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药师经讲记(印顺法师)▪P15

  ..续本文上一页精进道业,弘扬佛法得人的信敬,自会来护法,这是从自力中引生他力。不然的话,请求护法,有时会增多困难的。

  

  『世尊!若此经宝流行之处,有能受持,以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及闻名号,当知是处无复横死;亦复不为诸恶鬼神,夺其精气;设已夺者!还得如故,身心安乐』。

  

  曼殊菩萨又接着说:「世尊!若」是「此」药师「经宝流行」的地方,「有」人「能」够恭敬「受持」。一方面,「以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本愿功德」力;一方面「及」听「闻」药师如来「名号」,而忆念受持力,承此功德善根,「当知是处无复横死」──即在那药师经流通的区域内,不会有非分而死的;同时也不会「为诸恶鬼神夺其精气」。有些人平时精神焕发,色力充足,陡然间一天天颓萎下来,色力减退,精神由不振而颠倒错乱,这即遭邪神恶鬼夺了精气的病相。若依药师法门修持,便不致遭此厄难;「设」使「已」经被「夺」,也会慢慢「还」复健康,「如」同正常时候一样,「身心安乐」。俗语说:「邪不胜正」,如我们修学佛法,心地光明,思想行为都纯洁严正,那么一切邪恶鬼神,不独不敢来夺精气,就连和我们接近也不敢的。我们修学佛法,要懂得此理,切勿起不纯正的思想,与不合法的行为,以免自寻苦恼。

  

  戊二受持得加被益

  己一受持仪轨

  

  佛告曼殊室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说。曼殊室利!若有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欲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应先造立彼佛形像,敷清净座而安处之;散种种华,烧种种香,以种种幢幡庄严其处;七日七夜,受八分斋戒,食清净食,澡浴香洁,着清净衣,应生无垢浊心,无怒害心,于一切有情,起利益安乐,慈、悲、喜、舍,平等之心,鼓乐歌赞,右绕佛像。复应念彼如来本愿功德,读诵此经,思惟其义,演说开示。』

  

  此下,说明受持而得药师加被的利益。应怎样受持,才能合法而得感应?所以对修持药师法门的仪轨,先加以说明。

  

  释迦「佛」认为曼殊所说的不错,所以印可他说:是这样!是这样!正「如汝所说」的。接着就告诉曼殊说:「若有净信善男子」及「善女人等,欲」想「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应」该首「先」「造」作药师「佛」的「形像」,然后「敷」设「清净」的高「座」,「而安处」佛像。上韭已说过,佛像的体质有木刻的、金塑的、铜铸的、纸绘的,各式各样不同。依本经说,药师坛内须供七尊佛像──均为药师佛像。在所供佛像前,应该「散种种华」。散花,原是印度的敬礼;当释尊游化说法时,听众每来散花。还要「烧种种香」──如末香、檀香、沉香等类。并「以种种幢幡庄严其处」。

  

  这些,是关于坛场的布置事宜;至于行者的修持方面,则应该:「七日七夜,受八分斋戒」──这约未受戒或仅受五戒的在家信众说。「食清净食」:如受八关斋戒的,吃晚饭即是不清净;或吃蒜葱等荤物,都属不清净食。对于身体,也要时常「澡浴香洁」,随时更换「清净」的「衣」服。还有更要紧的,参加药师法会,内心必须清净,不「生」一点「垢」秽染「浊」的「心」念,也不发「怒」或存有「害」人的不良心理。因为佛法最重慈悲,特别是药师法门,它底基本精神,就是慈济众生,利乐众生;若起怒害心,则与药师法门不相应。所以我们不但对于父母师长、兄弟妻子,不生怒害心,「于一切有情」,也应尽量生「起利益」和「安乐」,皆待以「慈、悲、喜、舍,平等之心」。慈是与乐,悲即拔苦;一方多予人快乐,一方减除人的苦痛,名为慈悲。喜是无嫉妒心,见人离苦得乐,生欢喜心。舍即平等心,不分冤亲爱恶,一律平等看待。这四种心,名为四无量心;此心非常广大,因在一切众生边起,而众生无量,此心也就无量,故名四无量心。身心都已修治清净,而后来修持。

  

  一、「鼓乐歌赞」;

  

  二、「右绕佛像」。鼓乐如击犍槌;歌赞如唱念药师赞偈等。右绕佛像,是表示敬佛。中国以左为大,印度以右为大,故绕佛皆从右而左。

  

  三、「应念彼」药师「如来」的「本愿功德」。念佛,不光是口头称念佛名,还要由内心忆念佛的功德;尤其是药师如来,更要多多忆念其因地十二大愿,消灾免难的慈济精神,及与依报正报的无尽功德,如此才能与佛的心愿相应。

  

  四、「读诵此」药师「经」,要深深地「思惟」,以求理解得「其」中奥「义」,依解起行,行解相应。五、为人「演说开示」。这是释尊开示启建药师法会所应具备的条件。我们参预法会共修,或为个人专修,都应切实遵照释尊指导的轨则去行,然后才可获得所希求的成果。

  

  己二受持效益

  庚一获福益

  

  『随所乐求,一切皆遂:求长寿得长寿,求富饶得富饶,求官位得官位,求男女得男女。』

  

  依如来的善巧方便,施设修学药师法门的方轨,必能获得效益。效益中又分二,先是获福益。

  

