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二十三卷▪P4

  ..续本文上一页洞澈,如琉璃宝。或垂手足,作旃檀气者:手足垢污不净,能垂作旃檀香气。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者:大小便臭秽不堪,能现如厚石蜜之甜,石蜜冰糖也,显是即染而净。竟于现前身中,炫异惑众。诽谤戒律者:诽持戒为小乘,自行束缚。轻贱出家:不得身空,自解求脱。

  口中常说,无因无果,一死永灭,无复后身,及诸凡圣。虽得空寂,潜行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拨无因果。

  此复说邪惑之言以炫世。口中常好说言,无因无果,一死永灭:如波斯匿王,见迦旃延,毗罗胝子,咸言此身,死后断灭,正同此见。无复后身者:即一死永灭,无复舍生趣生,而受身后苦乐等报;及诸六凡四圣,迷悟差别;即使圣人修证,亦属无有。盖以断灭为得空寂,以行欲为无碍,故曰虽得空寂,潜行贪欲。受其欲者,名持法子,传授断灭之法,亦得心空。拨无因果,生大邪见。永嘉云: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可不惧哉?

  子四 出名示害

  此名日月,薄蚀精气,金玉芝草,麟凤龟鹤,经千万年,不死为灵,出生国土,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多陷王难。

  《指掌疏》云:日月薄蚀者:黑气相迫曰薄,蔽其精耀曰蚀,即今日月交食是也。然日为阳精,月为阴精,各有光华之气,周遍散注;当其薄蚀之际,不得散注,直贯于地。地上之金玉芝草,麟凤龟鹤,得之可以久生,可以毓秀,故云经千万年,不死为灵。出生国土者,为物仙,为禽仙,为兽仙,与前所称,积劫精魅者不同也。余准前可知。

  子五 教悟戒迷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九贪求深空竟。

  癸十 贪求永岁 分五 子初 定发爱求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长寿,辛苦研几,贪求永岁,弃分段生,顿希变易,细相常住。

  此第十贪求永岁。首四句同前。于三摩禅定之中,心爱长寿,辛苦研究几微动相,即想阴根本。《指掌疏》云:然此微细动相,不可以有心研究,但依本修,定深自灭,如澄浊水,贮于静器,静深不动,沙土自沉。今以辛勤劳苦,研究几微,已为失计;而又贪求永岁,而弃分段之生,顿希变易,而望细相常住,是为重增妄想。 分段生死者:三界内有形生死;六道众生,依此身根,有寿命长短之分剂,有体质大小之段落,故称分段。变易生死者:三界外无形生死;三乘圣人,断界内见思惑尽,生法性土,故受变易,但心念迁变移易而已。今弃分段之生死,顿希变易之生死,而得细相常住也。

  子二 魔遣邪附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子三 邪惑事言

  其人竟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生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好言他方,往还无滞,或经万里,瞬息再来。皆于彼方,取得其物;或于一处,在一宅中。数步之间,令其从东,诣至西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因此心信,疑佛现前。

  其人至敷座说法,解见在前。好言他方下:先现邪惑之事。他方万里之遥,或往或还,去来无滞碍也。瞬息时之短也,可以再来。皆于彼方,取得其物为证。此五通中神足通,魔力所为,以至远而成至近也。昔道教薛道光,修性不修命,但能出阴神,不能远方取物。张紫阳,性命双修,能出阳神,兼能远方取物。由此观之,纵能远方取物,仍不出天魔伎俩,又岂能与《法华》,普现色身三昧,及本经圆通殊胜妙用,论其浅深哉?

  或于一处,在一宅中,不过数步之间,其量至近,令其从东,诣至西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然所明在己,则行远若近;而明在他,则令近如远,盖地之可缩可舒,时之或延或促,皆魔诈现,以惑乱人心。因此心信,疑为是佛现前矣。

  口中常说,十方众生,皆是吾子,我生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世自然,不因修得。

  此复出邪惑之言。口中常说,十方众生,皆是吾子者:显未有众生之前先有也;我生诸佛者:显未生诸佛之前先生也;我出世界者:显未出世界之前先出也;是依报正报,诸佛众生,我是元佛。既是根本元佛,今犹现在,而寿命之长,更无有过者矣;此投其爱求之本念也。出世自然,不因修得者:正显其徒修无益,拨无修证之事也。

  子四 出名示害

  此名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属,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发心者,利其虚明,食彼精气,或不因师,其修行人,亲自观见,称执金刚,与汝长命。现美女身,盛行贪欲,未逾年岁,肝脑枯竭,口兼独言,听若妖魅,前人未详,多陷王难。未及遇刑,先已干死,恼乱彼人,以至殂殒。

