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慈法法师)▪P19

  ..续本文上一页理干净,不能有丝毫的混沌与不明了处,有一点不明了的地方,就不要放过它。

  我们一定要尊重自己的法缘,尊重自己的这一个难得的人身,或者说难得的学法因缘。这样我们方对得起我们这个难得的人身,对得起这个果地教化的回施,在我们这个短暂的人生迅速归入佛道,归入一乘佛道,出离九界的差别,直归于一真,成就无上菩提。

  这个嫌谤正法、增上慢的伤害在我们这个时代极为炽盛,许许多多学佛的人相互排斥、伤害抵毁。那真是佛法的手足相残,特别不忍心,不忍心看到这个样子。所以我们现在学法,绝不以自己有缘之法,诽谤自己无缘之法,伤害我们的清净法眼。否则,往生极乐世界,决定是没有因缘的。

  这是善导大师在他的著作中反复告诫我们的。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应化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再来之人,他的话是可信的。

  现在一些人的引导呢,我们可以把它放一放。依经教是最简单的,随顺佛教是最真实的。我们不妨提四依,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依义不依语。这个四依,要反复地在我们脑海里思维,得一个正知正见,开我们的清净眼目,随顺无上的佛教,也就是所谓的果地教化,净土法门的摄护,或者是说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功德回施。诸佛名号功德的回施,使我们现在即得安稳,舍报决定得以往生。我们需要往生的极乐世界决定是我们大家的家,不光是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派八大菩萨护送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十方诸佛亦是异口同赞,希望我们同生极乐国,迅速地完成往生的大利,现世得安心,舍报得究竟圆满。

  学习,是大家对法的一种向往,若是我们每一个在会者、参与者能发起对自己这种学习机缘的认真的、高度的责任感,或者尊重心,那就会很快地引发一种我们大家可能预料不到的利益,因为这是佛所给予的。佛所给予,非一般世间法,乃至一般的出世间法所能推测的。药师法门是一个所谓果德回施之教。不能依我们常规的心理觉受来验证,后期的效果是出乎人预料的。

  再示五类因缘:

  若诸有情。虽于如来受诸学处。而破尸罗。有虽不破尸罗而破轨则

  这五类众生,“破尸罗”者,在我们这个时代是最为普遍的一类杂缘。“尸罗”本来是给我们带来清凉、安稳、解脱、宁静乃至寂灭的利益,因为大家贪、嗔、痴、慢、疑的长期熏习,对这种清净、安静、解脱、戒律的加被与受持往往不能欢喜承担。许多有情认为戒律是一种缠缚,实不知戒律是一种最真诚的自爱与给予。戒律又可以称为解脱之匙,我们七众弟子各有学处,也就是七种保解脱的戒律,保我们发起种种不可思议的法益,这种保证是佛给予的。

  到我们这个时代,因为大家的这种欲望、自我思想意识的强化,往往远离了戒律对我们的保护。就像一个人,个人意识特别强,不顾高速公路两边的铁丝网、提示语及栏杆的阻拦,跳入高速公路,往往会被汽车撞伤,或者是说出人命,出非常的交通事故。这种非常的交通事故就是来自于我们不守规则、不守公共秩序。一个国家有国家的法律,学佛的人要没有一个规范的教化,大家就不会有一个规范的利益,往往会跑出佛法之外行种种过失之法。所以戒律可以给我们带来决定的安稳、清净乃至寂灭、解脱的智慧。

  之所以步入末法,就因为大家丧失了“戒”这个根本,佛法是以戒为师啊!佛灭度之时反复地对自己的弟子宣化:汝等比丘。当以波罗提木叉为师。如我住世无异此也!(编注:《佛遗教经》: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

  我们看看现在,自己要审视自己,莫看别人,看别人也是在审视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对戒律真正地有一个向往?那是我等的大师啊!与释迦佛住世无异,在实施、保护、教化、利益我们。要是我们对戒律这种向往,没有像对释加牟尼佛这样的恭敬,那利益是很难发生的。我们现在看到释迦牟尼佛的像,或者诸佛菩萨的像,就会顶礼、膜拜。这个顶礼、膜拜不过是一种形式,是引发我们一种崇高向往的一种形式。有的人是一种迷信的形式,有的人是一种盲从的形式,有的人是一种增信的形式。增信者,拜佛要成佛。拜佛不是迷信,拜佛是发起增信、欢喜的一种正规的表达形式。但是许多人是以一种求神求鬼的心理状态来求佛保佑,求菩萨保佑,把佛菩萨当成一种鬼神来看待。真是冤枉了我们大家学习佛法的正因,所以多生邪见不生正见。

  佛菩萨的确能给我们带来加持与利益,也能保护我们。他的根本要求,是没有要求差别的要求、顺应俗谛的要求。你要得到利益就要受戒,遵守他的交待,按着他的给予你才能得到随顺与法益。我们都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就不会出车祸,这是决定的。遵守法律的人就不会被人抓入监狱,受种种鞭打乃至杀戮的伤害,这也是决定的。那冤案有没有呢?我们整体来说,人不犯过失还是不会受惩罚的,这是因果回圈之说。

