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与准提信仰\蓝吉富 教授
一、前 言
《大正藏》第四六册(编号1955)收有《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以下略称《显密圆通》)一书。作者是“五台山金河寺沙门道 [厄+殳]”[1]。这部书所提倡的准提法,使佛教界对准提菩萨的信仰大幅度地提升,历元明清诸朝代,迄今未绝。在台湾,修习准提法的信徒也大多沿用该书所订的仪轨。可见该书之历史意义实不可轻忽,应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文即系该书内容及准提信仰的初步探讨。
关于《显密圆通》一书作者所驻锡的“五台山金河寺”,笔者原以为即是山西五台山的某一寺院。此文初稿完成之后,偶见一九九五年《文物》杂志所载的〈河北蔚县小五台山金河寺调查记〉一文,才知道此处之“五台山”其实是在河北蔚县,而不在山西。附志于此,以供参酌。
二、作者及其时代
关于《显密圆通》一书的作者名称及该书的出现时间,历来有若干不同的说法。兹略举数例如次:
(1)《大正藏》所载:“元、道 [厄+殳]”。[2]
(2)新文丰版《碛砂藏》目次:“唐、道 [厄+殳]”。[3]
(3)《佛教大藏经总目录、索引》:“宋、道殿”。[4]
(4)《阅藏知津》(卷四二),〈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条:“宋,北辽金河寺沙门释道 [厄+殳]”。[5]
(5)新文丰版《卍正藏经》第七○册:〈目录〉一一○页作“道殿”,〈索引〉一八一页作“道 [厄+殳]”。[6]
(6)吕澄《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辽.道 [辰+殳] 撰。应历八(九五八)”。[7]
从上面所列举的几项记载看来,此书作者的名称及年代,确实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此下,笔者拟先从作者的名称谈起。
在各种不同的名称之中,其中版本最古老的《碛砂藏》所载的是“道 [厄+殳]”。由于“[厄+殳]”字在各种字典中都查不到,而其偏旁“厄”的写法,与“辰”的草书甚为接近。因此,有人在出版该书时就写成“道 [辰+殳]”。至于另外有人写成“殿”,则显然是讹字。而《大正藏》本写成“[厄+殳]”字,当系依古版所仿刻的字。问题是“ [厄+殳]”字在字典之中仍然查不到。
我的推测是作者的法号可能是“道 [辰+殳]”,由于作者手稿写的是草书或行书体,后人在刻书时乃依之仿刻成一个多数人都不认得的字。当然,作者自也可能以“道 [厄+殳]”二字为法号。只是用一个字典查不到的僻字作名字,可能性总是较低吧!
关于作者的年代问题,已可确定的是所属朝代。他的著作时代是辽代,而且可以确定是在辽道宗之时。在《显密圆通》卷下末跋语中有下列文句:
“今居末法,得值天佑皇帝菩萨国王,率土之内流通二教。”[8]
依《辽史》(卷二一)〈道宗本纪〉所载,道宗清宁二年十一月,文武百僚上尊号─“天祐皇帝”。“佑”与“祐”互通,因此《显密圆通》书中的“天佑皇帝”当即“天祐皇帝”。而辽道宗被尊为天祐皇帝是在清宁二年(一○五六),道宗逝世于一一○一年。因此,《显密圆通》一书,当系撰于一○五六年至一一○一年之间。
此外,在《显密圆通》卷首有“陈觉”的序文,陈觉的官衔有“宣政殿学士”等若干种。依《辽史》(卷二二)〈道宗本纪〉所载:
“宋主曙殂,子顼嗣位,遣使告哀。即遣…翰林学士陈觉等吊祭。”
由上列“天佑皇帝”与“陈觉”这二项史料,应可确定《显密圆通》一书是作者在辽道宗时所撰。关于这一发现,应归功于吕澄先生。他在其〈契丹大藏经略考〉文中,即指出“天祐皇帝”即是辽道宗。此外,该文中所载的《显密圆通》一书作者的法号就是“道 [厄+殳]”[9]然而,吕先生在其所编《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纂集部〉所收之《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一书的作者,又署为“道 [辰+殳]”[10]。可见吕先生对于该书作者的名讳似尚未详考。
附带一提的是吕先生在前引《新编汉文大藏经目录》书中,曾注明《显密圆通》的成书年代是应历八年(九五八),这是沿用《大正藏》所收《大正藏勘同目录》中的记载 [11]。这一年代与《显密圆通》作者在卷末所谓的“天佑皇帝”年代不符。因为“天佑皇帝”的尊号是在一○五六年开始的。
关于本书作者的生平,在卷首的陈觉序文及卷末的性嘉〈后序〉文中都略有提及。综合这些记载,大体可以知道他的若干事迹。他法号道 [辰+殳](或道 [厄+殳]),字法幢,俗姓杜。山西云中(大同)人。幼习儒释之学,出家后持戒谨严,精研内典。在显教方面擅华严宗学,密教方面则熟习准提等法门。由于提倡显密兼学,因此陈觉序文中即称之为“显密圆通法师”。著作除本书外,未见有他书被征引。弟子有性嘉等人。
