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讲记 三、偈颂▪P2

  ..续本文上一页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万行,生生世世都不会忘失菩提心;初发心菩萨这一世发菩提心,下一世可能会忘记,但是慢慢地累积,他就不会忘记了。因为他精勤地修清净波罗蜜,就可渐渐地将烦恼障垢清除干净,不让它有一丝的剩余存在。已经灭除了"障"碍与烦恼"垢",所修的一切善法都能顺利地成就。

  菩萨此时已经能够坚固菩提心,对于迷惑的业境,以及魔的境界,在世间道中内心已经得到一部分解脱,好像莲花是出于污泥而生长于水中,可是它能出于污泥而不染,生于水中而不着于水。这也好像太阳与月亮,每天都从天空中经过,但都没有留下来。譬喻菩萨已经达到第二阶段的修行,如小

  乘人般的解脱,不执著世间,再不被种种魔境所迷惑,同时也能够记得菩提心,此时的菩萨已经懂得修解脱道了。

  悉除一切恶道苦,等与一切群生乐;

  如是经于刹尘劫,十方利益恒无尽。

  我常随顺诸众生,尽于未来一切劫,

  恒修普贤广大行,圆满无上大菩提。

  回向三:菩萨已出离恶道,经刹尘劫轮回度众生。

  菩萨行者再也不会在恶道中轮回生死,可以在善道中继续修行,对众生生起平等的心,给予一切众生快乐;如是经过无量无边的时间,到十方世界去利益一切众生。

  因为在之前菩萨已经修得清净,接下来再也不会堕落恶道了。他开始产生救度众生的能力,能够做种种利益众生的事业,恒修广大的普贤行愿。即是在这之前,他只不过开始发心,还不懂得修普贤行愿,后来他先坚固菩提心,除掉烦恼与业障,能够把握自己,不再堕落恶道,然后才在未来劫继续修普贤广大行愿,利益一切众生。由此可见修此法门者,不急于往生极乐世界。

  所有与我同行者,于一切处同集会,

  身口意业皆同等,一切行愿同修学。

  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

  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

  回向四:菩萨已能常与菩萨老师们同集会修学。

  菩萨行者修习广大普贤行愿到了一个时候,就会遇到很多菩萨--同修伙伴。即是当菩萨开始发心修菩萨道的时候,是很孤独、很寂寞、很可怜的,因为他发愿要跟世间的众生在一起,而众人却不知道他发了菩提心。现在他经常跟菩萨们在一起,彼此间的身口意业都是同等,没有参差不齐,大家都是同修普贤行愿,都同样发愿成佛,发愿度化众生。

  菩萨行者希望经常遇到好的老师,为他开示普贤广大的行

  愿;这就有如《华严经》里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到处去参访善知识,询问普贤菩萨的行愿。希望经常遇到修习普贤行愿的菩萨,常愿这些善知识能够与我同集会,而且他们看到我就生起欢喜心。这时的菩萨已经找到同伴,有能力跟其他发同样愿望的菩萨在一起修行了。

  愿常面见诸如来,及诸佛子众围绕;

  于彼皆兴广大供,尽未来劫无疲厌。

  愿持诸佛微妙法,光显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净普贤道,尽未来劫常修习。

  回向五:菩萨已能常生在有佛处,供佛闻法修习。

  菩萨行者修行完成了某个菩萨果位,具足了一定的功德力,更进一步能够出生在有佛的地方,经常遇到最好的老师--佛,以及诸佛子们围绕;菩萨就经常去供养佛,尽未来劫都不感到疲厌。

  菩萨行者更进一步发愿能够修持从佛所学到的微妙法,能够实践佛所教导的菩提道的行门,更进一步能够清净普贤行愿的道果,尽未来劫常修习。菩萨以修此行愿的功德皆回向。

  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

  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

  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

  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

  回向六:菩萨已能见到尘刹佛土。

  "有"是存在的意思。有众生的地方叫做有。"诸有"即指世间众生;广大的讲有二十五有;简单的讲是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有,叫做三有。

  菩萨行者在"一切有"众生活动的世间里,所修的福智永远没有穷尽,此时菩萨已经得到了定力、智慧、种种方法,同时也解脱自在,获得种种无尽的功德,具足种种神通了。现前就能够看到每粒微尘中有无量的佛刹,无量的佛刹中都有

  佛,一一佛处都有菩萨围绕,看到佛为会众开演菩提妙行。

  普尽十方诸刹海,一一毛端三世海,

  佛海及与国土海,我遍修行经劫海。

  一切如来语清净,一言具众音声海;

