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怒也好,你心動了統統叫惡緣,所以惡緣就太多太多了。善緣只有一種,那是佛菩薩、善友,這個是善緣,他把你這個真相點醒,給你點破,唯有佛菩薩是善友啊!
這個要知道,嚴格講起來連諸天、小乘羅漢都不能算善友,爲什麼?小乘法執沒破,雖然叁界之內的生死輪回沒有了,叁界之外還有變易生死,所以真正的善友是佛菩薩,這個是我們一定要明了的,知道外面惡緣之多。但是實際上外面的緣嚴格地來講沒有善惡,我們內心有煩惱,遇到緣心有所感動,外頭的緣統統是惡;如果我們內心清淨,連到外面一切緣,我們不爲它所動,外面的緣統統是善緣。可見得外緣沒有善惡,善惡是你自己心裏變現出來的,果然你要能夠做到外不取相,內不動心,所有外緣統統是諸佛,所以佛眼睛裏看一切衆生都是諸佛,菩薩眼睛看一切衆生都是菩薩,道理就在此地。這也是大經裏頭常常給我們開示的境隨心轉,外面境界是隨我們心轉,我們以煩惱心看外面境界,外面境界統統是惡緣;我們以清淨心看外面境界,外面境界統統是善緣。
提婆達多,我們在經上常常看到的,是釋迦牟尼佛的怨家對頭,生生世世的怨家,專門找他麻煩,可是釋迦牟尼佛眼睛當中的提婆達多是佛,是大善知識,釋迦牟尼佛說如果沒有提婆達多,他不能成佛,他不能這麼快地成佛,他的成佛是得力于提婆達多的幫助。爲什麼?提婆達多考驗他,你們在金剛經裏面讀到的歌利王割截身體,這個故事出在大涅槃經裏頭,大涅槃經裏面講得詳細,金剛經只引用。那個時候歌利王是誰呢?那個忍辱仙人又是誰呢?忍辱仙人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他在修菩薩道的時候,專門修忍辱波羅密的時候;那個歌利王,歌利是梵語,翻成我們中國就是惡王,非常地殘忍凶惡,我們一般稱爲暴君,不講理的,無道的君王。遇到這個修行人把他淩遲處死,用刀一片一片把他肉割下來,用這種方法處死他。有沒有罪?沒有罪。
他是跟那些宮女,隨到國王去遊玩的時候,這個仙人在山洞裏面修行,被這些宮女發現了,發現就圍了一群,那麼他跟她說佛法,國王一看到這個很生氣,什麼話也不說就把他淩遲處死,他也沒有做惡事,這個是忍辱度的圓滿。那個歌利王是誰呢?當時是菩薩遇到這個事情了,不但沒有一點嗔恨的心,而且發大慈悲心,我將來成佛得道的時候,一定要先來度他,沒有怨恨心。這個人就是後來的憍陳如尊者,釋迦牟尼成佛了,憍陳如是他弟子,憍陳如的前身就是歌利王。所以你要看看佛本行經,他最初度的憍陳那五比丘,過去式都是他的怨家對頭,他是遇到這些人成就他自己的道業,成就他自己忍辱波羅密,成就他自己的慈悲喜舍,成就他自己的無量智慧,定慧都是從這兒修來的。
所以我們現在的人沒有辦法修行,稍稍遇一點點不如意的事情,他馬上就舍離了,換句話說,經不起考驗。就好像你學校念書一樣,老師一來考試,趕快躲避,不要讓他考,念了十幾年一次考試都沒有參加過,所以永遠畢不了業。爲什麼?怕考試嘛!其實這一些緣就是天天在考你,學佛功夫從那裏練呢?叫曆事練心,在一切事一切人裏頭去鍛練,練你的定,練你的慧。你遇到境界就舍掉,就跑掉了,他怎麼會成就呢?釋迦牟尼佛要躲避提婆達多,不是不能躲避,能躲啊!他爲什麼不躲呢?他正好要藉他來鍛練自己,使自己道業能早一天成就,這個才是真正有智慧,真正聰明啊!什麼樣的境界都不需要躲避,對自己決定是有利而無害。你要認爲對你是不利,那你大錯特錯了,你自己錯了,這個就是見解上的錯誤,你內心裏頭有煩惱,有業障,障住你自己。
第叁種隨順生死的心,也就是生死心。接著前面來的,既然是內有煩惱,外有惡緣,你善心就減少了,換句話說,凡是行善修善的念頭,你少。不但自己不願意行善,見到別人行善還嫉妒,不喜歡善人,也不喜歡善事。也許你們聽了,世間那裏會有這種人?我要說出來,你們馬上就覺悟到了。到這邊來學佛是不是善事?善事啊!甚至于你家裏還不願意你到這邊來學,這不就很現實的例子嗎!你們今天到那裏去?我們看電影去,跳舞去,去玩去,我相信你們有很多父母說很贊成,好,去玩。去學佛去,他心裏就不高興了,就不願意你來了,這是什麼呢?他自己有隨順生死的心,隨順生死的念頭,善惡不能辨別啊!真正的善,他不曉得啊!那些惡他以爲是善,殊不知那些善都是生死的根本,輪回的根本,顛倒錯亂啊!
