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恒河大手印 (第十二讲)▪P2

  ..续本文上一页性,即明显地见到大圆镜智,也就是自性朗然现前,也就是一念不生,了了分明的灵知真心朗然现前。这样,才能断惑乱的业流。“显见自识之智性”并不难,难在你不了解不认识它,即难在不“识知”它。“识知显见自识之智性”,在禅宗叫做“一把擒来”,在净土宗叫做“花开见佛悟无生”,在密宗叫作“证入悉地”。

  必须在了知“妄念自灭”的同时,“即识知显见自识之智性”。在没有妄念的时候,要认取真心,要认取我们真正的佛性。佛性是智性——智慧之性,因为一切功夫,一切神通,一切妙用都是由它生起的,故称“智性”。只了知妄念起灭随无,不认取真心,还不能断惑乱业流。必须认取真心,进一步了知妄心从真心而起。妄心一断时,这一念不生而了了常知的是什么?这正是真心,正是“大圆镜智”。要在妄念断处,认识真心,体验真心。若不能一把擒来,就是“当面错过”,那就不能见性了。所谓“见性”者,明白也。明白妄心不可得,明白妄心是真心的妙用。于妄心息处,当下就“抓住”真心。不是用手去抓个什么东西,真心无形无相,“说似一物即不中”,并不是存在一个有相的东西等你去抓,而是要你体验它,认取它,肯定它。在妄心歇下来的时候,认取真心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我曾再三提醒大家:在“前后际断”时,即前念已灭,后念未生时,这是什么?应在此时猛著精彩,认识真心、肯定真心,深信不疑,承当下来。认取真心之后,就不著相了,一切妄念都化为妙用。

  真心是没有形相的,凡有形相的都是假像、都是影子、都了不可得。既知如此,我们就不会去执著有相的东西了。这样才有力量,才能放舍有相、抛弃有相、不住著有相。若不认识真的,总被假的所迷惑。“假做真时真亦假”,因不认识真的,不免认取假的,那就“认贼做父”,埋没了真心。这是个最最重要问题。必须认识妄念从何而来?妄念是什么?妄念并不是坏东西,妄念是我们真心所起的妙用。不要怕妄念,只要不跟它跑,认清它的本来面目,不粘境,不住境,不著相,时时刻刻念起就觉,念起就断,一念断处,“自识之智性”就会朗然现前。所谓“无念”,未必是一个念头也不起。假如一个念头也不起,那就变成土木金石了,那是断灭、是无记,不是无念。无念者,念起不住也。僧问赵州:“初生孩子还具六识也无?”刚刚出生的婴儿,什么都不知道,总不会对境生心,妄想纷飞吧!婴儿是不是具有“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呢?这实际上是以婴儿作喻,问什么是“无念”?赵州答:“急水上打球子。”僧又问投子:“急水上打球子,意旨如何?”投子答:“念念不停留”。在很急的流水上打球,球能停得住吗?一下子就被冲跑了。“不停留”就是无住。可见念起无住就是无念,而不是一个念头也没有才叫无念。我们再三提示,一念断处,这了了分明的,就是我们的灵知之心,这就是真心、就是真如佛性。念佛,就是念这个佛。佛者,觉也。念佛,就是念念在觉,这是念佛的真谛。不明白这个真谛,迷迷糊糊地念佛,那等于没有念佛。我的师父(王骧陆上师)从前讲过,假如念佛的人很多年不得妙用、不得力量,那就赶快改修密宗,待修密得了相应、得了三昧之后,再回过头来念佛,就知道念佛的落处了。所以,我们学佛的人,要识得妄念的来处,于妄念歇处认取真心,这最重要。

  认取真心之后,“则自然而住”。无住之住,叫自然而住。自自然然、平平稳稳,惺惺寂寂、寂寂惺惺,不再被境界所动摇,不再为妄念所困扰。这样学佛,才是真正得力。不然的话,都是错用功。有的人说:我已经念了多少多少经,还要再念多少多少,我要还愿呀!做这些事正是大梦不醒,不是真用功,不是真学佛!真学佛就要认识本来无住的妙明真心,时时觉醒,处处无住,这才有成佛的希望。念了多少句佛,念了多少部经,点点红点子,烧一烧,还还愿,有什么用处啊?如此著相,能成佛吗?不能的。

  “妄念灭处清净随得,更为重要(仅识妄念,不能断惑)。”

  在那妄念灭掉之处,本来清净的真心随即现前了。波浪歇下来不就是清净的水了吗?识取这个真心,更为重要。(仅仅识得妄念。不认取真心,不能断惑乱业流)。我们刚才已经讲了很多了。

  “念之起灭同时,如水上绘图,即绘即消,本皆清净。自起自灭,绵绵密密,相续不休,得任运矣。”

  念头才生起,不梗在心头,即时便自灭,不留痕迹,叫做“念之起灭同时”。这与在水上画图很相似,念头才起,等于我们在水(心水)上一笔画过去了;念头自灭,等于水上画的图,痕迹没有了。所以说“即绘即消,本皆清净”。佛说:“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这就是随画随消,说完了等于没有说。禅宗说:“终日吃饭,未曾咬著一粒米;终年穿衣,未尝挂著一根纱。”他不是不吃饭、不是不穿衣,吃过、穿过就完了,不去分别计较。心要这样空净才能成道。

