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P9

  ..续本文上一页绕之、口中喃喃亦念。一日鹅无病而死、置首于门限。时当酷暑、置之数日不臭、无一蝇集、人皆奇之、施主塔而葬之。大家念佛求生西方、以诵普贤行愿品为助行。正助合行、决定得生极乐世界。

  ○二亦士用果

  《经》得授记已、经于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劫、普于十方不可说不可说世界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

  《记》士用果名、已如前释。凡菩萨得佛授记。还愿经不可说长大之劫、于十方世界、行菩萨道。利益众生、要须智慧、方能应机设化。众生为所随、智慧是能随。故云以智慧力随众生心而为利益。或有人云、生西方不好行菩萨道、在娑婆世界则易行。此语亦有道理。在娑婆世界若行布施、以娑婆世界众生皆贪、故能成就施波离密。娑婆世界众生皆犯戒、故在此土持戒则功德大。娑婆世界众生皆刚强、故在此土行忍辱、则能成就忍波罗密。六度万行皆好行之、然生极乐世界、纵不蒙佛授记、为一凡夫、亦具报得神通、胜过娑婆罗汉。如经云、其土众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襟、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饭食经行。如是能至十方世界上求下化、又焉得不好行菩萨道乎。

  ○辛三究竟成佛果

  《经》不久当坐菩提道场、降伏魔军、成等正觉、转妙*轮。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乃至尽于未来劫海。广能利益一切众生。

  《记》诵普贤行愿品速得成佛。但说久、不可执著定长、说不久、不可执著定短。说不久是摄受语。说久是折伏语。普贤菩萨行愿广大。愿久行菩萨行。若有众生应见佛时未尝不现佛身、然皆幻化、无众生相、不妨度幻化众生。无佛相、不妨成幻化佛。“转妙*轮”、即宏法利生、随众生根器而利益之。未来劫海无穷尽、而广行利益众生亦无穷尽。

  ○丁三结劝受持三、一结前胜德

  《经》善男子。彼诸众生若闻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诵、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

  《记》结持经胜德、劝受持也。前已偏举讽诵一行、通明五果、今略举众行。即书写、供养、转施、听闻、披读、受持、演说、讽诵、思惟、修习。十中举四略六。曰受持、读、诵、广为演说。如此种种功德、随有其一、唯佛与佛乃能究竟知也。众生不知、三乘知不究竟、故曰余无知者。

  ○二正明劝持

  《经》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当谛受。受已能读、读已能诵、诵已能持、乃至书写、广为人说。

  《记》此劝善财及在会大众。闻此愿王、勿生疑心、诚心而受。闻之于耳、领纳于心、受持读诵。为化他故、又复书写广为人说。

  ○三重举胜德

  《经》是诸人等于一念中、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聚无量无边。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令其出离。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记》谓读诵演说普贤行愿品之人、仗普贤愿王之力、所有行愿、皆得成就、所获福报、集聚一身、是自利也。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利他至究竟也。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有事有理。约事。如常说、距此十万亿国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名阿弥陀佛。约理。梵语阿弥陀、此云无量寿、亦云无量光。无量光即如如智。无量寿即如如理。理智不二、依正一如、岂仅寂光涅槃四德中一乐德而已哉。理智依正皆如如不动。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常寂光即是法身。寂光土中具涅槃四德。举一具四。凡夫有四倒。无常计常、不乐计乐、非我计我、不净计净。声闻虽翻凡夫四倒、而常计无常、乐计非乐、我计非我、净计非净之四倒。大乘菩萨始翻声闻四倒。成涅槃真常、真乐、真我、真净之四德。故云生西方极乐世界。约理即得涅槃四德之乐德。纵不得涅槃四德、而能究竟出离生死、见佛闻法、悟无生已、不久必得圆满涅槃四德也。

  ○丙二偈颂二、丁初标举

  《经》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欲重宣此义、普观十方而说偈言。

  《记》标举说偈仪也。“重宣”即重颂也。重颂有四义。一为后来之人得闻故。二虽闻未解、说偈令悟故。三长行文略、以偈广之、令了解故。四为结句易受持故。观十方之机、即是加被有缘众生令增智慧也。

  ○丁二正颂三、戊初颂正示普因二、己初别颂前十门八、庚一颂礼敬诸佛

  《经》所有十方世界中、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一切遍礼尽无余。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一一遍礼刹尘佛。

  《记》初二句、颂所礼敬之诸佛。竖穷横遍也。“所有”乃心中所有亦即法界所有。心即法界故。心包太虚、大而无外、三世十方佛、皆在心中。第三句能礼相也。我乃普贤真我、拣非众生争人我之虚妄我。真我大公无私愈用愈广大、真妄皆在一心公私之转变、心无私、即清净意。以率身口亦皆清净矣。第四句能所周遍。“一切遍礼尽无余”者、即一身遍礼多佛也。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一身礼一佛、即成一身礼多佛。第五句能遍因。普贤行是智慧行、行遍法界、故能礼法界所有之佛以威神力即神通。后三句别显礼相。谓多身礼多佛、即自如理智、所起之威神力。故一身能现多身。多身各各能礼多佛、又即如理智起如量智故。能现刹尘身、一一又礼刹尘佛。故有四料拣。曰一身礼一佛、多身礼一佛。一身礼多佛、多身礼多佛。由第一句随观智而成后三句妙境。

