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慈法法师)▪P37

  ..续本文上一页利根聪明,安隐少病,也可以使人成就无上道,乃至说,远离无量的伤害。前面的文字我们都学过。就是因为念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依佛的名号,能获这样的殊胜,有这样稀有的利益,就产生这种思维,这叫疑惑,由此不信返生诽谤,不信下面基本上是诽谤了,因为不信阻碍了自己法的行持,不受法益。他学过以后,他有疑惑,疑惑他不得利益,他就谤法,他说佛法无益处的,这比较普遍。许多人不知审视自己的虔诚,那种不正信,去诽谤佛法,是特可怜的人。我们现在经常遇到这样的人,有些不学佛了,开始认为说自己是学佛,实际不是学佛的,因为发心都不正,所以说,下面就责疑佛教,反生诽谤。

  彼于长夜,失大利乐,堕诸恶趣,流转无穷

  因为诽谤果德回施、究竟给予,这样伤害就大了,就像一个人不自量力,用自己的肉躯去阻拦装甲、车、坦克车是一样,那会把你压碎,一个人站在火车道上想挡住火车,火车会把他碾碎,就是不自量力了。实际自己受到巨大的伤害。不是佛法在伤害人,是这个大的功德利益因缘产生的,你这个不自量力的诽谤,就会伤害自己,这是决定无疑的,佛法究竟不虚,但你那个谤法因缘,使你产生自害罢了。对佛教的利益呀,尤其是这样果德回施的利益,是不能诽谤,起码说我们不信,可以放一放,也可以随顺一下,也可以仰信。那要是说,你实在想诽谤,你要把他摒弃到底也可以,不要轻易地去否定他。有些人真正地因为疑,会去学习探讨,这样特别不可思议了,这样的因缘反而产生圣缘。若是自称疑谤,到处胡说,就是不知道这个法究竟是个什么,到处去诽谤,那伤害就大了。

  所以呢,“彼于长夜失大利乐,堕诸恶趣,流转无穷”,因为不闻三宝的名字以后,再遇到佛法就没有因缘了。因为诽谤果地回施这样的利益,现世多受苦报。但一旦回忆起来佛法,利益迅速地就会现前,因为这是圆教圆摄的地方,是佛的方便遮护。这个遮护,也叫呵护处,因为谤佛现世必受其害,这是呵护处,从根本的究竟的因缘上来说,谤也是圣教,谤也接上一个缘,跟佛有缘,每一个众生本来与诸佛、佛教有甚深的因缘,因为都有佛性故。所以因为谤佛也启发一点因缘,他现世多受伤害。

  像我们都知道近代的印光法师,他是我们净土宗的第十三代祖师,他不在以后,大家公认他,把他推出来,把他认成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他最初也是谤佛,写文章,依儒教的这种思想来谤释迦教诲,后来眼睛不好了,一些因缘学佛了,那一个谤也没有地方谤,最后就信佛了。

  藕溢大师也这样的因缘,在家是大儒,根特别的利。就写文章,誓要依儒灭佛呀,灭释呀,要把佛法给灭掉。但是后来出家了,成为一代祖师,他依谤佛在深究、不断地深究,最后被佛教征服了。这个谤不是盲目地谤,他们是研究,在探讨,也深深地在去体验。这不叫谤法,以谤法机缘,产生的行持乃至究竟菩提。

  己三、重详信益

  庚一、示不疑利益

  佛告阿难,是诸有情

  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这个利益,特别不可思议。

  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堕恶趣者,无有是处

  若是对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没有疑惑的人、能受持的人堕入三途,那不可能的,无有是处。这是决定无疑的。

  庚二、明稀有难信

  阿难,此是诸佛甚深所行

  这个甚深行处呢,是针对性说甚深行处。我们人的这个智慧行持,跟声闻、缘觉来比,就太浅薄太浅薄了,发生的效用功德利益,也就太浅薄了。菩萨这些次第,上一个次第可以知下一个次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一直到十地,这都是行处的差别,佛法次第的差别。这些圣位皆有差别,像十地、初地的菩萨行持,对十住、十回向、十信这些菩萨来说,都是甚深行处。佛这个甚深行处是针对十方九界一切众生而说的,这个地方的修持,甚深行处,证得不可思议的法益。声闻缘觉看佛果犹如隔纱观影啊,还有一层纱隔着呢,还有一层因缘,不能彻见,所以这个地方是诸佛甚深行处。

  难可信解

  这就是阿难给我们直接讲的,此是诸佛甚深行处,难可信解。实际是给我们大家直接讲的,这跟《阿弥陀经》讲的是同一处,说十方诸佛依此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而作是念,什么呢,称念我不可思议功德,什么功德,于此五浊恶世,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说此一切世间难信之法。什么叫难信之法呢?就是诸佛甚深行处,成就果德的直接回施,就是果德教化的回施。

  果德回施,不光我们薄地凡夫难信,就是声闻菩萨也难信,所以称为一切世间难信之法,因为此唯佛亲证,所以佛直接回施。这个教诲,唯信佛教,唯依佛果。善导大师在他的著作中,反复地这么告诉我们,在佛教的教化的回施上,在知佛恩上,唯信佛语,唯依佛教,一切菩萨,乃至说一切不了义教不可依。这个地方呢,宁错信佛语,不信菩萨不了义教,就是这么个说法。

