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瑜伽菩萨戒要义 二、四十三轻 16、不如法悔谢戒

  16、不如法悔谢戒

  若诸菩萨安住菩萨净戒律仪。于他有情有所侵犯。或自不为彼疑侵犯。由嫌嫉心由慢所执。不如理谢而生轻舍。是名有犯有所违越。是染违犯。若由懒惰懈怠放逸。不谢轻舍。是名有犯有所违越。非染违犯。无违犯者。若欲方便调彼伏彼出不善处安立善处。若是外道。若彼悕望要因现行非法有罪方受悔谢。若彼有情性好斗诤。因悔谢时倍增愤怒。若复知彼为性堪忍体无嫌恨。若必了他因谢侵犯深生羞耻。而不悔谢。皆无违犯。

  作为菩萨,如果伤害了他人,又应如何弥补呢?这也有两种情况:一是确实伤害了对方;一是虽未伤害对方,但对方却怀疑你伤害他。无论是出于什么情况,只要对方有这样的误解,菩萨都应去表示歉意。因为菩萨要慈悲众生,若不去澄清的话,对方的心中就始终有个阴影,于双方都没有好处,而作出坦诚的说明之后,就能使对方放下心理包袱,解除精神痛苦。如果没有慈悲怜悯之心,不去向对方有所表示,也是有染违犯。

  如果因懒惰而没有去道歉,则属于非染违犯。

  什么样的情况是无违犯呢?或者是不去道歉于对方更有好处;或者是道歉后反而让对方无地自容;或者是对方性格激烈,道歉只会增添他的怒火。也就是说,无论是道歉还是不道歉,都要以帮助对方为前提。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