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信函摘抄)▪P5

  ..续本文上一页著,情念、习气。虽然旧园闲田地,一度赢来方始休!虽然一切众生本皆是佛,但须习气除尽,圆证究竟地,方可息手也。 ”

  尤有进者,可真体会到真如妙性,则一切妄念,皆是真心,以无真心不起妄念也。如波本是水,无水何以成波?明此理者,见波即见水,不为波所转;同样,悟道者,见一切境、相、妄念即见性,不为境相、妄念所牵。

  按心密说来,妄念起处,犹如水上绘图,一笔起处,绝无痕迹。行者应于妄念起处,熟识本来。五祖云:“真见性人,抡刀上阵,亦是见性。”即此意也。

  最后,再为你介绍一则公案,助君明悟释疑。昔真净禅师与徒共阅《楞严经》次,至释迦佛云:“我若按指,海印放光!”徒问师曰:“释迦佛意旨如何?”师曰:“释迦佛好吃三十棒!”徒曰:“佛有何过错?”师曰:“要按指作么!?”意即海印…真如佛性…无时不放光,不管按指不按指也。徒曰:“虽然如是,争奈偶一举心,妄念纷飞!”师厉声喝曰:“亦是海印放光!”徒于喝下大悟。曰:“啊!我几十年在这里错过!”

  你看,古人悟道如何痛快便捷,还会为妄念牵绕,境相转夺否?因一切境相,妄念皆真心也。在一切境相妄念中,只见真心,即不见境相妄念矣。不见境相妄念而非无境相妄念,则一切境相妄念皆化妙用矣。仁者能于此妙悟否?

  47. 你能从练气功归向佛门,足见你善根深厚,可喜可嘉。你的修练方法完全正确,不必害怕。照样坐下去好了。至于你念佛时有惊惧感,那是你心理作怪,不是佛、菩萨责罚你。佛、菩萨是最慈悲的,只救度一切众生,赐福一切众生,任你怎样疏远他,责骂他、污辱他,他还是照样慈祥的照拂你、爱护你,绝不责怪你。你安心地修练下去,千万不要疑虑重重,致使功力不能迅速增长。

  你做功中的感受,俱无错误,只要任其自然,好亦不喜,坏亦不忧,这样就不会出偏差。况且你还有一个好丈夫,为你从旁指正,你就更勿害怕,勇猛前进好了。

  修六字大明咒很好,也可早晚加念阿弥陀佛,这没有冲突。因为他们都是西方的佛、菩萨。念了发愿,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等你能坐两小时后,再为你灌顶修心中心法。

  48. 你能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打坐修法,确是难能可贵。你已进行第二轮修法,昏沉、掉举均已减少,即将走上康庄大道,可喜可贺。希望你坚持到底、切勿畏难而退。

  至于“儿女情重”,是你的多生积习。只要看破世上所有的一切,不论夫妇、母子,均是一场春梦。心不恋著,就化为乌有了。

  49. 来信收悉。所言甚是,开悟见性,即在前念已断,后念未起的刹那上会取。但这只是认识,还要在境上著力打磨,将著相取境的旧习气一扫而光。不问顺境、逆境均无动于衷,处处时时只见性不见相,更进而性亦不可得,整日如痴如呆,方能究竟。

  50. 来信所说,甚合道妙,读之不胜欣悦!唯“平常心是道”慎勿错会。以“平常心”不是我人平常执相之心,乃平而不曲,常而不暂之意。凡夫见色闻声,常为境转,心生波动,故曲而不平。初入道人,功夫未落堂,有时空,有时不空,故暂而不常。真用功人,时时观照,常常省察,直至纯熟,浑化相忘。既无能观、亦无所观;既无平曲,亦无暂常,斯为真平常心矣。由此平常心,日用随缘,一切照旧,既不现神异之迹,亦不著奇特妙用,所谓“依然还是旧时人,不是旧时行履处。”则真到家矣。

  六道众生,一切运转施为,举心动念,无非真心妙用。惜以妄想执相故,迷罔不识,徒自造业受报,沉沦生死。佛为悲悯众生,现身说法,教令就路还家,识得这平常起一切作用的就是当人佛性:故说平常心是道。非说平常心是道,就可不用功而马虎浪荡也!

  理论上透过,只是解悟,于事上不得力,生死不能了。须于理悟后勤于观照,好比宗下所谓的“照顾话头”,在事上磨炼,将妄习一扫而光,方可放手。先师说:“要在定上打开,不可理解即草草了事。”定上打开,非只说在座上习定打开,乃在一切时,不问动静、闹忙,都常摄在定,不为境转,不为风动,方能成打一片,识得这“平常心”也。

  51. “定中打开”是指修法得定,从而打开智慧。既开,亲自证知一切皆幻,无可执取。故在日常生活中随缘放旷,任运逍遥、安乐自在也。

  古来大德证知此真心不在别处,即在日常应用中,故随众起倒,和光同俗而不立异,亦不求玄奇而夸赞自己。此所以有“平常心是道”之名言也。

  “打坐不求定”,此言甚当,以一有所求,即遮盖本性光明,欲定反乱矣。求消息,求有所得等等,皆是妄心,愈求愈远。非但不得消息,反而淩乱不定。做功夫人往往求见光、见佛、爆炸、神通等等,殊不知这不是真消息。只不过是过路的客人,不是主人。真消息既无所见,亦无所得。以我且没有,何有所见、所得?《楞严经》云:“见见之时,见非所见。”可见真见无所见,真得无所得也。

  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消息呢?处顺逆境而不染;用心时而无心用;既无秽,亦无净;能入佛,又能入魔…逆行,方是到家的真消息。你时时要用这把尺子衡量自己,要一一真能做到,不可马虎,轻易放过。故曰:“有道无道,自己知道”也。

  千万不可见别人放光、爆炸或发一些神通而动摇自己的脚跟,去求玄奇,在自己清净无染的光明佛性上,著一些粪秽,那样,最终非但不能成佛,反有成魔的危险。切记!切记!

