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讲记(净空法师)▪P33

  ..续本文上一页怒也好,你心动了统统叫恶缘,所以恶缘就太多太多了。善缘只有一种,那是佛菩萨、善友,这个是善缘,他把你这个真相点醒,给你点破,唯有佛菩萨是善友啊!

  

  这个要知道,严格讲起来连诸天、小乘罗汉都不能算善友,为什么?小乘法执没破,虽然三界之内的生死轮回没有了,三界之外还有变易生死,所以真正的善友是佛菩萨,这个是我们一定要明了的,知道外面恶缘之多。但是实际上外面的缘严格地来讲没有善恶,我们内心有烦恼,遇到缘心有所感动,外头的缘统统是恶;如果我们内心清净,连到外面一切缘,我们不为它所动,外面的缘统统是善缘。可见得外缘没有善恶,善恶是你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果然你要能够做到外不取相,内不动心,所有外缘统统是诸佛,所以佛眼睛里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菩萨眼睛看一切众生都是菩萨,道理就在此地。这也是大经里头常常给我们开示的境随心转,外面境界是随我们心转,我们以烦恼心看外面境界,外面境界统统是恶缘;我们以清净心看外面境界,外面境界统统是善缘。

  

  提婆达多,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的,是释迦牟尼佛的怨家对头,生生世世的怨家,专门找他麻烦,可是释迦牟尼佛眼睛当中的提婆达多是佛,是大善知识,释迦牟尼佛说如果没有提婆达多,他不能成佛,他不能这么快地成佛,他的成佛是得力于提婆达多的帮助。为什么?提婆达多考验他,你们在金刚经里面读到的歌利王割截身体,这个故事出在大涅槃经里头,大涅槃经里面讲得详细,金刚经只引用。那个时候歌利王是谁呢?那个忍辱仙人又是谁呢?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他在修菩萨道的时候,专门修忍辱波罗密的时候;那个歌利王,歌利是梵语,翻成我们中国就是恶王,非常地残忍凶恶,我们一般称为暴君,不讲理的,无道的君王。遇到这个修行人把他凌迟处死,用刀一片一片把他肉割下来,用这种方法处死他。有没有罪?没有罪。

  

  他是跟那些宫女,随到国王去游玩的时候,这个仙人在山洞里面修行,被这些宫女发现了,发现就围了一群,那么他跟她说佛法,国王一看到这个很生气,什么话也不说就把他凌迟处死,他也没有做恶事,这个是忍辱度的圆满。那个歌利王是谁呢?当时是菩萨遇到这个事情了,不但没有一点嗔恨的心,而且发大慈悲心,我将来成佛得道的时候,一定要先来度他,没有怨恨心。这个人就是后来的憍陈如尊者,释迦牟尼成佛了,憍陈如是他弟子,憍陈如的前身就是歌利王。所以你要看看佛本行经,他最初度的憍陈那五比丘,过去式都是他的怨家对头,他是遇到这些人成就他自己的道业,成就他自己忍辱波罗密,成就他自己的慈悲喜舍,成就他自己的无量智慧,定慧都是从这儿修来的。

  

  所以我们现在的人没有办法修行,稍稍遇一点点不如意的事情,他马上就舍离了,换句话说,经不起考验。就好像你学校念书一样,老师一来考试,赶快躲避,不要让他考,念了十几年一次考试都没有参加过,所以永远毕不了业。为什么?怕考试嘛!其实这一些缘就是天天在考你,学佛功夫从那里练呢?叫历事练心,在一切事一切人里头去锻练,练你的定,练你的慧。你遇到境界就舍掉,就跑掉了,他怎么会成就呢?释迦牟尼佛要躲避提婆达多,不是不能躲避,能躲啊!他为什么不躲呢?他正好要藉他来锻练自己,使自己道业能早一天成就,这个才是真正有智慧,真正聪明啊!什么样的境界都不需要躲避,对自己决定是有利而无害。你要认为对你是不利,那你大错特错了,你自己错了,这个就是见解上的错误,你内心里头有烦恼,有业障,障住你自己。

  

  第三种随顺生死的心,也就是生死心。接著前面来的,既然是内有烦恼,外有恶缘,你善心就减少了,换句话说,凡是行善修善的念头,你少。不但自己不愿意行善,见到别人行善还嫉妒,不喜欢善人,也不喜欢善事。也许你们听了,世间那里会有这种人?我要说出来,你们马上就觉悟到了。到这边来学佛是不是善事?善事啊!甚至于你家里还不愿意你到这边来学,这不就很现实的例子吗!你们今天到那里去?我们看电影去,跳舞去,去玩去,我相信你们有很多父母说很赞成,好,去玩。去学佛去,他心里就不高兴了,就不愿意你来了,这是什么呢?他自己有随顺生死的心,随顺生死的念头,善恶不能辨别啊!真正的善,他不晓得啊!那些恶他以为是善,殊不知那些善都是生死的根本,轮回的根本,颠倒错乱啊!

