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钟,让我们赶快用功,不要错过这难得的人生!因此,不要再执著这个色身,这个色身不是我们自己,它只不过是我们住的房子,真人是我们的佛性。佛性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见闻觉知的性能。要保护这个性能不被客尘烦恼所粘染。客尘烦恼,就是我们刚才讲的“色、声、香、味、触、法”。“客尘”就等于是灰尘,它不是主人,所以叫客。我们粘在上面,要享受,要达到满足欲望的目的而不择手段,那就坏了。所以佛教就是要我们明白“因果轮回”、“无常迅速”的道理,从而改造人生,做一个真实的人,做一个符合人格的人,更由此而超越人成佛。人生是不久长的,须赶快放下来,不要追逐物境,让我们回归原来的一丝不挂、净裸裸、赤洒洒的净境,以免枉受生死轮回之苦。我们现在都是颠倒妄想而不自觉。佛在腊月初八,夜睹明星悟道之后说:“奇哉!奇哉!一切众生都具如来智慧德相”。为什么不自见呢?都是因为妄想颠倒执著之故而迷盖了本来。我们现在都是在妄想、颠倒、执著之中。佛警策我们要一切放下,等于当头敲我们一棒,叫我们赶快梦醒。
我们人一生的过程,就是连续不断的苦。所谓生、老、病、死、苦,生下来的苦大家可能忘记了。试看小孩生出来都是“哇”的一声哭叫著,没有哈哈笑的。为什么没有笑的呢?因为他在母胎的时候,都是暖烘烘的,皮肤很嫩,不接触外境。一出娘胎,冷空气一刺激他,像针戳一样的痛。他在母胎里本来是头朝上的,要生出来的时候,头要先下来,翻一个颠倒,从母亲的骨盆里挤出来,像在两座大山的夹缝中挤出来一样,孩子很痛苦,所以都是哭著出来。小孩苦,大人也是苦。在产房里母亲也都叫啊,痛得要死。老了也是苦,眼睛花了,看不见了;耳朵聋了,听不清了;牙齿落了,吃东西咬不动了。身体老化,精力衰颓,要依靠别人来扶侍,就不自由,不自在了。一旦生了病,就更苦了。大家都知道生个小小的牙病都疼得不得了。俗语说:“牙痛不是病,疼起来要性命!”何况是别的大病呢?要是生了癌症什么的,那就更痛得不得了了!我曾看到一个生癌症的人,最后痛的满床滚,所以病是人生最苦的事。讲到死,那就更苦了。死的时候是四大分散,犹如生龟剥壳,苦不堪言。我们人的身体,是以地、水、火、风四大相聚而成的。死的时候,先是地大分散。地大分散时,像泰山压到身上一样,沉重气闷得透不出气来,因之家人搬他都搬不动;水大分散像整个人浸到水里面一样,潮湿得难受;火大分散时人浑身发烧,临死的人两个颧骨都烧得通红,这是火大分散的征兆;风大分散就更苦了,犹如大风把地皮一层层吹掉了一样,病人的感觉就像用刀把皮肉一层层削掉一样的痛苦,到后来呼吸要断时,只有出气,没有进气,而且有一口海底痰闷在喉咙里,使呼吸不得,最后这口痰一落就断气了,痛苦的很。所以人的一生,生、老、病、死都很苦啊!当然,我们还有其它的苦,什么“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等等,就不去讲它了。
孙景风居士说:“有些人专为怖畏生死而学佛的。又有一类发大心学佛的人,体会到六道众生,都是我过去的父母,沉沦苦海,头出头没,无有出期。因而要依大乘教义,无我精神,由观无常,了生死,进一步发现四无量心,学六度万行,行菩萨道,愿众生都成佛,”(见原文三十四页)。这里就讲到我们发心学佛,是有种种不同的原因。有的是害怕生死来学佛的,现在活著将来死的时候要痛苦,死了以后要到什么地方去呢?也不知道,还是来学佛吧,找个归宿。比如现在修净土宗,将来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有的人是为了救度众生而发心的。所以,佛教有五乘的区别:第一是凡夫乘,他只知道做好事,不做坏事,也不想了生死,也不知道怎样了生死。比如庙里面初一、十五烧香拜佛的人很多,他们没有真正了解佛法是怎么一回事,也不知道了生死,只沾了点佛法的边,这就叫凡夫乘,也叫人天乘。第二就是罗汉乘,有的人是专为自己了生死而修行的,知道生死可怖,无常迅速,为赶快脱离六道轮回而发心修行,这就是罗汉乘。第三是辟支佛乘(或缘觉乘),与罗汉一样,只顾自了,但比罗汉聪明,见微知著,从因悟果,所以他们修的法是十二因缘,不像罗汉修四谛法门由果究因。他们在无佛出世时,见花开花落即悟空苦无常而证道,所以较罗汉略胜一筹。第四就是菩萨乘,是为救度众生而发心修行的,因看到世间大众都是生、老、病、死、苦,为使大众都能解脱,先发心自己修行,自己先解脱出来,然后再救大众。比如有人掉到黄浦江里,你想救他,可自己又不会游泳,怎么救?所以要先学会游泳,再学会救生术。光会游泳不会救生术还不行,你救他的时候,他会把你拚命抱住,你自己就游不动了。是故佛法有六度万行,就是讲怎样救度众生的,让人知道度人的方法。先自度再度他,这就是菩萨乘。第五是佛乘,明白一切众生都有这个无漏智性,和佛无二无别。同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等都一样没有分别。我们只因妄想执著,误认色身为我,不知道这个知觉性就是我们的法身。现在应赶快回头,一切放下,恢复自己本有的智慧德相,圆成佛果,这就是佛乘。所谓佛教有五乘区别,实则都是一心所造,就是由于大家发心程度不同,佛教才分为五乘。
