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講記(淨空法師)▪P71

  ..續本文上一頁是不著,它連空都不著了,有當然更不執著了,不但不執著有,連空也不執著,取這個意思。空有兩邊都不執著,不得已才說它是中道,其實中道有沒有?中道有名也沒有實,如果你要執著有個中道,又錯了!你把空與有當作一邊,這一邊又建了一個中道,又執著它了,還是錯誤。所以諸位要深深體會這兩句偈的意思,一切都不著,這是佛菩薩;著了空,聲聞、緣覺著空,六道裏面四空天的天人著空;色界以下的都著有。

  

  唯有佛與大菩薩知道諸法實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以他能真正做到一切都不執著,連不執著也不執著。你要說我一切都不執著了,你執著一個一切都不執著,還是個麻煩事情,病啊!不能斷根,不執著這個念頭也沒有啊!注解裏面主要是給我們說明配合十地十願來講,解釋得很清楚,有行體、有行業、有解脫、有行相、有比喻,解釋得非常之好,簡單厄要。再看底下一段,“悉除一切惡道苦,等與一切群生樂,如是經于刹塵劫,十方利益恒無盡。我常隨順諸衆生,盡于未來一切劫,恒修普賢廣大行,圓滿無上大菩提。”這是成熟衆生願,離苦,因與果統統要離,凡夫只看到苦果,他想離;他不知道離因,不離苦因,那個苦果怎麼能離得了!所謂菩薩畏因,衆生畏果。第一句“悉除一切惡道苦”,我們就明了著重在因上,所有招來苦報之因,我們要遠離,離了因,我們就不會有苦果了,這才是一個真正覺悟的人。

  

  “等與一切群生樂”,等是平等,前面是離苦,這是得樂,我們要幫助一切衆生離苦得樂,這是菩薩的宏願,也是菩薩的大行,這真正慈悲。我們盡心盡力幫助別人離苦得樂,幫助別人離苦得樂要常常爲衆生著想,不要常常爲我著想,爲我著想就做不到了,常常替他設想,我要是他,我應該怎麼個做法,我應該希望別人怎麼幫助我,要這樣才行。所以第一個要舍我,要無我,才能夠真正地爲他,有我就不能爲他,無我才可以爲他,才真正能夠幫助別人離苦得樂。那麼說到離苦要離得幹淨,講得樂,幫助別人得樂要平等,這個非常非常重要。

  

  要平等我們這個心才不失清淨,雖幫助別人不失自己的清淨心;心不平等,雖然幫助別人得樂,自己心染汙了,一定要生平等心幫助一切衆生,可是在事上當然是不會平等的,心要平等,事上爲什麼不平等呢?因爲你幫助他,他很樂意接受;有人你幫助他,他還不接受,那就沒有法子了,不接受的,菩薩想幫他幫不上忙,他不接受,不肯要你幫助。所以在事上不平等,衆生的業力、福報有差別,菩薩用心決定沒有差別,決定是平等的。下一句講時間長,“如是經于刹塵劫”,不是一天兩天。刹塵,刹是叁千大千世界,一個佛刹把它磨成微塵,一塵是一劫,無量無邊劫,數不盡的,永遠是這樣地幫助別人,利益衆生,這講時間無有窮盡,不是短時期的。

  

  “十方利益恒無盡”,這是講空間,時間是叁世,過去、未來永無中斷,空間是十方,廣大無邊,所以你要修普賢行,你要以這種心態去爲十方叁世一切衆生拔苦與樂。“我常隨順諸衆生”,這一句非常地重要,這是總結。爲什麼能做到常劫地幫助衆生呢?因爲他修隨順衆生這個大願。“盡于未來一切劫,恒修普賢廣大行,圓滿無上大菩提”,這叁句是總結常時所成就的殊勝因果,這也就是十地裏面十願的第五,成就衆生的大願。凡是于衆生有利益的,我們必須要盡心盡力地去幫助他,幫助他絕不爲自己的利益,幫助別人當中修到忘我;唯忘我了,心才真正的清淨平等。

  

  諸位要曉得,有我就不平等,有我,我比別人總要高一點,有我就有我慢,我慢是與生俱來的,不要學的;我、他,不管他那一點好,我還有個長處,他沒有的。這有什麼法子呢!就不會平等的,無我才能平等,有我就不平等。所以在服務一切衆生裏頭修破我執,念念只想衆生的利益就把我忘掉了,這個功德無量無邊。如果念念別人的功德還常想著我,那就糟了!那就永遠是凡夫,永遠不能出離六道。說老實話,我們生生世世修行,就是因爲處處太愛我了,處處念頭沒有把我忘掉,所以生生世世的修行到今天還成這個模樣;到那一生把我忘掉了,你這一生就成就了。

  

  今天晚上講到此地。我們明天舉辦放生,今天我也跟他們去買鳥,我到那裏去一看,我沒想到現在還有什麼鳥獸公司,哎呀!我一看真是不得了!我想這個鳥獸公司是專門爲放生人而設置的,因爲我們常常放生,他就拚命抓鳥;我們要不放生,他們就不抓了,所以我們現在不但不是放生,是害生,這個意義完全喪失掉了。

  

