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茶都倒不进去的,同样就好象一个人如果不专注听,所有的法也是进不到他的心中的,所以完整聆听是指心要专注不散乱的来听闻。
第三个就是极善思维,或者说当善忆持的意思,有的人的确很专心的在听,但是他都记不下来,无法忆持,这时候就好象容器是有破洞的,如果倒了再多再多的东西,也全部都会流出来的,所以说要善忆持,要好好的记下来,透过了这三个,就是具备好的动机来听。首先是「听好」,第二是「专注」,完整的聆听,第三要「忆持」在心中,这是经典当中提到的,同时也是我们听法时候要具备的三个要素。
接下来文殊菩萨他就回答了,文殊室利言:「唯然,愿说!我等乐闻!」,唯然就是说就像世尊您所说的要带着清净的动机来听,要专注完整的来听,同时还要记在心中的来听,我会这样子做,所以唯然,愿说!请你宣说这个经典,我等乐闻!序言的部份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告诉我们当时佛陀是在什么样的因缘说出了这一部经典,同时刚刚也提到这个结集经典的一个缘起,透过这个序言,也能够让我们回忆起、忆念起佛陀他当时的恩德,然后对佛陀、对这些大师们生起信心,这是序言最主要的目的,今天的下午的课程就讲到这里。
最后我们也提到说,在平时无论我们在讲说佛法,听闻佛法,或者我们来接受灌顶,或者做了任何善法的修持,最后我们都会要做个回向,将一切善功德要回向给一切的众生。这个回向有一个特殊的意义,也就是无论做了任何的善行,我们积聚了这些善业,如果我们这些善业没有回向的话,譬如说当我们生起了嗔心,嫉妒心的时候,就会把这些积聚的善减少,或者是消除,所以为了不要让这些善的功德消失,所以我们要做回向,就不会被这些嗔心,或者逆缘所伤害、消除。
这里做一个比喻,这些善行、善功德,就好象是小水滴一样,这小水滴如果就放着在那边,放着放着就干了,如果你能将它汇入到大海当中,只要大海没有干枯,那这个小水滴都存在里面。我们现在无论做任何的功德,我们要将它回向给一切众生,只要众生还在,这一切的功德就会存在的,所以说回向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要来做回向,将一切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得到利益,得到喜乐,尤其现在各种的病痛、灾难、战争、饥荒等等,都能够得到消除。
药师佛无上殊胜的功德
接续昨天讲到的部份,释迦牟尼佛开示了药师经,第二页的下面,「佛告曼殊室利」,文殊菩萨就是曼殊室利菩萨,文殊菩萨是药师经的请法者,我们说要利益众生特殊的一个方法,或者说能够帮助众生净除罪障跟净除业障,最殊胜的一个方法,就是向药师佛祈请,透过修持药师佛,向药师佛祈请,就能够清净我们各种的业障跟病痛,佛陀说到,药师佛在哪里呢?这里说东方去此,一般来说所谓的一个方向,一个方所,其实都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方所,都是由我们心安立、所造作的,譬如说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并没有一个真实的存在,也都是心所现的,但是所谓的东方,是一种象征,因为东方是太阳初升的地方,所以也代表一切的光明、一切的喜乐,出生的一个泉源跟根本的意思。东方去此,过十殑伽沙等佛土,这个十殑伽沙就是十恒河沙等佛土,这是指一个非常远的距离,但是对于一个有信心、有精进的弟子来说,其实所谓的佛国或佛的净土,并不是遥远,是很近的,对于一个没有信心、没有精进的人来说,佛国是很遥远的,所以这一段话主要是针对还没有生起强烈信心的凡夫来讲「十殑伽沙」是比较远的,这个地方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应、正等觉,明行圆满,「明行圆满」,指的是佛陀的功德是圆满的,善逝也是指佛陀,所谓的「善逝」是透过了修持善的道路,最后前往到达了,逝就是到达了善的果位,以上是善逝的意思。
除了得到善的果位,同时还能够世间解,「世间解」的意思是能够遍知一切,就是得到尽所有智,尽所有知道世间一切的意思,所以叫世间解,以上都是形容佛陀殊胜的功德,例如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薄伽梵。最主要这一段也是形容药师佛他具备的特殊功德,但是这同时也代表一切诸佛所具备的功德。例如这里也谈到「调御丈夫」,调御丈夫是指要利益帮助一切的众生,那么就需要调御,也就是知道众生痛苦的因是什么,像各种的瞋心、嫉妒、烦恼,需要消除,需要调御,不仅仅佛陀他是世间解,知道世间的一切,他同时知道如何利益众生,如何调御众生烦恼的方法,所以叫做调御丈夫,调御丈夫之后,由于众生有非常厚重深沉的烦恼跟习气,通常一般众生被这些烦恼习气牵引之后会到那里呢?落入轮回或者落入恶道,所以调御也是让众生透过佛法能够暂时短期投生到善道,例如天道、人道,以究竟来讲,是调御丈夫带领众生到究竟的佛国,这就是调御丈夫的意思。同时佛陀也叫无上士,是指他具备了无上功德的士夫,那么也是天人师、佛、薄伽梵,以上是形容药师佛,还有诸佛的功德。
