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二十叁卷▪P4

  ..續本文上一頁洞澈,如琉璃寶。或垂手足,作旃檀氣者:手足垢汙不淨,能垂作旃檀香氣。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者:大小便臭穢不堪,能現如厚石蜜之甜,石蜜冰糖也,顯是即染而淨。竟于現前身中,炫異惑衆。誹謗戒律者:誹持戒爲小乘,自行束縛。輕賤出家:不得身空,自解求脫。

  口中常說,無因無果,一死永滅,無複後身,及諸凡聖。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撥無因果。

  此複說邪惑之言以炫世。口中常好說言,無因無果,一死永滅:如波斯匿王,見迦旃延,毗羅胝子,鹹言此身,死後斷滅,正同此見。無複後身者:即一死永滅,無複舍生趣生,而受身後苦樂等報;及諸六凡四聖,迷悟差別;即使聖人修證,亦屬無有。蓋以斷滅爲得空寂,以行欲爲無礙,故曰雖得空寂,潛行貪欲。受其欲者,名持法子,傳授斷滅之法,亦得心空。撥無因果,生大邪見。永嘉雲:豁達空,撥因果,莽莽蕩蕩招殃禍,可不懼哉?

  子四 出名示害

  此名日月,薄蝕精氣,金玉芝草,麟鳳龜鶴,經千萬年,不死爲靈,出生國土,年老成魔,惱亂是人。厭足心生,去彼人體,弟子與師,多陷王難。

  《指掌疏》雲:日月薄蝕者:黑氣相迫曰薄,蔽其精耀曰蝕,即今日月交食是也。然日爲陽精,月爲陰精,各有光華之氣,周遍散注;當其薄蝕之際,不得散注,直貫于地。地上之金玉芝草,麟鳳龜鶴,得之可以久生,可以毓秀,故雲經千萬年,不死爲靈。出生國土者,爲物仙,爲禽仙,爲獸仙,與前所稱,積劫精魅者不同也。余准前可知。

  子五 教悟戒迷

  汝當先覺,不入輪回;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九貪求深空竟。

  癸十 貪求永歲 分五 子初 定發愛求

  又善男子,受陰虛妙,不遭邪慮,圓定發明,叁摩地中,心愛長壽,辛苦研幾,貪求永歲,棄分段生,頓希變易,細相常住。

  此第十貪求永歲。首四句同前。于叁摩禅定之中,心愛長壽,辛苦研究幾微動相,即想陰根本。《指掌疏》雲:然此微細動相,不可以有心研究,但依本修,定深自滅,如澄濁水,貯于靜器,靜深不動,沙土自沈。今以辛勤勞苦,研究幾微,已爲失計;而又貪求永歲,而棄分段之生,頓希變易,而望細相常住,是爲重增妄想。 分段生死者:叁界內有形生死;六道衆生,依此身根,有壽命長短之分劑,有體質大小之段落,故稱分段。變易生死者:叁界外無形生死;叁乘聖人,斷界內見思惑盡,生法性土,故受變易,但心念遷變移易而已。今棄分段之生死,頓希變易之生死,而得細相常住也。

  子二 魔遣邪附

  爾時天魔,候得其便,飛精附人,口說經法。

  子叁 邪惑事言

  其人竟不覺知魔著,亦言自得無上涅槃,來彼求生善男子處,敷座說法。好言他方,往還無滯,或經萬裏,瞬息再來。皆于彼方,取得其物;或于一處,在一宅中。數步之間,令其從東,詣至西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因此心信,疑佛現前。

  其人至敷座說法,解見在前。好言他方下:先現邪惑之事。他方萬裏之遙,或往或還,去來無滯礙也。瞬息時之短也,可以再來。皆于彼方,取得其物爲證。此五通中神足通,魔力所爲,以至遠而成至近也。昔道教薛道光,修性不修命,但能出陰神,不能遠方取物。張紫陽,性命雙修,能出陽神,兼能遠方取物。由此觀之,縱能遠方取物,仍不出天魔伎倆,又豈能與《法華》,普現色身叁昧,及本經圓通殊勝妙用,論其淺深哉?

  或于一處,在一宅中,不過數步之間,其量至近,令其從東,詣至西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然所明在己,則行遠若近;而明在他,則令近如遠,蓋地之可縮可舒,時之或延或促,皆魔詐現,以惑亂人心。因此心信,疑爲是佛現前矣。

  口中常說,十方衆生,皆是吾子,我生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世自然,不因修得。

  此複出邪惑之言。口中常說,十方衆生,皆是吾子者:顯未有衆生之前先有也;我生諸佛者:顯未生諸佛之前先生也;我出世界者:顯未出世界之前先出也;是依報正報,諸佛衆生,我是元佛。既是根本元佛,今猶現在,而壽命之長,更無有過者矣;此投其愛求之本念也。出世自然,不因修得者:正顯其徒修無益,撥無修證之事也。

  子四 出名示害

  此名住世,自在天魔,使其眷屬,如遮文茶,及四天王,毗舍童子,未發心者,利其虛明,食彼精氣,或不因師,其修行人,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未逾年歲,肝腦枯竭,口兼獨言,聽若妖魅,前人未詳,多陷王難。未及遇刑,先已幹死,惱亂彼人,以至殂殒。

