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心。
再看下面经文,“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轮。”这是讲请法,请人说法总离不了三业,身要礼敬,身要礼拜,要有礼貌;口里面一定要诚实,把自己的愿望要说出来;意里面一定要恭敬,这是身口意三业。那么种种方便,方便是种方式,这很多很多,不能局限于一种。譬如现在真正讲经说法的法师也愈来愈少了,这是必然的趋式,诸位听到我前几天讲的,你应当要明白。为什么呢?现在师资没有了,师与资道不合,真是像方先生所讲的学生不像学生,先生不像先生,师资道合的意义没有了。因此底下一代成就的人才太难太难了,不容易,那怎么办呢?这讲方便,我们天天读经,我们要想学华严经,我们每一天读华严经,否则寺庙没有人讲经嘛!我们每一天订一个时间,志同道合的同修在一起,我们念两个小时,每一天在一起念两个小时,无量无边的功德。念久了就有感应,请不到人嘛!佛菩萨会化身到此地来给你讲这一部经,至诚就能感动佛菩萨化身来,怕的是你没有这个诚心,你有这个诚心,早早晚晚总有佛菩萨在这个地方示现,他诚。学佛一定要凭感应道交,我们与诸佛菩萨没有感应,那没法子,一定要凭感应道交,所以诸位只要有诚心去感,佛菩萨一定有应。
这个诚心就是我每天读诵,我想学法华经,我天天念法华经,我想修净土,就刚才我跟你们讲了,你每一天就念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这个要解我们过去印了很多,以这个为自己的课诵。或者你每一天念十大愿王,像弘一大师一样,弘一大师一生就是以这个本子作为他自己的日课,他每天都要念一遍,他念了很熟他能背诵。这个是我们自己要真干的呀!所以这是讲方便。那么还有一种方法,现在就是听录音带,每一天听。我这次在洛杉矶有一个居士,赵立本居士,非常之难得,他听我六祖坛经跟金刚经的录音带听了非常欢喜。他告诉我,他别的都不想学了,我就学这两种,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好不好?他来给我商量,我说好。
那么这两部经他已经听了二十多遍了,我就告诉他继续不断地听,每一部经听上三百遍,从头到尾听三百遍,这个根基打下去之后,以后的成就不可思议,读书千遍其意自见,那听跟读一样啊!你要果然听上一千遍,我这个不会讲的,没有开悟的去讲,他听的人开悟了,善听嘛!善说不如善听。所以他真有耐心,有长远心,这个很难得。他只要我这两种录音带,其他的通通不要,他要专,他不要学多,非常非常地难得,这都是方便,所以一定要懂得方便法。注解诸位去看。劝请有随缘请,有称性请,有这两种。随缘请都是属于事相,这个很容易理解的。称性请那是菩萨的境界,我们在此地可以说一说,说了做不到,这是华严经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那就是能够见色闻声,在一切色声六尘当中,去观察它的体性,六尘尘性,非断非常,迷不可得,一一全真,无非法界,入了这个境界,实在讲跟西方极乐世界的六尘说法没有两样,见色闻声统统都是佛在那里讲大方广佛华严经,都是在那里讲真实的净土,这是实实在在的境界,诸佛与大菩萨所住的境界。
我们今天也在这个境界当中,迷失了自性所以这个境界不能现前。但是要想这个境界现前,就从随相请,用这个方便法一门深入,只要你功夫深,可不能见异思迁,今天听说这个法门好,明天看看那个也不错,那你就坏了,你自己乱了。佛法所修的,清净心而已呀!百千法门都是叫你修清净心的方法,可是行只能行一门,两门就乱了,你只能选一门。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第一,没有第二的,所以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只要守一个就有成就,搞两个、搞三个决定错误,不能成就的,这是我们要特别注意到的。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十九卷)
净空法师讲述
华藏图书馆
请掀开经本第四十面,我跟诸位交代一下,最后一行经文,“而我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轮。”注解里面都是属于随缘请,大家一看就明了了。末后“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常劝请一切诸佛转正*轮,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那么这个也不必多说。请看下面第七段请佛往世,我们看这十愿的层次,首先是随喜,随喜之后请讲经,不但请讲经,还请他常住在此地别走,一步进一步,这一定要请佛住世,你看这很有趣味。“复次善男子,言请佛住世者。”注解当中一看它就交代得很清楚,“此科”,科就是这一段,“是劝请中别义”,注子底下引用圭山钞偈,圭山就是宗密大师,宗密大师别行疏钞里面有这么几句话,“十方一切佛,若欲舍寿者,我今头面礼,劝请令久住。”这一首偈,下面就解释。
