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越人不令侵害。故名护世四天王也。自在天子下注解云。自在天子即是帝释主兵大臣也。大自在天子者。是摩醯首罗即帝释师也。今谓上列欲界初二天。帝释为主三光四镇为臣。今列欲界化自在他化自在后二天也。何故不列炎摩天兜率天者。以先后列者中间可知故不列也。娑婆世界主下第二次列色界天众。娑婆世界此云杂恶亦云杂会。大梵天王名尸弃者。有人言。大梵天王即初禅梵王。尸弃即二禅梵王。光明大梵即三禅梵王。言等者第四禅也。光宅所用是也。有人言。娑婆世界主者摩醯首罗第四禅梵王也。尸弃者三禅梵王也。光明者二禅梵王也。等者初禅梵王也。今依智度论第一卷云。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名尸弃。娑婆世界主。此举处以显其为主也。大梵天王出其位也。尸弃者标其名也。新金光明亦作此释。尸弃者此云火。有人言。此梵天王入火光定。顶有火光故言火也。有人言。余梵天皆为火灾所烧。独此天火灾不烧故云火也。又翻为顶髻。有人言。顶上有火如髻故云顶髻也。长阿含云。尸弃是初禅梵王。亦名鸠摩罗伽此云童子天。此天颜如童子故以名焉。手擎鸡持铃捉赤幡骑孔雀也。
问。十地经云摩醯千世界主。今云何言初禅梵王为三千世界主。
答。有四种梵王。一者经云。百亿日月百亿梵王百亿非想此是下品梵王也。二者智度论云。梵王千世界主。长阿含亦然。此是次品也。三者九地菩萨作梵天王领二千世界。此是上品也。四者领三千大千世界。此是上上品也。魔王转轮王亦有二种。大集经云。有魔王领三千世界。大品云。化作转轮王亦领三千世界。故不可一途而判也。
问。尸弃是大千之王。在何处中间禅住耶。
答。百亿中间禅。今在中央住也。例如佛大千中央住也。光明大梵者二禅梵天也。故二禅称光音少光无量光也。略举初二等后二也。有八龙王下第二次列龙众。然龙是畜生劣于余道。次天列者凡有四义。一其力最大故五不思议中龙为其一也。二正法念经云。恶龙助修罗善龙助天。今是善龙故次天列也。婆沙云。天将阿修罗斗时。前令龙与之斗。故知龙助天。三调适阴阳于人有恩故次天列之。四护持千佛经藏次天列也。外书说文云。龙是有鳞虫中之长。能小能大能幽能明。春则升天冬则入渊。广雅云。有鳞者为蛟龙。有翼者为飞龙。有角者为虬龙。无角者为螭龙。佛法中明有四生龙。一者卵生金翅鸟能食卵生龙二者胎生金翅鸟能食胎卵二龙。三者湿生金翅鸟能食三龙。四者化生金翅鸟具能食四生龙也。难陀此云欢喜。跋难陀此云贤欢喜。此二龙王是兄弟。常令风不摇条雨不破块。见者欢喜故云欢喜。又是王舍城旧住故初列之。娑伽罗者。有人言从国立名。住在娑伽罗国。此国近仙人而住。王触忤仙人。仙人咒此国令成海。此龙居住其中。从本国立名也。有人言娑伽罗海名也。和修吉此云多头。则九头龙是水生龙也。德叉迦此云多舌。居在地上也。阿那婆达多此云无热。一者从池作名。此池在香山顶阎浮提北天齐星下。其水清凉故称无热。池内有五柱堂龙在其中也。智度论云是七住菩萨。华严云于大云阴覆离苦法门而得自在。又言无热者。一切诸龙有三种苦。一者风吹热沙着身身肉烂坏。二者风吹宝冠衣服悉皆散失龙身露现。心生热恼。三者诸龙眷属娱乐之时。金翅鸟入其宫内取眷属去。心生热恼。又经云。诸龙食好香饭变成虾蟆。又身有逆鳞土石入其身内。又作欲时龙身露现如两蛇相结。此龙无此诸苦也。摩那斯者此云慈心。华严经云。将欲降雨先。七日兴云待营作事竟。然后乃注雨。即慈心证也。亦云悦意。沤钵罗者从莲华池作名也。有四紧那罗者。
