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著,情念、習氣。雖然舊園閑田地,一度贏來方始休!雖然一切衆生本皆是佛,但須習氣除盡,圓證究竟地,方可息手也。 ”
尤有進者,可真體會到真如妙性,則一切妄念,皆是真心,以無真心不起妄念也。如波本是水,無水何以成波?明此理者,見波即見水,不爲波所轉;同樣,悟道者,見一切境、相、妄念即見性,不爲境相、妄念所牽。
按心密說來,妄念起處,猶如水上繪圖,一筆起處,絕無痕迹。行者應于妄念起處,熟識本來。五祖雲:“真見性人,掄刀上陣,亦是見性。”即此意也。
最後,再爲你介紹一則公案,助君明悟釋疑。昔真淨禅師與徒共閱《楞嚴經》次,至釋迦佛雲:“我若按指,海印放光!”徒問師曰:“釋迦佛意旨如何?”師曰:“釋迦佛好吃叁十棒!”徒曰:“佛有何過錯?”師曰:“要按指作麼!?”意即海印…真如佛性…無時不放光,不管按指不按指也。徒曰:“雖然如是,爭奈偶一舉心,妄念紛飛!”師厲聲喝曰:“亦是海印放光!”徒于喝下大悟。曰:“啊!我幾十年在這裏錯過!”
你看,古人悟道如何痛快便捷,還會爲妄念牽繞,境相轉奪否?因一切境相,妄念皆真心也。在一切境相妄念中,只見真心,即不見境相妄念矣。不見境相妄念而非無境相妄念,則一切境相妄念皆化妙用矣。仁者能于此妙悟否?
47. 你能從練氣功歸向佛門,足見你善根深厚,可喜可嘉。你的修練方法完全正確,不必害怕。照樣坐下去好了。至于你念佛時有驚懼感,那是你心理作怪,不是佛、菩薩責罰你。佛、菩薩是最慈悲的,只救度一切衆生,賜福一切衆生,任你怎樣疏遠他,責罵他、汙辱他,他還是照樣慈祥的照拂你、愛護你,絕不責怪你。你安心地修練下去,千萬不要疑慮重重,致使功力不能迅速增長。
你做功中的感受,俱無錯誤,只要任其自然,好亦不喜,壞亦不憂,這樣就不會出偏差。況且你還有一個好丈夫,爲你從旁指正,你就更勿害怕,勇猛前進好了。
修六字大明咒很好,也可早晚加念阿彌陀佛,這沒有沖突。因爲他們都是西方的佛、菩薩。念了發願,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等你能坐兩小時後,再爲你灌頂修心中心法。
48. 你能在百忙中,抽出時間打坐修法,確是難能可貴。你已進行第二輪修法,昏沈、掉舉均已減少,即將走上康莊大道,可喜可賀。希望你堅持到底、切勿畏難而退。
至于“兒女情重”,是你的多生積習。只要看破世上所有的一切,不論夫婦、母子,均是一場春夢。心不戀著,就化爲烏有了。
49. 來信收悉。所言甚是,開悟見性,即在前念已斷,後念未起的刹那上會取。但這只是認識,還要在境上著力打磨,將著相取境的舊習氣一掃而光。不問順境、逆境均無動于衷,處處時時只見性不見相,更進而性亦不可得,整日如癡如呆,方能究竟。
50. 來信所說,甚合道妙,讀之不勝欣悅!唯“平常心是道”慎勿錯會。以“平常心”不是我人平常執相之心,乃平而不曲,常而不暫之意。凡夫見色聞聲,常爲境轉,心生波動,故曲而不平。初入道人,功夫未落堂,有時空,有時不空,故暫而不常。真用功人,時時觀照,常常省察,直至純熟,渾化相忘。既無能觀、亦無所觀;既無平曲,亦無暫常,斯爲真平常心矣。由此平常心,日用隨緣,一切照舊,既不現神異之迹,亦不著奇特妙用,所謂“依然還是舊時人,不是舊時行履處。”則真到家矣。
六道衆生,一切運轉施爲,舉心動念,無非真心妙用。惜以妄想執相故,迷罔不識,徒自造業受報,沈淪生死。佛爲悲憫衆生,現身說法,教令就路還家,識得這平常起一切作用的就是當人佛性:故說平常心是道。非說平常心是道,就可不用功而馬虎浪蕩也!
理論上透過,只是解悟,于事上不得力,生死不能了。須于理悟後勤于觀照,好比宗下所謂的“照顧話頭”,在事上磨煉,將妄習一掃而光,方可放手。先師說:“要在定上打開,不可理解即草草了事。”定上打開,非只說在座上習定打開,乃在一切時,不問動靜、鬧忙,都常攝在定,不爲境轉,不爲風動,方能成打一片,識得這“平常心”也。
51. “定中打開”是指修法得定,從而打開智慧。既開,親自證知一切皆幻,無可執取。故在日常生活中隨緣放曠,任運逍遙、安樂自在也。
古來大德證知此真心不在別處,即在日常應用中,故隨衆起倒,和光同俗而不立異,亦不求玄奇而誇贊自己。此所以有“平常心是道”之名言也。
“打坐不求定”,此言甚當,以一有所求,即遮蓋本性光明,欲定反亂矣。求消息,求有所得等等,皆是妄心,愈求愈遠。非但不得消息,反而淩亂不定。做功夫人往往求見光、見佛、爆炸、神通等等,殊不知這不是真消息。只不過是過路的客人,不是主人。真消息既無所見,亦無所得。以我且沒有,何有所見、所得?《楞嚴經》雲:“見見之時,見非所見。”可見真見無所見,真得無所得也。
那麼,究竟什麼是真消息呢?處順逆境而不染;用心時而無心用;既無穢,亦無淨;能入佛,又能入魔…逆行,方是到家的真消息。你時時要用這把尺子衡量自己,要一一真能做到,不可馬虎,輕易放過。故曰:“有道無道,自己知道”也。
千萬不可見別人放光、爆炸或發一些神通而動搖自己的腳跟,去求玄奇,在自己清淨無染的光明佛性上,著一些糞穢,那樣,最終非但不能成佛,反有成魔的危險。切記!切記!