  由于我执的减轻,对事境的看法起了很大的变化,那是很自然的。你现在对最亲爱的人也减轻了恋著之心,那是很大的进步。但减轻了恋著之心,并不是不关心他,而是不恋著,不恋著而关心,方是正行,望你努力为之。

  52. 看了你的来信,内心颇为欣慰!你在短暂的修学过程中能把这人间至深的,为害至烈的祸根…儿女情怀,像驱散乌云一般地渐渐由浓而淡地吹散了。尽管现在尚未彻底除尽,但正当青春时期的你,能这样毅然断然地割断这凡夫的生死命根,这是多么不易,多么难能可贵!

  本来一切众生都是佛,只因迷失,执相向外追求,睹物生情。尤其在男女情怀方面,迷恋更深,以致造业受报,沉沦六道。今你能猛醒,识破假相,举起慧剑,斩断情丝,一无所恋,非夙世深植善根,曷克臻此!

  我们要修道有成就,本应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锻炼自己,不为任何境界所左右,二六时中,常令心空净如洗,才有念起,即便凛觉。更不能触景伤情,凄怆烦恼,如斯学习,虽暂时不无凡情萦怀,但总有一日,境空情亡,玄机妙用彻现当前。

  53. 阁下不畏艰难决心向道,自是宿植善根所致。望持之以恒,勇猛精进,慎勿半途而废,有负此生。打坐时,要一切放下,既不可胡思乱想,也不可要求入空,更不可急望开悟或求神通。要如大死人似的,百不思,百不理,只一心持咒,观听咒音,摄牢意、眼二根,秉直念去。念至若昏若昧时,似睡非睡,而手印不倒不散,口持咒不停;心中了了分明,即得初步昏定。再坚持下去,念至无能念时随势一放,则身心顿时化空,本来面目现前矣。

  相反,咒虽不能念,而心中昏昧无知,手印散开或倒下,身体前俯后仰,此为昏睡,不是定。阁下持咒,用默念方法﹙1﹚易耗血;﹙2﹚易昏睡。如用金刚持法调剂则较善矣。即唇吻动与不动互相调剂,不一味动与不动。

  又修法持咒,须持至不能持时(即妄心不行,不能著力而不能持时。)不可中途停止。以自己停止,意识尚在,身心不能化脱。

  来信说稍觉轻安,忘了持咒,又不似前清静。此你习惯问题,因为你以前习过静坐,而不熟悉持咒法门。稍加些日子,自能入静,望勉力为之!

  温州原本佛地,故信佛者众。当此末法时代,净土法门最为当机。以该法简单易行,稳妥方便,又得佛力加持、接引生西,实成佛、了生死之最捷径法门。望诸同仁一门深入,一心念佛,发愿生西,则当收事半功倍之效矣!

  54. 你来信说,“你们修法现在到了十字路口,不知前进方向。”我真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打开本来者,要保养除习,在一切境界中考验,锻炼自己,将一切著空著有的旧习气除尽,自然神通大发,亲证佛果。未打开本来发明心地者,要精勤打坐,奋力前进,并发大愿,不开悟誓不罢休,如此生不能,来生再来修。以有大愿故,可保持人身不失,持续修持。胆怯者可发愿往生西方或兜率净土,继续修持,必得成就。此等说法,我已数数言之矣,如何还在十字路口,不明前进方向呢?

  至于接引他人,这只能随缘,不能勉强。他有缘,信而能修,修而能证者,固属上上;信而修,不能证,此属根基问题,无可厚非。需知修法,不问什么法门,都不能人人一修即成。就禅宗说来,“捞得一个,半个就是上上大吉了”,哪里能百修百证,千修千得?就是最方便的净土宗,也不是百人修百人去的。因为各人根基不同,用功著力有异,绝不能一刀切,获得同样的效果。你们还怕什么呢?

  弘法能兴与否?这更是枝节问题。我为救众生,报佛恩故,尽力弘法,不为名闻利养。能兴,众生有缘,我心不喜;不能兴,众生无缘,我心不忧。这又有何忧虑呢?

  我来不来都无关紧要,假如你们找好地方,而我又精神很好,来和大家会会,当然很好。假如不能来,你们已是离母乳的大孩子了,不再需要大人照料了,望好自为之吧。

  55. 来信收悉,修法偶有挫折,毋庸挂怀,只需奋力前进,遇难而不退,终必有成。仁者聪颖过人,资质不凡,但聪明人往往流于游走,不肯老实修行,以是常喜舞文弄墨,谈玄说妙而致入海算沙,徒劳自闲之失。仁者所作《禅宗纲要》我虽未过目,但就所列大纲看来,内容想必丰富精彩,对现代禅宗学者或拟探讨禅学玄奥者,当有很大帮助。故在不影响修持的情况下,大可勉力编纂成书,以飨后之学者。

  复次,对于著作,讲经,非不可为,只要…

《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 (信函摘抄)》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