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讲记(净空法师)▪P80

  ..续本文上一页叹,跟此地所讲的三世诸佛所称赞是一样的说法。“如是最胜诸大愿”,这总结以前,如果狭义地来说就是指回向,结前面回向;广义地来讲是结从前面讲十大愿王,总结这个意思。“我今回向诸善根”,回向跟发愿有一点不同前面说过,发愿的时候是你没有修的时候可以发愿,回向的时候必须自己有修学了,我才能拿东西回向,我要没有修怎么回向呢?自己一定修了,修了才能回向,回向跟发愿意思有一点不同。

  

  这就是像前面所讲的十大愿他统统都修了,修了把这些功德全都回向三处,这个意思就是绝不执著。不回向行不行呢?不行。怎么不行呢?不回向,你要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能生凡圣同居土,你要记住。我们两个统统都修普贤行的,不回向的人求生西方就是凡圣同居土带业往生,一回向就实报庄严土,为什么呢?因为凡圣同居土里的人有我执,有能所;实报庄严地里头不但我执没有了,法执也破了,没有能所,所以他不一样。不回向功德据为己有,这我修的功德怎么可以给别人,给了别人,我就没有了,所以处处还为自己著想,我执打不破;所以回向就是破我执、破法执,提升自己的品位,这个自己一定要明了。

  

  因为我曾经听人告诉我,他说学佛不能回向,还来劝我,法师你很懂得经教,你每一次讲经都回向,不行啊!回向之后你自己一点功德都没有。我就给他说,是啊!我不要功德了,我说大家有功德就好,我不要功德,大家都成佛,我愿意下地狱。他没话说了,他很关心我,我谢谢他,大家好就好了,所以一定要回向,他说的那个说错了。十大愿王偈颂到此地可以说是一个段落,前面长行文的意思都已经说尽了,以下是显经胜德,特别赞叹这一部经殊胜的功德。“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花生,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这是普贤菩萨发愿求生西方净在的一段文。

  

  求生净土我们一定要牢牢地记住必定要先净心,心净则土净,这就是经文里所说的莲花化生。莲花是表清净的意思,它代表染净两边都不染,这才叫真正的清净,如果你住在清净上,离染住净,那个净也是染污,必须染净两边都不住叫真净。莲花根生在泥里面,泥代表染;根上的茎在水当中,水代表净;花开在水的上面,所以代表染净都离了,这才叫真正的净。喜欢清净,错了,也是堕到一边去了;当然喜欢清净比喜欢污秽要好一点,可是还是不净,必须染净双离才是真正清净。所以我们常常想到莲花表法的意趣,这是讲修因,因缘果满;下手的功夫可以身心两方面同时,但是每一个人根性不相同,有的人先从身下手,就是从戒律,为什么呢?外面境界能影响我们的心理,凡夫心随境转,有好的环境好修行,这对初学人来讲是有利的。

  

  那么有一种人从心境下手,所以一般二乘闻声、缘觉多半是从环境上下手、从身境下手,严持戒律,找一个清净之处修行。菩萨,尤其是圆、实菩萨,圆教、实教的菩萨,他们从心境下手,所以他持的戒是心地戒品,这就是入门两种不相同的方式,但是都能够达到目标。心净,身、外面境界没有不清净的;身净未必心净,还要相当一段长的时间来修心净,必须心净了才能成就。如果身心不清净,诸位要记住念佛不容易往生,同时还要记住人命真的是无常。

  

  我有一个老朋友这一两年身体不好,住在荣民医院,我回来之后就打个电话给我要我去看看他,正好我另外也有一个朋友从外国回来,也住在荣民医院,我听说了他们两个住在一起,顺便去看看他吧!前天去看了一次,今天早晨他的女儿打个电话告诉我,他的爸爸已经过世了。什么时候啊?她说就是你看他的第二天。我看他,我们谈了很多话,我想他还蛮有福报的,没有什么病苦嘛!他觉得他在荣民医院费用太重了,还要拜托我去找政委员替他想想办法,说了很多话,那里想到第二天就走了,人命无常,我一点都没有看出来他要走的样子。他虽然对佛法有信心,但是没有听过经,没有闻过法,在医院里还看传记文学,我带了几本经书他大概没有看,他就走了,送他几本书,没看就走了。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地藏经上常劝我们闻见自修,分分己获,功德利益全是自己得到。我们现在耳目聪明,身体健康,要认真努力来修学,不可以把大好光阴白费了,要知道世事无常,一口气不来就是隔世,要明白、要觉悟啊!小注里头说“首句愿我,改是人,则弥显矣。”愿我,普贤菩萨自己说的,实际上他用这两个字也是非常好,给我们做个榜样,普贤菩萨都往生净土,我们怎么能不去呢!好像清凉国师的大疏里也是这样,如果把愿我要改成是人,好像意思就更显明了。是人就是依照前面方法修行的人,换句话人人都有分,临命终时尽除一切障碍,念佛即得往生,安乐刹就是极乐世界。那是讲依照前面修行的人,所以它这两个字不同,意思不一样;我觉得这个意思也非常之好,他老人家给我们做个样子来警惕我们,必须依照前面方法来修行,在临命终时才没有障碍,才能够与佛感应,西方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诸上善人前来接引。

