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河大手印 (第二讲)
元音老人 著
第二讲
说到心地法门,我想起黄龙与吕纯阳的公案来。吕纯阳是修道教的,道教讲究练精气神,采大药炼成大丹,即所谓金丹,化成婴儿,为金刚不坏的阳神。他参黄龙祖师时,已是炼丹成就阳神出窍了。在道教金丹炼成就后,即可以云游四方,参访各大名山的善知识。一天他经过黄龙山,见山上有紫云结盖,知有异人,便去拜访。恰好遇上黄龙禅师升堂说法,他便混在人群中听听黄龙禅师说些什么。黄龙知是吕公,想诱他入道,就厉声说:“今天不说法,座旁有盗法者!”于是,吕纯阳毅然出来,问黄龙禅师道:“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且道此意如何?”黄龙指著他说:“这守尸鬼!”吕纯阳说:“争耐囊中有长生不死之药。”黄龙说:“饶经八万劫,终是落空亡。”吕纯阳听了大惊,于是,飞剑取黄龙,黄龙以拂尘一掸,飞剑落地,剑者见也,剑落地即见负也,吕纯阳当下跪拜,请求指示。黄龙说:“半升铛内煮山川即不问,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吕纯阳于言下大悟。悟个什么?悟出了无相之心。这无相之心,才是成佛的根本、证成大道的根本。这能现阳神的、无形无相的大能量,才是永远不坏的天真佛。学佛修道,绝不能执取色相,色相是真心的影子,终归要败坏的。所以吕纯阳恍然大悟之后,就说:“弃却瓢囊摵碎琴,从此不炼水中金,自从一见黄龙后,始觉从前错用心。”水就是水银,是炼丹的药物。道教炼丹讲究取坎填离,水是阴名坎,取其金是阳名离,取坎填离,即阴阳和合以炼成阳神之金丹大道。“从此不炼水中金”,即现在不炼这东西了,因为纯阳祖师认识了本性这个无相之心的天真佛。它是本来如此,法尔如此,非造作修炼而成,只是众生迷了外境,不识得而已。今天识得了、晓得了,就不再执取外境了。
我们用功,首先要明白成佛的根本是什么?不然,方向一错,就相去千里,成道无望了。比如煮饭,要用米来烧,才能成饭;用泥沙来烧,你尽管烧上几天或几万年也不能成饭,所以见地非常重要。根本是什么?就是我们的一真法界(本性),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与练气、炼丹都不相干。认识本性之后,就是具正见。见性之后,本来应是无修无得无证的,但是你习气未了,见境还要动心,那就生死不了,还是要修。为何如此说?因为你成佛之后,佛也不可得,哪还有什么东西可得?所以是无得;既然无得,你证个什么东西呢?所以是无证;无得无证,你本来是佛,不是修成,所以是无修。然而你的习气不了,还是要修。如何修呢?无修之修,即是时时观照,不要用什么方法来修。所以,无修之修还是需要的。识得本性之后,就明白世界上一切色相,都是我这一真法界(本性)之所显现。所以,性就是相,相就是性,性相不二,因此,我们佛教说不二法门。《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色相就是我们一真法界、妙有真空之体所显现,而不是一说“色即是空”,就以为色是空无所有,那就错了。空无所有,那就变成顽空断灭,就不对了。所以,我们说一切色相无自体、无自性、本空,也就是所有皆不可得的空。
所谓空有好几种,一般讲来,有对峙之空、断灭之空、析法真空等。凡夫是对峙之空,所谓东西在的时候是有,东西不在就是空;外道是断灭空,认为人死后,就统统完结没有了,是断灭空;二乘所见的道是析法真空,就是把色心两种法分开了,色是色法,心是心法。比如五蕴:色受想行识。二乘说色是色法,受想行识是心法,把它分开来。他们认为我们修道,身体是没用的,要舍去这身体。其实不是这样,色就是空,空就是色,所有色相包括我们身体在内就是真心。比如镜子能现影子,镜子不能现影子就不成为镜子了;因其能显现影子,故称为镜子。我们的本体是妙有真空,妙有者具足万法,它不是空无所有,所以它能显现一切事物的影相,能起妙用。假如不能显现一切事物起妙用,那就不能称为真空之性了。所以这色就是空、空就是色者,即云一切色相就是真心(真空之性)所显现,真心之所成就。真空之性(真心)无形相,看不见、摸不著,要由事相(色)来反映、显现,如此讲就比较彻底了,因此有“事以理成,理以事显”之说。事以理成即一切事物是由理体而成就的。这理体——即我们无形无像的一真法界,在什么地方可见呢?在事相上见,由事上显现,故云理以事显。比如,我们要造一架飞机,先要设计好图案,然后,由工程师引导工人按照他这个图案去制造。造成功后,飞机上了天。飞机是事物,有相之事成就了,就显示设计的方案、图样是正确无误,所以飞机就飞上了蓝天。假如设计的图样、方案、资料等等不正确,那么飞机就上不了天,或是从天上掉下来了。这个方案、图样、资料就是理体,而飞机就是事相。飞机是由方案、图样、资料等成就的事相,是事以理成;飞机造成功证明它的设计方案、图纸、资料是正确的,是理以事显,这是个比仿。我们的真心是无相的,无相之相是在事物上显现,今天有山河大地、男女老少、日月星辰、草木丛林等等千变万化的东西,都是我们的一真法界所显现的,所以,见相就是见性,性相不二。
