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議界,不思議界非言語相文字相心緣相,乃至非一切相,所以不以因得,亦不以非因得。
原來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本來清淨,本來平等,本來不生不滅。于聖無增,于凡無減,無得無失,無修無證,故終不可得也。
【若善男子善女人聞如是說不生懈怠。當知是人已于先佛種諸善根。是故比丘比丘尼。聞說是甚深般若波羅蜜。不生驚怖。即是從佛出家。若優婆塞優婆夷。得聞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心不驚怖。即是成就真歸依處。】
聞如是說不生懈怠者,是精進修學也。雲何精進修學?不取于相如如不動也。
若出家二衆,能聞法不生驚怖者,是真隨佛出家。若在家二衆,能聞法不生驚怖者,是成就真歸依處。因爲甚深般若波羅蜜是諸佛母,能出生諸佛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文殊師利。若善男子善女人不習甚深般若波羅蜜。即是不修佛乘。】
佛乘即是最上乘,一乘,大乘。故金剛經說,我此金剛般若波羅蜜,爲學大乘者說,爲學最上乘者說。若人不習學甚深般若波羅蜜,即是不修佛乘。
【譬如大地一切藥木皆依地生長。文殊師利。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一切善根皆依般若波羅蜜而得增長。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相違背。】
茲以大地爲譬,形容般若波羅蜜。大地能生一切藥木,般若波羅蜜能生一切善根。一切善根之根,有生長成就義。一切善根能生長成就無上菩提,故曰于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不相違背。
所謂藥木,即是草木也。因爲一切草,無不可爲藥。然而何以不曰草木,而謂藥木呢?因爲曰藥木者,采其能對治義,能對治衆生煩惱也。
【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此閻浮提城邑聚落。當于何處演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佛告文殊師利。今此會中若有人聞般若波羅蜜。皆發誓言。于未來世常得與般若波羅蜜相應。從是信解。未來世中能聽是經。當知此人不從余小善根中來。所能堪受聞已歡喜。】
閻 浮提即我人所居之地也。文殊師利問,當于何處演說如是甚深般若波羅蜜。佛回答說現在此法會中聽此般若波羅蜜,而發誓言願于未來世與般若波羅蜜相應。由于這 種信解,于未來世能聽是經。這種人不是從其余小善根中來,而是從文殊師利聽聞是經,或從過去諸佛聽聞是經所種的善根,才能對般若波羅蜜經堪受聞已歡喜。
【文殊師利。若複有人從汝聽是般若波羅蜜。應作是言。此般若波羅蜜中。無聲聞辟支佛法佛法。亦無凡夫生滅等法。】
何 以說應作是言,般若波羅蜜中,無凡夫法,無聲聞法,無辟支佛法,乃至無佛法呢?因爲不取著一切法,不住一切法,不得一切法,不分別一切法,即是修學般若波 羅蜜。所以于般若波羅蜜中,無有一切法可得。無聲聞辟支佛及佛法者,是言般若波羅蜜中無聖人法。無凡夫生滅法者,是言般若波羅蜜中無凡夫法。
【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來問我言。雲何如來說般若波羅蜜。我當答言。一切諸法無诤論相。雲何如來當說般若波羅蜜。何以故。不見有法可與法诤論。亦無衆生心識能知。】
文殊師利言,若四衆弟子來問我言,如來是怎樣說般若波羅蜜呢?我就回答他說,如來一切說法,無诤論相。
衆生以名相而起诤論,如來說法,不取于相如如不動,故一切說法無诤論相。
爲甚麼如來以無诤論相而說般若波羅蜜呢?因爲如來不見「有法」可與诤論。就是說一切法空,一切法無相,一切法如幻,一切法不二,一切法不可得,所以無有法可與诤論。同時亦無有衆生心識能知諸法。因爲衆生心識,亦是如幻無相空不二不可得故。
故經雲,無上菩提,不以身證,不以心證。因爲身如木石,心如幻故。
【複次世尊。我當更說究竟實際。何以故。一切法相同入實際。阿羅漢無別勝法。何以故。阿羅漢法凡夫法。不一不異故。】
文殊師利稱世尊言,我當更說究竟實際。阿羅漢無別勝法,是說證涅槃的聖人,和處生死的凡夫,不一不異。亦即是說生死和涅槃不一不異。
【複次世尊。如是說法。無有衆生已得涅槃今得當得。何以故。無有決定衆生相故。】
無有衆生決定相,因爲衆生者因緣生,因緣生法無有自性,無自性故,所以無有決定相。
既然無有決定衆生相,所以無有衆生已得涅槃今得涅槃當得涅槃。
【文殊師利言。若人欲聞般若波羅蜜。我當作如是說。其有聽者。不念不著。無聞無得。當如幻人無所分別。如是說者是真說法。是故聽者莫作二相。不舍諸見而修佛法。不取佛法不舍凡夫法。何以故。佛及凡夫二法相空。無取舍故。若人問我。當作是說。如是安慰如是建立。】
文殊師利說,如果有人欲聞般若波羅蜜,我當這樣和他說,怎樣和他說呢?其有聽者,不念不著,無聞無得,當如幻人無所分別。
因 爲離一切相是修般若波羅蜜,不見一切法是見般若波羅蜜,不得一切法是修般若波羅蜜,不住一切法是住般若波羅蜜。既然般若波羅蜜,離相離見不可得不可住,所 以聽說般若波羅蜜者,不念不著,因爲般若波羅蜜離念離著故。無聞無得,因爲般若波羅蜜非色聲香味觸故。如幻人無所分別者,不分別一切法也。因爲一切法緣起 如幻,故不可分別。如果這樣不見一切法,不著一切相,于一切法無得無住無有分別,而說般若波羅蜜,是真實說法。
是故聽者莫作二相,因爲作二相見者,便是有念有著,有見有相,有得有住有分別了。
不舍諸見而修佛法下,是說一切法畢竟空,于畢竟空中,無取無舍也。不見凡夫法,雲何有舍?不見佛法,雲何有取?如此六十二種邪見亦空,于空中不當有舍,如起舍掉之心,便是念了著了。故曰不舍諸見而修佛法。
假始有人問我般若波羅蜜,我以此平等心爲說如實空義,安慰彼人,並建立佛法。
