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述说唯识二十颂 第十颂▪P2

  ..续本文上一页对呀,极微既然很多,那么极微所组成的粉笔纸张、桌椅板凳、山河大地乃至于三千大千世界,你却说其体是一,这不合道理呀?

  关于世亲与胜论派代表的这段儿讨论,在《唯识二十论》中,其实只有一句话,“且彼外境理应非一,有分色体,异诸分色。”窥基法师在《述记》中倒是讲了不少,可是呢,《述记》实在太麻烦了,本来看《唯识二十论》倒还稍微有点儿明白,《述记》是解释《唯识二十论》的,可再看《述记》反而越看越不明白了。

  演培法师在解释这儿时是这么说的,他说:粉笔是由一个个的极微构成的,但极微是不可见的,如果说粉笔的体是一的话,那么粉笔就不可见,然而咱们大家都可以看见我手里有一支粉笔,那么,你胜论派的说法就不成立。

  这儿呢,若有人感兴趣的话就看一下因明,若懂了因明,这就很好理解。演培法师的意思是说,你胜论派的代表就犯了现量相违的过失。

  胜论派赶紧说:粉笔虽然是由极微构成的,但粉笔与极微不一样。极微太微小了,所以看不见,可粉笔确实是能够看见的,我从来没说过粉笔看不见这话,这话是你演培法师强加到我胜论派头上的。

  演培法师说:这不是我强加到你头上的,这是我从你的理论中推导出来的。你胜论派说地、水、火、风四大极微是属于六(十)句义中“实”的,体又是一,从这儿就可以推导出粉笔不可见的结论。

  李润生先生在《唯识二十论导读》中还列了一个三支比量论式--

  宗:汝三千界有分色非一。

  因:许其体即众多父母极微的分色故。

  喻:如汝众多父母极微分色。

  还有一些说法,但都没什么新意,几乎都是抄窥基法师的,比如王恩洋的《二十唯识论疏》等,还有时三的《唯识二十论颂释》,时三就是郭朋,很有名的一个佛学家。这些我们就不说了。那么世亲与胜论派的讨论我们就说到这儿。下边儿是与古萨婆多部的讨论。

  这古婆多部的观点儿与胜论派不太一样。我们来听听古萨婆多部的代表是怎么说的。

  古萨婆多部又叫古有部、旧有部。

  古萨婆多部的代表说:外境的体性不是一,而是多。为什么呢?比如说眼睛要看东西,看书,那么就必须有书我才能看,若无书我看什么?若说精神病的幻视、念佛人念得看见佛菩萨,这都不算,这是虚幻的。有人说他真的看到了佛,真佛。我曾经给大家讲过,西北某地在打佛七时,居士们都看见有一尊小佛从佛殿中的大佛像左耳朵出来,在脑袋上绕一圈,又从右耳朵进去,如此好几分钟。还有人在佛像开光时,真的看见天上下莲花,他们信誓旦旦,还在佛教刊物上发文章。我告诉大家,这其实满不是那么回事儿,那绝不是真佛,佛是“觉悟”,觉悟本就是抽象的。看见则完全是皇帝的新装。眼、耳、鼻、舌、身各识要起现行,各有几个条件。眼识须九缘,条件根本就不够么~~“五识同依净色根,九缘八七好相邻。”这是《八识规矩颂》中的原话。这是你心绪出了毛病,或者根本就是自欺欺人。

  那么看到佛是怎么回事儿呢?月亮只有一个,但“千江有水千江月”,你所看到的月亮都是影子。菩萨的千百亿化身也是这道理。说月亮呢,我们还说有个月亮,说佛呢,两千年前有个释迦牟尼。

  问:那么有极乐世界吗?

  胡涂虫,怎么还问这问题?你说有没有娑婆世界?

  问:有。

  那么极乐世界也有!接着说《二十颂》。

  必须是真有这东西我才能看。用更规范、更严谨的话说,就是“眼等诸识,唯缘实法,不缘假法”。这儿就出了一个问题。比如这张桌子,我们都知道,它是因缘和合,是假法,但为什么我能够看见这张桌子呢?

  这个问题若让我回答,很简单,说桌子,我们都认为有桌子,咱不说桌子,说水中的月亮,绝不会有人说水中月是真的。当然,李白喝醉了认为长江中的月亮是真的,跳里边儿捞月,最后淹死在水里,这是另一回事儿。水中月都能看见,所以,不一定非真的东西才能看见。这古萨婆多部啰嗦的要死,他们这么解释:

  桌子是由一个一个的极微构成的,极微是实法,而桌子是因缘和合,是假法,你看到的其实不是桌子,而是极微。

  我们很不理解,极微怎么能够看见呢?所谓极微就是小得不能再小,看不见摸不着的最小单位,怎么能看见呢?

