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與准提信仰\藍吉富 教授
一、前 言
《大正藏》第四六冊(編號1955)收有《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以下略稱《顯密圓通》)一書。作者是“五臺山金河寺沙門道 [厄+殳]”[1]。這部書所提倡的准提法,使佛教界對准提菩薩的信仰大幅度地提升,曆元明清諸朝代,迄今未絕。在臺灣,修習准提法的信徒也大多沿用該書所訂的儀軌。可見該書之曆史意義實不可輕忽,應有一定的研究價值。本文即系該書內容及准提信仰的初步探討。
關于《顯密圓通》一書作者所駐錫的“五臺山金河寺”,筆者原以爲即是山西五臺山的某一寺院。此文初稿完成之後,偶見一九九五年《文物》雜志所載的〈河北蔚縣小五臺山金河寺調查記〉一文,才知道此處之“五臺山”其實是在河北蔚縣,而不在山西。附志于此,以供參酌。
二、作者及其時代
關于《顯密圓通》一書的作者名稱及該書的出現時間,曆來有若幹不同的說法。茲略舉數例如次:
(1)《大正藏》所載:“元、道 [厄+殳]”。[2]
(2)新文豐版《碛砂藏》目次:“唐、道 [厄+殳]”。[3]
(3)《佛教大藏經總目錄、索引》:“宋、道殿”。[4]
(4)《閱藏知津》(卷四二),〈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條:“宋,北遼金河寺沙門釋道 [厄+殳]”。[5]
(5)新文豐版《卍正藏經》第七○冊:〈目錄〉一一○頁作“道殿”,〈索引〉一八一頁作“道 [厄+殳]”。[6]
(6)呂澄《新編漢文大藏經目錄》:“遼.道 [辰+殳] 撰。應曆八(九五八)”。[7]
從上面所列舉的幾項記載看來,此書作者的名稱及年代,確實是衆說紛纭、莫衷一是。此下,筆者擬先從作者的名稱談起。
在各種不同的名稱之中,其中版本最古老的《碛砂藏》所載的是“道 [厄+殳]”。由于“[厄+殳]”字在各種字典中都查不到,而其偏旁“厄”的寫法,與“辰”的草書甚爲接近。因此,有人在出版該書時就寫成“道 [辰+殳]”。至于另外有人寫成“殿”,則顯然是訛字。而《大正藏》本寫成“[厄+殳]”字,當系依古版所仿刻的字。問題是“ [厄+殳]”字在字典之中仍然查不到。
我的推測是作者的法號可能是“道 [辰+殳]”,由于作者手稿寫的是草書或行書體,後人在刻書時乃依之仿刻成一個多數人都不認得的字。當然,作者自也可能以“道 [厄+殳]”二字爲法號。只是用一個字典查不到的僻字作名字,可能性總是較低吧!
關于作者的年代問題,已可確定的是所屬朝代。他的著作時代是遼代,而且可以確定是在遼道宗之時。在《顯密圓通》卷下末跋語中有下列文句:
“今居末法,得值天佑皇帝菩薩國王,率土之內流通二教。”[8]
依《遼史》(卷二一)〈道宗本紀〉所載,道宗清甯二年十一月,文武百僚上尊號─“天祐皇帝”。“佑”與“祐”互通,因此《顯密圓通》書中的“天佑皇帝”當即“天祐皇帝”。而遼道宗被尊爲天祐皇帝是在清甯二年(一○五六),道宗逝世于一一○一年。因此,《顯密圓通》一書,當系撰于一○五六年至一一○一年之間。
此外,在《顯密圓通》卷首有“陳覺”的序文,陳覺的官銜有“宣政殿學士”等若幹種。依《遼史》(卷二二)〈道宗本紀〉所載:
“宋主曙殂,子顼嗣位,遣使告哀。即遣…翰林學士陳覺等吊祭。”
由上列“天佑皇帝”與“陳覺”這二項史料,應可確定《顯密圓通》一書是作者在遼道宗時所撰。關于這一發現,應歸功于呂澄先生。他在其〈契丹大藏經略考〉文中,即指出“天祐皇帝”即是遼道宗。此外,該文中所載的《顯密圓通》一書作者的法號就是“道 [厄+殳]”[9]然而,呂先生在其所編《新編漢文大藏經目錄》〈纂集部〉所收之《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一書的作者,又署爲“道 [辰+殳]”[10]。可見呂先生對于該書作者的名諱似尚未詳考。
附帶一提的是呂先生在前引《新編漢文大藏經目錄》書中,曾注明《顯密圓通》的成書年代是應曆八年(九五八),這是沿用《大正藏》所收《大正藏勘同目錄》中的記載 [11]。這一年代與《顯密圓通》作者在卷末所謂的“天佑皇帝”年代不符。因爲“天佑皇帝”的尊號是在一○五六年開始的。
關于本書作者的生平,在卷首的陳覺序文及卷末的性嘉〈後序〉文中都略有提及。綜合這些記載,大體可以知道他的若幹事迹。他法號道 [辰+殳](或道 [厄+殳]),字法幢,俗姓杜。山西雲中(大同)人。幼習儒釋之學,出家後持戒謹嚴,精研內典。在顯教方面擅華嚴宗學,密教方面則熟習准提等法門。由于提倡顯密兼學,因此陳覺序文中即稱之爲“顯密圓通法師”。著作除本書外,未見有他書被征引。弟子有性嘉等人。