在现存各种版本的《显密圆通》一书卷末,都附有其门人性嘉的〈后序〉。依〈后序〉文中“今我亲教和尚讳道 [辰+殳]([厄+殳])之语,可以推知撰文之时,其师仍然在世。然而,该文文末,却有“管主八缘幸,释流庆逢圣世。声教炽焰,佛法莫盛于当今。……敬镌刻于斯文,俾流通而入藏”一段文字。
按,管主八是元代名僧,曾任松江府僧录。一生刊刻佛典无数。《显密圆通》一书之得以被收入元代补刊之《碛砂藏》,系管主八之倡议。其后,该书得以在明代《南藏》、《北藏》、《嘉兴》及清代《龙藏》中入藏,可以说系管主八最初收之入《碛砂藏》的作始之功有以致之。
管主八的生存年代是十四世纪初(元、大德年间),距性嘉撰〈后序〉的时代迟了二百多年。可见性嘉〈后序〉文末自“管主八缘幸”之后一段文字,当系管主八在元代的刻经题记,并不是性嘉〈后序〉内文。近人蔡运辰氏在其《二十五种藏经目录对照考释》书中,即曾提及管主八刊印《显密圆通》一书而“有自跋”[12],可惜现代出版佛典者鲜有人措意及此,仍将管主八题记与性嘉〈后序〉混为一文。因此笔者不惮辞费,赘言如此,以提醒后之出版者、研究者注意。
三、内容大略
《显密圆通》一书分上下二卷。内分四门:显教心要、密教心要、显密双辨、庆遇述怀。卷末附“供佛利生仪”。
(1)显教心要
在显教诸经中,作者最推尊的是《华严经》。他依《华严经》提出“初悟毗卢法界,后修普贤性海”的修持次第。主张修行者须先体认“无尽法界是自身心,于中本具帝网无尽色心功德,与毗卢遮那身心齐等”。体认内在真心即是毗卢遮那法界,是修显教法门的心要,具有这种体认基础,才有可能成就佛果,否则纵经多劫修行,也不过徒自劳苦而已。
了悟自心中具足无尽功德,然后才可进修普贤行海。在这方面,他提出五种观法(自“诸法如梦幻观”以迄“无障碍法界观”),作为显教修持的具体法门。
(2)密教心要
作者认为显教密教各有圆宗。华严宗的贤首法藏以《华严经》为圆教,这是“显圆”(显教之圆宗),而作者依《神变疏钞》等书判定陀罗尼教是圆教,这是“密圆”(密教之圆宗)。
在本节中,作者所提出的密教心要正是全书的核心内容,也就是他所创编的准提咒修持法。这一修法包含净法界真言、护身真言,六字大明咒、准提咒、大轮一字咒。也包含息灾、增益、敬爱、降伏、出世间等五种特殊修法,是部相当完整的修法仪轨与理论说明。
(3)显密双辨
作者在这一节中明言他自己“心尚显密双修”。他认为“双依显密二宗修者,上上根也”。在文中他也引用《华严经字轮仪轨》内文作为提倡显密双修的理论依据。该文云:
“夫欲顿入一乘,修习毗卢遮那法身观者,应先发起普贤行愿。复以三密加持身心,则能悟入文殊师利大智慧海。”
除了倡议显密双修之外,作者也在本节中详述密咒的十项功德。由于准提咒总摄诸部,因此,这十项功德也可以说是准提咒的功德。这十门是“护持国王安乐人民”、“除灭罪障远离鬼神”、“除身心病增长福慧”、“是诸佛母教行本源”、“四众易修金刚守护”、“令凡同佛如来归命”、“具自他力现成菩提”、“诸佛如来尚乃求学”。
(4)庆遇述怀
这是一篇短文,犹如作者为本书所作的后序。作者在此处为全书作一小结,重新拈出“华严一经最尊最妙”的显教主张,及“准提一咒最灵最胜”的密教看法。
(5)供佛利生仪
这是全书的附录。也是作者为“上供三宝”所编的仪轨。仪轨中包含普礼真言、净法界真言、变食真言、出生供养真言、甘露咒等多种真言,但是文末也明言:“上来供佛利生诸真言等,若不能都各诵持书写得,皆用准提真言亦得。”可见他对准提咒的重视。
四、思想特色
《显密圆通》一书的篇幅虽然只有二卷,但是作者的思维特色在书中则有清楚的表达。笔者觉得下列几项是不应忽略的:
(1)学理与修行技巧的并重
“解行并重”本来是印度佛教所标示的信仰原则,但是历史发展往往不能尽符理想。以中国佛教史上之诸宗为例,有些宗派虽然建构了庞大的理论体系,但是却不尽然有相等的实践次第。有些宗派也曾整理出若干修持方法,但是却罕见有人依之修习。像唯识宗、三论宗就是如此。
《显密圆通》一书“强调修行”的意向是相当明显的,但是在提出显密二教修持方法之时,也清楚地揭示与之相关的华严义学理趣与密教原理。一部篇幅仅有二卷的著述之中,能如此清晰、扼要地将解行二门的相关理趣揭示出来,这不能不说是这部书的优点之一。以准提法的唐代译本为例,这些来自印度的准提法佛典,对准提咒的修法及效用虽然多所描述,但对于密咒的理趣却全未提及。如果仅依据这些译本去修持,则势必难以理解密教修持的基本学理。关于这一点,《显密圆通》书中确有颇…
《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与准提信仰(蓝吉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