  

  那么第四种就是放纵,所谓纵欲呀!放纵三业,无恶不做。真有这么严重吗?想想佛经里面讲的十善业,假如十善业里头条条都犯了,那岂不是无恶不做吗!身杀盗淫,口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心里面贪嗔痴,这是十恶业啊!无量无边的恶业归纳为这十大类,的确这个十恶业我们没有一条不犯,只有轻重而已,那一条没犯呢?条条都犯。所以佛给我们讲无恶不做,我们想一想,说得并不过分嘛!真正一反省,真的是如此。第五种是讲事虽不广,无恶不做,事虽然做得不多,可是心是遍布的,恶心是遍布的。而且恶心相续,日夜不断,我们晚上睡觉作梦,梦中做了几桩好事?想想看作梦,梦里是做的好事多,还是做的坏事多?你晓得作梦也能够堪验出我们善与恶那一个力量强,那一个造作多,可以能够看得出来。

  

  那么第七条就是文过饰非,我们造作一些恶业,总想办法掩饰不让人知道。第八种,鲁扈抵突,鲁是粗鲁,就是刚强、粗鲁,不怕恶道。佛给你讲的恶业是恶果,恶果还没现前,不在乎,不畏惧;那是现在果报没现前,现前就害怕了。第九种是无惭无愧,惭是自心的责备,愧是舆论的责备。无惭就是做一切恶事,他自己好像没有一点自责的意念,我们一般讲这人没有良心;有些人做了事情,虽然不愿意别人知道,他自己还难过,那么换句话他有惭心。无惭无愧,佛都不能救,佛都没有法子救他。愧是什么?舆论的制裁,他不敢做恶事,为什么?怕别人说,怕别人责备他,一个人内昧著良心,外面不怕舆论责备,他什么坏事他都能干得出来。

  

  第十种,拨无因果,不相信因果报应,这个是在佛法里面讲邪见里头最严重的,最大的邪见。我们造这些罪业,从无始劫以来一直到今天,由自己一直连累到别人,全是这个样子的,这是佛教给我们忏悔提出这十大项目;这十大项目要认真把它忏除,然后才能够成为一个法器,接受如来的教诲,修行证果。那么忏除也有十种方法,跟这十种顺生死心完全相反的,把这十种造罪的心理把它反过来,反过来就是修正过来,修正过来才叫真正的忏悔。那么底下这一段我们下午再来讨论。

  

  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十五卷)

  

  净空法师讲述

  

  华藏图书馆

  

  早晨讲到忏除业障,说到了十种顺生死的心,那么对治当然也有十种。对治从后面说起,在十种生死心里面最后一种是拨无因果,所以对治第一个我们要深信因果,学佛基础就是在相信因果,能够相信因果可以说入佛门就不难了。在晚近印光大师教人,他是从这个地方开始,所以他特别是以了凡四训与安士全书作为教诫初学入手。

  

  在禅宗最有成就的是虚云老和尚,他老人家一生教诫学生也是以深信因果为第一个科目,我们在他的参禅法要里面他所标榜的第一条就是深信因果,实在讲整个佛法都没有离开因果这个道理。我们在坛经里面看到法达禅师他一生专攻法华经,他念法华经念了三千遍,到六祖那里参学的时候态度也是很傲慢。三千遍,十年啊!法华经相当长,一天念一遍,三千遍也要十年,每一天念一遍持诵法华经,十年当然也是很难得的了。所以见了六祖的时候态度上有点傲慢,被六祖呵斥之后,他自己才觉悟,那么到以后自己说出来,虽然法华经念那么久,六祖问他法华经宗旨,答不出来,那么六祖开示他,法华是以一乘因果为宗旨。清凉大师在华严经里面也给我们说出五周因果,所以世出世间法都离不开因果的定律,这个是一定要相信。

  

  第二呢?要转变无惭无愧,要对治,无惭无愧是烦恼,这是廿种随烦恼里面的两种,也是很大的障碍。必须常常有愧责之心,看看诸佛菩萨在过去劫中跟我们没有两样,现在他们成佛成菩萨了,我们还在六道轮回,这是我们不如人的地方,应当感到惭愧。那么再看看近代许多真正往生西方的这些人,距离我们不远,那是真正成就了,一往生西方等于是作佛了,往生西方是作佛,一生成就,我们看看他们再想想自己,应当要发奋要努力,我最近这两年来看到这两个往生的,去年在香港讲经的时候,香港中华佛教图书馆有一个信徒,八十多岁的老居士,一个月之前就晓得预知时至,无疾而终,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一个月之前他在图书馆借大藏经回去看,告诉畅怀法师,那边的馆长,告诉他那一天日期都跟他讲得清清楚楚,派人到他家里取回藏经,他要走了。畅怀法师听了都不相信,他要走了,难道他要往生?看看又不像,好像没有这个本事,他这种人怎么可以往生呢!真是小看了他,难道要搬家?说不定要搬家?所以就不管他了,到了那一天就派了人到他家取藏经,到他家的时候,老居士还在看经,来的人,你来干什么?你不是叫我今天来取藏经的吗?这个老居士说是啊!没错,我是叫你今天来,没叫你现在来。那么把这个人打发走了。过了两天再去,他家里人说老居士往生了,大家吓了一跳,什么时候往生的?把你赶走之后两个小时。怎么往生的呢?看经往生的,他坐在桌上看经走的,你看看多自在。畅怀法师学天台的,平常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不念阿弥陀佛的,结果看他这个样子,现在念阿弥陀佛了,晓得这个是真的不是假的,一点都不假。

  

  我们比不上人家,那么自在,一个月之前就通知有关系的人,打招呼要走了等于是辞行,你看多自在。最近我从美国回来在洛杉矶看到石清源居士,我们台中的老莲友,也是这么样潇洒,这么自在。头一天…

《普贤行愿品讲记(净空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