  《无量寿经》举这个例子也特别地多,说菩萨示佛者,那声闻,那本来就知少分,说一般的菩萨声闻,所行持的佛法,都叫菩提分法,不是圆乘以上佛道,是菩提分,一分的分,菩提分。圆举佛法、圆成佛法,唯佛所证啊,果德回施是唯佛所证的果德,所以此是诸佛甚深行处,难可信解,极难、极难。

  汝今能受

  下面的文字极为重要,也是所谓果地教化,也就是果的教化、回施教化的着眼处。往往现在人学习这个教化,学习这个深意的教化呢,就丢失这个地方。

  当知皆是如来威力

  “汝今能受,当知皆是如来威力”,我们今天能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能学药师经这样的果德回施,皆是诸佛威神加被,离开这个,我们是没有因缘的,其他因缘发不起来。所以说,这个地方是大福大慧的成就,这个地方是最难信的。

  龙树菩萨在他的《大智度论》中,反复地举例子告诉我们,他举的一个最简单的、好理解的例子,就是说鱼产完卵以后,它那个鱼籽产完以后,它就出去采食,游到哪一个地方,若不忆念这个鱼籽,鱼籽当下就会死掉,不会生出来小鱼。它一定要存念这个鱼籽,要照顾存念这个鱼籽,要不存念,这个鱼籽就会坏掉。我们每一个众生那个佛性,不会坏掉,但是要没有佛、菩萨来忆念,就像那个鱼籽是一样,就会死去。

  他还举了一个例子,又如一个幼儿离不开母亲,若是母亲忘失此儿啊,生被饿死。何以故呢?他离不开母乳啊!若是没有佛忆念我们,我们这些法身的幼儿,刚刚向往佛法的幼儿,生命都会枯萎,没有佛的法乳存念,我们这些学佛的法身的幼儿都会死掉啊!这就是果德的回施,佛恩的给予。所以果地教化,离不了恩德二字,离不开恩德,所以一般在行持果地教化因缘里,都是提倡知恩报恩,就像孩子长大了要知道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要成就佛道,就要知道佛对我们法身的忆念、加持的养育之恩。我参加这个法会,要没有药师琉璃光如来威神加被,大家的胜缘不熟,那是没有法成就的。所以呢,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遇此法,这个果地教的教化,跟渐教的教化的最大差别就在此,这个利益,这个地方离不开佛菩萨的忆念加被、威神加被、本愿的摄护。

  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在这个地方有极详细的描述。他还举了一个例子,又如宠臣,那我们要忘记了佛的恩德、佛的忆念,佛威神的加被,就犹如宠臣失宠是一样的结果,可想而知啊。国王宠爱一个大臣的时间这个大臣很得意,什么权势、财富都可以炽盛,但是一旦失宠,后果很惨哪。

  我们随顺佛法,信佛威神力的加被,果德给予的时间,我们感觉到自己很自在,什么都顺畅。但是若丧失了这种因缘,自己生骄慢,不知恩德的时候,不知这种恩德给予的时候,就是失宠啊!就是母亲把你忘掉了,就是那鱼游得太远找不着自己的鱼籽了,也没有忆念鱼籽之因缘,鱼籽会烂掉,这个婴儿会死掉,这个大臣会失宠。

  所以净土一法呀,真言果德回施这一法呀,就是所谓的纯佛力教化,这是决定无疑的。唯佛力能给予,就像婴儿的生命唯有母乳,母亲可以把他养成养活,他一离开母亲,就会死掉的,我们要想成就,离开佛的威神那是没有法成佛的,所以呢,果德回施的教化,离不开知恩报恩行。

  说“阿难”,是告诉我们大家,“阿难,此是诸佛甚深行处,难可信解,汝今能受,当知皆是如来威力”。

  阿难,一切声闻独觉,及未登地诸佛菩萨等

  未登地,那就是所谓的入贤位,没入圣位的人。

  皆悉不能如实信解

  入贤位的人也不能如实信解呀。就是所谓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些贤位,他们已经可以于许多佛的国土显现八相成道、转妙*轮这样的人,还不能如实地来信解这个法义,况且我等薄地凡夫,信尚不具呀。所以呢,我们离不开念佛、忆佛,若能忆佛念佛,就是与佛的威神加被的相应,若不忆佛念佛,必丧失大利。

  能发无上菩提,一念决定,念念不离道业、无上菩提心,那决定成就法益,不可退转。这个地方的回施是一个大圆满的回施,告诉我们一切声闻独觉及未登地诸菩萨等皆悉不能如实信解。

  唯除一生所系菩萨

  一生所系,直接用文字来解释,弥勒菩萨于舍兜率降王宫,弃位出家,显现八相成道这样的菩萨称为一生所系菩萨,就是当来下生之佛。

  唯除一生所系菩萨,就像弥勒菩萨才能深信果地教化的回施,乘佛的威神,就是说像弥勒这样的菩萨,才能真知佛恩,所以《无量寿经》是直接托付给弥勒菩萨。我们大家都读过《无量寿经》,就是佛直接托付给、交待给、传播给弥勒菩萨,希望弥勒菩萨把这个法传播下去。因为啥?他才能如实信解呀。

  这个经典是直接托付给曼殊室利,通过阿难这个凡夫僧的一个启迪,接受运用,直接托付给曼殊室利这样智慧第一的弟子来传播示化。佛的果德教化呀,利益甚深甚深,若我不忆佛、念佛,不发菩提心,这根本没有法来产生这种利益。

  庚三、明稀有难闻

  阿难,人身难得…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慈法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