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多贪欲,小孩大半是性情暴恶,或多病,愚痴。小孩出生之后,如父母信奉三宝,常行布施,爱物护生,小孩的心地纯白,摹仿性强,易于受熏,如此累年积月跟在一起,目染耳濡,将来自然也能善良和爱。当母亲的,谁都欢喜生好孩子,这必须以身作则,从自己向善做起。
有些年轻夫妇,感情融洽,经济环境都很好,心地也很正直,家庭非常和睦,生的小孩子也就很聪明可爱。有些夫妇,因为家庭环境不好,感情破裂,时常吵闹发脾气,结果生了孩子也染有恶习。这即所谓展转增上力──他力。在座诸位,为了家庭幸福,为了儿女健康聪明,大家应该至诚恳到,信奉三宝,多修福德。
丙三德行叵思
丁一信解难得
戊一问答决定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如我称扬彼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所有功德,此是诸佛甚深行处,难可解了,汝为信否』?
第三明德行叵思;佛的功德,愿行,不可思议,非我们众生所能理解得到,想象得到。此中分二,今是第一信解难得。因佛的功德愿行不可思议,所以就难信难解;众生于此难能信解中,而能生信起解,实在难得。这又分三,先问答决定。
也许有人发生疑问:何以上文的当机者为曼殊,而现在却告诉阿难?要知道,曼殊是智慧第一的大菩萨,凭他智慧,对佛的功德妙行,没有什么不可信解的,所以将此问题转问阿难。阿难,义译庆喜,为释尊在家的堂弟,非常聪明,听什么就记得什么,博闻强记,为佛出家弟子中『多闻第一』。他前后跟随释尊二十年,佛所说法,都能记忆不忘,是结集经典的重要人物。现在,释迦「世尊告」诉「阿难」说:像「我称」赞宣「扬彼世尊药师琉[P151]璃光如来所有」的「功德」,这「是」十方「诸佛」最奥妙,极「甚深」的「行处」,在一般众生是最「难可解了」的,「汝」阿难听了可相「信」吗?甚深行处,为佛的境界,即佛的智慧慈悲所行的境界。佛的智慧方便,及其慈悲济世的妙用,极广极深,一般凡夫的心境,确实无法生信。因此,释尊特别提出,假藉与阿难的问答而普示大众。
佛法有大小乘,一切经典不完全一致,各有他的中心论题。对于一切大乘经,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重于境相的分析,二、是着重行门的叙说,三、是注重果德的显示。
侧重境相的,如说明世界的情况,六道的轮回,以及众生的色身、心识等,总之是说明宇宙人生的各种现象,有科学、哲学的意味,最现实,所以易于信仰和理解。着重修行的,如说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智慧等等,这是陈述发菩提心,修菩萨行的一切,比较难解,特别是关于修定,发慧,体证毕竟空性。真如不二,实相无相,这些胜义行,更不易解;不过与果德比较起来,还可推论而知。阐述果德的,如法华经、华严经、弥陀经、药师经,这类经典,所说的都是佛果位的圆满功德、神通、智慧、利生济世等事。弥陀经说:『此难信之法』,法华经也说:『其智慧门,难解难入』,华严经也以佛果为本而说明一切。
这与我们凡夫的心境差得太远,故难于信解。本经说药师如来的本愿功德及其广大行果,也是不易理解不易确信的。所以教化众生,给他讲唯识,给他分析自然现象与心理活动,倒还容易接受;进而论到菩萨行门,观照缘起性空,不生不灭真性,还不难信解;如说到佛果的境界,那就太高深,太难解难信了!佛法的境行果,是有其一贯性的;从境相的分析,到行门的陈叙,到果德的阐发;约众生说,也即是由可思议到不可思议,由易信解到难信解。
阿难白言:『大德世尊!我于如来所说契经,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世尊!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
这是阿难回答的话。他说:「大德世尊!我」对「于如来所说」的「契经」(上契诸法真理,下契众生之机),深深信受,绝「不生」起任何「疑惑」。大德,梵语婆檀陀,是对佛的一种尊称,也可译为尊者,含有极其尊重的敬意;现今多滥用,一般在家人也称为大德了。阿难是一位声闻行者,对释尊所说的诸佛甚深行处,何以能够深信不疑?
