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是不著,它连空都不著了,有当然更不执著了,不但不执著有,连空也不执著,取这个意思。空有两边都不执著,不得已才说它是中道,其实中道有没有?中道有名也没有实,如果你要执著有个中道,又错了!你把空与有当作一边,这一边又建了一个中道,又执著它了,还是错误。所以诸位要深深体会这两句偈的意思,一切都不著,这是佛菩萨;著了空,声闻、缘觉著空,六道里面四空天的天人著空;色界以下的都著有。
唯有佛与大菩萨知道诸法实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他能真正做到一切都不执著,连不执著也不执著。你要说我一切都不执著了,你执著一个一切都不执著,还是个麻烦事情,病啊!不能断根,不执著这个念头也没有啊!注解里面主要是给我们说明配合十地十愿来讲,解释得很清楚,有行体、有行业、有解脱、有行相、有比喻,解释得非常之好,简单厄要。再看底下一段,“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我常随顺诸众生,尽于未来一切劫,恒修普贤广大行,圆满无上大菩提。”这是成熟众生愿,离苦,因与果统统要离,凡夫只看到苦果,他想离;他不知道离因,不离苦因,那个苦果怎么能离得了!所谓菩萨畏因,众生畏果。第一句“悉除一切恶道苦”,我们就明了著重在因上,所有招来苦报之因,我们要远离,离了因,我们就不会有苦果了,这才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
“等与一切群生乐”,等是平等,前面是离苦,这是得乐,我们要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是菩萨的宏愿,也是菩萨的大行,这真正慈悲。我们尽心尽力帮助别人离苦得乐,帮助别人离苦得乐要常常为众生著想,不要常常为我著想,为我著想就做不到了,常常替他设想,我要是他,我应该怎么个做法,我应该希望别人怎么帮助我,要这样才行。所以第一个要舍我,要无我,才能够真正地为他,有我就不能为他,无我才可以为他,才真正能够帮助别人离苦得乐。那么说到离苦要离得干净,讲得乐,帮助别人得乐要平等,这个非常非常重要。
要平等我们这个心才不失清净,虽帮助别人不失自己的清净心;心不平等,虽然帮助别人得乐,自己心染污了,一定要生平等心帮助一切众生,可是在事上当然是不会平等的,心要平等,事上为什么不平等呢?因为你帮助他,他很乐意接受;有人你帮助他,他还不接受,那就没有法子了,不接受的,菩萨想帮他帮不上忙,他不接受,不肯要你帮助。所以在事上不平等,众生的业力、福报有差别,菩萨用心决定没有差别,决定是平等的。下一句讲时间长,“如是经于刹尘劫”,不是一天两天。刹尘,刹是三千大千世界,一个佛刹把它磨成微尘,一尘是一劫,无量无边劫,数不尽的,永远是这样地帮助别人,利益众生,这讲时间无有穷尽,不是短时期的。
“十方利益恒无尽”,这是讲空间,时间是三世,过去、未来永无中断,空间是十方,广大无边,所以你要修普贤行,你要以这种心态去为十方三世一切众生拔苦与乐。“我常随顺诸众生”,这一句非常地重要,这是总结。为什么能做到常劫地帮助众生呢?因为他修随顺众生这个大愿。“尽于未来一切劫,恒修普贤广大行,圆满无上大菩提”,这三句是总结常时所成就的殊胜因果,这也就是十地里面十愿的第五,成就众生的大愿。凡是于众生有利益的,我们必须要尽心尽力地去帮助他,帮助他绝不为自己的利益,帮助别人当中修到忘我;唯忘我了,心才真正的清净平等。
诸位要晓得,有我就不平等,有我,我比别人总要高一点,有我就有我慢,我慢是与生俱来的,不要学的;我、他,不管他那一点好,我还有个长处,他没有的。这有什么法子呢!就不会平等的,无我才能平等,有我就不平等。所以在服务一切众生里头修破我执,念念只想众生的利益就把我忘掉了,这个功德无量无边。如果念念别人的功德还常想著我,那就糟了!那就永远是凡夫,永远不能出离六道。说老实话,我们生生世世修行,就是因为处处太爱我了,处处念头没有把我忘掉,所以生生世世的修行到今天还成这个模样;到那一生把我忘掉了,你这一生就成就了。
今天晚上讲到此地。我们明天举办放生,今天我也跟他们去买鸟,我到那里去一看,我没想到现在还有什么鸟兽公司,哎呀!我一看真是不得了!我想这个鸟兽公司是专门为放生人而设置的,因为我们常常放生,他就拚命抓鸟;我们要不放生,他们就不抓了,所以我们现在不但不是放生,是害生,这个意义完全丧失掉了。
诸位要记住,世间确实有这些人,我就想到有一年我在台中莲社,李老师讲经,外面人拿了海龟放在我们讲堂的门口,那这么多听经的人不能不买;价钱之高,吓死人!可是人多,大家出一点就买了,第二天放生了。到第二天晚上讲经又送来两只,李老师说不行,不行,决定不买。你今天买了,他明天又会多抓几只来,为什么呢?这个销路好,马上就能拿到钱了,所以这是类似欺诈,所以你不买,他就不抓了。所以那个鸟兽公司,假如我们台北这么多佛教徒不放生,鸟兽公司就倒闭了,他就不抓了,少害一些众生。
