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多貪欲,小孩大半是性情暴惡,或多病,愚癡。小孩出生之後,如父母信奉叁寶,常行布施,愛物護生,小孩的心地純白,摹仿性強,易于受熏,如此累年積月跟在一起,目染耳濡,將來自然也能善良和愛。當母親的,誰都歡喜生好孩子,這必須以身作則,從自己向善做起。
有些年輕夫婦,感情融洽,經濟環境都很好,心地也很正直,家庭非常和睦,生的小孩子也就很聰明可愛。有些夫婦,因爲家庭環境不好,感情破裂,時常吵鬧發脾氣,結果生了孩子也染有惡習。這即所謂展轉增上力──他力。在座諸位,爲了家庭幸福,爲了兒女健康聰明,大家應該至誠懇到,信奉叁寶,多修福德。
丙叁德行叵思
丁一信解難得
戊一問答決定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如我稱揚彼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所有功德,此是諸佛甚深行處,難可解了,汝爲信否』?
第叁明德行叵思;佛的功德,願行,不可思議,非我們衆生所能理解得到,想象得到。此中分二,今是第一信解難得。因佛的功德願行不可思議,所以就難信難解;衆生于此難能信解中,而能生信起解,實在難得。這又分叁,先問答決定。
也許有人發生疑問:何以上文的當機者爲曼殊,而現在卻告訴阿難?要知道,曼殊是智慧第一的大菩薩,憑他智慧,對佛的功德妙行,沒有什麼不可信解的,所以將此問題轉問阿難。阿難,義譯慶喜,爲釋尊在家的堂弟,非常聰明,聽什麼就記得什麼,博聞強記,爲佛出家弟子中『多聞第一』。他前後跟隨釋尊二十年,佛所說法,都能記憶不忘,是結集經典的重要人物。現在,釋迦「世尊告」訴「阿難」說:像「我稱」贊宣「揚彼世尊藥師琉[P151]璃光如來所有」的「功德」,這「是」十方「諸佛」最奧妙,極「甚深」的「行處」,在一般衆生是最「難可解了」的,「汝」阿難聽了可相「信」嗎?甚深行處,爲佛的境界,即佛的智慧慈悲所行的境界。佛的智慧方便,及其慈悲濟世的妙用,極廣極深,一般凡夫的心境,確實無法生信。因此,釋尊特別提出,假藉與阿難的問答而普示大衆。
佛法有大小乘,一切經典不完全一致,各有他的中心論題。對于一切大乘經,大體可以分爲叁大類:一、是重于境相的分析,二、是著重行門的敘說,叁、是注重果德的顯示。
側重境相的,如說明世界的情況,六道的輪回,以及衆生的色身、心識等,總之是說明宇宙人生的各種現象,有科學、哲學的意味,最現實,所以易于信仰和理解。著重修行的,如說明布施、持戒、忍辱、精進、智慧等等,這是陳述發菩提心,修菩薩行的一切,比較難解,特別是關于修定,發慧,體證畢竟空性。真如不二,實相無相,這些勝義行,更不易解;不過與果德比較起來,還可推論而知。闡述果德的,如法華經、華嚴經、彌陀經、藥師經,這類經典,所說的都是佛果位的圓滿功德、神通、智慧、利生濟世等事。彌陀經說:『此難信之法』,法華經也說:『其智慧門,難解難入』,華嚴經也以佛果爲本而說明一切。
這與我們凡夫的心境差得太遠,故難于信解。本經說藥師如來的本願功德及其廣大行果,也是不易理解不易確信的。所以教化衆生,給他講唯識,給他分析自然現象與心理活動,倒還容易接受;進而論到菩薩行門,觀照緣起性空,不生不滅真性,還不難信解;如說到佛果的境界,那就太高深,太難解難信了!佛法的境行果,是有其一貫性的;從境相的分析,到行門的陳敘,到果德的闡發;約衆生說,也即是由可思議到不可思議,由易信解到難信解。
阿難白言:『大德世尊!我于如來所說契經,不生疑惑;所以者何?一切如來身語意業,無不清淨。世尊!此日月輪,可令墮落;妙高山王,可使傾動,諸佛所言,無有異也。』
這是阿難回答的話。他說:「大德世尊!我」對「于如來所說」的「契經」(上契諸法真理,下契衆生之機),深深信受,絕「不生」起任何「疑惑」。大德,梵語婆檀陀,是對佛的一種尊稱,也可譯爲尊者,含有極其尊重的敬意;現今多濫用,一般在家人也稱爲大德了。阿難是一位聲聞行者,對釋尊所說的諸佛甚深行處,何以能夠深信不疑?
