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瑜伽菩萨戒要义 二、四十三轻 42、不随行威折戒

  42、不随行威折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见诸有情应可诃责。应可治罚应可驱摈。怀染污心而不诃责。或虽诃责而不治罚如法教诫。或虽治罚如法教诫。而不驱摈。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由懒惰懈怠放逸。而不诃责乃至驱摈。非染违犯。无违犯者。若了知彼不可疗治。不可与语。憙出粗言多生嫌恨。故应弃舍。若观待时。若观因此斗讼诤竞。若观因此令僧諠杂令僧破坏。知彼有情不怀谄曲成就增上猛利惭愧。疾疾还净。而不诃责乃至驱摈。皆无违犯。

  作为菩萨,面对应该诃责的众生,就要毫不留情地诃责;应该驱摈的众生,就要毫不迟疑地赶走,如果不这样做,“虽诃责而不治罚如法教诫,或虽治罚如法教诫而不驱摈”,也是属于有染违犯。因为帮助一个人要达到相应的效果,对有些人而言,轻描淡写地说一说根本不起作用,对应该开除的人只是记过,对应该记大过的只是记个小过,也是不行的。所以说,对有情的治罚和折服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该用重药时就用重药,不能心慈手软。

  当然,这么做应对事不对人。比如有的人不讲究因果,只在研究所混日子,不珍惜常住提供的条件,觉得享用三宝物理所当然,作为法师来说,迁就他就是害了他。因为他享受十方信施而不好好学修,是要背因果的。有多少人想学佛却没有条件成就,既没有善知识指导,又要为生存奔波,没有时间用来学习。研究所为大家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请了这么多老师,结果使一些发心不正的人在这里放逸,作为你们的师长,也是有责任的,因为十方财物必须发挥应有的作用。如果放纵了那些不是真正想学的人,不仅他们要下地狱,我们也是要下地狱的。之所以要办教育,无非是想成就更多的人,无非是为了佛教事业发展的需要,因为教界太需要人才了。否则我在山里过着自在的日子,来做这些干什么?办学的困难是众所周知的,搞一班人来,为他们创造条件,还要每天为他们操心,投入了无数精力还不见得有多少效果。对社会上那些信徒,用一点点时间去指导,他们都感恩戴德。难怪从前有人说:想和哪位法师过不去,就叫他去办学,这是最卖力不讨好的事精。

  尽管这样,还是要当菩萨,要学菩萨道。人难免会进入一种误区,这时候还要有耐心、要有慈悲心。我平时在山里闲散惯了,说话也比较随便,有时说过就忘了,可能就因此引来了一些不良效果。每次我来这里,大和尚都会向我反映一些情况,头几回,说之前要先打预防针:你听了不能生气,要有耐心。开始听到的时候,的确会觉得气愤,现在就耐心多了,也知道以后怎么改正。所以,我自己也是在调整的过程中,因为在山里住惯的人,做什么就是凭直心去做,但处理人际关系就不同了,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大家在知见上还不太成熟,容易为一些小事引起思想波动。但你们应该知道:研究所办学的发心是什么?我的用心又是什么?不要因为一句话就跟自己的利益挂钩,一会儿情绪不稳定,一会儿不安心,实在太不应该了。大丈夫要胸怀坦荡,时时保有平常心。无论我说什么,目的是为了对你们负责,你们听了之后: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作为研究所的领导,作为你们的师长,不说是我的责任,没听是你们的责任。所以你们要慢慢适应我的观念,不要总让我来适应你们,还要看学生的脸色行事,那有这样颠倒的事情?如果迁就对你们有好处,我是可以迁就你们,问题是对你们有没有好处。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