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P10

  ..续本文上一页、善住世界师子如来、镜光明世界月觉如来、宝师子庄严世界毗卢遮那如来,如是一切悉皆即见”。】

  参见十方无量无边如来。彼诸如来不到我处,我也不到彼如来处,可是我就见到佛了。我要见安乐世界阿弥陀如来,想见就见。其他很多很多世界与如来,都是愿见就见。

  【“知一切佛及以我心,悉皆如梦。知一切佛犹如影像,自心如水。知一切佛所有色相,及以自心,悉皆如幻。知一切佛及以己心,悉皆如响。我如是知,如是忆念,所见诸佛皆由自心”。】

  这一段很深入。如果说所现的一切佛都是如梦、如响、如幻,这还容易懂。现长者说“知一切佛及以我心,悉皆如梦”。这“我心”,不就是法身吗?从法身流现出一切诸佛,诸佛都可说是显现;那么,法身是真实,称为“真如”,称为“实相”。这个我心,应是真实,怎么也如幻了?从下一句“诸佛犹如影像,自心如水。”可以深入。自心像是水;佛,像是水中现出的月亮,是水所现的影像。诸佛是自心所现,如水现出月亮,月亮是所现,水是能现。能把它现出来是谁?是水,自心就像水,诸佛如影像。自心是能现,佛像是所现。在有能有所的时候,能和所是对立的,是二,所以都是幻了。

  在禅宗可以体会这个道理。唐朝肃宗皇帝问南阳忠国师:“如何是十身调御?”,国师回答:“檀越(施主)踏毗卢顶上行”(即是你应在毗卢遮那佛的头顶上行走)。皇帝说:“寡人不会(我不能体会)”国师说:“莫认自己清净法身”。正表禅宗要超越法身,叫做法身向上事。禅宗称初开悟为到法身边,破重关就安住于法身。还有第三关,是法身向上。重关是安住于法身,宗下叫做陷入法身量中。法身向上才能见与佛齐,(知见才能与佛看齐)。禅宗三关齐破的人,他的见和佛见是一样。到了向上一路,(从法身还要向上),这是一件大事,是大志气人做的事。我们往往一点点就满足了。所以国师说陛下应该在毗卢遮那佛顶上行走。法身向上,这不是语言文字所能表达。所以自心现一切佛的影像,一些影像以及能现的身心,悉皆如幻如梦如响如影。禅宗的法身向上,与密宗大圆满相通。所以,密宗在毗卢遮那佛上又添了一尊佛叫阿达尔嘛如来,就是表示法身还有向上事啊!

  【所谓无碍庄严解脱者,离一切相,成一切相。虽然如梦如幻,而亦不坏梦幻诸境。若不入此梦幻法门者,便如舍利弗大目犍连等在逝多林,不见如来神力境界,以善根不同故。】

  什么叫无碍庄严解脱呢?是离一切相,成一切相,总是不落两边。离一切相又能成一切相。与法身无相、亦无不相、能现一切相是一个道理。离一切相,成一切相,虽然如梦如幻,但也不坏梦幻的境界。所以永明大师说:“建立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就是梦中佛事,不坏梦幻之境。如果不入这个梦幻法门,也就是沈空滞寂,不动了,无为了。

  就同舍利弗、大目犍连当年在法华会上一样,对于会上种种的佛的说法、种种的佛力变现、多少大菩萨成佛、多少人证菩萨,这种殊胜的事件,舍利弗、大目犍连同瞎子聋子一样。所以,这部经现在大家听不懂,是很当然,连阿罗汉都跟瞎子聋子一样。我们能够听一遍,能听懂一点就是好的。有很多道理确实很深。

  我们为什么要不坏梦幻境界呢?就是免得像他们阿罗汉一样,当年参加法会,如聋如盲。佛说法华的时候,很多大阿罗汉痛哭流涕:“如何一法中,而不知此事”。在一个法里头,一直跟著佛,佛始终说的是这个法,这些人就不知道,如聋如盲。下为第三位。

  【又如裨瑟胝罗言:“我开旃檀座如来塔门时,得三昧名佛种无尽。我入此三昧,随其次第,见此世界一切诸佛。所谓迦叶佛、拘那含牟尼佛、拘留孙佛、尸弃佛、毗婆尸佛、提舍佛、弗沙佛、无上胜佛、无上莲花佛、如是等而为上首,于一念顷,得见百佛千佛百千佛,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世界微尘数佛”。】

  第三位裨瑟胝罗居士,他说我开了旃檀座如来塔门时,得了一个三昧,叫“佛种无尽”。我入了这个三昧,就见了这个世界的一切佛,从迦叶佛到种种佛。我于一念之间,能见百佛千佛百千佛,乃至不可说不可说世界微尘数佛。这又是一位普劝念佛,因为普贤愿行无尽,于是念佛无尽,佛种无尽。底下就是彭二林的解释。

  【此佛种无尽,皆由普贤愿行所生。盖普贤愿行,俱以四无尽句而得成就。所谓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愿乃尽。而虚空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是则佛种无尽。故曰我知十方一切如来,毕竟无有般涅槃者。】