从前祖师讲“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竹子是雅致之物,苏东坡就竹子作了首很巧妙的诗云“无竹令人俗”,这人家没有种竹子,很俗气;“无肉令人瘦”,假如不吃肉,人就要消瘦了;“若要不俗又不瘦,顿顿还它笋炒肉。”这笋炒肉,味道很好,既不俗气又不瘦,说明这个竹子是很雅致的东西。看见青翠的竹子,那就是我们的法性身;看见郁郁的黄花,那就是我们的般若智慧。为什么这样说呢?理以事显嘛!但是不是说这些东西就完全是我们,我们就完全是这些东西呢?不能这样说!为什么呢?从前大珠和尚讲过假如翠竹是法性身,那么我们吃笋子时,不是把这个法身吃掉了么?比如碗是你的法身,你把碗敲碎了,那你就把法身也敲碎了。那也不对啊!那么究竟这句话对不对呢?如何理解呢?应该说是“非一非二”,既不完全是一体,也不是两者完全不同。说非一者,即不是一样,就是说我们的法性身是无形无相,而事物是有相,在相上说,不是一体;性不离相,相不离性,从不离的角度说是非二,是一体的。镜子里有影子,影子总离不开镜子,你能把镜子里的影子拿掉吗?拿不掉。你用布把镜子包起来,布纹也映在里面,影子还是在里面。你把镜子向地,地下的物体还是映在里面;向天,天上的云、星、日、月也映在镜里面,镜子里终归有影子,因此,从不离的角度讲,镜就是影,影就是镜;但是,影子还是影子,镜子还是镜子,所以,从相上讲,一个是有相,一个是无相,不是一体。所以是“非一非二”!这个道理要弄通。
过去洞山祖师过河时,低下头来卷裤脚,正当这个时候,看见水里面显现他的影子,恍然大悟。他作了个偈子,里头有“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的妙句,证明他确实悟道。这“渠”不是渠道的渠,而是作他讲。“渠今正是我”,就是指这水中的影子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我现在不是他。为什么说他现在是我,而我不是他呢?世界上千差万别的影相,都是我们真心所显现的,所以这一切影相都是我的自性,但是,我不是这些影相,这叫不即不离。不离者,就是不离这个影相而显现法性身;不即者,就是这一切影相不就是我。佛教道理讲的很清爽,又很玄妙,当我们把这些事物、佛性都弄清爽了,就晓得证体起用,不然你就迷惑了。从前大慧宗杲禅师看到洞山祖师这个偈子,他就想:洞山祖师悟道了,怎么还有他有我呢?既然悟道了,就无他无我,怎么还有他有我,他就怀疑了。后来真正彻悟之后,才知道我而他者,他而我者都不可得,不可得中不是说一个假相都没有,一切相还是不坏,还都是我们真心的妙用。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些问题弄清爽。
《楞严经》讲:“性色真空,性空真色。”这个性是妙有的真空体,它一丝不挂、一尘不染,无有丝毫形相,说似一物即不中。这个真空万能体,是构造、变现一切的主体。就是说,这个空不是空无所有的空,而是妙有真空的空。因为一切色相无不都是真空妙有的体性所显现的,都是我们的自性所起的作用,离开自性是没有色相的。所以,一切色相就是自性,自性就是一切色相。自性无相,是有而不有,不空而空的真空,而色相则是不有而有,空而不空的妙有。一切色相与真空妙有本来没有两样。但是,世上的人往往都执著了有形象的色为实有,且迷入心窍、牢不可破。佛悲悯众生,教我们认清真理,强调指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所谓不异者,就是没有差异的意思。何以是“性色真空,性空真色”呢?因为性空之故,才能显现色相,倘若性不空,已经成为一种有色有相的实体,就不能显现诸相,为什么?举个很浅显的例子,假如我们这间房子空了,才能搬进来桌子、大立柜等等。相反,这个房间堆满了东西,已没有空的地方了,那就什么也搬不进来了。所以,性体是真空无相,才能显现一切色相,才能变现千差万别的妙相。
正因为自性无相,是不可以眼见的,所以又称性为妙体。无论在身体内外的哪一个部位都找不到它。把头脑打开找不到,把身体解剖了,把心脏剖开了,也找不到。它既不在脑,也不在心,了无踪影,了不可得。这就是说,性是了无迹相,不能用眼见的。眼前一切的有相的境物,虽然可以借其“见性”来看见到,但是谁能够看到自己的这个“见性”呢?因为眼睛只能看见有相的东西,这是其一;其二,眼睛只能看到与其相对的东西,不和眼睛相对则不能看见。譬如:我们的眼睛能看见自己的眼睛吗?因它不和眼睛相对,就看不见了。而自性是绝对的真心,不是相对的东西,所以不能眼见。假如有见,就非真见了。
性是了无迹相,不能眼见。所以,…
《恒河大手印 (第二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