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天台宗概略(菩提)▪P2

  ..续本文上一页总督府金城殿,设千僧会,恭请智者大师授菩萨戒,智者说:“大王纡遵圣禁,名曰总持。”晋王说:“大师传佛法灯,称为智者。”从此,“智者大师”的名号,即广为人知。

  开皇十二年(公元595年)正月十二日,杨广自金陵还镇扬州,遣使自奉迎智者到扬州,宣讲《维摩经》,同时,撰写《净名经疏》。次年春天,智者大师重返天台山。开皇十七年,杨广又遣使到天台山迎请智者大师,行至石城(今浙江新昌),因病逝世,享年六十岁,僧腊四十。临瘁时有遗书给晋王。次年,灌顶奉智觊遗书,自天台至扬州,谒晋王杨广。晋王为纪念智者大师而创寺初名叫天台寺,至大业元(公元605年),杨广即帝位后,改名为国清寺。

  智者大师一生为两朝奉为国师,备受帝五官民乃至僧侣界之尊崇,其人格之伟大,学行之精深皆为世人所共仰。亦为我等效法之楷模也。

  智者大师的著作有“三大部”、“五小部”之称。三大部即《法华玄义》二十卷、《法华文句》二十卷、《摩诃止观》二十卷。此三部皆为智者大师口述,其弟子章安灌顶记录成书的。此三部博大精深之著作,是创立天台宗思想的理论基础。五小部即《观音玄义》二卷、《观义疏二卷》二卷、《金刚明玄义》二卷、《金光明文句》六卷、《观经疏》一卷。此外,还有《四教仪》十二卷、《四念处》四卷、《法界次第初门》三卷、《任王经疏》五卷、《菩萨戒经》一卷、《阿弥陀经义纪》一卷、《净七十疑论》一卷等。智者大师的一生除了讲经著述之外,造寺二十六所,大藏经十五藏,亲手度僧一万四千余人,造方舟檀、金、铜、素画像八十万躯,传弟子三十二人。三十二人中以章安灌顶为上首。

  章安灌顶(公元561-632),俗姓吴,字法玄,祖藉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后移居临海章安(今章安镇)。陈天嘉二年(公元561年)生於临海章安,七岁从摄静寺慧极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二十七岁时,因其师慧极圆寂,于南朝陈后主至德元年(公元583年),到天台山修禅寺,师事智者大师于台岭。禀受观法,潜心精研,遂为侍者。他有卓越的记忆和华丽的文采。智者大师平生的著述多由他集录而成书。也因为他,才有三大部、五小部和其它著述可看。所以他在天台宗的发展上有卓越的贡献,被天台宗尊为第五祖,又称章安大师。《佛祖统记》的著者志磐大师赞说:(大正藏四九.187页)“以一编记之才,秉为论疏,垂之将来,殆与庆喜(阿难尊者)结集同功而比德也。微章安吾恐智者之道,将泡闻於今日矣!”

  章安尊者功绩,可综而三事:

  一.将天台大师的思想集大成(三大部);

  二.编辑天台的史料(《国清百录》四卷、《天台大师别传》一卷)

  三.著大涅槃纭玄疏。

  他所著作有《涅槃玄义》、《涅槃经疏》、《天台八教大意》、《观心论疏》、《智者别传》、《国清百录》等。其中尤以三十卷《涅槃经疏》的问世,将涅槃宗的徒众,几乎都导引皈依於台宗门下,俾得天台宗迅猛发展。因此章安尊者,是天台宗史上有著不可抹灭的功绩。

  唐贞观元年(公元632年)八月七日,寂灭于国清寺,寿七十二。自章安尊者入灭后,天台宗因南北战乱的影响,故处于不振这时代。他的弟子智威(待查),深得天台止观的深旨,证悟了法华三昧,但於天台思想,未见有所发挥。人皆称之为“法华智威”,永隆元年(公元680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圆寂。

  智威的弟子慧威,东阳县人,十五岁左右出家,&127;开悟后与世人断绝往来入灭年代不详。他的上道有左溪玄朗和永嘉玄觉。由此二人,天台一宗始放曙光。玄朗的门徒,以六祖荆溪湛然为上首,中兴了员处吴越一隅的天台宗,得天台教义光大于中土。(这是天台宗史的伟大)因此后人称他为中之祖。

  湛然大师(公元711-782年)俗姓威,唐壑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生于晋陵荆溪(今江苏宜兴南)一儒者家里,(时人尊其道所以一名叫做荆溪。)因家本习儒,故幼学夙成。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十七岁,访道于浙东,随金华方岩学习天台教观。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二十岁,入国清寺,从学於左溪朗,后来二十多年,专研台学。天宝七年(待查 &127;)三十八岁始正式出家受戒,先从会稽昙一律师研究律部,后于吴那开元寺开演天台止观法门,广扬台宗,注释三大部,发扬台过的深旨。四十四岁左溪逝世,荆溪大师,慨然以中兴天台为己任,独往东南,大弘天台法门,为天台三大部作注释,凡数十万言,使天台圆顿之教发扬光大。天宝大历之间,帝城常常敕书请讲,可他教托病而固辞,专心从事教育和著作。晚年归居天台佛陇,大布而衣,一床而居,以身诲人,耆年不倦。建中三年(公元782年)二月五日,示病佛陇,语门人曰:“道无方,性无体,生欤死欤!其实一贯,吾归骨兹山,报尽今夕,汝等各自勉之。”(《佛祖统记》卷七)享年七十有二。