  ○庚二颂称赞如来

  《经》于一尘中尘数佛、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深信诸佛皆充满。各以一切音声海、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赞佛甚深功德海。

  《记》初四句所赞、次四句能赞。初句“尘数佛”者。即无尽佛也。次句无尽尘、一一尘中亦有无尽佛。“深信”即能赞因也。有深信之智、始信尘尘之中皆有尘数佛“充满”、而为所赞。各各佛前、以无尽音声称赞之。无尽声者、三世间所有声也。如象声、马声、车声、风声、雨声、说法声。皆以智、转为称赞如来之声。一一声又出无尽妙言辞。赞佛功德尽未来劫、赞犹不尽、故曰功德海。又善修观行者、赞一佛即赞多佛也。

  ○庚三颂广修供养

  《经》以诸最胜妙华鬘、伎乐涂香及伞盖。如是最胜庄严具、我以供养诸如来。最胜衣服最胜香、末香烧香与灯烛。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养诸如来。我以广大胜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悉以普贤行愿力、普遍供养诸如来。

  《记》最胜花鬘、胜过一切也。最妙华鬘、妙有华鬘也。华鬘分说、最胜妙之华、最胜妙之鬘。合说。以最胜妙华、贯穿成鬘、供养如来。佛固不用人供、但行菩萨道要成佛、必须供佛。表法、华者心华、唯心所现。又智慧华也。鬘者鬘网、智慧重重也。“香”表戒定慧香。“伞盖”表法性理体、为大白伞盖也。以伞盖供佛、愿佛荫覆众生之意。前二偈皆三句供具、末一句正供养。第三一偈表胜解深信。长行先信后解、此偈颂先解后信。众生对于佛法、或先解后信、或先信后解、各有其义。先解后信、拣非迷信、先信后解。即是从信起解、解以成信。如华严经中贤首品、即先信而后解、大开圆解、有深信胜解、即信得澈底。三世佛者。过去佛久已涅槃、现在佛现座道场、未来佛九法界众生皆是。乃至一跳蚤亦具佛性、皆未来佛、一一佛前、皆以普贤行愿、普遍供养。普贤行愿、弥遍法界、竖穷横遍、无时无处不修供养。

  ○庚四忏除业障

  《经》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纵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记》恶业极多、束广为略、不出十恶业。无始即无头、有二义。一者一一众生、过去还有过去。过去还有过去、无头可寻、故曰无始。由无始贪嗔痴惑、使身语意生诸恶业。而此惑业又依无始不贪不嗔不痴之真如、不觉妄有。既称妄有、实无头绪、故曰无始。此言无始妄本空。信妄本空、知真本有、即是广大胜解深信之心。佛之所以为佛者、空本空之妄故。众生之所以为众生者、迷本有之真故。又者经云、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似说无明有始。执此而言、诸佛已成佛、还有一念不觉时、如是即为谤佛。众生无始、本来是佛、盖约理接流之谈也。有其理而无其事。为接引众生故作是说。实因修行人初断人我执继断法我执、进而断种子习气。断至最后一分生相无明、即说是最初起的一个头。又者现前一念、即是无始。犹如翳眼见空华、又如梦中所见境、皆是无始。虽无始而念念中有也。贪嗔痴若本有实有者、即无人能破、亦即无人能成佛。克其本体、诸佛于成佛证到时、即证到本来是佛。真本有者、以无念故、不贪嗔痴。妄本空者、以有念故、有贪嗔痴。学佛法人、歇下妄念、即是正念。大家听法要善听。上次倓老法师讲心造诸如来、即是心造诸佛。又云。及种种五蕴。即心造九法界众生。并云。若说是真心造固然好。若说是妄心造则更好。若不善听、必落儱侗之病。华严经云。因地不真、果招纡曲。妄心修行、欲成菩提、犹如蒸沙欲作佳馔、纵经尘劫、终成热沙、非饭本故。是故欲以妄心成佛、无有是处。然则妄心究竟能造如来否耶?须知真妄原无二心。以妄心修行、妄即变为真。以真心造业、真即变为妄。修行即修心也。心本无念、如大地本不贪而能行施。万物土中生故。虽行施而无念。对贪说布施。又如大地被人挖几下。或打几下、亦无嗔。又如水之无念、湛寂澄清、印现万物。人有念时、如水有波。然起正念修行、对治妄念、亦是起念。所谓正念者、唯念无面目之本来面目、其余一切皆不分别、即成无分别智。贪嗔痴为造恶业之亲因缘。身语意为造业之具、是增上缘。旧恶已改、新善从生、是为真忏悔也。

  ○庚五颂随喜功德

  《经》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记》当随喜功德、不可随喜罪过。四圣六凡若因若果、所有功德、皆应随喜。如地狱众生、一日一夜万死万生、绝无修生功德。而有本具佛性功德、故应随喜也。地狱如是、况九界乎。有学是二…

《普贤行愿品亲闻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