  所以,我们顶戴佛、归依佛法,是为了成佛这个最高尚的目的,也是为了认识自己本来是佛这个最根本的利益。现在我们把佛、菩萨、贤圣当作一个鬼神、上帝一样来顶礼膜拜,往往使我们迷失本心,就是丧失出世间的正因。

  有于尸罗轨则虽得不坏然毁正见

  有的人虽然不破尸罗、轨则,但毁正见。世间的正见,就是仁义道德、人伦道德之说。我们中国有仁、义、礼、智、信这样的说法,有克已复礼的说法。世间的人伦道德就是世间的正风,若没有世间的伦理道德的概念,这个社会就一片混乱,社会就没有办法来正确地管理,人就没有安全的保障。我们都知道,若是大家的法律概念、人伦道德的概念越来越弱,许多人就会受到伤害,许多家庭就会受到伤害,社会的大体就会受到伤害。没有这个世间人伦道德对我们的保证,人心总是不安定,自己总是没有一个安全的保证。所以,世间的正见要遵循人伦与社会公共道德,社会就好管理,大家生活就平和安稳,就会远离许多杂乱、不可理解或者说不可摄护、不可阻止的伤害。因为有一个理论的遵循,有个道德的遵循、人格的遵循,或者公共秩序的遵循,大家就会受到种种世间法的保护,这是世间的正见。

  现在世间正见已经很衰落了,许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伤害一切有缘、有情。所谓的大鱼吃小鱼,恃强凌弱。这样的伤害,就会使社会产生很大的混乱。有的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邪见,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破坏别人的家庭,破坏别人的企业,相互吞并,相互冲击乃至出现对整个社会的骚扰,造成对世间有情的伤害。

  若是我们知道世间的正见,再来学习出世间的正见,就特别容易了。出世间的正见,就是佛法的正见。佛法的正见告诉,人人本来是佛!我们之所以拜佛、学佛,最根本的目的,就是成佛,就是无上的菩提心,也就是饶益一切有情的心。在净土法门来说就是人人决定能往生极乐世界,自己这一生决定往生极乐世界,一切蜎飞蠕动悉能成就无上的利益,这就叫大菩提心。如是发心就会得大安稳,不光自己安稳,一切众生都会安稳。

  佛法的正知正见表达形式是许多的,但是以了生死为根本,以有无上菩提可证、有无量善法可做为实行。所以说要行六度万行来饶益有情,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就是所谓的菩提心,菩萨行,这样的发心叫正知心、正见心。

  有虽不毁正见而弃多闻。于佛所说契经深义不能解了

  有一类,虽有正见,但弃多闻。他认为我要出离生死,我要一门深入,碰到一些因缘上,就会依法灭法。正修行一门深入是不思议的,他没有时间去涉猎其他法门,所以叫专修。现在,我们学习净土法门的人有许许多多,认为自己专修的也是有许许多多,但是,往往有一个误解,排斥其他法门,或者是说,毁灭、诽谤其他法义,这个地方不叫专修。专修之人,无暇去顾及别人的法门,这叫专修。一心向一个法益,一心专行、专修,这样就没有时间去照顾别的因缘,所以这样的人是专修者,就是一心归命者。他一条路走到底,他不会说别的路好坏。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时间去说,没有时间去嫌谤这个事情,所以远离诸缠缚、斗争的伤害,直归本家本国,直接得到佛法的利益。那么就会“于佛所说,契经深义”。

  因为多闻,可以使我们生闻慧,有闻慧发生,产生思慧,由思慧产生修慧,闻、思、修并举就是发生慧命的全体。他从三个方面来显现我们的生命就是佛法的生命、法身的生命。我们现在这个色身的生命是法身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叫色身命。我们依这个色身来闻、思、修,发生闻、思、修三慧。依慧命来延续自己的色身,依色身来延续闻、思、修的慧命,这样可以修证佛法。所以,佛教讲有三种般若,因为这个多闻最主要依文字般若发生,通过文字般若,成为实相般若,证得本心,就是一切诸佛所证果德,一切众生本证佛果。大家不知,所以说诸如来无量兆载永劫的修持,发起利益的光明回施,使我们能照见自己的本来面貌,照见我们自己的本心,成就无上道业。

  虽多闻,而增上慢

  增上慢,又是一类众生。我们为什么要重复这一段文字,最主要希望大家要重视这一段文字,因为《药师经》的重点在这一段,为了消除我们这五种大的障碍,所以说了这种果教的回施。《药师经》最主要的是为了消除我们现前的障碍,就是学习佛法的障碍,乃至世间的障碍,即所谓的消灾延寿,乃至引导我们往生种种净土,归于无上菩提。

  归于无上菩提是根本教化。往生净土、消除现障是他的主体教化。所以后面说种种法,给我们提供种种善巧方便,最主要是消除我们现前的障碍。我们一般念药师佛,念的都是“消灾延寿药师佛”,他的的确确给我们带来消灾延寿这样的现实的利益。所以这一类的多闻有情要远离增上慢。增上慢的心往往是居高临下、不可一世,就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别人都要服从自己。若不服从,那就…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慈法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