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明体;修得不太好的还有指甲和头发留下,其余都化成光了;修得最坏的情况是身体不能化成虹光,而是缩阴,就是身体缩小了。比如供养在九华山百岁宫无暇禅师的报身,就是缩得很小,不足二尺,装金后供在佛龛里面供人瞻养,那就是缩阴。
要修虹光法就不能工作,要闭关,要从早到晚不停的修才行。如果修一修又去上班了,那就不行。因为这个法不是看太阳光就是看水光,不是看水光就是看月光,不是看月光就是看灯光,不是看灯光就是看黑光。总之要一天到晚打坐修法才能成就,不然就化不成光。所以没有时间或不具备好的外部条件都不能修。比如你现在要看水光,那就必须有水才行啊!所以虹光法修起来很难。即使虹光法修成后,也不能有所住著,如果住著在虹光上,也只不过是法界一游魂,不能圆证佛果。因为佛性本来是空的,我们的心,就像整个大虚空一样一丝不挂,一尘不染。一切相都是我们本来具有的佛性所显现的。佛性是具足万相,具足万能的。因为一切都没有,所以才能有一切。佛教的教理是最圆满最彻底的。而其他宗教总有个东西,总有点住著。如果住在一点东西上,其它就不能圆满具足了。
可见密宗到最高层和禅宗讲的完全一样,也是无相的,有相法都是导引法,都是初步的摄机法,无相法才是上上法。禅宗其实也是密法,并不是显教。密者就是如来密因,无法可见也。《楞严经》中不是讲:大佛顶首如来密因修证了义吗?!我们的佛性就是无相可见,无声可闻。既然无声无相又怎么能见到呢?所以说大佛顶是见不到的(只要心心相应就是)。这就是如来密因,这就是秘密。就像惠明问六祖大师:“还有更密的吗?”六祖说:“密在汝边,与汝说者即非密也”。意思是说秘密在你自己,和你讲的就不是秘密。前面我们讲过禅宗有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上乘禅、最上乘禅。外道禅是带异计而修的,心外有法,欣上而厌下,他们不知道上下都是平等的,众生就是佛,佛就是众生;凡夫禅不是带异计而修,是正信因果而欣上厌下;小乘禅是悟了偏空真理而修的,认为这个身体不是我,偏空了;上乘禅(又称菩萨禅)是悟法、我二空之理而修的;最上乘禅就是悟了我们本身就是佛,佛就是我们。如来自性我们一点也不缺少,同佛一模一样。这样来修就是最上乘禅。这和密宗的大圆满不是一样吗?!所以讲到最高处密宗和禅宗完全一样。
(四)
“相传在西藏密部中,有不修而成佛的法门两种:一种是迁识往生的颇哇法;另一种即本法。”(见原文三十五页)。不修就可以成佛,那该多好!大家都想得到这样的法。不修真能成佛吗?其实不行啊!关于“颇哇法”我们前面讲过,所谓不修是不需要修禅观,但还是要修观想的。而这本《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虽如本经所说:“此法为不需要修习禅观见法即得解脱之甚深教授。”(见原文四十页)。但我们熟悉本法的内容,时时刻刻不忘记,也等于是修啊!所以大家不要贪便宜。
我们现在修法都不离禅观。观就是观照,就是看著念头起处不跟著它跑。净土宗的“般舟三昧”,“念佛三昧”就是禅观。《观无量寿佛经》中就讲了十六种观的方法:观太阳、观净土圣境、观阿弥陀佛等等,其中最容易的念佛观是第十六观。就是耳根要听著自己念佛的声音,字字分明。现在的净土宗人散心念佛就不能入观。他们一面念佛,一面妄念乱动,还说废话,所以修得不得力。以为反正阿弥陀佛发大愿要来接引我们,只要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再念念佛就行了。因为我们是带业往生吗!业造了可以带走,带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真这么便宜吗?其实错误了。带业往生是不错,但应明白业就是心念动。心念一动无明就起。所以《起信论》中说:“无明为因生三细”。这三细相就是业相、转相、现相。心念一动无明起就是业相,即造业之相。我们本来没有相,因为法身无相,一点东西都没有。在《四书》中也讲:“混沌初开。”混沌的时候本来是没有相,就是我们大家不安分,妄念乱动。这就叫真如不守,自心乱动。认为有觉性就应当有所见到,怎么没有见到东西呢?怎么是空呢?因为追求有相,动的就更利害了,动上加动,所以业相就是动出来的。从无要转到有这个过程就是转相。最后于混沌中现出相来这就叫现相。所以“无明为因生三细”中的三细就是业障。这个业障不是我们一生一世修行就能了光的。到了等觉菩萨位(十地之后就是等觉妙觉)还有最后一分无明未破,这就是业,要生西方极乐世界还得带著走,所以叫带业往生。不是说我们一面打坐念佛,一面修法,一面做点坏事造点业不要紧,不能这样理解。我们假如已经信佛修法就不能再造业了。再做坏事那就是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做坏事就要下地狱,不是说可以带著往生。所以我们要小心,千万不要错会“带业往生”之意。我们要众善奉行,多做善事。诸恶不做,坏事再微小也不要做。现在修净土宗的人认为:我们带业往生,临终十念就可以生西了,现在不修行不要紧。现在不修行到临终时你能念吗?!临终能念就要靠我们现在做功夫才行。我看到很多人临终时四大分散,非常痛苦,根本就不能念了,甚至听也不想听:“哎哟!