據阿難自己向佛的表白,即因爲:「一切如來身語意業,無不清淨」。如來的動身發語,以及起心動念,一切叁業妙用,無非是清淨法界的等流,無非是智慧慈悲的表現。二十年來,阿難形影不離的跟著佛,親自目睹耳聞,當然最爲了解;所以佛陀,在他是唯一可信的。既相信佛,而此經出自佛口,自然也就可以深信不疑了。所以阿難並非真能信解諸佛甚深行處,而是信任釋尊的聖格,絕不會說假話。因此,所說最深難解的如來果德,他能信受不疑。人類的信仰,原有二種:
1用自己的智力,從究理而起的信仰。
2由于信任別人的啓示,間接引生自己的信仰,這如有人從遠方來,講述那邊的情形如何如何,雖是極難令人置信的事情,但由于說者一向誠實可靠,也可使大家相信不疑。
阿難從信佛而深信藥師如來的本願功德──諸佛甚深行處,也是這個道理。從前有一外道,不信釋尊已證大菩提,特地暗派他的兒子,跟隨佛,視察佛的各種生活動態,經過了叁個月,看不出佛的一點毛病;這才棄邪向正,歸依佛陀。佛的威儀嚴肅,衣服整齊,內外一致;佛說法也用不著思考,說出自然契機契理,恰到好處;佛對世出世法,不用推求,自然現前明了。佛的叁業如此清淨如法,還有什麼可疑?阿難跟佛最久,而且最接近佛,在日常生活中,佛的穿衣吃飯,行住坐臥,待人接物,乃至說法度生,每一樣的動作,阿難都了解最爲親切,所以阿難對發揚藥師如來果德的本經,徹底相信。
他接著說:縱使天空的「日月輪,可」以「令」它「墮落」下來;地上的「妙高山(須彌山)王,可」以「使」它「傾動」,而「諸佛所」說的話,絕對真實不虛,「無有」變「異」的!這即是表示,縱許日月輪有掉下來的一天,須彌山有傾動的一天,而阿難對佛說的可信性,卻始終不會稍有動搖。
戊二信謗德失
『世尊!有諸衆生,信根不具,聞說諸佛甚深行處,作是思惟:雲何但念藥師琉璃光如來一佛名號,便獲爾所功德勝利?由此不信,返生誹謗;彼于長夜,失大利樂,墮諸惡趣,流轉無窮』。佛告阿難:『是諸有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至心受持,不生疑惑,墮惡趣者,無有是處。』
衆生對此難可解了的諸佛甚深行處,若相信不疑有何功德,若誹謗不信有何過失。先由阿難陳述不信的過失。
阿難說:「世尊!有諸衆生」,因爲「信根(堅固的信心,如樹之生根)不具」足,「聞說諸佛甚深行處」,便「作」這樣「思惟」:憑什麼理由,「但念藥師琉璃光如來一佛」的「名號」,就能夠「獲」得那麼多的微妙「功德」,和殊「勝」的「利」益?「由此」疑惑「不信」,繼而「返生」種種「誹謗」。因這是諸佛共同的甚深境界,智慧較深的,還可從推理中求得信解,若智力薄劣的,對于佛法沒有深固信心的,當然難于信受了。不信而反加誹謗佛法,罪過很大,所以說:「彼于」漫長的生死「長夜」中,得不到佛光的照耀,一切福德智慧無由滋長,「失」去了極「大利樂」!永遠「墮」落叁「惡趣」中,沈沒苦海深淵,「流轉無窮」,求出無期。般若經贊毀品說:一切功德贊歎經典爲大;一切罪過以毀謗經典爲重。
接著,由佛贊歎信受的功德。佛「告」訴「阿難」說:「是諸有情,若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而起淨信,「至心受持」憶念,恭敬供養,「不生」絲毫「疑惑」;如果這樣而還會「墮」于「惡趣」,決定「無有是處」!因爲聞說藥師如來的名號,能夠信受憶持,至心稱念,便可蒙佛慈悲願力的加被,得以往生淨土,或受生天上人間了,那有墮于惡趣之理?這是決無可能的。
戊叁信解希有
『阿難!此是諸佛甚深所行,難可信解;汝今能受,當知皆是如來威力。阿難!一切聲聞、獨覺,及未登地諸菩薩等,皆悉不能如實信解;唯除一生所系菩薩。阿難!人身難得;于叁寶中,信敬尊重,亦難可得;聞世尊藥師琉璃光如來名號,複難于是。』
既說明了信謗的德失,再歸結到,對藥師法門能生淨信,能如實理解,爲最極難得,最極希有。所以釋尊又告訴阿難說:這以上所說藥師如來的無邊功德,「是諸佛甚深」悲智「所行」的境界,一般衆生「難可信解」,而「汝」阿難現「今」卻「能」信「受」,「當知」這不是你自己的智慧力所能辦的,而完全「是如來威力」的加被。
因爲,這不但一般愚癡暗昧的凡夫難于信解,即解脫生死,證得小乘極果的「一切聲聞」和「獨覺」,以「及未登」初「地」之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的「諸菩薩等」,也都同樣「不能如實信解」。登地菩薩,對于佛法才算已經登堂入室,分證得如來的法身,也才能部分如實信解諸佛的甚深行處。如實信解,是真實的、親切的確信,和徹底的、明了的體解。
如一瓶醋,祗聽別人說是酸的,雖然可信,但不夠確切實在,必須親自嘗了一口,然後才確實知道它是酸的。我們平常的信,祗是一種仰信;相信佛、菩薩、祖師等,均屬仰信,即由尊敬仰慕而起信。對于佛果的功德,凡夫固然不能如實信解。就連二乘聖者,地前菩薩,也都未能如實信解,「唯除一生所系菩薩」──即下一生就成佛的補處菩薩,才能如實信解。阿難的信,與我們的信,同屬于仰信;真正的如實信,那就要親自體證,所以極其不易。
釋尊以如實信解不易,又作層層深入的說明:在生死輪回中,「人身」是非常「難得」的;得了人身,能「于叁寶中」,起「信敬尊重,亦難可得」。如今世界上二十多億的人群中…
《藥師經講記(印順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