  “自起自灭,绵绵密密,相续不休,得任运矣”。妄念才起,就自然消灭掉了,这就是前边讲过的“青山原不动,白云任去来”。我这青山(真心)不动,任你这白云(妄念)来来去去。尽管来去,来过去过就没有了,这就叫“自起自灭”。

  “绵绵密密,相续不休”是讲做功夫。做功夫难,就难在这一点上。绵,就是绵长,绵绵,就是长久坚持;密,就是不疏,密密,就是没有间断。绵绵密密,就是长时间不间断地如此行去。相续不休,就是连续不休止。做功夫要这样才行。我们果能这样做功夫,三年五年一定成功。我说三年五年,已经长了。从前我师父(王骧陆上师)讲过:一年半保证成就,不成就来问我。这是真的!我们假如能够“绵绵密密,相续不休”,怎么会不成就?决定能成就!坏就坏在不能“绵绵密密,相续不休”,都是修修停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这一段讲的很重要,我再重覆一遍:在妄念停下来的时候,清清净净,了了分明的就是真如自性,除了这个之外,别的都不是。不要在那里怀疑:“这个不是吧?假如这个是,我怎么不发神通呢?”如果你这样想,那就坏了,那就著了神通这个魔了。你不是想见神通吗?现在就显给你看:我在这儿讲话,不是神通吗?你在这儿听讲,不是神通吗?你走路到这里来,不是神通吗?这些都是神通,都是真如自性的妙用。真如自性就是神,没有隔碍就是通。心无所住,自然就通。不过我们现在的神通是小神通。只要我们“绵绵密密,相续不休”地保护真如自性,久久即发大神通。将来大神通发现,就靠今天这一点,就靠“识取真心”这一点。现在我们识取真心,就像小毛头(婴儿)刚生下来一样,还不能像大人那样起作用,所以要保护他。长大以后就能像大人一样地起作用了。大人等于是佛,我们现在等于是小孩子,我们求佛菩萨保护,也自己保护,他力自力一起来修,这就叫“长养圣胎”,长期养护它成长,长大后就能像佛一样起妙用了。如果你不保护,会怎样呢?这小孩了就会夭折,小毛头没有长成人就死掉了。如果你们听了之后不相信:“哎哟,恐怕这个不是吧。”不相信,另外去求,那就夭折、死掉了。你没有保护它,它就不能长大,不能成佛,不能发大神通。认识这一点非常重要啊!我师父(王骧陆上师)常常说:“大鹏金翅鸟,一翅千万里,全靠脚下一点劲。”大鹏金翅鸟的脚不点一点地,它就飞不起来。你们见过乡里人抓老鹰吗?刨一条窄窄的沟,比老鹰的身子还窄,沟里放几只刚出壳不久的小鸡,小鸡叽叽地叫,老鹰眼睛很尖,在天上盘旋,嘿!下面有鸡了,就下来抓。身体不能进去,被卡在沟上,把爪子伸进去,爪子碰不到地,落空了,翅膀在两边“啪、啪”地拍,就是飞不起来,乡下人就把老鹰抓去了。它为什么飞不起来?因为它“脚跟不点地”。我们现在识取真心,就是脚跟点地。若不然,也飞不起来,不能起无边妙用了。

  我们果真能够绵绵密密,相续不休,那就“得任运矣”。随缘任运,自在逍遥。我们人有烦恼,就在于不得任运,这样那样的要求太多了。要发财、要升官、要儿女有出息……没完没了的要求。但是,你以前没有布施,怎么能发财呢?你以前没有为大众服务,怎么能升官呢?求之不得,就烦恼无穷。若是识取真心,知道一切事物都不可得,便随缘任运,自在逍遥了。要那些东西干什么?慢说得不到,即使能得到,也还是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去,两手空空生、两手空空死!而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所造的种种业,却跟随著你,赶也赶不去,终究是要报应的。赶快觉醒吧!好好做功夫吧!只有这样,才能任运、自在、逍遥。

  “故于妄念起者任其起(《圆觉经》云:于诸妄心亦不息灭),应知其所起者,皆为本元清净性中之道行。功夫至此,毫无粘滞,妄念皆妙用恒沙之道行。以无念即有念、有念即无念,念而不念、不念而念。”

  妄念要起,那就任它起,不压制它,这并不是放纵它,放纵是攀缘不息。“任其起”则毫无攀缘。括弧里引了《圆觉经》的话“于诸妄心亦不息灭”,这句话前面已经讲过了。《圆觉经》是一连讲了四句话:“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这四句话是粗、细、微细、极微细四步功夫。粗,就是第一句话,“居一切时不起妄念”,在任何时候都不起妄念,不攀缘外境,这是粗粗地讲,是初步用功。细,就是第二步,“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为什么不息灭呀?前面我们讲过,是为了要起妙用,不能把妄念压死了。但要不跟它跑、不放纵它,这就要掌握好分寸,比较细了。

  第三步,“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住妄想境是什么意思啊?就是在这个既不压死、又不放纵的境界当中。其实,日月星辰、山河大地、人我众生、花鸟鱼虫等等境界,都是“妄想境”,都是妄想所蕴积的。不是妄想蕴积,就没有这些人人我我的境界。因为我们不识得…

《恒河大手印 (第十二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