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药师佛实修法门教授(创古仁波切)▪P2

  ..续本文上一页前造作的各种恶业,今生会遇到一些障碍跟逆缘,这时候为了消除这些不好的情况,所以特别要向护法来祈请,透过护法能够消除这些障碍,所以名为事业的根本是护法。我们做皈依的时候,要这样向佛、法、僧,还有三根本,总共六个皈依的境来皈依。所以刚刚这里的「南无皈依三宝三根本,皈依一切皈依境」,便是皈依的部份了。

  

  发心

  

  后面两句就是发心,发心帮助消除我们进入小的道路,要培养一个宽广的心,所以当我们在修持这个药师仪轨的时候,我们要先发心,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没有办法马上帮助到一些人,但是未来希望真的能够利益到他人,希望可以帮助他人证得究竟的快乐、得到究竟的果实。我们需要具备这样的一种动机,这个就叫做发菩提心。我们无论是念诵药师经也好,或者是修持药师仪轨也好,可能会有一些不清净的动机,譬如说我们想要伤害一个人,甚至是想要咀咒一个人,因而来修药师佛、药师经,如果有这样的心,这是不好、不清净的动机,这可能是一种嫉妒,或者一种瞋心,这种心我们要将它消除。第二种发心是清净的,但是只想到学习药师经,修持师仪轨,是为了自己得到快乐,或者说自己的身体健康,自己要成就佛道,这种心是好的、是清净的,或者也再想到还要帮助周围的亲人得到健康等,这都是可以,但是这种心还不够广大,太狭小了,所以为了要让这种利益更加的广大,果实更加的圆满,我们需要具备一种更强心的力量跟加持力,就是要具备一个清净、广大、长远的动机,也就是这里的偈文说「为令众生皆成佛」,也就是利益一切的众生都能够成就佛道,带着这样的心呢来修持「今发殊胜菩提心」。

  

  以上部份,也就是皈依跟发心的时候,我们可以这样来做观想,观想在我们的前方虚空中有佛、法、僧三宝,还有上师、本尊、护法,这样子皈依的六个根本在我们的前方,在自己的面前来念皈依文、念发心文,并且在他们的面前我们真的发起菩提心,真的做皈依了,这是皈依跟发心的部份。

  

  积聚福德资粮

  

  接下来有一段是积聚资粮,这是说在念诵或者向药师佛生起信心,不只是口上说具有信心而已,象征我们具信心的一个征兆,就是要做供养来积聚福德,一般指的是譬如要供养灯、供养香、花等,总之是能够令人欢喜跟清净的物品都要供养,这种供养就分为两种供养,一种叫做真实物品的供养,譬如说我们设置这种供养的坛城、佛堂陈列这些供品。第二种供养叫做心变现的供养,也就是我们陈列出来真实的供品并不多且很少很小,但是要让功德无量增长的方法是什么呢?就是透过心的一种变现跟观想了,就这个是偈文当中谈到的,各位可以看到「从本净界所化现,遍满天地如云供,曼达诸宝天女俱」,这里就是透过一种心变现的供养,观想这一切的供品从本净界中化现,非常非常的多,遍满了天地,像是云一般的供养,这当中供养有各种的曼达、各种的宝物,像七珍宝、天女等,这一切都在当中,「祈愿无尽布扎霍」这一切都变得无穷无尽的。所以这里可以说是依靠了我们真实物品的供养之后,再透过一种心的观想,将这些供品变得无量无边,透过这样而能够积聚所缘的福德资粮。

  

  积聚智慧资粮

  

  以上叫做有所缘的积聚福德资粮的方法,接下来两句是积聚无所缘的智慧资粮,指的就是在我们心上的一种禅修方式,也就是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修持,就是透过一种清净的发愿跟动机,而帮助我们在心上来积聚资粮的方法,以上是透过有所缘的观想,加持了这些供品,接下来就要观想慈、悲、喜、舍了,所以「众生俱乐皆离苦」这一句当中,第一个俱乐,就是慈无量心的意思,也就是我们发心帮助一切众生都能够具备快乐,还有得到快乐的因。第二个,众生也都不希望得到各种的痛苦,这一切的痛苦都是由各种苦的因而产生的,所以第二我们要发愿,愿众生皆离苦,就叫悲无量心,一切众生都能够远离痛苦,还有痛苦的因。第三是喜无量心,那「于乐不失」,这是指说各种的快乐有的时候只是暂时的,并没有办法长久,众生也没有办法拥有长久的欢喜,所以说令能够得到究竟的快乐,愿众生于乐不失,这是喜无量心。第四是舍无量心,叫做「平等舍」,这是指一般我们在观修众生的时候,很自然会有亲疏之分,这是我的亲人,这是我不喜欢的人等,但在观修的时候是不能有亲疏之分的,所以是要具备舍无量心,以上这一部份,可以说都是前行,也都是一种准备的部份,以上这当中就包括了皈依、发心,积聚资粮里面又包括了第一个部份叫做「有所缘福德资粮的积聚」,另外第二个部份是无所缘智慧资粮的积聚。

  

  自生观想‧对生观想

  

