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议界,不思议界非言语相文字相心缘相,乃至非一切相,所以不以因得,亦不以非因得。
原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本来清净,本来平等,本来不生不灭。于圣无增,于凡无减,无得无失,无修无证,故终不可得也。
【若善男子善女人闻如是说不生懈怠。当知是人已于先佛种诸善根。是故比丘比丘尼。闻说是甚深般若波罗蜜。不生惊怖。即是从佛出家。若优婆塞优婆夷。得闻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心不惊怖。即是成就真归依处。】
闻如是说不生懈怠者,是精进修学也。云何精进修学?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也。
若出家二众,能闻法不生惊怖者,是真随佛出家。若在家二众,能闻法不生惊怖者,是成就真归依处。因为甚深般若波罗蜜是诸佛母,能出生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文殊师利。若善男子善女人不习甚深般若波罗蜜。即是不修佛乘。】
佛乘即是最上乘,一乘,大乘。故金刚经说,我此金刚般若波罗蜜,为学大乘者说,为学最上乘者说。若人不习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即是不修佛乘。
【譬如大地一切药木皆依地生长。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一切善根皆依般若波罗蜜而得增长。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相违背。】
兹以大地为譬,形容般若波罗蜜。大地能生一切药木,般若波罗蜜能生一切善根。一切善根之根,有生长成就义。一切善根能生长成就无上菩提,故曰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相违背。
所谓药木,即是草木也。因为一切草,无不可为药。然而何以不曰草木,而谓药木呢?因为曰药木者,采其能对治义,能对治众生烦恼也。
【尔时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此阎浮提城邑聚落。当于何处演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佛告文殊师利。今此会中若有人闻般若波罗蜜。皆发誓言。于未来世常得与般若波罗蜜相应。从是信解。未来世中能听是经。当知此人不从余小善根中来。所能堪受闻已欢喜。】
阎 浮提即我人所居之地也。文殊师利问,当于何处演说如是甚深般若波罗蜜。佛回答说现在此法会中听此般若波罗蜜,而发誓言愿于未来世与般若波罗蜜相应。由于这 种信解,于未来世能听是经。这种人不是从其余小善根中来,而是从文殊师利听闻是经,或从过去诸佛听闻是经所种的善根,才能对般若波罗蜜经堪受闻已欢喜。
【文殊师利。若复有人从汝听是般若波罗蜜。应作是言。此般若波罗蜜中。无声闻辟支佛法佛法。亦无凡夫生灭等法。】
何 以说应作是言,般若波罗蜜中,无凡夫法,无声闻法,无辟支佛法,乃至无佛法呢?因为不取着一切法,不住一切法,不得一切法,不分别一切法,即是修学般若波 罗蜜。所以于般若波罗蜜中,无有一切法可得。无声闻辟支佛及佛法者,是言般若波罗蜜中无圣人法。无凡夫生灭法者,是言般若波罗蜜中无凡夫法。
【文殊师利白佛言。世尊。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来问我言。云何如来说般若波罗蜜。我当答言。一切诸法无诤论相。云何如来当说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不见有法可与法诤论。亦无众生心识能知。】
文殊师利言,若四众弟子来问我言,如来是怎样说般若波罗蜜呢?我就回答他说,如来一切说法,无诤论相。
众生以名相而起诤论,如来说法,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故一切说法无诤论相。
为甚么如来以无诤论相而说般若波罗蜜呢?因为如来不见「有法」可与诤论。就是说一切法空,一切法无相,一切法如幻,一切法不二,一切法不可得,所以无有法可与诤论。同时亦无有众生心识能知诸法。因为众生心识,亦是如幻无相空不二不可得故。
故经云,无上菩提,不以身证,不以心证。因为身如木石,心如幻故。
【复次世尊。我当更说究竟实际。何以故。一切法相同入实际。阿罗汉无别胜法。何以故。阿罗汉法凡夫法。不一不异故。】
文殊师利称世尊言,我当更说究竟实际。阿罗汉无别胜法,是说证涅槃的圣人,和处生死的凡夫,不一不异。亦即是说生死和涅槃不一不异。
【复次世尊。如是说法。无有众生已得涅槃今得当得。何以故。无有决定众生相故。】
无有众生决定相,因为众生者因缘生,因缘生法无有自性,无自性故,所以无有决定相。
既然无有决定众生相,所以无有众生已得涅槃今得涅槃当得涅槃。
【文殊师利言。若人欲闻般若波罗蜜。我当作如是说。其有听者。不念不着。无闻无得。当如幻人无所分别。如是说者是真说法。是故听者莫作二相。不舍诸见而修佛法。不取佛法不舍凡夫法。何以故。佛及凡夫二法相空。无取舍故。若人问我。当作是说。如是安慰如是建立。】
文殊师利说,如果有人欲闻般若波罗蜜,我当这样和他说,怎样和他说呢?其有听者,不念不着,无闻无得,当如幻人无所分别。
因 为离一切相是修般若波罗蜜,不见一切法是见般若波罗蜜,不得一切法是修般若波罗蜜,不住一切法是住般若波罗蜜。既然般若波罗蜜,离相离见不可得不可住,所 以听说般若波罗蜜者,不念不着,因为般若波罗蜜离念离着故。无闻无得,因为般若波罗蜜非色声香味触故。如幻人无所分别者,不分别一切法也。因为一切法缘起 如幻,故不可分别。如果这样不见一切法,不着一切相,于一切法无得无住无有分别,而说般若波罗蜜,是真实说法。
是故听者莫作二相,因为作二相见者,便是有念有着,有见有相,有得有住有分别了。
不舍诸见而修佛法下,是说一切法毕竟空,于毕竟空中,无取无舍也。不见凡夫法,云何有舍?不见佛法,云何有取?如此六十二种邪见亦空,于空中不当有舍,如起舍掉之心,便是念了着了。故曰不舍诸见而修佛法。