  湛然大师的一生内振台宗教学,外抗南北诸宗。他的著作有:《法华玄义释箴》二十卷、《法华文句记》三十卷、《止观辅行 弘诀》二十卷、《止观大意》一卷、《十不二门》一卷、&127;《金刚锦》一卷、《止观义侧》一卷、《始终心要》一卷、《略维摩疏》十卷、《净名广记疏》六卷、《重台宗涅槃疏》十五卷、《法华三昧神助仪》一卷、《观心补助仪》一卷等。

  湛然大师传道邃、行满。唐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日本僧人最澄,到天台山从二人学天台教仪,并从道邃受菩萨戒,次年(公元805年),带着经论疏记二百余部回国,于比睿山开创日本天台宗。道邃之后有广修、物外、元 、义寂、清涞、义宗师弟相承。但是唐末至五代(公元959年)两年余年,兵乱连年,国无宁日再加上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八月,天下的寺院四千六百余所,尽被武帝毁灭,此宗教典我遭淹灭。只江南一代,得吴越王钱氏的外护,天台尚留一脉,但亦足“命若游丝”之状。至钱氏第五代的忠懿至钱 ,遣使到高丽(今朝鲜)访求天台教典。高丽沙门谛观送来了若干论疏和著述,获得内外兼备的天台宗,因而使天台宗教典由淹灭而复兴。义寂的弟子有高丽义通、义通传智礼,智礼大师为天台之中兴之祖,他继承智者、湛然大师的法华超人思想,并加以强化,而形成了独自的学术,使天台之思想体系更加完美。

  智礼大师,俗姓金,字约言,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10年),诞生于四明(今浙江宁波县郡城白塔巷),父金经,母赵氏,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智礼七岁,母亲去世,就投礼太平兴国寺洪选上人出家,十五岁受具足戒而专蓖律学。二十岁於钱塘郡,宝云义通座下学习天台教观(《尊者年谱》)大正藏卷四六第&127;857页)“三年之后,常代通师,入文消义,益阐所学,与慈之道式小成为通门祥足”。二十九岁(端棋元年,公元988年),遇义通圆寂,遂迁住於乾符寺四年,然后移锡城东南隅的保思院,且接受保思院“承作十方住持,传演天台智者教法。”(《尊者年谱》大正藏卷四六第857页)从此专致于天台宗的讲学。他的一生中,讲过《法华玄义》十遍,《法华文句》《摩诃止观》各八遍,《金刚明玄义疏》十遍,《涅槃疏》一遍,《净名疏》二遍,《观间玄义》及《观无量寿经》各七遍。尤其《十不二门》《金 &127;论》《止观大意》《止观义例》《始终心要》不计数遍。他的著作有《金刚明经文句记》《观经疏妙字钞》《十不二门指承钞》等数十部。宋真宗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日僧寂照携带其师源信关于天台教的疑义二十七条前来问智礼,智礼作《问日二十七条答释》。当时天台宗内部因争论智觊所撰《金光明玄义》广本的真伪问题而分裂为山家山外两派。先是义寂同门志因的弟子著《金光明玄义发挥记》,否定了广本是智觊的真作,而主“真心观”;智礼起而批驳之认为广本是智觊的真作,而主“妄心观”。于是开了一切绵延三十余年的争论。智礼的弟子梵臻、肖贤、本如称为四明三家,智礼说自号为山家,晤恩的弟子源清、洪敏等被贬为山外。山家山外之争,以《金刚明玄义》广本真伪问题为起点,以观境的真心妄心为中心,以事具三千诸法与否等义的论题,前后往迫辨认,约七年之久,山外三化的文张,被山家斥为一足天台正统,其势力不久即渐衰落。

  智礼大师一生著述丰富,主要有《释难扶天宗记》、《十不二门指要钞》、《别理随缘二十问》、《十义书》以及《观无量寿经妙字钞》、《解谤书》等,都是与山外派之论战之作。经历了真宗、仁宗两朝,被奉为天台宗第十七祖。宋真宗昭赐紫袈裟及“法智大师”的称号。宋真宗,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正月五日,召集大众而说法华的奥旨后,称意弥陀,圣号数百声,就安然而寂灭,寿六十九,僧腊五十四。世称四明尊者。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建塔奉安舍利於南城崇法院之左(《尊者年谱》大正藏卷四九第192-194页)。

  天台宗在元代,唯有法照大师的门人──慧日(公元1212-1340)得获元顺帝的厚遇,被请复光当阳玉泉寺,时举著《金 论》,可度著《十不二门指要钞详解》而祖述智礼教学。又有杭州下天竺寺蒙润(公元1275-1342),作《四教义集注》虎溪怀则作《天台传佛心印记》,但是由于北方落入蒙古族的统治之中,佛教此时亦受打击,天台宗的祖庭国清寺亦变为禅宗道场。)到了明代末叶,有幽溪传灯,从百松真觉受天台教观,将衰微不堪的天台宗,努力而复兴,终为代表明朝的全宗大学匠,且与禅宗的黄壁无念,博山无异称为教界之三无而齐名。

  传灯大师(公元1554-1627)号无尽,俗姓叶氏,浙江省 州府亚安县人,幼少而投礼进贤映庵禅师…

《天台宗概略(菩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天台宗(王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