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慈舟法师开示录第三集▪P2

  ..续本文上一页父,因念慈父而归家乡。众生虽念慈父,慈父不为众生,是有因无缘,慈父虽为众生,众生不念慈父,亦为有因无缘。是以知生佛互为因缘。又心念佛时,心即是佛,因该果海,果澈因源。故此因缘,皆多福德善根。但念佛之恳切,当如乞丐求善人施食,婴儿求慈母与乳,无力上山,求力士提携,而有甚焉。如是念时,似是心外取法,而实心本无外,佛常在心,而不知耳。慈母、善人、力士、事也;心,理也。故虽约事,实无理外之事。此法最妙,故从古至今,愚夫愚妇不明此义,老实念佛者,尚多往生,乃至畜生学人念佛亦多人往生。不信此法者,愚妇畜生之不若也,能不愧乎?况一生彼国,见佛闻法,悟无生忍。无退缘故,寿命长故,即生补处佛位。如观音势至等不成佛与成佛平等。彼既丈夫我亦尔,何惮而不为欤?

  次约理明 一切众生,各各本具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亦名法身佛常寂光土,而亦未尝离诸佛报化身土。第以无始无明,长夜大梦所迷,故永处六道,不认本有心性,固执虚妄身心起惑造业受苦,终无了期。即或有时学他发心修行,智不敌惑,善不胜恶,我见炽盛,自作障碍,无始至今,仍在生死,真可怜悯。自不惊怖。然此本有心性,虽随缘六道,而仍不变,苟能一念放松我见,皈依事相三宝,例知自心三宝,念自他不二之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求生自他不二之法报化,即三而一之极乐世界。久久功深必能渐证三土,为本有家乡。诸佛皆以三身住三土故。参禅习观,不落恶取空者,亦必如是。众生以本具恒沙性德之心为因,弥陀以究竟恒沙性德之心为缘,故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学人徒恃理具法性身土,而不念佛求生报化身土者,是有因无缘,亦得谓之因缘俱无。何以故?但言理有,有若无故。又既云念自性,自性本无念故,当向无念处念;无尘境故,当向无见闻觉知处念,岂可妄生分别拨无妙有依正耶?参、念、观,无非始觉异名。本来面目,自性弥陀,真空理体,无非实相无相本觉异名。执名迷义,分门别户,是一非余,未有不落狮虫之诮者。此本觉,即自他不二,十界平等,各各圆遍,互融无碍之法身。故虽约理,实无十界依正事外之理。如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乃佛破遍计所执实有事相,非破依他如幻之妙有事也。又破执实有者,如经云,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又云,若谓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执佛法为实有者尚当破之,九界可知。然执实有六凡,终不能离,执实有四圣,尚可希望。而终不如信一自性随造作缘。成十界依正之妙。信此者,安得不随念佛之缘造佛法界耶。

  三理事合明 原夫一真法界心,竖穷横遍,为十界依正色心大总相法门体,生佛平等,无有增减,不可思议。诸佛证此心故,知十界色心,一切如幻,成大涅槃,无法可说。悯诸幻化迷惑众生故,不得不于总中开别,说四法界。令未悟者,亦得信解行证一真法界心。四法界者:一理法界,亦即一真法界,在理上说,曰理法界,既即一真心,何必又言理名?盖以心即理,对色名心,对事名理;故第二曰事法界,亦即一真法界。在事上说,曰事法界;事即十界依正,随事大小,无非一真法界心,全体所成,非分成,理无形相,即真空,不在事外。事无大小皆妙有,不在理外。妙有能显真空,真空能成妙有。此一真法界,双收事理。故第三曰理事无碍法界;妙有即真空,故小大相容,而成第四事事无碍法界。真空即妙有,故凡圣相即而成理理无碍法界;四法界外无此名者,如空不碍空,人易知故,不待言也。若总若别,法界融通,本来如是。诸佛证此,众生迷此。若欲翻迷,当发菩提心,为始觉智,参之,念之,观之。若约所念,如上第一约事,是从妙有下手,念极乐报化身佛,可当假观,观事法界实不在真空法身理外。第二约理,是从真空下手,可当空观,观理法界即法身,亦不在报化身事外。若知空有不二,可当中观。又举一句弥陀,即一佛法报化三身,亦即三世诸佛之三身三德等。一多是事,不二是理,亦当中观。观理事无碍法界,诸佛法身即理理无碍法界,色身即事事无碍法界。三世诸佛者,十方已经灭度者,过去佛也。十方现坐道场者,现在佛也。十方九界众生,未来佛也。行人观念自性弥陀,须先知自心所具三德,广即恒沙性德,故曰不空如来藏心。此心所起之智,还念此心,及此心智所知之弥陀。此心非少善根福德可知,虽念自性本觉弥陀,而与究竟觉弥陀,实自他不二。自他是事,不二是理,亦理事无碍。自德虽具犹迷,须仗究竟圆满果德为缘,以本觉心及究竟觉心,皆无遍计执我分别妄见,及对六尘之见闻觉知等念故。而成空如来藏真空理。其功在念佛时都摄六根不染尘故。唯有真我所起无分别之正见,见佛妙色,闻佛妙声,嗅佛妙香,尝佛妙味,触佛妙光,知佛妙法,如是等诸善功德念故,而成不空如来藏妙有事。其功在念佛时六根皆为增上缘,助念佛故,此二不二,仍归中道,即空不空如来藏。以此法三根普被,普贤大愿求生,上品也。大悟人求生,中品也,若下品则能接斋公斋婆故。有人言念佛为斋公斋婆之生活,此等谤法之愆,我等当代为忏悔,以尽自分。如是念佛因缘,岂少善根福德因缘耶。十方三世佛,身毛尘刹,事无大小,各各互摄互融,重重无尽,曰:事事无碍法界。于一毛端,现宝三刹坐微尘里,转大*轮。及极乐依正,一一皆无量光是也。见娑婆依正各各成碍,心被境转故。心能转境,则十方三世,十界依正,无非妙有大光明藏,若以肉眼不见妙有真空,即不信解,岂能行证耶?智者勉之。