真正放生的意思是什么呢?你们家庭主妇每天早上到菜市场买菜,看到活活泼泼的鱼跟鸟,你买来就放,这是对的,这是人家抓来卖了吃的;那个鸟兽公司是专门卖给你放生的,这大错特错了!这是我向诸位提出一个警告。所以今天我就没有买,我看了很难过,没有买。那么我们这次放生钱不少,我就交给同修们负责,明天不参加郊游的同修去放生去,而且放生要注重真正放生的意义,不要搞错了,不要搞放生变成害生。好,谢谢诸位。
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三十卷)
净空法师讲述
华藏图书馆
请掀开经本第八十一面,“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这两首偈是重颂,就如同前面所讲的十地经里面的十愿,就是第八愿。在本经里面讲是不离愿,不离诸佛、不离善友,善友就是我们常讲的善知识,善知识就是与我们同修行的人;如果就狭义上来说,这是同修普贤行的人,广义来说就总括了一切大乘佛法,凡是修学大乘佛法都叫做同行者,这就是有广义、狭义两种说法。
“于一切处同集会”,这一首里面一共四句都有一个同字,可见这个字很要紧。如果不是同行、同会、同等、同学,那就不是不离了,不离必定要有这四同;特别是这个行门,这个行门的目标是求生西方净土,由此可知凡是发愿求生西方净土的人,可以说与普贤行就属于同行,同一个志愿,因此我们希望与大众在一块共修,集会就是共修。怎么叫同等呢?等是等普贤菩萨,身修礼敬,口修赞叹,意包括的范围就非常之广了,特别是指三种回向,恒顺众生、常随佛学、普皆回向都是偏重在意业,这是同等的意思。
一切行愿,前面讲十条那是讲的纲领,如果就本经来看,经上一共给我们列出像出世间品一共讲了两千法门,那两千法门都是普贤行;两千还是略说,所以普贤行门无量无边,此地称为“一切行愿同修学”。这一首完全讲的自己发愿要修学,那么要怎么个学法呢?下一首偈就说“所有益我善知识”,益是对我有利益的这样的善知识。什么人对我有利益呢?说实在的话,没有一个人对我们没有利益,一切众生对我们统统有利益,问题就是你会不会用心。孔夫子过去也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他那里讲的师就是佛法里面讲的善知识;必是必定,不会说是没有的,必定有我师。
三人指那三人呢?一个是自己,一个是善人,一个是恶人,就指这三人。善人的善行、善心,我们要跟他学;恶人的恶行、恶心,我们自己要反省我们自己有没有,所以善人是我们的善知识,恶人还是我们的善知识,所以华严会里面我们所看到的善财童子他只有一个人,其余的都是他的善知识。所以他能够一生成佛,他一生当中能够将见思、尘沙、无明断尽,肉身成佛,成的是圆教佛,无上正等正觉,所以读华严要在这个地方著眼,看他怎么成就的,说穿了秘诀就在此地。我们所不行的就是这个人是我善知识,可以亲近;那个人不行,他不如我,所以你成就不了,你的烦恼断不了,你的一心不能现前,道理就在此地。
所以首先我们要认识善知识,一切众生情与无情都是我们真善知识,都是我们的大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你应当要做如是观,一切众生起心动念、所作所为,那是作什么的?是为我显示普贤行,是为我显示我在这个境界里面修圆满的普贤行。你要能够做如是观,你就是普贤菩萨,你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普贤行门在一切佛法里面是第一个行门,是直接成无上正等正觉的,我们念佛行门在一切行门当中也是第一行门,那第一行门比不上普贤行,这个诸位要晓得。因为念佛这个法门第一行门是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要成无上正等正觉一定要修普贤行。那么如果我们现前就修普贤行,不但能往生,而且能证证无上菩提。
这末后一卷清凉大师说过华严关键,可行可保,我们讲法宝,许许多多法宝里头也有第一法宝,这一卷经就是第一法宝,我们要识货。明白这个道理了,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要晓得统统是诸佛菩萨的示现,所以善财童子眼睛里面全是佛菩萨,学生就是自己一个。我们五十三参里面也看到的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有出家、有在家、有学佛、有外道,他都遇到善知识,难道你没有善财童子那么幸运吗?你是遇到善知识不把他当作善知识,那有什么法子呢!善财童子遇到统统把他当作善知识,他成就了;你是遇到了硬是不肯当作善知识,所以你不能成就,善财的长处就是这么一点,我们不及善财童子的也就这么一点点的,这是我们要向善财童子学习的。
“常愿与我同集会”,你果然将一切众生情与无…
《普贤行愿品讲记(净空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