  古萨婆多部的代表说:不错,单个的极微你看不见,但极微堆在一起你就能看见了。我前边这张桌子,就是这极微堆成了桌子的形状而已,这儿极微在条件和合下,密度比较大,堆成了桌子的形状,你看到的就是桌子了。其实它并不是桌子,还是极微。因为只有实法才能为眼识所缘,桌子以外的空间,其实也有极微布满,只是因为它们密度不够大,所以你看不见。注意:在古萨婆多部看来,这张桌子并不存在,它只是极微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组成了这么一个形状,为了方便,我们把这个形状叫桌子,其实它的本质是极微。

  故尔,我们看到的是极微而不是桌子,组成桌子的极微是一个一个的很多,所以桌子体性是多不是一。因为桌子根本就是不存在的,所存在的只是一个一个的极微而已。同理,三千大千世界也是这样,故而我说,世界是多不是一。

  世亲说,你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极微是看不到的,能看到的就不是极微。一个极微是看不到的,但很多的极微堆起来,你看到了,你既然能看到了,那它还是极微吗?就不再是极微了呀~~你这推论到这儿就已经出问题了,下边还想证明世界的体性是多,根本是说不过去的。

  窥基法师在《述记》中讲到这儿后,又加以发挥。他说:识要生起现行,须具四缘。1、亲因缘 2、增上缘 3、所缘缘  还有一个叫什么呢?一时忘了。对,等无间缘。这里不说亲因缘与增上缘、等无间缘,只说所缘缘。这个所缘缘具备“所缘”及“缘”两义。所谓所缘,比如我要看这桌子,我就是能缘,桌子就是所缘。用规范的话说,“所缘”就是“指在能缘识上,可以带彼境而起的法。”这句话比较板。“缘”是指“实法”,它可以助识生起现行。陈那论师《观所缘缘论》中的原话是:有实体令能缘识托彼而生。比如咱刚才所举的“我看这桌子”,这桌子的本体就是“缘”,它是实法,而我看到的这桌子就是“所缘”。

  若按你古萨婆多部所说的,世界是多,我看到的只是极微。极微倒是实法了,但它只是“缘”,而“所缘”呢?你说桌子是没有的,那么就缺乏“所缘”。你说我看到的桌子只是众多的极微而已,那么,心法要起现行得具备四缘,其中这所缘缘就没有具备--它只有“缘”义而没有“所缘”之义。四缘缺一缘,心法就不能够生起现行,也就是说你看不到这桌子才对。然而你现在看到这张桌子了呀,可见你古萨婆多部的说法是不对的。

  第三个站起来的是经量部的代表。

  经量部的代表是这样说的:外境的体性既不是一,也不是多,而是和合。接着经量部的代表就用他们的“和合说”来解释我们看见桌子这回事儿。经量部的代表这么说:极微呢,五识是不能看、听、嗅、尝、触的,但阿耨色以上的粗色,便为五识所缘了,而且极微虽然不能为五识所缘,但可以为意识所缘。

  一个阿耨色是七个极微。

  世亲这么说:不行,你这说法不通。心识要起现行需具四缘,其它三缘就不说了,我们说这所缘缘。按你们所说,必须是真法才行,才可以为五识所缘,但当七个极微和合成阿耨色时,因为一个阿耨色是七个极微和起来的,那么,“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就没有自性了。这时候呢,虽然眼可以看见它,但它只有所缘缘的“所缘”之义而没有“缘”义,这样所缘缘不具备,心识起现行所需的四缘就缺一缘,缘不具怎么能起现行呢~~现在可我们确实是看见桌子了,也就是说实际上四缘是具备的,那么这样呢,只能说是你经量部的解释出了问题,你的观点出了问题。那么和合说就不能成立。

  方伦举了个砖墙的例子,以比较古萨婆多部观点与经量部观点的不同。他说,古萨婆多部站在墙前,主张我们看不到墙,所看到的其实只是一块儿一块儿的砖而已。经量部站在墙前,主张墙虽然不是真的,但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墙,因为砖太小了,砖我们是看不到的。世亲把他们的观点都破斥了。

