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釋似異法喻中所立不遣過。遣者。是遠離義。謂異品喻。必遠離于同品宗因。是爲異喻體。今既不遣。說之爲過。且如下。標定離詞。離則先宗後因。故以無常宗先之。質礙因次之。極微喻又次之。由于下。牒喻顯過。謂極微性常。于前同品所成立法常宗不遣。故雲。彼立極微是常性故。極微質礙能遣同品無質礙因。故雲。無質礙無。無即遣義。
能立不遣者。謂說如業。但遣所立。不遣能立。彼說諸業。無質礙故。
二釋似異法喻中能立不遣過。謂說如業者。引喻會同品宗因顯過。業性無常。于前同品所立常宗有遠離義。故雲但遣所立。業性無礙。于同品中無質礙因相順。故雲不遣能立。
俱不遣者。對彼有論。說如虛空。由彼虛空。不遣常性無質礙性。以說虛空。是常性故。無質礙故。
叁釋似異法喻中能所俱不遣過。俱不遣者。謂異品喻。與同品中宗因相順。名俱不遣。對彼有論。說如虛空者。有即同品。對前同品宗因。引喻配合。由彼下。顯過。謂空性是常。不遣同品常性之宗。空性無礙。不遣同品無礙之因。故雲。以說虛空。是常性故。無質礙故。
不離者。謂說如瓶。見無常性。有質礙性。
四釋似異法喻中無離詞過。立量之法。合成同品必有離詞顯異品式。今者但有異品叁支之名。阙于離詞。不合軌式。說之爲過。
倒離者。謂如說言。諸質礙者。皆是無常。
五釋似異法喻中倒置離詞過。因明之法。離則先宗後因。今以因先宗後。是爲倒置。說之爲過。
△二異喻五種竟。通上叁釋似喻竟。下四結前科。
如是等似宗因喻言。非正能立。
通結前來似宗似因似喻之言。共成叁十叁過。故雲非正能立。
△四結前科竟。通上二釋似能立門竟。下叁釋現量門。
複次爲自開悟。當知唯有現比二量。此中現量謂無分別。若有正智。于色等義。離名種等所有分別。現現別轉。故名現量。
複次下。雙標二量者。以現比量。俱是自證自解境界。故雲爲自開悟。此中現量。謂無分別者。標定現量是不起分別義。若有下。釋成。謂正智起時。于色聲香味觸邊。不起名言種子所有分別。而能于五塵上現現別轉。故名現量。名言種者是習所成。明記不忘念念熏習。成種子義。如孩孺時。眼見于色。人言爲色。積習于心。耳聞于聲。人言爲聲。積習于心。日積月累。熏成種子。後于聲色門中。從種發起聲色名言。謂之名種。今說離名種等所有分別。而又言現現別轉者。是于聲色門中。無分別義。如鏡現像。曆曆分明。是于五塵現現別轉。鏡無留礙。是離名種所有分別。
△叁釋現量門竟。下四釋比量門。
言比量者。謂藉衆相而觀于義。相有叁種。如前已說。由彼爲因。于所比義。有正智生。了知有火。或無常等。是名比量。于二量中。即智名果。是證相故。如有作用而顯現故。亦名爲量。
言比量者。牒科標舉。謂藉衆相而觀于義者。釋比量二字。衆相釋比。觀義釋量。相有下。釋成衆相。言叁種者。即宗因喻。如前已說者。能立門中已說叁支。問。此中叁相。與因中何異。答。因中叁相。唯屬于因。與宗爲因。名能成立。此中叁相。總攝叁支。與智爲因。名爲比量。是故不同。由彼下。釋比量。謂由無過叁支爲因。比之生智爲果。故雲于所比義。有正智生。正智既生。了知有火。或無常等。是比量義。于二量中即智名果者。謂現比量。皆以生智爲果。比量以叁支爲因。生有分別正智爲果。能證所比義故。現量以色等爲因。生無分別正智爲果。能證色等自相。故雲是證相故。如有作用而顯現故。亦名爲量者。別明世𡛇等量。謂遷流作用顯現世量。塵點作用。顯現數量。質礙作用。顯現色量。頑虛作用。顯現空量。屈曲作用。顯現形量。光明作用。顯現影量。如是等量。皆以作用而顯現故。
△四釋比量門竟。下五釋似現量門。
有分別智。于義異轉。名似現量。謂諸有智。了瓶衣等。分別而生。由彼于義。不以自相爲境界故。名似現量。
智有分別。于諸法中不證自相。隨起名言。名爲異轉。由不了知無常等義。又非比量。但于見聞隨起名言種子所有分別。名似現量。故釋雲。謂諸有智。了瓶衣等。分別而生。何以故。由彼于義。不以自相爲境界故。
△五釋似現量門竟。下六釋似比量門。
若似因智。爲先所起諸似義智。名似比量。似因多種。如先已說。用彼爲因。于似所比。諸有智生。不能正解。名似比量。
似因智者。因是比量。謂似比量所生之智。名似因智。爲先所起諸似義智。名似比量者。即前帶過叁支。于諸義中。似有所知。不能正了無常等義。但名相似比量。似因多種下。釋成。謂前已說叁十叁過。名爲多種。即是多言。用彼多過爲因。于所比義。雖有智生。不能正解。故說名似。
△六釋似比量門竟。下七釋能破門。
複次若顯示能立過失。說名能破。謂初能立。缺減過性。立宗過性。不成因性。不定因性。相違因性。及喻過性。顯示此言。開曉問者。故名能破。
能立門中。若有過失。正能顯示。是能破義。謂初下。釋成顯過。初能立者。即是前陳宗依。依彼有法。宗可立故。若得圓滿成就。謂之有法極成。稍有缺減。說之爲過。立宗過者。即前九種。因不成者。即前四種。因不定者。即前六種。因相違者。即前四種。喻有過者。即前十種。若能顯示叁十叁種過言。開曉問者。故名能破。
△七釋能破門竟。下八釋似能破門。
若不實顯能立過言。名似能破。謂于圓滿能立。顯示缺減性言。于無過宗。有過宗言。于成就因。不成因言。于決定因。不定因言。于不相違因。相違因言。于無過喻。有過喻言。如是言說。名似能破。以不能顯他宗過失。彼無過故。且止斯事。
似能破門。容有二義。若能立門自帶有過。敵者不能正顯其非。是似能破。以不能顯他宗過故。若能立門本無有過。岡冒于他。亦非真破。以彼無過。且止斯事。余義如文。詞不繁贅。
△八釋似能破門竟。通上二通釋竟。下叁結顯。
已宣少句義 爲始立方隅 其間理非理
妙辯在余處
謂已宣演微少句義。爲始立一隅擴充之。則六合皆然。苟得其旨。于聲色門。不唯了知常無常義。亦有親證實相者在。其間理者。即前無過叁支。言非理者。即前叁十叁過。余處妙辯。皆是此中理非理義。故以少句立方隅也。
△叁結顯竟。
因明入正理論直疏(終)
《因明入正理論直疏》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