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同时举声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不复更有恶趣之怖。我等相率,皆同一心,乃至尽形归佛法僧,誓当荷负一切有情,为作义利饶益安乐。随于何等村城,国邑,空闲林中,若有流布此经,或复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恭敬供养者,我等眷属卫护是人,皆使解脱一切苦难;诸有愿求,悉令满足。或有疾厄求度脱者,亦应读诵此经,以五色缕,结我名字,得如愿已,然后解结』。
当救脱菩萨详尽阐述了消灾延寿的药师法门之后,就有很多深受感动的药叉大将及其眷属,同时发愿护持此法。药叉,有的译为夜叉,系鬼趣所摄,力量极其强大,印度民间对它的信仰,至为普遍而深固。药叉多住在天上,或深山穷谷,偏僻海岛,或游离虚空,行迹不定。我国道士,炼丹修道而得飞升,情形与它有些类似。药叉的性情不一,有的穷凶极恶,有的善良和顺;如护持佛法的,即是温纯而善良的药叉。在佛教的护法神中,它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像四大天王中,手执宝剑的那位毗沙门天王,便是药叉群里的首领。药叉的性别也有男女,中国人以为母药叉丑陋而凶恶,故每以母夜叉形容泼辣的女人,其实男性药叉才真丑恶难看,女药叉则多半生得如花似玉,天女一般的美丽。现今所说,即是指对于佛教有信心,热忱护法的善良夜叉。
救脱菩萨的开示告结束「时」,在大「众中,有十二」个「药叉大将,俱」参预药师法「会」,静「坐」谛听如来说法。在毗沙门天王统摄下的药叉,部属很多,而这十二位为领导者,故名大将。现依其名次,略为解释:
1「宫毗罗大将」,义译为蛟龙,顶有金龙相。它住在王舍城的一个山上,与佛教有密切关系,可说是最有功绩的一位护法药叉。佛在世时,它以赤诚心,处处护法。有一天,释尊从灵鹫山麓经过,提婆达多暗中由山顶推下一块大石头,想击害释尊,为宫毗罗所见,连忙用金刚杵迎击,巨石便即粉碎,仅一小块落在佛趾上,微微破皮出血。由此一例,可见它对佛法的忠诚!
2「伐折罗大将」(金刚),
3「迷企罗大将」(金带),
4「安底罗大将」(破空山),
5「頞倪罗大将」(沉香),
6「珊底罗大将」(螺发),
7「因达罗大将」(主),
8「波夷罗大将」(鲸),
9「摩虎罗大将(蟒蛇),
10「真达罗大将」(一角),
11「招杜罗大将」(严炽),
12「毗羯罗大将」(工艺善巧)。
「此十二」位「药叉大将,一一」各统摄「有七千药叉」「为眷属」,他们都来参加法会。据药师仪轨说:一年十二月,每天十二时辰,由每一药叉大将轮值守护。然另有更深的意义,即药师如来成就了十二大愿,因有十二药叉大将,每一药叉为每一大愿的象征;也可以说,十二药叉即等于药师如来的化身,以现药叉身而推行佛法。佛现佛相,是解脱相;现菩萨相,是慈悲相;现金刚、药叉相,表示威严勇猛,能降服一般刚强难调的众生,及能摧毁一切邪魔外道。所以金刚、药叉的形像,总是竖眉怒目,显出凶猛可怕的样子。
十二药叉大将各领七千眷属,「同时举声」向佛宣誓说:「世尊!我」们「今」天能够「蒙佛威力,得闻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的「名号」,便「不」再感「有恶趣」的恐「怖」了。闻佛名号,一面是宿植善根,一面要承佛威力加被,否则是听不到的。
药师如来有无量功德,无边行愿,祗要一闻其名号,即可罪障冰除,福慧增长,所以药叉们闻了药师圣号,便没有再生恶趣的恐怖了。药叉属鬼趣所摄,尽管福报大,力量强,但到底离不了恶趣(鬼为三途之一),仍然要感受恶趣的苦痛;今闻佛圣号,不但身心安宁不复恐怖,且得于佛前发愿护持佛法,培植善根,来生解脱恶趣。像在黑暗中摸索而恐惧的孩子,祗要听到母亲的音声,一切恐惧心理便可解除,而能勇往直前,奔向光明的坦途。药叉听到药师如来的圣号,蒙受佛力加被,佛光惠照,顿息恶趣的恐怖,此恩德是多么深厚呢!
药叉神将为了表示报答佛恩,故禀告佛说:「我等相率,皆同一」条「心」,自今而后,「至尽形」寿而死,「归」依「佛法僧三宝」,并且发「誓」,要「荷负一切有情,为作」种种「义利」,令其脱离苦厄,「饶益安乐」。受了佛的慈济,知道佛法的好处,而发心归依三宝,利济有情,这原是应该的。可是我们人类,有的比药叉还不如,听闻如来的胜法,得到佛法的好处,而却不能发菩提心,利乐众生,甚至皈依三宝,也不能切实办到;人而不如鬼趣的药叉,说来是够惭愧的!
