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慈法法师)▪P10

  ..续本文上一页,不能发起尊重,不能依教奉行,这是闻若未闻,那不能说闻信。闻信者是为业障消除,利益回施者。

  为欲利乐像法转时

  文殊室利菩萨的愿望,智慧第一的这个菩萨的愿望是为了饶益我们这些法会之众,也就是“像法转时”。像法转时就是末世,就是末法。

  诸有情故

  诸有情,不光我们人类,我们今天到这个地方来听法,也可能不单独是人类吧。人类是我们可见的一种现象,我们都知道东北人供的东西特别多,很多东西不是人类,看不见也摸不着,但是有一些感应、有一些什么影相,这些呢,一样可以得到这个善法的回施与饶益,所以称为诸有情类。

  诸,不是一类,可以说,对九界众生,都是包括在内的。

  尔时世尊赞曼殊室利童子言善哉善哉

  为什么要赞叹曼殊室利呢?

  这个地方讲童子,我们若依求法心、向法心,必然要像童子心一样,你若是一种知见心、分别心、对错心、取舍心,那不叫童子,那不能称为文殊师利,那不是善于学法者。善于学法者,就像童子一样的心,一颗纯净的心、一颗无所染的心、一颗需求的心、渴望的心,是为童子,是为智慧第一的人。所以我们欲学佛法,要做文殊室利童子,就会受诸佛的赞叹。

  曼殊室利汝以大悲

  如是大悲,是诸佛威神加被而产生出来的。大悲是针对说的,诸佛这个悲愿、悲智回施,才称为大悲,菩萨在佛面前不能称为大悲。佛在这个地方说大悲是依佛的威神、菩萨的显现作为回施,称为大悲,若没有诸佛威神的加被,不能称为大悲,因为悲者,有人情中悲、法性中悲。所谓的无缘大悲,诸佛亲证无缘大悲,这个地方是诸佛威神加被所显现的。

  劝请我说诸佛名号本愿功德

  所以我们要是能把《药师经》学习学习,再来念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就会知道他的本愿功德,就会知道他的名号功德、果德的真正给予,那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也就会更加亲切,真实利益迅速现前。

  诸佛名号包不包括阿弥陀佛的名号呢?这是决定包括的!这个经典也可以说,决定在解释阿弥陀佛的名号功德与本愿功德。所以我们学习净土法门的人,若做决定、若未做决定,学习《药师经》都能决定,都会得到不可思议的利益与提携。

  为拔业障所缠有情

  我们现在有许多障缘,我们的业障有许许多多的差别,大家审思自己就会感觉出来。这个业障差别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的人偏重于贪,有的人偏重于嗔,有的人偏重于痴,有的人偏重于慢,有的偏重于疑,有的人偏重于邪见。贪、嗔、痴、慢、疑、邪见,是我们现在学习佛法最主要障缘与业障,在缠缚着我们。这个业障,它会缠缚我们,使我们不能出离生死苦海。

  利益安乐像法转时诸有情故

  我们都知道法有三个阶段。正法一千年,或者说五百年,本来是一千年,由于女众出家,使佛法正法削减五百岁,又因大家行持头陀行,使正法延续五百岁,所以可以说正法有一千岁。像法一千岁,末法一万年。那我们这个时代按禅宗的说法,按照我们出家人普遍的说法,就是三千零二十八年,已经是末法的一千年过去了。按我们现在流通的说法,是两千多年,那么两千多年也是已经步入末法,所以称为“像法转时”。

  利益安乐,给我们这些末世的凡夫众生代来利益安乐。

  汝今谛听极善思维,当为汝说

  智慧第一的童子,心无挂碍的学法者,无有知见、放下知见的学法者,欲得无上菩提的学法者,是为童子。

  汝今谛听,要深思、要思维。极善思维是随顺如来的圣教,随顺无沾无染的这种法益作为思维,所以有正思维能发生正见,有正见可以指导我们正行,正行正业产生正定,得正智。

  当为汝说,若是没有善思维不能谛听,为汝说也是无有意义的。所以大家在这个地方学习《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定要谛听思维。尊重自己的因缘,就会发起无上的大利,乃至成就无上的菩提。

  果地回施重在随顺:

  佛教教化的方法最主要是对机施教。而果德的回施,是一个大机大用,大机者是不择对象,不作取舍,普同回施,如阳光普照、同等饶益,这个果地教化就是这样的回施。药师法门是果地回施的一类,他双运双修,显密并举,给我们提供种种世间的善巧,使我们现世得种种安乐,健康增上,舍报得生诸佛清净国土。

  这个果德的回施特别稀有殊胜,是一个难遇的法门。他别于常规的施教,就是所谓针对某一类机缘的施教,是所谓的畅佛本怀者,他是普遍的回施、平等的回施。在这个地方能明确地把它区分开来,有一个清醒的、清晰的认识,利益就会迅速现前。

  我们薄地凡夫的这个妄想情计往往是与道、与佛法背道而驰的,与佛法是相违背、敌对的,这种对立的因缘并不是我们自己情愿做的,是一种妄想,乃至说所知障、烦恼障形成的理事上的障碍,这两种障碍障碍了我们的正确思维与正确行为。佛法的法益,能把这个事情逐渐地认识清晰。