由于我執的減輕,對事境的看法起了很大的變化,那是很自然的。你現在對最親愛的人也減輕了戀著之心,那是很大的進步。但減輕了戀著之心,並不是不關心他,而是不戀著,不戀著而關心,方是正行,望你努力爲之。
52. 看了你的來信,內心頗爲欣慰!你在短暫的修學過程中能把這人間至深的,爲害至烈的禍根…兒女情懷,像驅散烏雲一般地漸漸由濃而淡地吹散了。盡管現在尚未徹底除盡,但正當青春時期的你,能這樣毅然斷然地割斷這凡夫的生死命根,這是多麼不易,多麼難能可貴!
本來一切衆生都是佛,只因迷失,執相向外追求,睹物生情。尤其在男女情懷方面,迷戀更深,以致造業受報,沈淪六道。今你能猛醒,識破假相,舉起慧劍,斬斷情絲,一無所戀,非夙世深植善根,曷克臻此!
我們要修道有成就,本應在各種複雜的環境中鍛煉自己,不爲任何境界所左右,二六時中,常令心空淨如洗,才有念起,即便凜覺。更不能觸景傷情,淒怆煩惱,如斯學習,雖暫時不無凡情萦懷,但總有一日,境空情亡,玄機妙用徹現當前。
53. 閣下不畏艱難決心向道,自是宿植善根所致。望持之以恒,勇猛精進,慎勿半途而廢,有負此生。打坐時,要一切放下,既不可胡思亂想,也不可要求入空,更不可急望開悟或求神通。要如大死人似的,百不思,百不理,只一心持咒,觀聽咒音,攝牢意、眼二根,秉直念去。念至若昏若昧時,似睡非睡,而手印不倒不散,口持咒不停;心中了了分明,即得初步昏定。再堅持下去,念至無能念時隨勢一放,則身心頓時化空,本來面目現前矣。
相反,咒雖不能念,而心中昏昧無知,手印散開或倒下,身體前俯後仰,此爲昏睡,不是定。閣下持咒,用默念方法﹙1﹚易耗血;﹙2﹚易昏睡。如用金剛持法調劑則較善矣。即唇吻動與不動互相調劑,不一味動與不動。
又修法持咒,須持至不能持時(即妄心不行,不能著力而不能持時。)不可中途停止。以自己停止,意識尚在,身心不能化脫。
來信說稍覺輕安,忘了持咒,又不似前清靜。此你習慣問題,因爲你以前習過靜坐,而不熟悉持咒法門。稍加些日子,自能入靜,望勉力爲之!
溫州原本佛地,故信佛者衆。當此末法時代,淨土法門最爲當機。以該法簡單易行,穩妥方便,又得佛力加持、接引生西,實成佛、了生死之最捷徑法門。望諸同仁一門深入,一心念佛,發願生西,則當收事半功倍之效矣!
54. 你來信說,“你們修法現在到了十字路口,不知前進方向。”我真不明白,這話是什麼意思?你們打開本來者,要保養除習,在一切境界中考驗,鍛煉自己,將一切著空著有的舊習氣除盡,自然神通大發,親證佛果。未打開本來發明心地者,要精勤打坐,奮力前進,並發大願,不開悟誓不罷休,如此生不能,來生再來修。以有大願故,可保持人身不失,持續修持。膽怯者可發願往生西方或兜率淨土,繼續修持,必得成就。此等說法,我已數數言之矣,如何還在十字路口,不明前進方向呢?
至于接引他人,這只能隨緣,不能勉強。他有緣,信而能修,修而能證者,固屬上上;信而修,不能證,此屬根基問題,無可厚非。需知修法,不問什麼法門,都不能人人一修即成。就禅宗說來,“撈得一個,半個就是上上大吉了”,哪裏能百修百證,千修千得?就是最方便的淨土宗,也不是百人修百人去的。因爲各人根基不同,用功著力有異,絕不能一刀切,獲得同樣的效果。你們還怕什麼呢?
弘法能興與否?這更是枝節問題。我爲救衆生,報佛恩故,盡力弘法,不爲名聞利養。能興,衆生有緣,我心不喜;不能興,衆生無緣,我心不憂。這又有何憂慮呢?
我來不來都無關緊要,假如你們找好地方,而我又精神很好,來和大家會會,當然很好。假如不能來,你們已是離母乳的大孩子了,不再需要大人照料了,望好自爲之吧。
55. 來信收悉,修法偶有挫折,毋庸挂懷,只需奮力前進,遇難而不退,終必有成。仁者聰穎過人,資質不凡,但聰明人往往流于遊走,不肯老實修行,以是常喜舞文弄墨,談玄說妙而致入海算沙,徒勞自閑之失。仁者所作《禅宗綱要》我雖未過目,但就所列大綱看來,內容想必豐富精彩,對現代禅宗學者或擬探討禅學玄奧者,當有很大幫助。故在不影響修持的情況下,大可勉力編纂成書,以飨後之學者。
複次,對于著作,講經,非不可爲,只要…
《佛法修證心要問答集 (信函摘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