  随诸众生意乐音,一一流佛辩才海。

  三世一切诸如来,于彼无尽语言海,

  恒转理趣妙*轮;我深智力普能入。

  回向七:菩萨已能到十方佛刹修学。

  "海"形容甚深广大而不可穷尽的意思。此时,菩萨行者能够到诸佛世界,能够到十方的一切佛刹去,每一毛端中有三世的佛与佛土,我现在能够遍去这些地方修行了,而且不是短时期的,是无量无边的劫海。一切佛的语言清净,每个语言中,可以让众生听到不同的无量音声。这是说,我们在人间看到佛跟比丘单独说法,这是佛在人间应化给我们看到的境界;在大菩萨的眼中,所看到的并不是这个样子,菩萨现前所看到的,就是报身净土中的佛,以神通力发出无量的声音为不同的众生说法。也就是说,这位菩萨不但能够到一微尘中的无量的佛世界去参学,而且能够明白佛以一音声同时为不同世界的众生说法,不同的众生则随着自己的根性而了解的情形。佛经常都在阐明微妙的佛法道理,此时菩萨行者的智慧能够达到这种能力了。

  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

  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

  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狮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

  回向八:菩萨已能一念入三世佛境界。

  菩萨行者能够在一念中知道一切劫,在一念中能够进入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在一念中能够见到过去、现在、未来的佛,也能够经常进入佛的境界,而且很清楚这就是如幻如

  化的解脱自在,以及如幻如化解脱的威力,此时菩萨行者即进入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什么叫做不可思议解脱境界?就是在此境界里,时间、空间并不是我们现在的情况,叫做不可思议。此时菩萨行者只要动一个心念,都能够完成了,这叫做解脱的威力。这些都是心的如幻变化。

  于一毛端极微中,出现三世庄严刹,

  十方尘刹诸毛端,我皆深入而严净。

  所有未来照世灯,成道转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诣而亲近。

  回向九:菩萨已能一毛端显现佛的一切事业。

  菩萨行者能够在一毛端的极微中,显现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所有无量清净庄严的佛土,去那边亲近诸佛,同时深入其间而完成佛土的清净。

  "照世灯"即是指佛。佛出现于世间,为世间带来了无限光明,照耀着黑暗的世间,好像一盏明亮的灯,所以称佛为照世灯。

  "群有"即是众生。

  所有未来的佛,都要经过成道、转*轮来度化众生,当佛把本身应该做的利生大事完成后,就要示现涅槃。在这各个阶段中,菩萨行者都去亲近,这是因为他具有神通力,能够入十方的净土,能够知道哪里有佛成道,哪里有佛说法,哪里有佛示现涅槃;他不但去亲近,同时还能够在其中现出庄严的净土。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门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净庄严胜福力,无着无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积集菩提力,

  清净一切善业力,摧灭一切烦恼力,

  降伏一切诸魔力,圆满普贤诸行力。

  回向十:菩萨开始成就佛的十力,降伏一切魔。

  菩萨行者普修普贤十大行愿,以更进一步扩大其种种的力量,现在具足了普贤菩萨所有的种种力量了。前面我说过佛有十力,这里一共有十二力:

  "速疾周遍神通力",有些人的神通有限,比方说,有些人只能变化一个东西,有些人则能够变化多个;有些人只能在这里变,有些人则这里、那里都能变。"速疾"是非常快的意思。

  "周遍",任何地方都能达到的意思。即是菩萨具有非常快,任何地方都能达到的神通力量。

  "普门遍入大乘力",修大乘佛法的菩萨,能够具有如观世音菩萨那样的普门示现能力,即哪里的众生有因缘,菩萨就示现适合众生的形像来度化,这就是普门示现的力量。

  "智行普修功德力",菩萨具有智慧,修得种种无量无边功德的力量。

  "威神普覆大慈力",菩萨有了这些功德,就有威神力,能够产生大慈大悲的力量。

  "遍净庄严胜福力",菩萨不管去到哪里,都是清净庄严的,即其具有殊胜福报的力量。

  "无着无依智慧力",菩萨此时没有执著,不用依靠佛,也不用依靠佛法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本身就具有智慧力了。刚开始修学佛法的人,有很多执著:依靠佛是执著,祈求佛慈悲加被是执著,要求佛法也是执著。

  "定慧方便威神力",菩萨具有定力和智慧,就产生种种方便的威神力。"方便"就是种种善巧度化众生的神通。

  "普能积集菩提力",菩萨具有修集菩提--成佛果的道业的力量。

  "清净一切善业力",菩萨具有清净一切善业的力量。

  "摧灭一切烦恼力",菩萨具有降伏一切烦恼的力量。

  "降伏一切诸魔力",菩萨具有降伏一切魔的力量。

  "圆满普贤諸行力",菩萨已经圆满普贤菩萨的种种行愿的力量。

  当菩萨行者具有这些能力的时候,已经降伏一切魔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境界已经超出魔的境界。因此,大乘佛法说,菩萨成佛以前,魔对他没有影响。虽然菩萨成佛的时候没有

  所谓降魔,但是菩萨在人间成佛的时候,还是示现降魔。佛不但在人间以应化身示现成佛,还在色界的最高天以报身示现成佛,而欲界的魔王是没办法干扰色界的众生的。即是佛在色界最高天成佛没有降魔这…

《普贤行愿品讲记 三、偈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