  接下来就是观修的部份,就是第五页最上面,在实修来讲,一般分两个部份,一种称为自生观想,第二称为对生观想,所谓的自生观想,观想自己就是药师佛,透过这样而得到加持,得到成就。对生观想是观想药师佛在我们的前方虚空中,自己向他做供养,向他赞颂,向他祈请等,透过这个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得到加持跟积聚资粮,所以在密乘的观修当中,就有自生观想跟对生观想两个部份,很多不同的仪轨中会提到,先观想自身成为药师佛,或成为应修的本尊,然后再观想前方也有这个本尊,但是药师佛仪轨的修持,是自、他一起观想的,也就是观想自生,同时对生药师佛也出现,透过观想便 能够帮助我们得到加持,也同时积聚福德资粮。很多人会问到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向药师佛祈请、发愿,真的能够消除我们的病痛、消除我们的烦恼吗

  是可以的,或者也有人问说我们修持药师佛仪轨,真的能够得到加持吗?仁波切也说是可以的。为什么说修持这个法门能够帮助、有力量能够消除病痛、消除各种的烦恼呢?原因是消除病痛跟消除烦恼的力量,这是法性当中自然具备的。

  

  所以为什么在第五页最上面我们需要念一句观空咒,观空咒就是「唵 梭巴哇 修达 萨尔哇 达尔玛 梭巴哇 修多 杭木」,这是梵文的语音,从实相上来讲,「梭巴哇 修达」就是说一切的本质是清净的,那么「萨尔哇 达尔玛」是指一切的法,「梭巴哇 修达」是本质清净,「萨尔哇 达尔玛」一切法。所以这句的意思是说一切万法的本质是清净的,也就是说法的本质是空性的,所以透过念诵这个咒语,将一切不净的都转变成为清净了,持诵这个咒语,下面提到「从空性中生出」,从这个空性当中再化现出「此三千大千世界转化成越量宫殿」,这个越量宫殿指的就是药师佛的宫殿,这个宫殿是四方形的,同时有四个门,然后在这个宫殿当中,有一个狮子的法座,这个法座前后左右都各有两只狮子的,所以总共有八只狮子抬起来的一个宝座,这也是四无畏的一种象征,之后,在上面又有一座莲花,这莲花是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在轮回当中却不受各种轮回的染污,在莲花上面又有一个月轮,这月轮代表清凉的意思,也象征是菩提心,在这样一个莲月的宝座上,这是自生、他生一起都要观想的。

  

  以上观想的越量宫殿,同样在我们的前方也有这样一个药师佛的宫殿,刚才提到是四方的,同时有四个门的一个宫殿,狮子莲月宝座这部份再特别解释一下,先讲到我们正前方,对生虚空当中的药师佛他的情况是有一个越量宫殿,当中有一个莲花周围有八个花瓣,中间有一个像花蕊般的在中间,在这个莲花的正中央就是药师佛,也就是法本形容的有一个狮子宝座,上面有莲花,上有月轮,然后上面坐的就是主尊药师如来,在这莲花的周围还有八个花瓣,八个花瓣当中的七个花瓣,就是有七尊药师如来,分别坐在七个花瓣上,同样他们每一尊也都是坐在狮子莲花宝座上的情形,八个花瓣有七尊如来坐于上面,所以还有一个是空的,那就是主尊药师佛前方的那一个花瓣是空的,这个当中放的是药师经,所以总共是有九个部份要观想,也就是在前方的宫殿当中,上有八只狮子,狮子上有一座八瓣的莲花,中间是主尊药师佛,然后在他周围的八个莲花当中,七尊是药师如来,前面的花瓣上是药师经,所以总共八个莲花,再加中间主尊,总共有九尊,这是我们观想前方药师如来的情况,接下来是讲到自生,就是自生药师佛的部份,同样自己这里也化现一个越量宫,就是药师如来的宫殿,有四个门,这时候自己是在东方的这个门,然后就观想自己是药师佛,面对着对生的这些无量的药师如来,还有在对生的这些药师佛除了八瓣莲花上的药师佛,同时在他的周围还有十六尊菩萨,及十位世间的护法,站在周围还有十二药叉大将,总之要观想在我们的前方虚空当中有这样的一个对生坛城。

  

  以上是观想的一种方式,就是自己跟前方分别观想有二个越量宫,但也可以观想更容易的,就是我们自、他都在一个宫殿当中,自己就在这个宫殿当中东方的门的部份,然后往里面看,就是往前看,看着药师佛,这样也可以。

  

  这里说「自对生各现蓝吽种子字」,观想蓝色吽字的种子字化现成为药师佛,身如琉璃无量光,药师佛的样子是身披三法衣,穿著各种的严饰,「右手胜施持柯子」这个就像唐卡中画的,药师佛右手是拿着柯子的茎、根部的部份,一朵花像这样开起来的,右手持胜施印,然后是持着柯子的果实,这大部份都跟释迦牟尼佛的样子是差不多的,药师佛他的左手是托钵,里面盛满着甘露,然后手结的是定印,具备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相好圆满金刚跏趺座,到这里观修的部份,是自、他就是自生跟对生的药师佛长得都是这个样子,但是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在第六页最上面了,他是「特于对生之莲瓣上,安住七佛及经卷,其后十六菩萨众」等等,就像刚刚提到,自生观想的时候,自己就是一尊药师佛,但是对生的这个坛城当中,是有这样八瓣的莲花的,中间是主尊药师佛,周围七个花瓣有七尊药…

《药师佛实修法门教授(创古仁波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