  由于奉行药师法门,能够得到「长寿」、「富饶」、「官位」、「男女」等四种福报,可见药师法门对现生乐的重视。现生乐的要求,是人类普遍而本能的要求。在这人世间,能获致绵长的寿命,富裕的经济,崇高的政治权位,满堂的儿女,几乎被看为人生幸福的极点,谁不希求?一般人从生到死,忙碌一辈子,无非为了满足这些欲望;然而人生是缺陷的,任凭怎样努力趣求,也难以完满实现。祗有依药师法门去行持,仗药师如来大悲愿力的加被,始能「随所乐求,一切皆遂」。

  

  我觉得,修持乐师法门而满足这些愿望,倒还容易,唯得到之后,将如何运用这人生的幸福,却值得考虑。例如利用长寿,多做饶益众生、建功立德的事业。利用富裕的经济能力,给孤济贫,广作文化慈善公益。利用官位[P136]权力,作革新社会,改善民生,利益社会人群;或能更进一步,利用政治力量,护持三宝,发扬佛教精神,以促进政治的健全。若有了儿女,能施以良好的教育,为社会国家造就健全的公民,和有用的人材;从自己说,培植出养老送终的孝子,将来始可老而有赖。这样的人生,不独美满幸福,而且才过得有意义,才切合药师如来加被的原意。否则,寿命虽长,而所作所为,全是危害国家社会的坏事,倒是早些夭亡还干净些!若有了钱,而不做慈善公益,或自己胡乱挥霍,或专留给下代子孙作业造罪,还不如困穷而能安贫乐道的好。求得官位,而倚仗权势,欺凌弱小,压迫善良;或贪污舞弊,弄到身败名裂,这又何苦来?又如生得儿女满堂,而尽是不肖之徒,既不孝敬父母,又不奉公守法,终日游荡,不务正业,结果耗尽财产,为非作歹,扰害人群;多生儿女而增添苦痛麻烦,试问有何好处?所以我们修学佛法的,对这四项,应当愿求圆满,但必须多加考虑,才不致弄成因福得祸。从这些地方,即可知道:现生乐虽好,但不彻底;要善能运用,运用得恰当,引入[P137]出世大乘,才能得到真实受用。

  

  前面说,药师如来发十二大愿,对于为饥渴逼恼的众生,先以上妙饮食饱足其身,然后以无上法味,令其毕竟安乐,由浅而深。这四事,也可作深一层解释。如长寿,世间的长寿,即使活到一百二百岁,也不过是『石火光中寄此生』;祗极短暂的一闪,便归幻灭。若由如实智慧,证得法身慧命,尽未来际,不生不灭,那才真正得无量寿哩!论富饶,法华经说,佛为大富长者;菩萨有无量的本愿功德,佛果有无边的法财,受用不尽;药师净土是琉璃宝所成,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也都以金银七宝等物为严饰,这是何等的富有?官位,佛于一切法得大自在,为三千大千世界的法王,其崇高地位,超过一切有权力者。再说男女,佛法每以善心诚实为男子,柔和忍辱为女人。所以我们修学佛法,对此四事应该有深一层看法,要以证得法身慧命,具备功德法财,登法王位,以及有诚实和忍辱的德性为愿望,这才是药师法门的最高境界。[P138]

  

  

  庚二免难益

  辛一百怪出现难

  

  『若复有人,忽得恶梦,见诸恶相,或怪鸟来集,或于住处,百怪出现;此人若以众妙资具,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者,恶梦恶相,诸不吉祥,皆悉隐没,不能为患。』

  

  下为免难益,第一是离百怪出现难。

  

  释尊说:「若复有人」,睡觉的时候,「忽得恶梦」,看「见种种恶相」现前;「或」有不祥的「怪鸟」,如猫头鹰、乌鸦之类,突然飞「来」聚「集」家中;「或于住处,百怪出现」,如房屋巨响,器皿自破,或夜出怪声,种种希奇的现象,从未曾有过,而骤然发生,这都是个人或家庭不祥的预兆。

  

  此类异乎寻常的现象,使人引生不幸的预感,而且每有应验。近见报纸登载:有个外国人,养了一条狗,一天忽然跳出屋外,大声狂吠起来,主人跑出一看,整个屋子跟着坍下。据科学家研究,人们将发生不幸的事情,畜类可能有一种第六感官,可以预感得到。我们若遇到这类怪现象,

  

  第一、不要慌,一慌就不易应付。如正人君子,心地坦然,或是有道德有修持的人,索性就不要睬他。我国有句俗语:『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第二、若德行有亏,则虔诚称念药师如来圣号,祈求佛力加被,一切怪事自可消灭。所以这里说,遇怪现象扰乱的「人」,「若」依上面所指示的,备办各种美「妙资具,恭敬供养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那么所有「恶梦恶相」等「诸不吉祥」的现象,就会「皆悉隐没,不能」成「为」我们的祸「患」。

  

  

  辛二一切怖畏难

  

  『或有水、火、刀、毒、悬险、恶象、师子、虎、狼、熊、罴、毒蛇、恶蝎、蜈蚣、蚰蜒、蚊虻等怖;若能至心忆念彼佛,恭敬供养,一切怖畏皆得解脱。』

  

  在各种恐怖的灾难中,此处列举出来的,「有水」灾,大…

《药师经讲记(印顺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