  最后是新萨婆多部的代表。新萨婆多部又叫顺正理派。

  看到这儿,我们真为世亲的精神所感动。外人为了辩倒世亲,他们一个个前赴后继,展开车轮战法,而世亲却是单枪匹马,为了世尊的教法,不惜一切代价。那时的辩论可不是轻松的,那是提着脑袋在玩儿命呀。辩输了就要砍脑袋的。我真恨不得退回一千多年,去帮帮世亲,但又怕自己能耐不够,反而给世亲添乱子。

  新萨婆多部的代表说:外境的体性既不是一,也不是多,又不是和合,而是和集。

  什么叫和集呢?它与前边儿经量部说的和合有什么不一样的呢?和合就象化学反应,两种东西一搅,变成了新的东西,按我们的说法就是失去自体,compound;和集呢,是物理变化,树集在一起就是林子,不失自体地联合就是和集,mixture。

  接着新萨婆多部的代表就用他们的“和集说”来解释看见桌子这回事儿。新萨婆多部的代表说:极微确实是有实体的,它不但可以被意识所缘,而且是眼等五识的所缘境。为什么呢?因为当极微堆在一起时,就产生色、声、香、味等法。这些法各有众多的极微相,其中一分是眼等五识的现量境。比如大山,很多极微和集成大山时,相资各有山等所知相。它们有山的相状,本来极微里边就含有山的相状,不过极微太小了,你看不见,现在堆在一起,你看到了而已。

  新萨婆多部的代表这话在我们现在人听来特别别扭,我举个例子来说。

  比如工人下岗这件事儿。一个工人下岗了,国家是看不到的。两个工人下岗了,国家也是不理的。但当有一亿工人下岗时,国家就看见了。一个人下岗与一亿人下岗,本质上没什么区别,都是没活儿干了,但量变了。一个下岗工人就象一个极微,一个工人下岗就是他没活儿干,他要在街上转着找工作,这就象一个极微本来就有桌子相。一个工人下岗,政府不管,一个极微放这儿,我看不见。两个工人下岗,仍然是没活儿干,他们在街上转着找工作,这本质没变,政府仍然不管。两个极微,还照样有桌子相,但我仍然看不见……一亿个工人下岗,本质仍然是没活儿干,他们在街上转着找工作,这时政府就不能不管了,这已经成了社会问题。同理,很多的极微集在一起,仍然还有桌子相,我就看见了。哲学上讲量变引起质变,新萨婆多部是量变质不变,观察者变。

  极微就是这样,一个极微本来就有大山相、桌子相,两个极微也是,但你看不见,当有很多极微放在一起时,你就看到了它的大山相。因为这大山相本来极微就有,所以极微可以为五识所缘。

  世亲怎么说呢?他说:不行,你这解释于理还是不通。一个极微,有大山相,但是我们看不见,既然看不见,那么就是只有所缘的“缘”义而没有“所缘”义,则所缘缘不能成立,四缘缺一,识不能现行。然而我们现在看见桌子了,就一定是具备所缘缘。可见你新萨婆多部的和集说是有毛病的。

  再往下看,就很有意思了。胜论派的代表、古萨婆多部的代表、经量部的代表、新萨婆多部的代表他们与世亲讨论了半天,到这时世亲竟然嘻嘻一笑:极微不成故。就这么一句话,能把各派的代表气个半死:既然你根本不承认极微,你怎么不早些说呢?世亲说:我是逗你们玩儿的,拿你们开心。

  这就是世亲玩的花招儿:你们既然恁些(河南方言,多的意思)人,恁些人对我一个,那么我只能想法子扰乱你们的心了,我只有先使你们心浮气躁,那么我才有赢的可能。

  辩论有个规则。比如说关于某个问题,甲、乙两人观点不同,要做公开辩论,辩论不能乱来,有一定的规则。这就象我们现在要搞体育比赛,踢足球,你一定得遵守球场上的规矩,你不遵守规矩,那么就要惩罚你,对这个违犯规则的球员禁赛一年。现在世亲与胜论派的代表、古萨婆多部的代表、经量部的代表、新萨婆多部的代表辩论,双方都得遵守一个规则,什么规则呢?所立之宗的前陈、后陈必须立敌双方共许极成。现在他们立论的基础--极微,人家世亲根本不承认,他们说什么都白说。心理战术世亲真用绝了!

  这个颂语到现在就说完了,下面大家还是记几句话:

  胜论派说外境的体性是一,古萨婆多部说外境的体性是多,经量部说外境是极微和合的,新萨婆多部说外境是和集的,所有这些观点统统不对,因为极微根本就不存在。

  你世亲说极微根本不存在,你不能凭空胡说,你说极微不存在,总得有理由,你的理由是什么呢?

  

  

《述说唯识二十颂 第十颂》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