  佛种无尽是为什么呢?就是由普贤的愿和行。(普贤十大愿王大家都很熟悉),由于普贤的愿和行,具有四句都是无尽。“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愿乃尽”。要虚空界没有了、众生也没有了,众生业也没有了,众生烦恼也没有了,我愿乃尽。当然这些都不可能尽,于是我的愿就无尽。普贤愿具有这四句,这些都无有尽故,所以佛种无尽。入这个三昧就是佛种无尽。因为虚空无有穷尽、众生无有穷尽、众生的业和烦恼都无有穷尽,所以佛种无有穷尽。

  “故曰我知十方一切如来,毕竟无有般涅槃者”。没有佛般涅槃,走了,离开我们。最好的例子就是隋朝智者大师,读法华药王菩萨品,药王菩萨焚两臂,经曰:“是真精进,是真供养”,读至此时,看见印度灵山一会,释迦牟尼佛仍正在说法,大会的诸大菩萨大阿罗汉,种种都在座听法,这个法会俨然未散,还在进行。谁般涅槃了?因为咱们是从生灭心所生见,说释迦牟尼佛般涅槃了,智者大师说俨然未散,法会还没散呢!所以经云“十方一切如来毕竟无有般涅槃者”,就是如此。

  大家也知道,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般涅槃,继任者是观世音菩萨,但是要知道这都是示现。对于很多念观世音菩萨往生的人,他在极乐一定时间之后,阿弥陀佛就示现般涅槃了,观世音菩萨就成佛了。对于念佛往生的人,那阿弥陀佛还照样在极乐世界是佛,没有般涅槃。这都无碍。各各所见不同。在同一个地方,各各的法界是不一样的。你就坐在我旁边,你就见观世音菩萨成佛,我就见阿弥陀佛还没涅槃:没有妨碍。只许阿弥陀佛涅槃,才有观世音菩萨补位,是众生的情见。这都是经上说的,不是我说的,这点我顺便说一说,免得大家担心,怎么阿弥陀佛还般涅槃?“十方诸佛毕竟无有般涅槃者”。

  【是知诸佛报化,该一切数,如阿僧祗品说。穷一切时,如如来寿量品说。遍一切处,如菩萨住处品说。】

  “该一切数”,诸佛的报化,一切数都包括在内,这个数目是无法说的。这个是《华严经》阿僧祗品说的。“穷一切时”,遍一切时间无有穷尽,此如来寿量品说的。“遍一切处”,佛的报化身遍于一切空间,是菩萨住处品说的。佛所现的报化身是如此,“该一切数”,广大不可说;遍一切处,无处不有;穷一切时,任何时都不要担心,处处有佛,时时有佛。大家都是佛,佛就在这里。不然怎么叫遍一切处,穷一切时。就是当前这时候,释迦牟尼佛没有涅槃,不但在印度,就在我们这里。五台也就在这里。不是非得到山西去找五台!

  【如是念佛,二际平等,生灭一如,尽未来劫无有间断。】

  “如是念佛,二际平等”,真谛和俗谛都是平等的。“生灭一如” ,什么叫生?什么叫灭?都是如。“如是我闻”,也就是“我闻是如”。就是一个“ 如”字,“如”字非常重要:“生灭一如”,“如”字很妙,不一不异,“如”就是相同。说两弟兄长的一模一样,如同一个人一样。不是两样人才说是一样,说是“如”,就不是从“二”出来的。两个人一样,既是两个人,便又不是“一”。一和不一,都包括在“如”字。生和灭就像水上划画,当处生,当处灭,生时就是灭时。所以说“生灭一如”,这样念佛就一切平等,离开生灭了。“尽未来劫无有间断”,这样念佛,没有间断,诸佛不涅槃。这就是大成就的境界。没有间断,便无生灭。

  【三念佛名字,成就最胜方便者。】

  念名字,我们都知道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是个最胜的方便。我们的本师是释迦牟尼佛。忆念本师的功德,遵崇本师的教导是首要的。本师叫咱们念阿弥陀佛,所以我们要听话。第三就是念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越来越亲切了,越来就用得上了,前头难一些,深入一些。“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就是我不管它能明白几分,只要一进耳朵,永远成为道种。这一点是肯定的。在座各位每一人,不管是多是少,殊胜的《华严经》,殊胜的三昧都历了耳根,大家可以得到很大的法益。

  此论所显是《华严经》的精华。《华严经》是经中之王,当时说法时,连大阿罗汉都听不懂,因此,我们凡夫要想完全能懂是很稀有的。所以,有不懂的地方是很自然的;但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从咱们耳根过一过,永远成为极殊胜的道种;因为,它是经中之王。这里面我们总多少能吸收一些,这都是醍醐,都是稀有。不要为还有些不懂感觉不满,而应该认为能得到一点点启发,都是最殊胜的启发。我自己也是这样。

  问题越说越集中了,第一是念佛的法身,第二是念佛的报化身,怎么念呢?我们就很难体会了。是殊胜,是好,但是如何下手呢?第三,就谈这个问题,直指了。第三是念佛名字成就最胜方便。怎么念佛的法身呢?怎么念佛的报化身?念佛的名字。大家就觉得亲切了。“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等等,都是念佛的名字,我们很熟悉。念佛名字就是最殊胜的方便。把念法身、念报化身的功德全都包括在里面。就是日常很熟悉很亲切的方法,就是最殊胜的方便。

  “方便”要深入解释,还有很多话。用最通俗的话说,“方”就是方法,“便”就是便利。我们要度众生,要取得成就,我们要得到一个“便利”的方法,要有个法子,否则众生怎么得度啊?法子要便利。比方说有人得病,有人说赶…

《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