其地六种震动。

  此光华动地,乃发起之第二因缘。光明而云大者,非日月灯之所能及,故能遍照十方三界中也。放光是现希有事,令众生信得益;亦表以智慧明,破烦恼暗也。光有二种:一、神通光:以有缘诸子,散在各方,今欲召集,令闻般若,故放神通光。二、智慧光:以静极光通,寂照含虚,分别法相,称机而说,故放智慧光。

  复于顶上,出生千宝莲华,上至非想非非想,其光亦尔,此现华相瑞。以众生根性不一,或损光而发机,或见华而得益,故现华也。不现余华,独现莲华者,以其方华即果,表因果同时也。

  千宝莲华:即千叶宝莲华。华表因行,莲而曰宝者,具有三义:一坚固义,二贵重义,三离垢义。表般若妙行,坚固不退,贵重无比,离垢绝相。又华从顶生,表最胜顶法。

  上至非想非非想天者:穷三界顶,其行可以度脱三界有情也。此天,人定时,以非有想;生灭识心,伏而未断,实非非想。…

《仁王护国经讲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