  梵网云:口虽说空,行在有中。今世禅讲多堕此见。但知心空,不知心有。诸大乘经,皆谈二谛,若专空寂,空则非空;纵使空空,还成遍计。智者云,业性虽空,果报不失,是知妙有则一毫不立,真空乃因果历然。

  尊重、恭敬、不轻慢善根

  弟子通阿纪录

  启七几日了,因病没能进堂,今日勉强供养数语而无气力,恐不能入众位之耳,希望讲经法师再为重说,使之达到目的。(至此诸师约求由通阿按段当面高声传达)

  讲什么呢?在没启七前,梦中劝人“尊重善根,恭敬善根,不轻慢善根”醒后想想已往讲善根时也有,但没有这样的叮咛嘱咐。已往讲身口意业固不可拔,谓之根。又善能生妙果生余善,故谓之根。有三善根:不贪、不嗔、不痴。有五善根:信根,正信能破邪;进根,精进能破懈怠;念根,正念能治诸邪念;定根,破诸散乱;慧根,破三界诸惑。平时讲教,对三善根、五善根未重重的嘱咐,这次想起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海会佛菩萨的善根微妙殊胜,深厚圆满,而这善根,人人本具,只因大家轻慢了,不尊重不恭敬,所以流浪生死,受生死苦恼。

  华严海会佛菩萨的善根是什么呢?就是大方广三字,大是心的体,是法身德;方是心的相,是智慧,般若德;广是心的用,是解脱德。这体相用三大,那一个众生都具足的。可是怎样大法呢?大得竖穷横遍;竖穷是过去、现在、未来三际,不从何时生是无始,尽未来际也不没灭是无终。而且在每一时际都竖穷横遍,过去通遍十方,现在、未来也通遍十方。这体相用三大、三德,一一悉皆竖穷横遍,举一即三,举法身就具足般若,解脱,举般若具足法身,解脱,举解脱也具足法身,般若。因为全三是一,都是一心本具。一心本具的三大,三德,不仅人类人人本具,下至昆虫也具,三途众生也具。地狱众生,一日一夜,万死万生,在受苦时,也未损失少许。若有所损少,修持也不能成就了。这样才人人可以依此体相用三大的善根修持,我们要尊重要恭敬,不要轻慢,不要自暴自弃。不自暴自弃的,都可修显三大,直至成佛。

  那么,是什么障住了三大不能成为三德呢?最厉害的就是业,业就是障。业是事业(业力),身口意三业,是思想,言语,行为三方面的事业。分开说身有杀、盗、淫,口有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意有贪、嗔、痴,共是十种业。一种业障就多的不得了,况三业,十业?一一业又有主伴,主中还有主,伴中还有伴,主伴重重无尽的黑业,叫障。障什么呢?障心的广、用,就没有解脱德了。心的用怎样广呢?广度众生,自利利他,能广破业障。用心的智慧妙用,善巧方便的破除广多的业障,就叫善业了。怎样用智慧心呢?必须学戒学定学慧。