“众生心净,见佛常住。众生心垢,见佛涅槃。佛无生灭,随机见殊。故知心净观佛,是为真劝请也。”这几句话很重要,诸位要记住。如果我们发一个好心来学佛,要想常常遇到正法,常常在正法当中修行,将来能得一个正果,心一定要清净才能够感应道交;请佛一定要清净心来请,请转*轮、请佛住世的心更要清净。翻过来请看经文,“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将欲示现般涅槃者。”经文上注意示现两个字。“及诸菩萨、声闻、缘觉,有学无学,乃至一切诸善知识。我悉劝请,莫入涅槃。经于一切佛刹极微尘数劫,为欲利乐一切众生。”这是请的对象,前面两句是讲法界,无尽的法界,第二句是讲无尽的诸佛如来,第三句是讲我们要启请的时候,他要想示现入般涅槃了,这个时候一定要有人启请,没有人启请佛就走了。过去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我们看佛本行经讲他老人家灭度时候的现象,其实佛灭度是魔王来要求,你看佛弟子把这个事情忘掉了,魔来求佛赶快入般涅槃,你老人家教化众生教了这么多年了,很累了,用不著再教化了,你可以走了,佛就答应他的要求,佛不妄语。到以后弟子们晓得了,弟子们请佛,你们来晚了,他先说了,他要我赶紧走,我已经答应他了。像这些事情我们千万不可以疏忽,遇到善知识他要想走了,我们要把他留住。
台中李老师,我们今天还有一些老同学在此地,他那个时候讲经也常常给我们说他要走了,我们同学们就研究用什么方法把老师多留住几年,请他讲一部大经,讲一部华严经,把他留住了,一直留到现在他都不能走,经没讲完嘛!怎么可以走。那么像这些来去自由的人,现在在南部大家晓得广钦法师,他也常常闹著要走,他的弟子们也常常去求他不要走,现在还住在世间,在这种时候是请佛住世的时候。遇到佛当然不要忘了,要请他住世;佛不在世的时候你要遇到菩萨或者罗汉,或者是初果、二果,这些有学的,无学是阿罗汉;如果这些人遇不到,遇到一些善知识,像广钦老法师,李炳南老居士,都是善知识,我们一定要求他住世。
可是求他住世,前面跟诸位说了,一定要有清净心,一定要认真地来跟他学。真正有道的人,自己真是来去自由的人,他生死自在,他无所谓寿命,我们人间讲寿命,在他讲没有,他来去自在,他为什么住在这个世间呢?没有学成的,我们住在世间学道,我们在求学;已经证果的,如果往生西方已经能够往生自在的都算证果,所以这是在其他法门里面证果,像小乘一样初果、二果要到这个地位才算证果,但是在念佛法门里面只要得往生自在,随时愿意走就可以走,愿意再住几年就住几年,这就叫证果。所以在净土法门里面我们要做到这个地步,实在讲是可能的,不是不可能;李老师也是凡夫修成的,跟我们一样的,他能到这个程度,我们也可以做得到,各各人都可以做得到,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做。
如果讲到小乘初果、二果、三果,那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所以此较一下还是净土好修啊!其他的难啊!实实在在是难啊!修到生死自在那就是一生成就了,这是一生成佛啊!那么这是讲一般善知识,遇到的时候一定要劝请,希望他多住世,希望常住在世间,住在世间可以利乐一切众生,能够讲经说法,能够叫众生破迷开悟,有机缘也能跟他一样的求生净土,意思在此地。这一段文注解里面给我们讲几种涅槃,这是佛学常识我们应当要晓得,将来在经论里面遇到意思都是差不多的。我们把注子念一念,“首二句标处遍”这就是尽法界虚空界,这是佛刹无量无边,都是我们劝请的处所;第二句是讲佛多,这是我们劝请的对象;第三句是劝请的时候。注子里面说“次一句”这是讲将欲示现般涅槃,我刚才提出来叫大家重视示现两个字,那么既然讲示现就不是真的,佛没有真正的灭度,只有示现灭度而已。为什么呢?佛证得的境界是不生不灭,那有灭度呢?没有灭度。可是阿罗汉有灭度,那是真的,阿罗汉、辟支佛有灭度;佛没有,菩萨也没有,所以菩萨跟佛的涅槃,后头也讲无住涅槃,他不一样的。
那么下面又解释什么叫涅槃,“梵语具云般涅槃那”,我们中国人总是喜欢简单,把尾音略掉了,般涅槃那就翻作涅槃,通常就用这两个字,这是梵音音译的。“古译翻为入灭息”,入灭息是三个意思。“今翻云灭度”,古与今在中国佛经的翻译是以玄奘大师为一个阶段,玄奘大师之前所翻的都叫古译,玄奘大师翻译的时候统统称为今译,所以古今是以玄奘大师为标准。那么说到这个地方我又要告诉诸位;我们这边的阿弥陀经通赞疏还有送给同学,这一桩事情在现在说出来的时候有深长的用意,因为在末法时期学佛的人不论是在家出家都很重感情,情是生死根本,是烦恼的渊源,情要不断,不但是修学任何一个法门不能成就,往生净土都是障碍,所以这个东西要晓得它不是个好事情。因为你情太重了,魔就得其便了;个个理智都不用感情的话,魔王对你是一筹莫展,一点办法都没有,魔是用情来扰乱的。
像现在就是出家了,师徒有很深的情;纵…
《普贤行愿品讲记(净空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