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回事,因为魔王都不到那个境界里。
普能严净诸刹海,解脱一切众生海,
善能分别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
普能清净诸行海,圆满一切诸愿海,
亲近供养诸佛海,修行无倦经劫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最胜菩提诸行愿,
我皆供养圆满修,以普贤行悟菩提。
回向十一:菩萨进一步圆满普贤行愿。
菩萨行者已经完成了十地菩萨的功德,等着成佛了。他能够显示一切佛刹的清净,而且也能够去度化众生,令无量无边的众生得解脱。"善能分别诸法海,能甚深入智慧海",能够了解分别清楚一切无量无边甚深的佛法,而且能够入佛甚深的智慧。
"普能清净诸行海,圆满一切诸愿海",他无量无边的行为都是清净的。就是说,佛的智慧清净、身口意清净,此时,这位菩萨的智慧、身口意也清净,所有的愿全都圆满了。"亲近供养诸佛海,修行无倦经劫海",菩萨能够亲近承事供养无量无边的佛,也能够在无量无边的劫里继续修行而无厌倦。
"三世一切诸如来,最胜菩提诸行愿,我皆供养圆满修,以普贤行悟菩提",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种种的行、种种的愿,菩萨都设法圆满地修习,而且以普贤行愿来完成其最高无上的菩提。
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
我今回向诸善根,愿诸智行悉同彼。
愿身口意恒清净,诸行刹土亦复然;
如是智慧号普贤,愿我与彼皆同等。
回向十二:菩萨已成就普贤行愿。
一切如来,如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等,都有长子。释迦牟尼佛座下的长子名字叫做普贤菩萨。其实,不但释迦牟尼佛的长子叫做普贤菩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长子,都叫做普贤菩萨。为什么呢?因为佛菩萨的圣号,都是以其本身的功德而命名,你有什么功德,就立什么名号,能成为佛长子的大菩萨,必然具有同样的功德,所以有同一名号。"长子"即是世间人家中的大儿子,是继承父亲一切事业的人,现在比喻这位菩萨如佛的长子,能够继承佛的一切事业。
"我今回向诸善根,愿诸智行悉同彼",此处的"我",是指发心修菩萨道的行者。即我现在愿将自己过去修持种种道行,所得的所有一切善根功德,完全回向于普贤菩萨的大行愿中,但愿一切智慧与道行都能够跟普贤菩萨一样。
"愿身口意恒清净,诸行刹土亦复然",但愿身口意业都清净,一切行为以及所在的佛土也清净。
"如是智慧号普贤,愿我与彼皆同等",具有这样智慧的菩萨就叫做普贤,但愿我现在跟他一样。菩萨以从初发心到完成普贤菩萨的道行,所修的功德皆回向。
我为遍净普贤行,文殊师利诸大愿,
满彼事业尽无余,未来际劫恒无倦。
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
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切神通力。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回向十三:菩萨进一步圆满智慧文殊的功德。
"我为遍净普贤行,文殊师利诸大愿","遍"是修完的意思。我为了修完清净的普贤菩萨行愿,文殊师利菩萨的大愿。"满彼事业尽无余,未来际劫恒无倦",我要圆满他们所有的事业,一直保持精进的修行,到未来劫也永远不生厌倦的心
理。为什么要向这两位菩萨参学呢?因为很多的菩萨都以普贤菩萨的行愿为指导,以普贤菩萨为老师;所有的菩萨在智慧方面都是以文殊师利菩萨为老师而成佛,即文殊师利菩萨为诸佛之师。所以这两位菩萨都是所有菩萨参学的老师。
"我所修行无有量,获得无量诸功德",我的修行无量无边,获得无量无边的功德。"安住无量诸行中,了达一切神通力",安住无量的诸行中,得到了一切的神通等等。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文殊师利菩萨的勇猛智慧,普贤菩萨所有的智慧行业,也同文殊师利菩萨一样。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我今回向在修行中所修集的一切功德善根,跟随着这两位菩萨修学,如时常学习他们所有的大智慧、大行愿,以及其他的一切。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总结回向:以上的种种回向是一切佛都称叹的,而此普贤十大行愿也是佛所称叹的,我要毫无保留地回向这一切的善根给一切众生,为的是要完成普贤菩萨的殊胜行愿。换句话说,是要得到像普贤菩萨所有的特别殊胜功德。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修普贤行愿者说:我愿在生命欲结束的时候,尽除一切所有的障碍,面见阿弥陀佛,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意思是说,我修行成就后,就要去见佛,得到佛的授记。一般修弥陀净土的人,见佛是想去极乐世界继续修行,但是这位菩萨完成了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后,见佛是让佛为他授记。他到了极乐世界,现前已经成就了十大行愿,一切已经圆满了,同时也利乐了一切众生。