假始有人问我般若波罗蜜,我以此平等心为说如实空义,安慰彼人,并建立佛法。
【善男子善女人应如是问作如是住。心不退不没。当如法相随顺。般若波罗蜜说。】
善男子善女人,应这样不取于相而问,其心应无所住而住,其心不退转,不失没。当知于法相不取亦无住,这样便是随顺般若波罗蜜而说了。
【尔 时世尊(大宝积经有一赞字)叹文殊师利。善哉善哉。如汝所说。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见诸佛。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欲亲近诸佛如法供养。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若 欲言如来是我世尊。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若言如来非我世尊。亦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若欲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宝积经多一亦字)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 若欲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若欲成就一切三昧。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若欲不成就一切三昧。亦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无作三 昧无异相故。一切法无生无出故。】
世尊印可曰,善哉善哉,文殊师利,确实如汝所说,汝是真说般若波罗蜜也。
接 着如来说出欲见佛等等,皆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怎样是见佛呢?不取于相是名见佛,如实了达空义是名见佛,如实知无所得是名见佛。如自在王菩萨经云,「不以 色故见。不以受想行识故见。不以诸相故见。不以法故见。不以戒故见。不以定慧解脱知见故见。不以过去故见。不以未来现在故见。如是见者。是名见佛。」若有 所得,即非见佛。以无所得故,名为见佛。无所得者,般若波罗蜜也,故曰欲见佛,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
云何为亲近诸佛如法供养?以无所得心亲近供养诸佛,是真亲近诸佛,如法供养。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曾说,世尊于然灯佛以前,曾亲近供养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无有空过者,然而未蒙佛授记。何以故?因为世尊尔时以有所得心供养承事,所以未蒙授记。以有所得心亲近供养,非是真亲近,非是如法供养,而是贪着故。
佛以微物亲近供养然灯佛,便蒙授记当来作佛。为甚么呢?因世尊当时以无所得心亲近供养,所以蒙佛授记。故欲亲近供养诸佛,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
若欲言如来是我世尊者,是言作佛弟子也。若欲言我是佛弟子,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
若 言如来非我世尊,我非佛弟子,亦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何故说如来非我世尊,我非佛弟子呢?因为一切法毕竟空故,一切法无差异相故,一切法无生故,一切法不 可得故,一切法无起无作故。既然如此,怎可说有佛作我世尊,有我作佛弟子呢?所以说若言如来非我世尊,亦应学般若波罗蜜。
以下「若欲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欲不成就一切三昧」等,亦是同样的道理。
欲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便是欲成佛。欲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便是欲不成佛的意思。三昧是定的意思,于般若空法中,无定无不定,始为大定。
无作三昧无异相故,一切法无生无出,是总括以上「若言如来非我世尊」「若欲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若欲不成就一切三昧」而说。
云何无异相?诸法一相,故无异相。云何无作无生无出?大般涅槃经云,「无因缘故(因为因缘所生,即是空故),故名无生。以无为故,故名无出。无造业故,故名无作。」因为诸佛菩萨已断无明爱烦恼故,虽行不为造业,是以不受后有,不被业系,故曰无作。
【若欲知一切法假名。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若欲知一切众生修菩提道不求菩提相心不退没。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一切法皆菩提相故。】
一切法皆菩提相者,即是空相也,不二相也。故经云觉了空性,即是菩提,无二义者即是菩提,菩提虚空不二不别。所以一切众生修菩提道,不应求菩提相。因为菩提相空,菩提相不二,不可求故。
既然一切法空,故知一切法悉是假名。欲如是知者,应学般若波罗蜜。
【若欲知一切众生行非行相。非行即菩提。菩提即法界。法界即实际。心不退没。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若欲知一切如来神通变化无相无碍亦无方所。应学如是般若波罗蜜。】
欲知一切众生行非行相,若行不以无明烦恼因缘,…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要(智谕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