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是障碍布施的,也有四条。在六度中,已经出现过有关布施的戒律,但这儿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六度侧重从摄善法戒的角度来修布施;而四摄是侧重从饶益有情的角度来修布施。
36、有恩不报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先有恩诸有情所。不知恩惠不了恩惠。怀嫌恨心不欲现前如应酬报。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为懒惰懈怠所蔽不现酬报。非染违犯。无违犯者。勤加功用无力无能不获酬报。若欲方便调彼伏彼。广说如前。若欲报恩而彼不受。皆无违犯。
作为菩萨,对有恩于自己的众生,完全没有感恩之心,不但如此,还“怀嫌恨心,不欲现前如应酬报”,比如对社会及父母师长为我们创造的一切条件不知感恩,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享受,不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就属于有染违犯。
如果因为懒惰、懈怠而暂时没有酬报,则属于非染违犯。
还有一些情况属于不犯:虽然努力了,但现在还没有能力报答;或者你想到要报恩,但对方不肯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