那麼第四種就是放縱,所謂縱欲呀!放縱叁業,無惡不做。真有這麼嚴重嗎?想想佛經裏面講的十善業,假如十善業裏頭條條都犯了,那豈不是無惡不做嗎!身殺盜淫,口妄語、兩舌、惡口、绮語,心裏面貪嗔癡,這是十惡業啊!無量無邊的惡業歸納爲這十大類,的確這個十惡業我們沒有一條不犯,只有輕重而已,那一條沒犯呢?條條都犯。所以佛給我們講無惡不做,我們想一想,說得並不過分嘛!真正一反省,真的是如此。第五種是講事雖不廣,無惡不做,事雖然做得不多,可是心是遍布的,惡心是遍布的。而且惡心相續,日夜不斷,我們晚上睡覺作夢,夢中做了幾樁好事?想想看作夢,夢裏是做的好事多,還是做的壞事多?你曉得作夢也能夠堪驗出我們善與惡那一個力量強,那一個造作多,可以能夠看得出來。
那麼第七條就是文過飾非,我們造作一些惡業,總想辦法掩飾不讓人知道。第八種,魯扈抵突,魯是粗魯,就是剛強、粗魯,不怕惡道。佛給你講的惡業是惡果,惡果還沒現前,不在乎,不畏懼;那是現在果報沒現前,現前就害怕了。第九種是無慚無愧,慚是自心的責備,愧是輿論的責備。無慚就是做一切惡事,他自己好像沒有一點自責的意念,我們一般講這人沒有良心;有些人做了事情,雖然不願意別人知道,他自己還難過,那麼換句話他有慚心。無慚無愧,佛都不能救,佛都沒有法子救他。愧是什麼?輿論的製裁,他不敢做惡事,爲什麼?怕別人說,怕別人責備他,一個人內昧著良心,外面不怕輿論責備,他什麼壞事他都能幹得出來。
第十種,撥無因果,不相信因果報應,這個是在佛法裏面講邪見裏頭最嚴重的,最大的邪見。我們造這些罪業,從無始劫以來一直到今天,由自己一直連累到別人,全是這個樣子的,這是佛教給我們忏悔提出這十大項目;這十大項目要認真把它忏除,然後才能夠成爲一個法器,接受如來的教誨,修行證果。那麼忏除也有十種方法,跟這十種順生死心完全相反的,把這十種造罪的心理把它反過來,反過來就是修正過來,修正過來才叫真正的忏悔。那麼底下這一段我們下午再來討論。
普賢行願品講記
(第十五卷)
淨空法師講述
華藏圖書館
早晨講到忏除業障,說到了十種順生死的心,那麼對治當然也有十種。對治從後面說起,在十種生死心裏面最後一種是撥無因果,所以對治第一個我們要深信因果,學佛基礎就是在相信因果,能夠相信因果可以說入佛門就不難了。在晚近印光大師教人,他是從這個地方開始,所以他特別是以了凡四訓與安士全書作爲教誡初學入手。
在禅宗最有成就的是虛雲老和尚,他老人家一生教誡學生也是以深信因果爲第一個科目,我們在他的參禅法要裏面他所標榜的第一條就是深信因果,實在講整個佛法都沒有離開因果這個道理。我們在壇經裏面看到法達禅師他一生專攻法華經,他念法華經念了叁千遍,到六祖那裏參學的時候態度也是很傲慢。叁千遍,十年啊!法華經相當長,一天念一遍,叁千遍也要十年,每一天念一遍持誦法華經,十年當然也是很難得的了。所以見了六祖的時候態度上有點傲慢,被六祖呵斥之後,他自己才覺悟,那麼到以後自己說出來,雖然法華經念那麼久,六祖問他法華經宗旨,答不出來,那麼六祖開示他,法華是以一乘因果爲宗旨。清涼大師在華嚴經裏面也給我們說出五周因果,所以世出世間法都離不開因果的定律,這個是一定要相信。
第二呢?要轉變無慚無愧,要對治,無慚無愧是煩惱,這是廿種隨煩惱裏面的兩種,也是很大的障礙。必須常常有愧責之心,看看諸佛菩薩在過去劫中跟我們沒有兩樣,現在他們成佛成菩薩了,我們還在六道輪回,這是我們不如人的地方,應當感到慚愧。那麼再看看近代許多真正往生西方的這些人,距離我們不遠,那是真正成就了,一往生西方等于是作佛了,往生西方是作佛,一生成就,我們看看他們再想想自己,應當要發奮要努力,我最近這兩年來看到這兩個往生的,去年在香港講經的時候,香港中華佛教圖書館有一個信徒,八十多歲的老居士,一個月之前就曉得預知時至,無疾而終,這是真的不是假的。
一個月之前他在圖書館借大藏經回去看,告訴暢懷法師,那邊的館長,告訴他那一天日期都跟他講得清清楚楚,派人到他家裏取回藏經,他要走了。暢懷法師聽了都不相信,他要走了,難道他要往生?看看又不像,好像沒有這個本事,他這種人怎麼可以往生呢!真是小看了他,難道要搬家?說不定要搬家?所以就不管他了,到了那一天就派了人到他家取藏經,到他家的時候,老居士還在看經,來的人,你來幹什麼?你不是叫我今天來取藏經的嗎?這個老居士說是啊!沒錯,我是叫你今天來,沒叫你現在來。那麼把這個人打發走了。過了兩天再去,他家裏人說老居士往生了,大家嚇了一跳,什麼時候往生的?把你趕走之後兩個小時。怎麼往生的呢?看經往生的,他坐在桌上看經走的,你看看多自在。暢懷法師學天臺的,平常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不念阿彌陀佛的,結果看他這個樣子,現在念阿彌陀佛了,曉得這個是真的不是假的,一點都不假。
我們比不上人家,那麼自在,一個月之前就通知有關系的人,打招呼要走了等于是辭行,你看多自在。最近我從美國回來在洛杉矶看到石清源居士,我們臺中的老蓮友,也是這麼樣潇灑,這麼自在。頭一天…
《普賢行願品講記(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