  住世自在天魔者:即欲界第六天上,别有魔王居处,亦他化自在天摄。使其眷属者:如飞遣精魅之类。遮文茶,云奴神,即役使鬼,亦云嫉妒女。毗舍童子,即毗舍遮鬼,此云啖精气,皆隶属四王天管辖。已发心则护人,未发心则害人,以取利彼行人,定心虚明,资发邪慧,食彼精气,助养魔躯也。或不因师者:不因魔附之师,其修行人,亲自观见,魔王现身,口称执金刚坚固之术,与汝长命,身等金刚也。然后现美女身,引诱迷惑,自恃身形强壮,与之盛行贪欲;未逾一年半岁,肝血脑膜,自告枯竭,殊不知长命之说,徒托空言,损身之害,成为实验。口兼独言者:乃谓行人,与魔对语,旁人不晓,以为独言,所言无定,听若妖魅。 前人未详下:双明二俱为害。言前来因师,受惑之人,未详是魔精所附,以致弟子与师,多陷王难,若此之不因师,与美女盛行贪欲,未及遇刑,先已干死,其为害犹速也。此二者皆足以恼乱行人,以致殂丧殒亡也。

  《宝镜疏》云:以上十种,皆由圆定心中,妄起贪求之念,以致然耳。若是如法精进,一念不生,如幻修证,则何善巧之不得?何法界之不历?何机理之不契?何根本之不析?何感应之不成?何静谧之不入?何宿命之不知?何神通之不具?何深空之不证?何常住之不获?而乃忽生心爱贪求。譬如鳞角未成,辄思飞跃;羽毛不足,便拟扶摇;所谓学未优而求仕,丹未成而先吞,其可乎哉?故知招魔成堕者,皆自心妄想之过也。

  子五 教悟戒迷

  汝当先觉 ,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二中间十境竟。

  壬三 示劝末世 分四 癸初 妄称极果

  阿难当知:是十种魔,于末世时,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体,或自现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觉。

  此结十种魔境。劝令当机,传示将来,令得咸知,勿为所惑。故呼当机,应当知觉,此十种邪魔,于末世时,在我佛法中,假示出家,名字修道,希图破坏佛法,现比丘身。昔佛在世,魔王欲坏法佛,佛有神力,故不能坏。佛将涅槃,召魔嘱咐,拥护佛法。有一魔作誓云:我待佛灭后,依教出家,著汝袈裟,坏汝佛法,其可能否?佛即堕泪曰:无奈汝何!譬如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身中肉。或附人体,或自现形,如第十境,亲自观见,称执金刚,与汝长命,现美女身,盛行贪欲。皆言已成正遍知觉者:此约智果说,已经成就,正遍知觉之佛果;了知心生万法为正知,了知法法唯心为遍知。行人当知,凡现通称佛,必魔无疑,以圣人应世,必不轻泄也。

  癸二 以淫成化

  赞叹淫欲,佛破律仪,先恶魔师,与魔弟子,淫淫相传,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则九生,多逾百世,令真修行,总为魔眷。

  温陵曰:涅槃经云:末世魔眷属,现比丘罗汉等像,混坏正法,诽毁戒律,其意同此。 赞叹淫、怒、痴,即是戒、定、慧,破佛所制律仪。先恶魔师者:指前十种,魔附之人,与其座下弟子,以淫传淫,延害后世。如是邪精,魅其心腑,举世不觉,陷入魔网;故近则九生,多逾百世也。九生百世,皆约佛灭后言之,以百年为一生,九生九百年也。以三十年为一世,百世三千年也。去圣时遥,人根浅薄,本望真修,反成魔业,故曰令真修行,总为魔眷。

  癸三 陷魔堕狱

  命终之后,必为魔民,失正遍知,堕无间狱,既为魔眷,命终之后,必定以为魔民。邪见日深,正见日晦,亡失正遍知觉之佛性,堕无间狱。

  癸四 悲救报恩

  汝今未须,先取寂灭,纵得无学,留愿入彼末法之中,起大慈悲,救度正心深信众生,令不著魔,得正知见,我今度汝,巳出生死,汝遵佛语,名报佛恩。

  此正劝当机,救度末世。阿难愿学菩萨久矣。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萨发心,故教以未须先取寂灭,纵得成无学之道,还要留愿,入彼末法之中。阿难此时,已断三界修心,六品烦恼,自知修证,无学道成,故劝以留愿度生也。起大慈悲五句:时当末法,魔强法弱,邪说竞兴,真伪莫辨,发起大慈心,以与正知正见之乐;发起大悲心,以拔邪知邪见之苦。正心者,发无上菩提之心;深信者,信众生具有佛性。救度此等众生,慧眼圆明,修真三昧。令不著魔,得正知见者:能令不著魔王邪知邪见,而得佛法正知正见也。

  我今度汝二句。阿难虽在二果,但为侍佛,故留残结,佛知分段不羁,故曰我今度汝,已出生死。既出生死,故嘱勿灭,当遵佛语,传示末法,救度众生,名报佛恩。假使顶戴恒沙劫,身为床座遍三千,若不说法度众生,是则不名报恩者。亦如当机偈云: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也。

  壬四 结害嘱护 分三 癸初 示因交互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想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

  如是十种,禅那魔境,皆是想阴所覆。以故观力与妄想,交战心中,互为胜负;若妄想胜时,故现斯事。

  癸二 迷则成害

  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谓言登圣者:不惟惑魔为圣,兼亦自言登圣。佛为法王,如何妄窃?大妄语成,决定堕狱无疑也。

  癸三 嘱令保护

  汝等必须,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汝等,皆叮咛咐嘱之意。必须将如来所说之语,于如来灭后,传示末法,遍…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第二十三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