  果地的教化、果德的回施,不是针对某一类,是普对十方九法界一切有情来作平等、圆满饶益的教化。这个果德回施是佛与佛方能亲证,九界众生若发起随顺、发起仰信,都能得到不可思议的利益。若是依自己的情计,多会产生疑惑、抵毁,丧失大利。所以这一法重在孝敬、随顺、知恩。

  “曼殊室利法王子,承佛威神,从座而起”。文殊室利菩萨这个座,就是九界众生各自境界所证之位置,这个差别就是座,若没有诸佛威神的加被,是很难从这个座站起来、走出来。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修持,不同的业力,不同的境界,若是不仗借诸佛圆满的给予、威神的加被、大愿力的摄护,是无法从座而起的,那就会沉浸在自己那个阶段中,产生我执或者法执。

  像曼殊室利法王子这样早已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古佛,来到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助释迦佛实施教化,亦需要仗借佛的威神加被,方能走出自我的境界、自我的思想范畴、自己的修持因缘,得以增上。我们这些薄地凡夫若没有诸佛的存念、神力加被与神通力的摄护、光明的摄护,欲了生死,那是没法发生的。

  这个文字反复地提醒我们:果地教化,唯佛与佛方能亲证,唯佛与佛方能知,像文殊之类,也要仗借佛的威神。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把它细细地思维,就像过来人,方有经验可谈,方有实例可说。若是依自己的妄想去推测某一个事情,往往是没有意义的。

  曼殊室利言,唯然愿说,我等乐闻

  释迦佛说“汝今谛听,极善思惟”实际是告诉我们,智慧第一的弟子,大家都是智慧第一的,若能善思维者、放下自己情计者、从座而起者、随顺佛的威神果德给予者,那都是文殊之类。我们知道,文殊是七佛之师,也是未来一切佛之师,我们大家都是未来佛,但若不仗借智慧的引导,若没有随顺智慧的向往,欲得成就佛果,那是没有路子的。

  极善思维者,那就是随顺智慧,那就可以从我们凡夫的这个位置上、我执、法执的因缘上走出来,可以谛听佛教,善自随顺思维。这个善者就是佛果德的给予,光明藏的给予,究竟利益的给予。

  “当为汝说,曼殊室利言,唯然愿说”,只有一个愿望。我们今天来到这个地方,放下自己的种种因缘,那只有一个愿望,是为了听信佛法,得无上的利益,这样来学习佛法,就会迅速地走上正道。所谓的佛的给予这种加持说,唯然愿说,我们只有这一个愿望。

  “我等乐闻”,喜悦听闻,喜悦者无有牵挂,无有是非有对,但是随顺。诸佛教诲,唯有随顺,方能发生利益。就如我们坐在汽车上,你在汽车上再奔跑,汽车的速度也还是那个速度。我们若乘佛的威神加被与佛的给予,就像有一个代步的工具,我们在那个上面安祥喜悦地承受他的载负就对了。你在车上再忙碌,车速亦复如是,反而带来一些烦恼压迫。所以呢,“唯然愿说,我等乐闻”,这种乐闻的法益,使我们能迅速走出自我,一切众生的苦难就是自我缠缚、自我取舍、自我爱憎所带来的压迫。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正宗分

  甲二、正宗分

  乙、三示体相

  丙、一总标依正体

  丁一、东方佛土

  佛告曼殊室利

  唯有佛才可以使我们这些向往智慧的弟子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依师之教,成师之志。文殊代表诸佛的大智慧,“佛告曼殊室利”,佛依大智慧的回施,饶益我们每一个学习佛法的有情。

  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等佛土

  我们念《阿弥陀经》,都知道说西方过十万亿佛土,这是东方过十殑伽沙。

  在我们中国,大家对方位的认识,一般都称为东西南北中,把它分为所谓的五方。按佛教来说,有五方智或者说有四智,显教一般讲四智,转八识成四智,那密教讲五智,转九识成五智。

  玄奘法师之前,殑伽沙翻译为恒河沙,翻译的方法稍有差别,内容是没有差别的。恒河就像我们中国的黄河长江是一样的,是印度的一条大河。恒河流域是释迦佛弘扬施教的主要区域,释迦佛就方便因缘,往往举例说如恒河沙。

  恒河的沙子极多,极细微、极细极细的。像一些人通过真言加持金刚明沙之类的,可以使已故的人得以往生,这个明沙往往以恒河沙加持的,特别地细,颗粒又特别地分明。所以释迦佛就着这个方便因缘,举个例子说这个数字极大,非众生心量所及,叫恒河沙。十殑伽沙也就是十恒河沙。

  十殑伽沙,佛怎么知道呢?佛是决定知道的,要不然他讲的就是九殑伽沙或者其他,明确地告诉我们十殑伽沙,佛确知此数。佛是一切智者、种子智者,能彻知一切因缘。但对我们众生心来说,抓一把沙子,你算出来,也是很难的事情,何况一条河的沙子,况且十条。那么十恒河沙有多少沙子呢?一个阿罗汉可知道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雨滴的点数,他可以一时算清,以他的神通力分身无量,有多少雨滴,就可以分一身,那就直接把它给算出来,有极大的善巧。对我们凡夫来说,那是没有法想象的。不要说一个三千大世界,就是你泼一瓢水,你要算出他水滴数也是不可能的。这智慧差距是极大的…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慈法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