问。紧那罗何道摄。
答。杂心云是畜生道摄。
问。常列八部在揵挞婆后。今何故在先。
答。揵挞婆是鬼神道摄。紧那罗既是畜生故在彼后。今以其奏法乐故在初列之。紧那罗此云疑神亦云人非人。其形似人而头有一角。疑者云人耶非人耶。遂以为名。紧那罗王名为屯仑摩。弹琴叹佛乃至迦叶不能自安也。言法者奏四谛法也。妙法者奏十二因缘法也。大法者奏六度法也。持法者总持上三法。即是奏陀罗尼曲也。揵挞婆此云香阴。以其清虚食香。又身唯恒出香故名香阴。大智度论云。揵挞婆王名童笼摩此云树。居在地上十宝山中。诸天欲作乐时。身有异相即飞上天。与紧那罗番休上下。初言乐者无声之乐也。次是有声之乐。次是无声乐中之胜。次是有声乐中之胜也。
问。揵挞婆属何道摄。
答。一云属鬼道。一云阿修罗道也。阿修罗者此云无酒。或云过去持一不饮酒戒报得此身。或云集诸华酿海为酒而不成故云无酒。毗婆沙云。阿之言无。修罗云端正。谓无端正。以男丑女好故也。释道安道行经胡音云须罗此云质谅。以其多谄曲故为立此名。令其质直诚信也。谅即信也。婆薮传云非天。亦言非善戏乐。诸天以善法戏乐。其多作不善戏乐也。婆稚者此言缚。其人是修罗中前峰。与帝释斗时被缚因誓得脱故以为名也。又翻为最胜。
问。修罗何故常与帝释战。
答。婆沙云。修罗有美女而无好食。诸天有好食而无美女。互相憎嫉故恒斗战也。佉罗骞太者此云广肩甲。又云宝锦又云欲锦也。毗摩质多罗者此云响高。以其于大水中出大音声自唱言我是毗摩质多罗故云响高。亦云种种疑。又云穴居者最是海下住也。故修罗有二处住。一者地上众相山中其力最劣。次在须弥山北入海一万二千由旬有罗睺阿修罗王。领无量阿修罗众。次罗睺下复一万二千由旬有修罗名勇健。勇健下一万二千由旬有修罗名美鬘美鬘下一万二千由旬有修罗名毗摩质多。故称穴居也。阿含经云。光音天入海水。精流水内遂成一卵。经八千岁生女修罗。身若须弥千头少一。水触女身生毗摩质多。形四倍大母。九头八脚千手少一。纳香山揵挞婆女生舍脂也。罗睺者此言覆障又云吸气。正法念经云。修罗有鬼有畜。罗睺是师子种。婆沙云伽陀经云有鬼有畜有天。
问。何故修罗手障月。
答。婆沙云。月是帝释军前峰。故以手障之而欲食月。正法念经云。日月放光障修罗眼。令不见天众故以手障之。迦楼罗者此云金翅鸟以其翅头即有金色故以为名。海龙王经翻为凤凰。大威德迦楼罗王者。食龙之时有大威德故以为名也。大身者。经云两翅相去三百三十六万里也。阎浮提只容其一足。大满者。余鸟食龙多不饱足。此鸟恒饱满故云大满。如意者。此鸟颈下有如意珠。或言不可动也。有人言。食三生龙者名大满。具能食四生龙势力自在故称如意也。韦提希子下第二明显旧众。韦提希翻为思惟亦云四维。阿阇世者此云未生怨。以母标之者。尔时以害父竟故不标父也。又言掷之于地遂折其指故名折指。阿含经云。世王忏悔竟犹堕拍掬地狱。