  

  即得,即是见佛的时候就跟到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一丝毫障碍都没有,依照前面的方法来修。注子里头还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不生华藏,愿生极乐”,这个很有意思。他为什么不生华藏世界,他要生西方极乐世界呢?而且普贤菩萨劝华藏世界那些诸菩萨们,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四十一位是指圆教初住、二住、三住、四住... 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四十位;等觉,四十一位,通通都到西方极乐世界,庄严之极啊!到西方极乐世界要干什么?圆满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去干这个事情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普贤行愿品讲记

  

  (第三十三卷)

  

  净空法师讲述

  

  华藏图书馆

  

  请掀开经本第九十面,“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这一段是显经殊胜功德里面第一个小段,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殊胜的果报。

  

  上一次跟诸位提到过文殊普贤尚且发愿,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鼓励;也许有很多同修们认为十方净土无量无边,为什么偏偏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其实佛在大经里面也说得很多,比西方世界还要庄严、还要殊胜、寿命还要长远的多的是,为什么偏偏要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不生西方极乐世界行不行?这都是很重要的大问题。诸佛国土虽多,如果没有缘你就去不成,佛门里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阿弥陀佛与我们这个世界特别有缘分,这一点我们要明了,缘是特别地深厚;注解里面讲有四个意思,第一个阿弥陀佛与我们世界众生普遍地有很深厚的缘份,这是第一个意思。

  

  第二个意思,修行一定要有一个目标,心必须要系在一处才会有成就,像遗教经里面佛开导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所以不管你修学那个法门要专心,那么说西方净土就是叫你专一处,把心专住在一处,这样才容易成就。第三个理由是西方极乐世界并没有难开华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是在华藏世界的里面。第四个意思,那里晓得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的本师,诸位要晓得阿弥陀佛跟释迦牟尼佛是同一个人,在华严经里面华藏世界毗卢遮那如来法身,阿弥陀佛跟释迦牟尼佛都是毗卢遮那佛的化身,都是化身,所以我们的本师在我们娑婆世界化一个身来教化我们,他的名字叫释迦牟尼,西方极乐世界他又变化一个身到那里去叫阿弥陀佛,是一不是二,就是本师。那么西方有四土,我们娑婆也有四土,可是娑婆跟极乐比较,极乐的的确确比我们这里要殊胜得太多,所以释迦牟尼佛劝导我们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要肯相信、肯听话照办,那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好学生,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明了。

  

  再说众生在娑婆世界,这是秽恶之土,尤其是在我们现代这个时代,所谓是末法的时代,斗争坚固,这可以说秽恶之极,也就是说明娑婆世界的净土我们已经迷失了,迷得太深了,执著很不家易舍掉;那么现在在华严会上普贤菩萨以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善巧方便来引导我们发愿求生净土。所以我们特别要注意这个第一句,“愿我临欲命终时”,普贤已经是等觉菩萨当然没有我执也没有法执,我、法二执都尽了还称我,这个称呼是方便说,是随顺众生说,我们要懂得这个意思,并不是他真正有了我见了、有了我执了,那你就看错了!这是为了说法方便起见不得不随顺众生说一个我,这是无我之我。临欲命终的时候是我们一生关键的时刻,诸位必须要记住好死一定就好生,来生好;不是好死,来生问题就严重,所以我们要看一看临命终的人的相,就能判断他来生是在三善道,还是在三恶道,这个不难看出来,稍微留意都能看得很清楚。所以学佛的人一定要求一个好死,好死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其实预知时至那没有死,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位要晓得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死了去不成,活著去的,你看他活的时候看到佛来接引他,他自己跟佛走了,这不是活著走的吗!那有死著走的?这是我们世间人称之为临命终时,我们在一生当中只有这一个是最要紧的,其余的都不要紧,所以我们修一切福德都要回向在临命终时预知时至,如入禅定,见佛往生,我们要求这个福报,其他的福报统统不求。那么诸位要记住,念佛求生净土有障碍就不行,所以说“尽除一切诸障碍”,而除障碍假如说到临命终时…

《普贤行愿品讲记(净空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