佛教育我们只有一真法界—佛性是真,其它一切都是虚假,都是无常的。我们住的这个地球也不例外,它在成、住、坏、空四个劫中轮回生灭。成、住、坏、空各是一个中劫,一个中劫合二十个小劫而成。四个中劫为一个大劫,一个大劫一过,地球就要坏了。科学家也说,将来地球要和别的行星相撞,发生大火被烧毁。佛经也讲到是大火烧坏地球。现在就不去讲它了。总而言之,一切无常,无可执取。所以学佛就是“观无常”,也就是叫我们一切放下,不要执著,根本没有长久的、真实的东西。我们生在这个世界上,长寿者一百多岁,转眼就过去了,何况长寿并不多见,又何必斤斤计较于声、色、货、利,而不宽恕对人呢?!比如我们乘汽车,被别人踫一下就吵起来了。人家不是有意踫你的,不要这么斤斤计较。我见报上有一段记载,很发人深思:一位体育记者去国外彩访,因为走路走的太急,不小心,一脚踩在一位外国老者的脚上。这位外国老者反过来向他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是我走的慢,阻碍了你,假如我走快点,你就踩不著我的脚了。”这位记者直觉得脸红。因为是他踩了别人,人家反而向他道歉。看!人家有这么高的修养。假如我们都有这样的精神,这个社会就安宁了,就不会发生争吵了。学佛就是教育我们做个符合人格的人,更向上,做个超人,大家都有高尚的情操,时时处处都能退己让人。这样社会安宁,国家富强,世界也不会发生战争了。所以佛教对整个世界都是有好处的。因此,时时刻刻要观我无常,我们都是到这个世界上来做客的。诗人李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天地是个大旅馆,我们不过在里面住一下就要离去了,为什么不讲礼貌,执著不放,不宽待别人呢?!所以学佛要退己让人,把自己的一切执著、贪、嗔、痴、慢、疑消尽,才能成道。我们之所以有贪心,就是因为误认色身为我,要享受,想长寿。秦始皇当了皇帝之后,想长寿,永远享受做皇帝的乐趣,派人觅仙丹,正是贪心的幻现。现在社会不安宁,贪污、贿赂风盛,也是贪心在作崇。我们假如醒悟了一切皆幻,不可得,还贪什么?还是尽一己之力,为大众谋福利,积点德吧。俗语说的好:“留万金于子,不如积德贻子一经。”这是告诫后人留金钱给子孙不好,不如教诫后人造福积德好。如我们知道一切虚幻无常就不贪取执著了,不执著就放下了,放下就心空了,心空本性就现前了,也就了生死了。这是很简单的道理。懂得这个道理很容易,但做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因为执著的习气太深了!让你放,你放不下来。所以我们时时刻刻要学习锻炼,与自己作斗争,才能慢慢地将这执著的旧习渐渐消尽。
大乘佛教的四弘誓愿就是:法门无量誓愿学;烦恼无尽誓愿断;众生无边誓愿度;佛道无上誓愿成。要发这四弘誓愿,时时刻刻、兢兢业业的督促自己用功。不只是为自了。六度万行就是施、戒、忍、精、禅、慧。
第一个就是布施。为什么要修布施呢?就是要断掉我们的吝啬心,执著心。我们都执著吝啬得很,不肯舍。肯舍那么心量就大了。
第二是持戒,是指戒心不动。如果你心常常在动,妄念丛生就不行。
第三是忍辱,并不是说我们要发火了,硬压制自己把这股火气捺下去。不是!那样肝火旺会生病的。那怎么办呢?要观空,一切都不可得,连“我”也没有。既无我,那有辱呢?没有我谁来受这个污辱?如此观察,即如《金刚经》所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人、我,辱从何来?既无辱又何须忍呢?不忍之忍,是为大忍。因为一切都没有,一切色相都是因缘合成。“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因为一切事物本身没有,都是因缘相聚之后才有的。所以就不要再著相了,不著相,那么你心就空了,心空了辱也就没有了。
第四,是要精进。修法、学佛就是要精进。如何精进呢?就是勤除自己的妄习。所以净土宗一天要念几万遍佛号。就是为扫除我们的妄想、妄念。因为我们妄想不停,妄念多端。一天到晚妄念在脑筋里转,没有停的时候。只有坐下来念佛的时候才看见妄念。这个念头起了,那个念头来了。当你忙忙碌碌的时候,看不见妄念,还以为没有妄念。实际是妄念不停,你没有看见。这就犹如一杯浑水,浑的时候,你看不见泥沙,待泥沙沉淀下去,上面水清了,才能看见泥沙。所以,当我们妄念、妄心清静下来,才能看见妄念在不停的动。我们打坐,念佛看见妄念是好事。因为心逐渐清静了。有人说他打坐时看见妄念不好,还是不打…
《中有成就秘笈 (中有闻教得度释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