  业是系缚义,造恶因必得恶果,使人系缚不得自在。果不离因,如影随形,形动影动,形止影止;没有离形的影,也决没有逃开业因的果报,可是学佛修行的人,尊重广字(心用)解脱的善根,则决不造业了。可是业多的很,造业的人也多得很,如祖祖相传的恐无后嗣,子女婚嫁,就是淫业,淫欲炽盛,失于正常,种种所作,无非增长生死。以此一业推想,尽未来际,恐无由摆脱;就是发心摆脱也很少啊!可是学佛法就发出摆脱业的特别思想,尊重大方广三善根,求断欲业,了生脱死。所以要证解脱德,非学戒不可;戒是制约,业为持戒的心理所制约,一切恶业不起,才可得到解脱,复还心的用大。

  相大,是般若德心相,非长短、方圆、大小,有什么相呢?有灵知灵觉可以查考,凿凿有据,而确有相。如同为人,有的与说浅浅佛法尚不了解,就是愚痴相;有的与说佛法甚深义理而一闻即悟,就是智慧相,可以证明心相是大。若在众生分中,多半是愚痴相;唯有愚痴才障相大,不愚痴也障不了相大了。若想破除愚痴相,复还智慧相,必要学般若。因智慧能破愚痴,智慧不开,愚痴是破不了的。所以不学般若,还是没有尊重方字相大的善根。

  相有事相,有理相。明白一切义理,得根本智;明白一切事相,得差别智,也叫权智生起智慧,可破十使烦恼惑障。前讲破业障得解脱德,现在说破惑障证般若德,一药治一病,须要清楚。

  “大”是体大,是法身德,尊重法身,法身德才显露。如果不尊重法身,就尽未来际也在生死之中。常说:“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抱佛眠,是睡眠时,抱著法身佛睡而不知觉。因为只认识了色身睡觉,认识不到法身随缘,就在睡时也未离开法身啊。可是不认识法身就但随色身的睡下起来。若尊重法身呢,则睡眠觉起都不离法身了。怎样不离法身?观想。或念佛、持戒,都随时随处不断的观想法身之大,就是不离,如念佛,念阿弥陀佛,认识自性弥陀,认识自己法身,纵到睡时也不忘记,就是尊重法身了。若是睡时乃至醒时都不理法身,就是轻慢法身,那能得念佛三昧,证得自己本具的法身德呢?若不认法身,但认色身岂不自暴自弃呢?

  念佛,三岁孩童也能也会;若论究竟有没有功夫,就大有问题了。若照顾不到法身,自性弥陀,若不知道自心是佛,佛是自心,自心具法身,自心作佛,就还是不会念,所以说八十老翁也还念不会。有些胆大心粗的人,说我念佛念的很久了,在作事时都能念佛了,可不知道但是口念啊!不知道念佛真意思,念到弥勒下生也不中用。所以念佛必得学佛,学佛因地未成佛时的大愿大行,如阿弥陀佛因地发四十八大愿,广度众生,我们念阿弥佗佛而不发愿,就不算是会念。阿弥陀佛因地发四十八大愿,果位证成佛道,庄严成了极乐世界,是因果不差的道理。四十八大愿不离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先发四十八愿以愿导行;后行十大行愿,以行填愿。有十大行愿以完成四十八大愿才愿愿圆满。所以说念佛必学佛的发大愿行。

  若不会发愿,就不会念佛,就不会尊重,恭敬自心的体相用三大,证不得大方广的法身、般若、解脱三德。望各位好好地尊重,恭敬善根,不轻慢善根。

  慈老,法师住持厦门南普陀寺,癸巳季秋,应北平四众弟子迎请,来平养痾,卓锡安养精舍。本月中旬,祝愿世界和平,启建观音道场七日,恭念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海会佛菩萨;拟讲华严大意,因病而止。智悲法师讲净行品。二埋法师讲十地品第二地。听者大悦。第五日,老法师力疾开示,悲愿恳切。二埋法师随手记录,当面传宣,满堂七众,倾心感激,皆大欢喜;希求二埋法师印示,以备思修。体道随喜胜会,恭聆法音,复读妙文,敬刊于此,以饫众望。甲午春二月十九日弟子张体道敬识

  慈老法师于甲申春间应体道之请,撰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说。己丑之冬,邮示经义一篇。体道近在安养精舍,恭读老法师座右铭,及称赞如来开示。谨并刊出,贡献同愿,如说修行。弟子张体道又识

  

  

《慈舟法师开示录第三集》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