据阿难自己向佛的表白,即因为:「一切如来身语意业,无不清净」。如来的动身发语,以及起心动念,一切三业妙用,无非是清净法界的等流,无非是智慧慈悲的表现。二十年来,阿难形影不离的跟着佛,亲自目睹耳闻,当然最为了解;所以佛陀,在他是唯一可信的。既相信佛,而此经出自佛口,自然也就可以深信不疑了。所以阿难并非真能信解诸佛甚深行处,而是信任释尊的圣格,绝不会说假话。因此,所说最深难解的如来果德,他能信受不疑。人类的信仰,原有二种:
1用自己的智力,从究理而起的信仰。
2由于信任别人的启示,间接引生自己的信仰,这如有人从远方来,讲述那边的情形如何如何,虽是极难令人置信的事情,但由于说者一向诚实可靠,也可使大家相信不疑。
阿难从信佛而深信药师如来的本愿功德──诸佛甚深行处,也是这个道理。从前有一外道,不信释尊已证大菩提,特地暗派他的儿子,跟随佛,视察佛的各种生活动态,经过了三个月,看不出佛的一点毛病;这才弃邪向正,归依佛陀。佛的威仪严肃,衣服整齐,内外一致;佛说法也用不着思考,说出自然契机契理,恰到好处;佛对世出世法,不用推求,自然现前明了。佛的三业如此清净如法,还有什么可疑?阿难跟佛最久,而且最接近佛,在日常生活中,佛的穿衣吃饭,行住坐卧,待人接物,乃至说法度生,每一样的动作,阿难都了解最为亲切,所以阿难对发扬药师如来果德的本经,彻底相信。
他接着说:纵使天空的「日月轮,可」以「令」它「堕落」下来;地上的「妙高山(须弥山)王,可」以「使」它「倾动」,而「诸佛所」说的话,绝对真实不虚,「无有」变「异」的!这即是表示,纵许日月轮有掉下来的一天,须弥山有倾动的一天,而阿难对佛说的可信性,却始终不会稍有动摇。
戊二信谤德失
『世尊!有诸众生,信根不具,闻说诸佛甚深行处,作是思惟:云何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名号,便获尔所功德胜利?由此不信,返生诽谤;彼于长夜,失大利乐,堕诸恶趣,流转无穷』。佛告阿难:『是诸有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堕恶趣者,无有是处。』
众生对此难可解了的诸佛甚深行处,若相信不疑有何功德,若诽谤不信有何过失。先由阿难陈述不信的过失。
阿难说:「世尊!有诸众生」,因为「信根(坚固的信心,如树之生根)不具」足,「闻说诸佛甚深行处」,便「作」这样「思惟」:凭什么理由,「但念药师琉璃光如来一佛」的「名号」,就能够「获」得那么多的微妙「功德」,和殊「胜」的「利」益?「由此」疑惑「不信」,继而「返生」种种「诽谤」。因这是诸佛共同的甚深境界,智慧较深的,还可从推理中求得信解,若智力薄劣的,对于佛法没有深固信心的,当然难于信受了。不信而反加诽谤佛法,罪过很大,所以说:「彼于」漫长的生死「长夜」中,得不到佛光的照耀,一切福德智慧无由滋长,「失」去了极「大利乐」!永远「堕」落三「恶趣」中,沉没苦海深渊,「流转无穷」,求出无期。般若经赞毁品说:一切功德赞叹经典为大;一切罪过以毁谤经典为重。
接着,由佛赞叹信受的功德。佛「告」诉「阿难」说:「是诸有情,若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而起净信,「至心受持」忆念,恭敬供养,「不生」丝毫「疑惑」;如果这样而还会「堕」于「恶趣」,决定「无有是处」!因为闻说药师如来的名号,能够信受忆持,至心称念,便可蒙佛慈悲愿力的加被,得以往生净土,或受生天上人间了,那有堕于恶趣之理?这是决无可能的。
戊三信解希有
『阿难!此是诸佛甚深所行,难可信解;汝今能受,当知皆是如来威力。阿难!一切声闻、独觉,及未登地诸菩萨等,皆悉不能如实信解;唯除一生所系菩萨。阿难!人身难得;于三宝中,信敬尊重,亦难可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复难于是。』
既说明了信谤的德失,再归结到,对药师法门能生净信,能如实理解,为最极难得,最极希有。所以释尊又告诉阿难说:这以上所说药师如来的无边功德,「是诸佛甚深」悲智「所行」的境界,一般众生「难可信解」,而「汝」阿难现「今」却「能」信「受」,「当知」这不是你自己的智慧力所能办的,而完全「是如来威力」的加被。
因为,这不但一般愚痴暗昧的凡夫难于信解,即解脱生死,证得小乘极果的「一切声闻」和「独觉」,以「及未登」初「地」之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的「诸菩萨等」,也都同样「不能如实信解」。登地菩萨,对于佛法才算已经登堂入室,分证得如来的法身,也才能部分如实信解诸佛的甚深行处。如实信解,是真实的、亲切的确信,和彻底的、明了的体解。
如一瓶醋,祗听别人说是酸的,虽然可信,但不够确切实在,必须亲自尝了一口,然后才确实知道它是酸的。我们平常的信,祗是一种仰信;相信佛、菩萨、祖师等,均属仰信,即由尊敬仰慕而起信。对于佛果的功德,凡夫固然不能如实信解。就连二乘圣者,地前菩萨,也都未能如实信解,「唯除一生所系菩萨」──即下一生就成佛的补处菩萨,才能如实信解。阿难的信,与我们的信,同属于仰信;真正的如实信,那就要亲自体证,所以极其不易。
释尊以如实信解不易,又作层层深入的说明:在生死轮回中,「人身」是非常「难得」的;得了人身,能「于三宝中」,起「信敬尊重,亦难可得」。如今世界上二十多亿的人群中…
《药师经讲记(印顺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