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大圆满大手印,都是到这个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火灭灰寒之后,冷灰中突然爆出一颗热豆。从这样的悟解发起广大心。从这个地方出发,这样来发心。不见有烦恼跟善法作对,但仍是断烦恼修善法,这才是中道。有人听到烦恼善法也平等,那我也不必去修善了,也不必去断烦恼了,烦恼与善法平等了,真能平等吗?吃烤鸭与霉面包一样吗?如不能一样,还是要修善法断烦恼,虽然是修善法断烦恼,而烦恼善法平等。对于度众生,要度无量无边的众生,没有能度所度之心。《金刚经》上说:“我应该如是如是灭度无量无边众生,而实无一众生得灭度者。”就是这个意思。我愿终日度生,而终日没有一个谁是能度谁是所度的念头。所以布施讲三轮体空,我把一万美金送给这位朋友,内不见能给美金之我,外不见接受美金之他,中不见这一万美金,就称为三轮体空。我们布施供养修一切福都应该体会这三轮体空。那你的功德就大一万万倍、一万亿倍、一亿亿倍,就可以无限大。因为你一执著就成为有为法,有为法就有限量,无为法是无限量的。顺理发心就没有退转,如是发心功德无边哪!诸佛穷劫演说,说其功德犹不能尽。
《维摩诘经》说:“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菩提心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简称)即是出家。”有很多人想出家,不过常有困难,例如父母不答应也是不行。你发菩提心就是出家,你一个在家人有出家人一样的功德。《维摩诘经》又说:“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切具足。”一切功德你已经具足了,你不再欠少什么。所以我们这个修行,要抓住这个根本哪!一切具足。还有《毗婆沙论》(注1)中说:“此法门是诸佛之父。”此法门即是发菩提心,这是一切佛的父亲。“诸佛之母。”看见没有,诸佛完全是从发菩提心生出来的。又说:“是诸佛之眼。”诸佛要普度,要能照见一切,什么是眼呢?菩提心是眼。“是无生法忍之母。”我们都是花开见佛入无生,见了阿弥陀佛,花开见佛了,入了无生法忍,无生法忍的母亲是什么?是发菩提心。你在花开时为什么证无生,因为你曾真正发起了菩提心。“是大慈大悲之母。”常常修习功德无量啊!无边哪!赞叹发菩提心的殊胜啊!佛的父佛的母。花开见佛入无生,这是无生之母。再有《大般若经》(注2)里头说:“如以箭射物。”拿箭去射靶子,那你就可能射中或者射不中。但是你往地下射,谁都中。这就是说,你发菩提心就像拿箭射地,绝对中的。这是发菩提心的功德。底下讲一下密宗的菩提心功德,那就更深刻。所以人们往往是舍本求末。最根本的东西你把他扔了。密宗经典《菩提心义》(注3):“菩提之心,成佛之本。”这个菩提的心呀,是成佛之本呀!本源呀!是大事因缘,佛出现于世是大事因缘,“大事因缘莫过于此”,大事因缘没有再超过发菩提心了。底下更说明“若人求佛慧”,你如果有人要求佛的智慧,佛就是智慧,转八识成四智,就是智慧。涅槃三德是法身、般若、解脱,得解脱,恢复本有的法身,都全凭般若妙慧。欲求佛慧就须“通达菩提心”。通达了菩提心就可“即身成佛”。父母所生的身,就在这个身中得证大觉果位。禅宗是即心成佛,密宗是即身成佛。即身成佛的关键在于彻底通达菩提心。但现在所遗憾的,不管是显教是密宗,真正明白什么是菩提心的人已不多了。寻枝摘叶者多,著重根本者少。《菩提心论》(注4)还说:“此菩提心能包藏一切诸佛功德法故。”这个菩提心就包括了含藏了一切诸佛的功德之法。“若修证出现。”所以这相当于开悟啊,开大圆满解,大圆满见,然后契入大圆满。这就跟禅宗一样啊!五祖跟六祖说:“不明自心,不识本性,学法无益。”不明白自己的心,不明白自己的本性,学法没有什么好处。“若明自心,明自本性,即是丈夫天人师。”你就是佛,衣钵就给他了。一个没有出家受戒的人得衣钵,这是千古第一奇事。所以当时庙里人想不通,怎么佛的衣钵让一个庙里做工的人拿走了,所以追呀。这不是为名利去追。大家要知道这是太想不通了。
上一句“为一切导师”是觉他,自觉则“一切导之归本”。所发的心不是向外驰求,而是返究心源,回心达本。本者,本源,本觉。如珠发光(发心)还照珠体(是归本)。《净修捷要》说:“始本不离,直趋觉路。”始觉合本觉就不离觉悟。再者,“本”就是密严国土。密严佛土即是极乐世界。净宗有“先送心归极乐”之说。这话是指虽然自己身在娑婆,可是神栖极乐,自己心神不离彼土。这是初步解释,进一步心土不二,若自心与极乐常寂光土相应,自身当下便是法身大士。所以你当下“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佛事”。不用起座,一切佛事都圆满成办。这是圆顿教的教旨。若能理解,有极殊胜的功德。纵是不能理解,一经于耳根,都有永劫不消的法益。因为都是金刚智慧,佛的真正心髓!要成佛,要种佛的因。佛是觉悟,觉什么?平等法。自心佛心平等。释迦牟尼佛成佛时第一句话就是:“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一切众生,苍蝇蚂蚁也一样都有如来的智慧德相。但因有妄想执著,就不能出现,成了凡夫。怪谁呢?只怪自己。