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花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法会中都是清净众,那时,我在最殊胜的莲花中出生,亲眼看到如来无量光,现前就为我授记。
"无量光"就是阿弥陀佛,是印度话,汉译为无量光、无量寿。阿弥陀佛之所以叫做无量光,是因为佛身上的光明没有限量,能够照到十方世界,没有什么地方照不到的。佛为我授记之后,我立刻到处化身,此时我的智慧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
如是一切无尽时,我愿究竟恒无尽。
我愿到十方一切世界去度化众生,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如是一切没有穷尽的时候,我的愿望永远没有穷尽。
十方所有无边刹,庄严众宝供如来,
最胜安乐施天人,经一切刹微尘劫。
若人于此胜愿王,一经于耳能生信,
求胜菩提心渴仰,获胜功德过于彼。
此段以下是偈诵的总结,劝修与赞叹。
如果有人在十方世界,用庄严的众宝来供养佛,用最安乐的东西来布施给天人,经一切所有的佛刹,经一切所有的劫。又,如果有人于此殊胜的行愿,一听到就生信,而且一生信后,就非常渴望自己依照普贤十大愿王去实行,以实现仰求以久的殊胜菩提。换句话说,即是想要完成佛果。此人的功德非常殊胜,胜过上述供养如来,惠施众生的人所得的功德。
即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诸恶道,
速见如来无量光,具此普贤最胜愿。
此菩萨能够常远离恶知识,永离一切的恶道,就能够很快地见到阿弥陀佛,具足普贤最殊胜的行愿。
此人善得胜寿命,此人善来人中生,
此人不久当成就,如彼普贤菩萨行。
此菩萨能够得到长久的寿命,而且经常从善道来人中生,"人中生",佛法称为生处尊胜,最适宜修学佛法,所以不久他当成就如普贤菩萨那样深切的修行。
往昔由无智慧力,所造极恶五无间,
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速疾皆消灭。
过去由于没有辨别善恶的智慧力,致使造了极恶的五无间罪,念诵此普贤大愿王,一念就能够很快地消灭那些罪业。消灭罪业的原理是:你以很大的智慧福德推动,使过去所造的罪业没有机会兑现,但是并不是罪业消灭掉。如果这些罪业能够消灭的话,释迦牟尼佛就不会遇到提婆达多来对抗,佛的脚就不会被刺伤,也不会头痛。就是说,业力因果是随因缘显现,当你的善心力量很强的时候,善业全都要显现;当你的恶心很强的时候,恶的业果的力量全都显现。因此,如果你现在以普贤行愿此善的心力,有了智慧不再迷惑,罪业就不能出现,那你就继续修善道,过去所造的罪业就不能兑现,如此叫做消灭罪业,并非断灭见者所说的把恶灭除。
族姓种类及容色,相好智慧咸圆满。
不但将来出生的家族、种姓、种类圆满,以及容色姝妙,相好庄严,而且智慧也很圆满。
诸魔外道不能摧,堪为三界所应供。
一切魔以及外道都不能摧毁其道心,值得三界的众生所供养。
速诣菩提大树王,坐已降伏诸魔众,
成等正觉转*轮,普利一切诸含识。
此菩萨很快就能够到菩提大树王下,坐已降魔、成正觉、转*轮、度化众生,使诸众生都得到利益。
若人于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
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
如果有人能够读诵、受持以及演说此普贤行愿,这样的果报唯有佛才能知道,决定能够证悟成道。
若人诵此普贤愿,我说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圆,成就众生清净愿。
如果有人能够发心读诵此普贤行愿,我说他的一点点善根中的每一念都能够让他完成圆满清净的愿。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这一偈颂是总结回向。菩萨发心修行,都把所得的功德回向给一切众生,所以普贤菩萨说:我此所修的普贤殊胜行愿,无边的胜福皆回向;希望沉溺在苦海中的众生,很快地往生到极乐世界去。
经文: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于如来前,说此普
贤广大愿王清净偈已,善财童子踊跃无量,一切菩萨皆大欢喜。如来赞言:"善哉!善哉!"
那个时候,普贤菩萨摩诃萨在如来前,说了此普贤广大愿王清净偈语之后,善财童子听了跳跃欢呼,一切菩萨都非常欢喜。如来赞叹:"很好!很好!"
经文:尔时,世尊与诸圣者菩萨摩诃萨,演说如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胜法门时,文殊师利菩萨…
《普贤行愿品讲记 三、偈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