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释似异法喻中所立不遣过。遣者。是远离义。谓异品喻。必远离于同品宗因。是为异喻体。今既不遣。说之为过。且如下。标定离词。离则先宗后因。故以无常宗先之。质碍因次之。极微喻又次之。由于下。牒喻显过。谓极微性常。于前同品所成立法常宗不遣。故云。彼立极微是常性故。极微质碍能遣同品无质碍因。故云。无质碍无。无即遣义。
能立不遣者。谓说如业。但遣所立。不遣能立。彼说诸业。无质碍故。
二释似异法喻中能立不遣过。谓说如业者。引喻会同品宗因显过。业性无常。于前同品所立常宗有远离义。故云但遣所立。业性无碍。于同品中无质碍因相顺。故云不遣能立。
俱不遣者。对彼有论。说如虚空。由彼虚空。不遣常性无质碍性。以说虚空。是常性故。无质碍故。
三释似异法喻中能所俱不遣过。俱不遣者。谓异品喻。与同品中宗因相顺。名俱不遣。对彼有论。说如虚空者。有即同品。对前同品宗因。引喻配合。由彼下。显过。谓空性是常。不遣同品常性之宗。空性无碍。不遣同品无碍之因。故云。以说虚空。是常性故。无质碍故。
不离者。谓说如瓶。见无常性。有质碍性。
四释似异法喻中无离词过。立量之法。合成同品必有离词显异品式。今者但有异品三支之名。阙于离词。不合轨式。说之为过。
倒离者。谓如说言。诸质碍者。皆是无常。
五释似异法喻中倒置离词过。因明之法。离则先宗后因。今以因先宗后。是为倒置。说之为过。
△二异喻五种竟。通上三释似喻竟。下四结前科。
如是等似宗因喻言。非正能立。
通结前来似宗似因似喻之言。共成三十三过。故云非正能立。
△四结前科竟。通上二释似能立门竟。下三释现量门。
复次为自开悟。当知唯有现比二量。此中现量谓无分别。若有正智。于色等义。离名种等所有分别。现现别转。故名现量。
复次下。双标二量者。以现比量。俱是自证自解境界。故云为自开悟。此中现量。谓无分别者。标定现量是不起分别义。若有下。释成。谓正智起时。于色声香味触边。不起名言种子所有分别。而能于五尘上现现别转。故名现量。名言种者是习所成。明记不忘念念熏习。成种子义。如孩孺时。眼见于色。人言为色。积习于心。耳闻于声。人言为声。积习于心。日积月累。熏成种子。后于声色门中。从种发起声色名言。谓之名种。今说离名种等所有分别。而又言现现别转者。是于声色门中。无分别义。如镜现像。历历分明。是于五尘现现别转。镜无留碍。是离名种所有分别。
△三释现量门竟。下四释比量门。
言比量者。谓藉众相而观于义。相有三种。如前已说。由彼为因。于所比义。有正智生。了知有火。或无常等。是名比量。于二量中。即智名果。是证相故。如有作用而显现故。亦名为量。
言比量者。牒科标举。谓藉众相而观于义者。释比量二字。众相释比。观义释量。相有下。释成众相。言三种者。即宗因喻。如前已说者。能立门中已说三支。问。此中三相。与因中何异。答。因中三相。唯属于因。与宗为因。名能成立。此中三相。总摄三支。与智为因。名为比量。是故不同。由彼下。释比量。谓由无过三支为因。比之生智为果。故云于所比义。有正智生。正智既生。了知有火。或无常等。是比量义。于二量中即智名果者。谓现比量。皆以生智为果。比量以三支为因。生有分别正智为果。能证所比义故。现量以色等为因。生无分别正智为果。能证色等自相。故云是证相故。如有作用而显现故。亦名为量者。别明世𡛇等量。谓迁流作用显现世量。尘点作用。显现数量。质碍作用。显现色量。顽虚作用。显现空量。屈曲作用。显现形量。光明作用。显现影量。如是等量。皆以作用而显现故。
△四释比量门竟。下五释似现量门。
有分别智。于义异转。名似现量。谓诸有智。了瓶衣等。分别而生。由彼于义。不以自相为境界故。名似现量。
智有分别。于诸法中不证自相。随起名言。名为异转。由不了知无常等义。又非比量。但于见闻随起名言种子所有分别。名似现量。故释云。谓诸有智。了瓶衣等。分别而生。何以故。由彼于义。不以自相为境界故。
△五释似现量门竟。下六释似比量门。
若似因智。为先所起诸似义智。名似比量。似因多种。如先已说。用彼为因。于似所比。诸有智生。不能正解。名似比量。
似因智者。因是比量。谓似比量所生之智。名似因智。为先所起诸似义智。名似比量者。即前带过三支。于诸义中。似有所知。不能正了无常等义。但名相似比量。似因多种下。释成。谓前已说三十三过。名为多种。即是多言。用彼多过为因。于所比义。虽有智生。不能正解。故说名似。
△六释似比量门竟。下七释能破门。
复次若显示能立过失。说名能破。谓初能立。缺减过性。立宗过性。不成因性。不定因性。相违因性。及喻过性。显示此言。开晓问者。故名能破。
能立门中。若有过失。正能显示。是能破义。谓初下。释成显过。初能立者。即是前陈宗依。依彼有法。宗可立故。若得圆满成就。谓之有法极成。稍有缺减。说之为过。立宗过者。即前九种。因不成者。即前四种。因不定者。即前六种。因相违者。即前四种。喻有过者。即前十种。若能显示三十三种过言。开晓问者。故名能破。
△七释能破门竟。下八释似能破门。
若不实显能立过言。名似能破。谓于圆满能立。显示缺减性言。于无过宗。有过宗言。于成就因。不成因言。于决定因。不定因言。于不相违因。相违因言。于无过喻。有过喻言。如是言说。名似能破。以不能显他宗过失。彼无过故。且止斯事。
似能破门。容有二义。若能立门自带有过。敌者不能正显其非。是似能破。以不能显他宗过故。若能立门本无有过。冈冒于他。亦非真破。以彼无过。且止斯事。余义如文。词不繁赘。
△八释似能破门竟。通上二通释竟。下三结显。
已宣少句义 为始立方隅 其间理非理
妙辩在余处
谓已宣演微少句义。为始立一隅扩充之。则六合皆然。苟得其旨。于声色门。不唯了知常无常义。亦有亲证实相者在。其间理者。即前无过三支。言非理者。即前三十三过。余处妙辩。皆是此中理非理义。故以少句立方隅也。
△三结显竟。
因明入正理论直疏(终)
《因明入正理论直疏》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