前面讲了发心的殊胜功德,若问不发怎样呢?可从两面说《涅槃经》,佛在涅槃时说:“虽信别相”(对于差别的能信)“不信一体无差别相。”(不信自性是一切一体,本无差别之相)。这叫做“信不具。”现在大家具信不具信,大家自己根据《涅槃经》的话考虑考虑,信不信这个一体无差别的本体!若不具足,经中说:由于信不具足故,所有境界亦不具足。这话分量很重。因为信不具足,你虽然认真持戒,不杀生不饮酒不什么什么,你的五戒仍不具足。“虽有多闻亦不具足。”你虽听得很多,但对这最重要的不理解。古德还说:“无菩提心,三归五戒亦不成就。”这就说到根上了。三归五戒都不成就,那就惭愧了。所以我们要真正明白什么是顺理菩提心。为什么三归五戒不成就啊?佛法的根本义你不明白。
华严更有一句话,大家听了应该记住,你发过菩提心你忘了。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为魔业。”你做的善事也成了魔的事业。所以到底是学佛还是学魔,这个地方很多人还是搞不清楚。很多人自己以为是在学佛,不知道已是在魔队里头上班。在佛堂念发心文,出了佛堂忘得一干二净,烦恼照旧生,火气依旧旺,学法无益。不明根本只行小善不能出魔。所以希望大家辗转劝说,要明这个根本。否则没有归依就不是佛教徒呀。
上面所说顺理菩提心比较深刻。现在我们净宗初机行人怎么做?引用昙鸾大师《论注》(注5)中的话,他说:“无上菩提心即是愿做佛心。”不求声闻缘觉,不是想生天,想有个好死,来生富贵,这都不行了。要发愿做佛的心。“愿做佛心即是度众生心。”不是我自己要成佛,佛教的伟大就是不为我。为什么要成佛?要度众生。怎么度众生?即是“摄取众生生有佛国土心。”摄受众生到有佛的国土去的心。《大乘起信论》上说:“众生如弱鸟缠枝。”小鸟刚会飞离开树枝不行。没有成就的人,离开佛不行。怎么度众生,让众生生到有佛的地方去,“是故愿生彼安乐国土要发无上菩提心。”“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为乐故愿生,必当不得生也。”不是为了普度一切,为了利他,只是自己能够幸福,学法但求一切吉祥,没有苦恼,不但今生这辈子要好,我死了下辈子还要好,整个是个人打算,就不是大乘心。极乐世界往生的都是大乘,其中称为声闻缘觉者,是指断惑的程度,若论发心,都是发了大乘心。《往生论》说:“二乘种不生。”二乘种性的声闻缘觉不能往生。所以净土大法,不要把他看浅了。
大经宗要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蕅益大师说:一句佛号即释迦牟尼佛所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阿弥陀如来在因地上,发了种种大愿,多少劫的修行成了佛,他这是无量种种功德的果实。这句阿弥陀佛名号,是无量劫来多少功德所成就的,所以名号是功德的果实,所以名号中自然含有无量的一切功德。现在把佛的这样一个果地觉悟的果实,作为我们缚地凡失,生死苦海中众生在因地中修行的初心。阿弥陀佛这句佛号具有万德,我念阿弥陀佛,我的心就是这句阿弥陀佛,这句就有阿弥陀佛的万德,就成了我的心了,所以我的心召来了阿弥陀如来的万德。直接了当不可思议。净宗妙用可从蕅益《要解》中摘录两句:“从事持达理持,即凡心成佛心”。事持人人能行,从这里开始,渐渐垢净功纯,暗合道妙,达于理持。这是凡心已在不知不觉超凡成圣,成了佛心。咱们开始就这么一句句念去,所以很多老太太老修行得到往生。福建有一个八十多岁老太太,她几十年吃素念佛,临终一直八天不吃饭,端坐念佛,死后还是端坐,搭扣都不乱,还很庄严。八十多岁了。她从事持不知不觉地暗合道妙趋向理持。你念时,世间事都不贪恋,万缘就放下了。心中只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一念单提。事持若能一切放下,就无所住。《金刚经》宗要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这一句佛号明明朗朗,不断不灭就是生心。这无住生心本是登地菩萨才做得到的事,但是凡夫老实念佛,不知不觉,暗合道妙,不住万缘,生心不息,你就等于地上菩萨了。所以你念佛功德不可思议(持咒也如此)。从事持到理持,于是这个事持的凡夫之心,就当下成为佛心。即凡心成佛心,即心成佛,直接了当。所以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再有《观佛三昧经》打个殊胜譬喻,一个穷人偷了王子的金瓶子,这是宝贝。大家就追他,他就上了树。追赶者把树弄倒了,穷人掉下来。可是这个时候,他把金瓶这个宝贝吞下去,他终于摔死了,后来身体都坏了,可是那个瓶子还在放光,那些毒蛇都吓跑了。这是个佛说的譬喻。佛又告阿难:“住于念佛者,心印不坏,亦复如是。”你住于…
《净宗心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