佛法当中的见解谈到,一切的佛菩萨最开始也都跟我们一样是凡夫,然后慢慢进入了正道,佛法的学习,同时实修正法、实修佛法,生起菩提心,行菩萨行,最后圆满成佛的次第,利益众生成佛之后,而开启了两种智慧,就是「尽所有智」跟「如所有智」,并且以大悲心来利益众生,药师佛他也是依循如此的次第修持。在第三页的最上面说到「曼殊室利!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行菩萨道时」,这是指药师佛他在未成佛前,行菩萨道的时候,曾经发了十二大愿,也就是透过这十二个大愿的愿心力量,因此可以消除众生各种的业力、各种的病痛,这是因为愿心的力量,所以说只要后世的众生弟子虔诚的向药师佛祈请,或者修持药师佛的法门,或者听闻到药师佛的名号,都能够从各种的恶业、从各种病痛当中出离,最后圆满成佛,这是因为药师佛曾经发了这样的大愿,所以众生只要听闻到他的名号,都可以消除业力。
十二大愿:第一大愿
下来十二大愿当中的第一个,「第一大愿:愿我来世,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尽无边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随形庄严其身;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主要是药师佛在行菩萨道时,曾发一个愿望,将来在他成佛的时候,他色身的光明会照耀无量无边的世界,炽然的照耀,非常庄严、非常光明,举个例子来说,就好象现在我们的人世间,由于佛陀的大悲及加持,也由于释迦牟尼佛诞生到人间,所以到现在都还有佛法能够学习、听闻,很多人看到了这个大愿都会生起疑问,为什么能够做得到呢?
什么叫做「佛的光明能够照亮无量无尽」的世界呢?或者说为什么众生都能够变得跟药师佛一样具备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呢?心会生起怀疑的,但是从本质上来说,我们可以这样来想,例如释迦牟尼佛在人世间诞生了,一直到现在为止,我们还可以看到者佛陀利益众生的佛行事业直到现在都持续着,而且非常的兴盛广大,无数的行者如修持南传法教的弟子们,他们透过了修持,证得了阿罗汉的果位,这已有数不清的人因为修持而得到阿罗汉的果位。同样无量修持大乘法教而证得菩萨果位的人也非常的多,也有数不清修持密乘法教而得到成就的人,所以说这都是佛陀佛行事业的广大,为什么会有这样多的人得到利益呢?
整个世间都像被光明炽然照耀一样呢?这就是因为佛陀释迦牟尼佛,在蓝毗尼园诞生,之后在菩提迦耶成就佛道,到三转*轮,并且利益无量的众生,可以说这一切,到现在整个佛法还在世间弘扬,让世间更加的有福气、更加的圆满。这种佛法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边无尽的世界,这是象征佛法的圆满充满了全世界,所以到现在正是一种不可思议,不同于其他世界的一种加持,我们现在有正法,而且能够修持正法,也能够证得果位不仅是我们自己得到好处证得果位同时也利益无量的众生。上就是自身光明炽然照耀无量无尽无边世界最主要的意思。
这里也提到说具备三十二大丈夫相,还有八十随形庄严其身,这是指凡夫按照这样发愿,身体就能转变成为三十二相,并不是,而是透过了次第的修持,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好的果位最后是可以得到的。例如说我们最开始向药师佛祈请,听闻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或者对药师琉璃光如来生起信心,透过这种心愿、一信心,就在我们心中种下解脱的种子,一种善的习气,透过了这善的习气,我们再发起菩提心,并且次第的行持菩萨道,例如布施等六度的修持,慢慢的证得菩萨的阶位,从最开始的极喜地到最后法云地等,最后成就圆满的佛果,这时我们就能够具备三十二相跟八十种好的果报,所以这里说令一切有情如我无异,这是药师佛的一种愿心,透过这个愿心,真正能够成就愿望,当我们在念诵的时候,从心中也要这样来发愿生起信心,这种信心是假如自己也这样次第来修,一定能够证得的果位。
第二大愿
第二大愿,「: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这里谈到形容药师佛功德的圆满,及一切罪障的净除,他发愿在证得菩提的时候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这是形药师佛一切的功德都圆满了,各种的烦恼障、所知障都消除了,所以能够身如琉璃,内外明彻,净无瑕秽。「光明广大,功德巍巍」,光明为什么能够光明广大?是因为佛的三种智慧都开启了,大悲、大智跟大力这三种力量都具备了,所以说「光明广大,功德巍巍」。「身善安住,焰网庄严过于日月」,这是形容佛的功德跟光明甚至过于日月,所谓的日光也好、月光也好,这种光芒只能暂时消除一些黑暗而已,但是佛陀他所具备的功德是过于日月的,原因是佛陀的大…
《药师佛实修法门教授(创古仁波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