  住世自在天魔者:即欲界第六天上,別有魔王居處,亦他化自在天攝。使其眷屬者:如飛遣精魅之類。遮文茶,雲奴神,即役使鬼,亦雲嫉妒女。毗舍童子,即毗舍遮鬼,此雲啖精氣,皆隸屬四王天管轄。已發心則護人,未發心則害人,以取利彼行人,定心虛明,資發邪慧,食彼精氣,助養魔軀也。或不因師者:不因魔附之師,其修行人,親自觀見,魔王現身,口稱執金剛堅固之術,與汝長命,身等金剛也。然後現美女身,引誘迷惑,自恃身形強壯,與之盛行貪欲;未逾一年半歲,肝血腦膜,自告枯竭,殊不知長命之說,徒托空言,損身之害,成爲實驗。口兼獨言者:乃謂行人,與魔對語,旁人不曉,以爲獨言,所言無定,聽若妖魅。 前人未詳下:雙明二俱爲害。言前來因師,受惑之人,未詳是魔精所附,以致弟子與師,多陷王難,若此之不因師,與美女盛行貪欲,未及遇刑,先已幹死,其爲害猶速也。此二者皆足以惱亂行人,以致殂喪殒亡也。

  《寶鏡疏》雲:以上十種,皆由圓定心中,妄起貪求之念,以致然耳。若是如法精進,一念不生,如幻修證,則何善巧之不得?何法界之不曆?何機理之不契?何根本之不析?何感應之不成?何靜谧之不入?何宿命之不知?何神通之不具?何深空之不證?何常住之不獲?而乃忽生心愛貪求。譬如鱗角未成,辄思飛躍;羽毛不足,便擬扶搖;所謂學未優而求仕,丹未成而先吞,其可乎哉?故知招魔成墮者,皆自心妄想之過也。

  子五 教悟戒迷

  汝當先覺 ,不入輪回;迷惑不知,墮無間獄。

  二中間十境竟。

  壬叁 示勸末世 分四 癸初 妄稱極果

  阿難當知:是十種魔,于末世時,在我法中,出家修道,或附人體,或自現形,皆言已成正遍知覺。

  此結十種魔境。勸令當機,傳示將來,令得鹹知,勿爲所惑。故呼當機,應當知覺,此十種邪魔,于末世時,在我佛法中,假示出家,名字修道,希圖破壞佛法,現比丘身。昔佛在世,魔王欲壞法佛,佛有神力,故不能壞。佛將涅槃,召魔囑咐,擁護佛法。有一魔作誓雲:我待佛滅後,依教出家,著汝袈裟,壞汝佛法,其可能否?佛即墮淚曰:無奈汝何!譬如獅子身中蟲,自食獅子身中肉。或附人體,或自現形,如第十境,親自觀見,稱執金剛,與汝長命,現美女身,盛行貪欲。皆言已成正遍知覺者:此約智果說,已經成就,正遍知覺之佛果;了知心生萬法爲正知,了知法法唯心爲遍知。行人當知,凡現通稱佛,必魔無疑,以聖人應世,必不輕泄也。

  癸二 以淫成化

  贊歎淫欲,佛破律儀,先惡魔師,與魔弟子,淫淫相傳,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近則九生,多逾百世,令真修行,總爲魔眷。

  溫陵曰:涅槃經雲:末世魔眷屬,現比丘羅漢等像,混壞正法,誹毀戒律,其意同此。 贊歎淫、怒、癡,即是戒、定、慧,破佛所製律儀。先惡魔師者:指前十種,魔附之人,與其座下弟子,以淫傳淫,延害後世。如是邪精,魅其心腑,舉世不覺,陷入魔網;故近則九生,多逾百世也。九生百世,皆約佛滅後言之,以百年爲一生,九生九百年也。以叁十年爲一世,百世叁千年也。去聖時遙,人根淺薄,本望真修,反成魔業,故曰令真修行,總爲魔眷。

  癸叁 陷魔墮獄

  命終之後,必爲魔民,失正遍知,墮無間獄,既爲魔眷,命終之後,必定以爲魔民。邪見日深,正見日晦,亡失正遍知覺之佛性,墮無間獄。

  癸四 悲救報恩

  汝今未須,先取寂滅,縱得無學,留願入彼末法之中,起大慈悲,救度正心深信衆生,令不著魔,得正知見,我今度汝,巳出生死,汝遵佛語,名報佛恩。

  此正勸當機,救度末世。阿難願學菩薩久矣。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故教以未須先取寂滅,縱得成無學之道,還要留願,入彼末法之中。阿難此時,已斷叁界修心,六品煩惱,自知修證,無學道成,故勸以留願度生也。起大慈悲五句:時當末法,魔強法弱,邪說競興,真僞莫辨,發起大慈心,以與正知正見之樂;發起大悲心,以拔邪知邪見之苦。正心者,發無上菩提之心;深信者,信衆生具有佛性。救度此等衆生,慧眼圓明,修真叁昧。令不著魔,得正知見者:能令不著魔王邪知邪見,而得佛法正知正見也。

  我今度汝二句。阿難雖在二果,但爲侍佛,故留殘結,佛知分段不羁,故曰我今度汝,已出生死。既出生死,故囑勿滅,當遵佛語,傳示末法,救度衆生,名報佛恩。假使頂戴恒沙劫,身爲床座遍叁千,若不說法度衆生,是則不名報恩者。亦如當機偈雲:將此深心奉塵刹,是則名爲報佛恩也。

  壬四 結害囑護 分叁 癸初 示因交互

  阿難!如是十種,禅那現境,皆是想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

  如是十種,禅那魔境,皆是想陰所覆。以故觀力與妄想,交戰心中,互爲勝負;若妄想勝時,故現斯事。

  癸二 迷則成害

  衆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

  謂言登聖者:不惟惑魔爲聖,兼亦自言登聖。佛爲法王,如何妄竊?大妄語成,決定墮獄無疑也。

  癸叁 囑令保護

  汝等必須,將如來語,于我滅後,傳示末法,遍令衆生,開悟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汝等,皆叮咛咐囑之意。必須將如來所說之語,于如來滅後,傳示末法,遍…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第二十叁卷》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