  諸位要記住,世間確實有這些人,我就想到有一年我在臺中蓮社,李老師講經,外面人拿了海龜放在我們講堂的門口,那這麼多聽經的人不能不買;價錢之高,嚇死人!可是人多,大家出一點就買了,第二天放生了。到第二天晚上講經又送來兩只,李老師說不行,不行,決定不買。你今天買了,他明天又會多抓幾只來,爲什麼呢?這個銷路好,馬上就能拿到錢了,所以這是類似欺詐,所以你不買,他就不抓了。所以那個鳥獸公司,假如我們臺北這麼多佛教徒不放生,鳥獸公司就倒閉了,他就不抓了,少害一些衆生。

  

  真正放生的意思是什麼呢?你們家庭主婦每天早上到菜市場買菜,看到活活潑潑的魚跟鳥,你買來就放,這是對的,這是人家抓來賣了吃的;那個鳥獸公司是專門賣給你放生的,這大錯特錯了!這是我向諸位提出一個警告。所以今天我就沒有買,我看了很難過,沒有買。那麼我們這次放生錢不少,我就交給同修們負責,明天不參加郊遊的同修去放生去,而且放生要注重真正放生的意義,不要搞錯了,不要搞放生變成害生。好,謝謝諸位。

  

  普賢行願品講記

  

  (第叁十卷)

  

  淨空法師講述

  

  華藏圖書館

  

  請掀開經本第八十一面,“所有與我同行者,于一切處同集會,身口意業皆同等,一切行願同修學。所有益我善知識,爲我顯示普賢行,常願與我同集會,于我常生歡喜心。”這兩首偈是重頌,就如同前面所講的十地經裏面的十願,就是第八願。在本經裏面講是不離願,不離諸佛、不離善友,善友就是我們常講的善知識,善知識就是與我們同修行的人;如果就狹義上來說,這是同修普賢行的人,廣義來說就總括了一切大乘佛法,凡是修學大乘佛法都叫做同行者,這就是有廣義、狹義兩種說法。

  

  “于一切處同集會”,這一首裏面一共四句都有一個同字,可見這個字很要緊。如果不是同行、同會、同等、同學,那就不是不離了,不離必定要有這四同;特別是這個行門,這個行門的目標是求生西方淨土,由此可知凡是發願求生西方淨土的人,可以說與普賢行就屬于同行,同一個志願,因此我們希望與大衆在一塊共修,集會就是共修。怎麼叫同等呢?等是等普賢菩薩,身修禮敬,口修贊歎,意包括的範圍就非常之廣了,特別是指叁種回向,恒順衆生、常隨佛學、普皆回向都是偏重在意業,這是同等的意思。

  

  一切行願,前面講十條那是講的綱領,如果就本經來看,經上一共給我們列出像出世間品一共講了兩千法門,那兩千法門都是普賢行;兩千還是略說,所以普賢行門無量無邊,此地稱爲“一切行願同修學”。這一首完全講的自己發願要修學,那麼要怎麼個學法呢?下一首偈就說“所有益我善知識”,益是對我有利益的這樣的善知識。什麼人對我有利益呢?說實在的話,沒有一個人對我們沒有利益,一切衆生對我們統統有利益,問題就是你會不會用心。孔夫子過去也說過叁人行必有我師,他那裏講的師就是佛法裏面講的善知識;必是必定,不會說是沒有的,必定有我師。

  

  叁人指那叁人呢?一個是自己,一個是善人,一個是惡人,就指這叁人。善人的善行、善心,我們要跟他學;惡人的惡行、惡心,我們自己要反省我們自己有沒有,所以善人是我們的善知識,惡人還是我們的善知識,所以華嚴會裏面我們所看到的善財童子他只有一個人,其余的都是他的善知識。所以他能夠一生成佛,他一生當中能夠將見思、塵沙、無明斷盡,肉身成佛,成的是圓教佛,無上正等正覺,所以讀華嚴要在這個地方著眼,看他怎麼成就的,說穿了秘訣就在此地。我們所不行的就是這個人是我善知識,可以親近;那個人不行,他不如我,所以你成就不了,你的煩惱斷不了,你的一心不能現前,道理就在此地。

  

  所以首先我們要認識善知識,一切衆生情與無情都是我們真善知識,都是我們的大善知識。“爲我顯示普賢行”,你應當要做如是觀,一切衆生起心動念、所作所爲,那是作什麼的?是爲我顯示普賢行,是爲我顯示我在這個境界裏面修圓滿的普賢行。你要能夠做如是觀,你就是普賢菩薩,你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普賢行門在一切佛法裏面是第一個行門,是直接成無上正等正覺的,我們念佛行門在一切行門當中也是第一行門,那第一行門比不上普賢行,這個諸位要曉得。因爲念佛這個法門第一行門是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往生極樂世界要成無上正等正覺一定要修普賢行。那麼如果我們現前就修普賢行,不但能往生,而且能證證無上菩提。

  

  這末後一卷清涼大師說過華嚴關鍵,可行可保,我們講法寶,許許多多法寶裏頭也有第一法寶,這一卷經就是第一法寶,我們要識貨。明白這個道理了,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要曉得統統是諸佛菩薩的示現,所以善財童子眼睛裏面全是佛菩薩,學生就是自己一個。我們五十叁參裏面也看到的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有出家、有在家、有學佛、有外道,他都遇到善知識,難道你沒有善財童子那麼幸運嗎?你是遇到善知識不把他當作善知識,那有什麼法子呢!善財童子遇到統統把他當作善知識,他成就了;你是遇到了硬是不肯當作善知識,所以你不能成就,善財的長處就是這麼一點,我們不及善財童子的也就這麼一點點的,這是我們要向善財童子學習的。

  

  “常願與我同集會”,你果然將一切衆生情與無…

《普賢行願品講記(淨空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