【善男子善女人應如是問作如是住。心不退不沒。當如法相隨順。般若波羅蜜說。】
善男子善女人,應這樣不取于相而問,其心應無所住而住,其心不退轉,不失沒。當知于法相不取亦無住,這樣便是隨順般若波羅蜜而說了。
【爾 時世尊(大寶積經有一贊字)歎文殊師利。善哉善哉。如汝所說。若善男子善女人欲見諸佛。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欲親近諸佛如法供養。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若 欲言如來是我世尊。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若言如來非我世尊。亦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若欲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大寶積經多一亦字)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若欲不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亦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若欲成就一切叁昧。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若欲不成就一切叁昧。亦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何以故。無作叁 昧無異相故。一切法無生無出故。】
世尊印可曰,善哉善哉,文殊師利,確實如汝所說,汝是真說般若波羅蜜也。
接 著如來說出欲見佛等等,皆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怎樣是見佛呢?不取于相是名見佛,如實了達空義是名見佛,如實知無所得是名見佛。如自在王菩薩經雲,「不以 色故見。不以受想行識故見。不以諸相故見。不以法故見。不以戒故見。不以定慧解脫知見故見。不以過去故見。不以未來現在故見。如是見者。是名見佛。」若有 所得,即非見佛。以無所得故,名爲見佛。無所得者,般若波羅蜜也,故曰欲見佛,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雲何爲親近諸佛如法供養?以無所得心親近供養諸佛,是真親近諸佛,如法供養。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曾說,世尊于然燈佛以前,曾親近供養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無有空過者,然而未蒙佛授記。何以故?因爲世尊爾時以有所得心供養承事,所以未蒙授記。以有所得心親近供養,非是真親近,非是如法供養,而是貪著故。
佛以微物親近供養然燈佛,便蒙授記當來作佛。爲甚麼呢?因世尊當時以無所得心親近供養,所以蒙佛授記。故欲親近供養諸佛,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若欲言如來是我世尊者,是言作佛弟子也。若欲言我是佛弟子,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若 言如來非我世尊,我非佛弟子,亦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何故說如來非我世尊,我非佛弟子呢?因爲一切法畢竟空故,一切法無差異相故,一切法無生故,一切法不 可得故,一切法無起無作故。既然如此,怎可說有佛作我世尊,有我作佛弟子呢?所以說若言如來非我世尊,亦應學般若波羅蜜。
以下「若欲不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若欲不成就一切叁昧」等,亦是同樣的道理。
欲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便是欲成佛。欲不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便是欲不成佛的意思。叁昧是定的意思,于般若空法中,無定無不定,始爲大定。
無作叁昧無異相故,一切法無生無出,是總括以上「若言如來非我世尊」「若欲不成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若欲不成就一切叁昧」而說。
雲何無異相?諸法一相,故無異相。雲何無作無生無出?大般涅槃經雲,「無因緣故(因爲因緣所生,即是空故),故名無生。以無爲故,故名無出。無造業故,故名無作。」因爲諸佛菩薩已斷無明愛煩惱故,雖行不爲造業,是以不受後有,不被業系,故曰無作。
【若欲知一切法假名。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若欲知一切衆生修菩提道不求菩提相心不退沒。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何以故。一切法皆菩提相故。】
一切法皆菩提相者,即是空相也,不二相也。故經雲覺了空性,即是菩提,無二義者即是菩提,菩提虛空不二不別。所以一切衆生修菩提道,不應求菩提相。因爲菩提相空,菩提相不二,不可求故。
既然一切法空,故知一切法悉是假名。欲如是知者,應學般若波羅蜜。
【若欲知一切衆生行非行相。非行即菩提。菩提即法界。法界即實際。心不退沒。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若欲知一切如來神通變化無相無礙亦無方所。應學如是般若波羅蜜。】
欲知一切衆生行非行相,若行不以無明煩惱因緣,…
《文殊師利所說摩诃般若波羅蜜經釋要(智谕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