在現存各種版本的《顯密圓通》一書卷末,都附有其門人性嘉的〈後序〉。依〈後序〉文中“今我親教和尚諱道 [辰+殳]([厄+殳])之語,可以推知撰文之時,其師仍然在世。然而,該文文末,卻有“管主八緣幸,釋流慶逢聖世。聲教熾焰,佛法莫盛于當今。……敬镌刻于斯文,俾流通而入藏”一段文字。
按,管主八是元代名僧,曾任松江府僧錄。一生刊刻佛典無數。《顯密圓通》一書之得以被收入元代補刊之《碛砂藏》,系管主八之倡議。其後,該書得以在明代《南藏》、《北藏》、《嘉興》及清代《龍藏》中入藏,可以說系管主八最初收之入《碛砂藏》的作始之功有以致之。
管主八的生存年代是十四世紀初(元、大德年間),距性嘉撰〈後序〉的時代遲了二百多年。可見性嘉〈後序〉文末自“管主八緣幸”之後一段文字,當系管主八在元代的刻經題記,並不是性嘉〈後序〉內文。近人蔡運辰氏在其《二十五種藏經目錄對照考釋》書中,即曾提及管主八刊印《顯密圓通》一書而“有自跋”[12],可惜現代出版佛典者鮮有人措意及此,仍將管主八題記與性嘉〈後序〉混爲一文。因此筆者不憚辭費,贅言如此,以提醒後之出版者、研究者注意。
叁、內容大略
《顯密圓通》一書分上下二卷。內分四門:顯教心要、密教心要、顯密雙辨、慶遇述懷。卷末附“供佛利生儀”。
(1)顯教心要
在顯教諸經中,作者最推尊的是《華嚴經》。他依《華嚴經》提出“初悟毗盧法界,後修普賢性海”的修持次第。主張修行者須先體認“無盡法界是自身心,于中本具帝網無盡色心功德,與毗盧遮那身心齊等”。體認內在真心即是毗盧遮那法界,是修顯教法門的心要,具有這種體認基礎,才有可能成就佛果,否則縱經多劫修行,也不過徒自勞苦而已。
了悟自心中具足無盡功德,然後才可進修普賢行海。在這方面,他提出五種觀法(自“諸法如夢幻觀”以迄“無障礙法界觀”),作爲顯教修持的具體法門。
(2)密教心要
作者認爲顯教密教各有圓宗。華嚴宗的賢首法藏以《華嚴經》爲圓教,這是“顯圓”(顯教之圓宗),而作者依《神變疏鈔》等書判定陀羅尼教是圓教,這是“密圓”(密教之圓宗)。
在本節中,作者所提出的密教心要正是全書的核心內容,也就是他所創編的准提咒修持法。這一修法包含淨法界真言、護身真言,六字大明咒、准提咒、大輪一字咒。也包含息災、增益、敬愛、降伏、出世間等五種特殊修法,是部相當完整的修法儀軌與理論說明。
(3)顯密雙辨
作者在這一節中明言他自己“心尚顯密雙修”。他認爲“雙依顯密二宗修者,上上根也”。在文中他也引用《華嚴經字輪儀軌》內文作爲提倡顯密雙修的理論依據。該文雲:
“夫欲頓入一乘,修習毗盧遮那法身觀者,應先發起普賢行願。複以叁密加持身心,則能悟入文殊師利大智慧海。”
除了倡議顯密雙修之外,作者也在本節中詳述密咒的十項功德。由于准提咒總攝諸部,因此,這十項功德也可以說是准提咒的功德。這十門是“護持國王安樂人民”、“除滅罪障遠離鬼神”、“除身心病增長福慧”、“是諸佛母教行本源”、“四衆易修金剛守護”、“令凡同佛如來歸命”、“具自他力現成菩提”、“諸佛如來尚乃求學”。
(4)慶遇述懷
這是一篇短文,猶如作者爲本書所作的後序。作者在此處爲全書作一小結,重新拈出“華嚴一經最尊最妙”的顯教主張,及“准提一咒最靈最勝”的密教看法。
(5)供佛利生儀
這是全書的附錄。也是作者爲“上供叁寶”所編的儀軌。儀軌中包含普禮真言、淨法界真言、變食真言、出生供養真言、甘露咒等多種真言,但是文末也明言:“上來供佛利生諸真言等,若不能都各誦持書寫得,皆用准提真言亦得。”可見他對准提咒的重視。
四、思想特色
《顯密圓通》一書的篇幅雖然只有二卷,但是作者的思維特色在書中則有清楚的表達。筆者覺得下列幾項是不應忽略的:
(1)學理與修行技巧的並重
“解行並重”本來是印度佛教所標示的信仰原則,但是曆史發展往往不能盡符理想。以中國佛教史上之諸宗爲例,有些宗派雖然建構了龐大的理論體系,但是卻不盡然有相等的實踐次第。有些宗派也曾整理出若幹修持方法,但是卻罕見有人依之修習。像唯識宗、叁論宗就是如此。
《顯密圓通》一書“強調修行”的意向是相當明顯的,但是在提出顯密二教修持方法之時,也清楚地揭示與之相關的華嚴義學理趣與密教原理。一部篇幅僅有二卷的著述之中,能如此清晰、扼要地將解行二門的相關理趣揭示出來,這不能不說是這部書的優點之一。以准提法的唐代譯本爲例,這些來自印度的准提法佛典,對准提咒的修法及效用雖然多所描述,但對于密咒的理趣卻全未提及。如果僅依據這些譯本去修持,則勢必難以理解密教修持的基本學理。關于這一點,《顯密圓通》書中確有頗…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與准提信仰(藍吉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