后从地狱出成辟支佛。涅槃经云。阿阇世王不值耆婆。来月七日当堕地狱。而忏悔竟不复堕。又经云。忏悔竟得柔顺忍。所以大小乘经不同者。以小乘经力劣故重罪微薄犹堕轻地狱。大乘经力胜重罪都灭所以不堕。又阇王害父身疮未发故来听法华。至涅槃时身疮发者。涅槃经既唱当灭五逆之罪。阇王是权行。欲显正教能灭罪邪教不能灭罪。为众生作灭罪良伴故至彼发也。此经不明灭罪用。故身疮不发而明功德胜用。一毫之善皆得成佛。世王虽作五逆不断善根亦当成佛。为众生作成佛良伴。为此义故来听法。
问。涅槃经明阇王忏悔得无根信。余经云得柔顺忍。柔顺忍二处。一十回向心二六地。云何会通。
答。涅槃据其迹明是罪人故但得信心。若言得柔顺忍者。众便谓实犯罪人则不灭。他经据本故得顺忍。又浅深随缘也。各礼佛足退坐一面者。智度论云。俗人是客来至佛所。是故听坐。声闻菩萨位居弟子。是故侍立。亦可大众集竟。今总结众集仪则故云礼佛而坐也。◎
法华义疏卷第一
永仁癸已无射上旬投广隆寺众徒之净财雕义疏第一卷之印板。窃以汉帝梦于金人余一千岁日域传于上乘至七百年而终未闻三论真宗开板何况一乘法华义疏哉。爰素庆虽生扶桑之边方幸遇昙华之妙典。斯疏若不流通弘经恐亦壅塞。因兹赑屃欲终一部大功劝化开阐法华宗旨。庶几沾妙道于像末万年之空。捶法灯于龙华三会之晓。荡四生妄执觉八不正观矣。
都干缘沙门 素庆谨志
大正新修大藏经第 34 册 No. 1721 法华义疏
法华义疏卷第二
胡吉藏撰
序品之二
◎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下此第二明开发序亦有六章。一众集序。二说经序。三入定序。四现瑞序。五疑问序。六答问序。及前证信序合十二序也。由众集故说经。说经故入定。由入定故现瑞。由不了瑞故生疑。以有疑故须答。由此六事开发正宗故名开发序。所以后文云。今佛放光明助发实相义也。问此六云何得开法华。答由大众云集即是教所为缘故得说教。故众集为序。将明收三归一。先明从一生三。故说无量义为序。由佛入一道清净三昧。表说清净一道。故入定为序。将说究竟之乘。先现究竟之相。故现瑞为序。由现瑞发动疑问。得请文殊答。故疑问是序。由文殊答问。佛方得起定说经。故答问是序也。六事为三。初一是教所为缘中。三是能化之教。后二是菩萨发教也。中三即以三事为法华相。初一是口业明多从一生。表法华收多归一。次一是意业表佛入一道三昧后起定说一乘道。次一是身业表佛说一乘相。又表众生闻经成佛。尔时世尊者标化主。四众围绕者法华论云。从此讫尊重赞叹犹是结众集。名为威仪如法住成就。明上大众天龙云集。威仪者即前后围绕乃至尊重赞叹也。今明若望前通序即属第六同闻众摄。若望后即是开发正经序摄。所以然者。由四众云集兴三业供养。即是渴仰欲闻。是故如来为说法也。四众者有人言。天有二众谓魔众梵众。举欲色天之大者也。人有二众沙门婆罗门。智度论云。智慧人开为二分。在家曰婆罗门。出家目为沙门。佛既是天人师故举此四众也。顗禅师云。一影向众谓在座默然。二发教众谓发起佛教。如身子之…
《法华义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