烦死了,我的心乱的很。”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心里不清净,舍不得离开这个世界。他生于斯,死于斯。他的亲属、金银财宝,名誉地位都在这个世界上。再加上四大分散苦不堪言,那时叫他念佛他念不出来了。临终时能念佛就要靠现在做功夫。要有很好的定力,病痛来了也没关系,还能念佛,正念还能提起来。现在不用功靠临死那一会儿怎么行呢?从前我们有个师兄弟也是这样说:“现在不用功不要紧,等我快死的时候用一个星期的功就行了。《阿弥陀经》不是说:若一日二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乱,彼佛现前吗?”后来我看他非但一个星期的功夫用不上,还痛苦混乱的已不知道用功了。所以不是这么夸夸其谈就行的,临终十念带业往生不是那么简单。我们要想稳妥,还是现在要好好用功,要做到一心不乱才行。
禅宗也是一样不离禅观。比如法相宗要修唯识观,天台宗要修止观,还有参话头都是禅观。参话头要起疑情,整个身心都观注在这个疑情上凝做一团,果真能如此好消息就来了。就怕你心散乱起不了疑情,所以一定要深入禅观才行。密宗更是注意禅观,它是以身(印)、口(咒)、意(观)三密加持。手结印脚敷坐,手脚都不动了这是身密;口持咒不停,这就是口密;意就是观照,这就是意密。所以密宗也离不开观。有相密更是不离禅观:观种子、观光、观佛、观月轮、观日轮、观气脉明点等等,没有一个法不用禅观。
而这本《中有教授听闻解脱密法》与其它法不同,它直接指示我们,每一个人到死的时候,都有死光发现,都要放光明。不是因为修而放光,不修的人死后也要放光。因为本性是具足光明的,只是因为我们被色相所迷而不觉。所以我们只要把经中所述的经过情形记得很清楚,到死的时候识神一出来,边上再有道友给我们提醒,我们一醒悟与本性光明合上去,就能成就了。这就像我们演戏时,一个角儿在台上忘了台词,边上有专门提词的人给他一提醒,他就想起来了,就知道该如何去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本经的确是不需要修禅观就可以解脱的法门,但是大家不要贪这个便宜。一听不用修,你们就不修了,放放野马!这样可就坏了。因为现在你不用功修法,一点功夫也没有。到死的时候就像喝醉了老酒,昏昏迷迷、糊里糊涂的,既使边上有人提醒你,你也不能醒悟。由于光明显现的时间不长,只有一顿饭的时间,顶多半个小时之后,生前所造的业就像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地现前了。这样你就跟著这些业障走了,而错过了解脱时机,那就太可惜了。另外临命终时没有好的因缘也不行。佛在《阿弥陀经》中再三叮嘱:不可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时间因缘很重要。比如快死的人被送到医院去抢救,医生用很长的强心针给他打进去,还“砰咚、砰咚”的为他做人工呼吸。快死的人已经很难受了,这样做他还能安稳吗?还能给他行这个法吗?就不能做了。所以还是要小心谨慎为妙,大家还是要好好用功才对。另外,人的根性各不相同,有的人很早就听到净土宗的修法,可是没有很好的修行,只是随随便便的做做早晚课。而有的人一直不知道有这个法,在临命终时才听到善知识和他讲:念佛可以生西方极乐世界。他有大善根,那时候就能一切放下,马上正念提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一念也能生西,也能超脱。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不修禅观的确可以解脱,但是我们现在能多用功还是多用用功好,以防万一我们到临命终时不具善缘而未得解脱,错过此生。
我们活的时候,修法不得力,修未成佛,就得靠本法在中阴时期得度。就连藏密黄教的祖师宗喀吧大师也是靠中阴救度法成就的,因为他在世时要整理红教的教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严持戒律。他作为一代导师要领导群众,为大家奔忙,自己修持的时间少,耽搁了自己。所以我们一定要用功才行,不可大意!为什么我们活的时候,修而未成佛呢?老实讲还是自己不肯用功,不肯放下一切。贪、嗔、痴还很厉害。假如我们果真肯放下,没有一个不成功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肯放,当下就是!因为我们本来是佛。我们开悟了,就明白了:实相是无相的,就是了了分明的灵知。它是包含一切的大能量。所有相都是假的,都不可得。要在境界中磨掉自己的习气,才要著相,赶快凛觉,禅宗称此为“牧牛”。就是把牛的疆绳抓紧,鞭子高高举起,才要著相就抽打过去。这样做一定能成就。所以在有生之时修未成就者,都是因为自己不肯努力用功。现在图个惬意,吃吃大鱼大肉,跳跳舞,搓搓麻将,多开心啊!哎,著相著得厉害,不肯放手一切。不好好用功怎么行呢?!我们本来是佛,只要我们把习…
《中有成就秘笈 (中有闻教得度释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