药叉发心护持佛法,利益众生,并不是在佛前说说而已,而且在行动上要有所表现,所以说:「随于何等村」庄、「城」市、「国」都、县「邑」,甚至「空闲」的树「林中」,「若有流布此」药师「经,或复受持药师琉璃光如来名号」,或设种种供具,「恭敬供养」药师如来,「我等」药叉大将,及所有「眷属」,一定经常「卫护是人」,「使」他们「解脱一切苦难」,而「诸有」情的「愿求,悉令满足」。如「有疾」病「厄」难而「求度脱」的,「亦应」一心「读诵此经」;同时,要「以五色缕,结我」们十二药叉大将的「名字」,等到病苦灾难解除,「得如愿已,然后解」开缕「结」。这是祈求消除病难的一种特殊方法。
关于打结,向来有两种说法:一说用五色丝线织成十二个药叉大将的名字;一说称念一位药叉大将的名字,就用五色丝线打一个结,如次念十二名字,打十二个结。两者比较起来,后说简便而近情。这打结办法,可说是一种互通信息的工具。在没有文字之前,古人都用打结记明事物;发生一件事情,打一个结,看结就晓得什么一回事。药叉沿用此法,教众生遇灾难时,念它名字打一个结,他就知道前来护持。又如现代遇急难时,打一通电报或写一封快信给朋友,他便会赶来援救。所以念一大将名字打一个结,即是请其护持的表示。待病患痊愈,厄难息除,然后将结解开。
尔时,世尊赞诸药叉大将言:『善哉!善哉!大药叉将!汝等念报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恩德者,常应如是利益安乐一切有情』。
释迦「世尊」以药叉们能够如此发心护法,利济有情,极为难得,故称赞它们说:好极了!好极了!「药叉大将」!「汝等」能知「念报世尊药师琉璃光如来」的慈济「恩德」,确实「常应如是利益安乐一切有情」!佛弟子中有两类人:一是报佛恩的,一是欠佛债的。佛的教诲,原是一面修行了生死以自利,一面济度众生以利他,但有一分学者,却祗顾到自了生死的一边,而不管众生的苦难,这叫不知报佛恩的负欠佛债者。另有一分弟子,能畅达如来本怀,不但要求自了生死,而且处处以救度众生为前提,切实表现自未得度先度人的精神,这即知报佛恩。我们学佛,应该学报佛恩,切勿作一欠佛债者!
甲三流通分
乙一阿难问名
尔时,阿难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法门?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阿难:『此法门名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亦名说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亦名拔除一切业障;应如是持』。
正宗分已讲完,现说流通分。即为了使此正法,透过悠久的时间,广大的空间,永久而普遍,流化不绝。先是阿难问名,即请示经题。题能摄义,有了经题,才能把一部经的要义统摄起来;令人一望经题,便可了解其中要义。又题为全经要领,有经题,才易于记忆受持。
当释尊称赞药叉大将的护法胜举之「时」,阿难即向佛请示道:「世尊」!应「当」以「何名」称,称上来所说的「此」一「法门」?「我等」弟子及末法众生,应当「云何奉持」?于是,「佛告」诉「阿难:此法门」有三个名称:
1.「名说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即此经通用的题名。
2.「亦名说十二神将饶益有情结愿神咒」,即药叉誓护一节;因其灵感神速,故名神咒。
3.「亦名拔除一切业障」,众生的种种灾难,即过去与现在生中业障所感,现受持此药师法门,便可拔除一切业障,而得消灾免难,植福延寿,故得此名。
「应如是持」,即是说:牢记此三个经题,依其意义的提示,去恭敬受持。
乙二大众奉行
时薄伽梵说是语已,诸菩萨摩诃萨;及大声闻;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天、龙、药叉、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人、非人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这是大众奉行,佛说完每部经,都有此一段。
当「时,薄伽梵(世尊)说」完此经,在座的「诸菩萨摩诃萨,及大声闻众」,还有「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等人众,和「天、龙、药叉、[P195]健达缚、阿素洛、揭路荼、紧捺洛、莫呼洛伽」等非人众。天、龙、药叉三名,上已解说过。健达缚,即干闼婆,是一位天乐神,诸天有了盛会,均由祂奏乐,可说是天国的音乐家。阿素洛,即阿修罗(解释见上文)。揭路荼,即迦楼罗,系一大鸟,因其翅膀金色,也名金翅鸟。此鸟身体极为庞大,中国庄子说有大鸟,能高飞九万里,似乎即指此鸟。紧捺洛,即紧那罗,它也善歌能舞,唯头生一角,究竟是神是人,令人莫辨,故名为疑神。莫呼洛伽,即摩!7亩罗伽,是大蟒蛇。如此「人(国王大臣等)、非人(天龙八部)等,一切」在会「大众,闻佛所说」的微妙法门,个个「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一切佛法,不是听过或知道就算了事,必须以信心去接受,去领略。佛说:『若有信心得欢喜』,有清净信心,才能深切地理解佛法,知道佛法的广大利益,而把自己的身心,陶融于无边法喜之中!像上面药师法会的听众,无论是声闻众、菩萨众,或是人天众,都充满了法喜。这因为,他们都具有纯正而坚强的绝对信心;以此信心领受高度的法乐,然后才能切实依教奉行。我们修学佛法,应该如此,对于自身才有真实受用;对于佛法,也才能永久流传下去,不断饶益众生。
现在,这药师经讲完了,希望大家也生清净心,欢喜心,依着经中的指示,信受奉行!才不辜负药师如来的大悲愿,和我们幸闻佛法的此生!
《药师经讲记(印顺法师)》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