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講記 叁、偈頌▪P2

  ..續本文上一頁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萬行,生生世世都不會忘失菩提心;初發心菩薩這一世發菩提心,下一世可能會忘記,但是慢慢地累積,他就不會忘記了。因爲他精勤地修清淨波羅蜜,就可漸漸地將煩惱障垢清除幹淨,不讓它有一絲的剩余存在。已經滅除了"障"礙與煩惱"垢",所修的一切善法都能順利地成就。

  菩薩此時已經能夠堅固菩提心,對于迷惑的業境,以及魔的境界,在世間道中內心已經得到一部分解脫,好像蓮花是出于汙泥而生長于水中,可是它能出于汙泥而不染,生于水中而不著于水。這也好像太陽與月亮,每天都從天空中經過,但都沒有留下來。譬喻菩薩已經達到第二階段的修行,如小

  乘人般的解脫,不執著世間,再不被種種魔境所迷惑,同時也能夠記得菩提心,此時的菩薩已經懂得修解脫道了。

  悉除一切惡道苦,等與一切群生樂;

  如是經于刹塵劫,十方利益恒無盡。

  我常隨順諸衆生,盡于未來一切劫,

  恒修普賢廣大行,圓滿無上大菩提。

  回向叁:菩薩已出離惡道,經刹塵劫輪回度衆生。

  菩薩行者再也不會在惡道中輪回生死,可以在善道中繼續修行,對衆生生起平等的心,給予一切衆生快樂;如是經過無量無邊的時間,到十方世界去利益一切衆生。

  因爲在之前菩薩已經修得清淨,接下來再也不會墮落惡道了。他開始産生救度衆生的能力,能夠做種種利益衆生的事業,恒修廣大的普賢行願。即是在這之前,他只不過開始發心,還不懂得修普賢行願,後來他先堅固菩提心,除掉煩惱與業障,能夠把握自己,不再墮落惡道,然後才在未來劫繼續修普賢廣大行願,利益一切衆生。由此可見修此法門者,不急于往生極樂世界。

  所有與我同行者,于一切處同集會,

  身口意業皆同等,一切行願同修學。

  所有益我善知識,爲我顯示普賢行;

  常願與我同集會,于我常生歡喜心。

  回向四:菩薩已能常與菩薩老師們同集會修學。

  菩薩行者修習廣大普賢行願到了一個時候,就會遇到很多菩薩--同修夥伴。即是當菩薩開始發心修菩薩道的時候,是很孤獨、很寂寞、很可憐的,因爲他發願要跟世間的衆生在一起,而衆人卻不知道他發了菩提心。現在他經常跟菩薩們在一起,彼此間的身口意業都是同等,沒有參差不齊,大家都是同修普賢行願,都同樣發願成佛,發願度化衆生。

  菩薩行者希望經常遇到好的老師,爲他開示普賢廣大的行

  願;這就有如《華嚴經》裏的善財童子五十叁參,到處去參訪善知識,詢問普賢菩薩的行願。希望經常遇到修習普賢行願的菩薩,常願這些善知識能夠與我同集會,而且他們看到我就生起歡喜心。這時的菩薩已經找到同伴,有能力跟其他發同樣願望的菩薩在一起修行了。

  願常面見諸如來,及諸佛子衆圍繞;

  于彼皆興廣大供,盡未來劫無疲厭。

  願持諸佛微妙法,光顯一切菩提行,

  究竟清淨普賢道,盡未來劫常修習。

  回向五:菩薩已能常生在有佛處,供佛聞法修習。

  菩薩行者修行完成了某個菩薩果位,具足了一定的功德力,更進一步能夠出生在有佛的地方,經常遇到最好的老師--佛,以及諸佛子們圍繞;菩薩就經常去供養佛,盡未來劫都不感到疲厭。

  菩薩行者更進一步發願能夠修持從佛所學到的微妙法,能夠實踐佛所教導的菩提道的行門,更進一步能夠清淨普賢行願的道果,盡未來劫常修習。菩薩以修此行願的功德皆回向。

  我于一切諸有中,所修福智恒無盡,

  定慧方便及解脫,獲諸無盡功德藏。

  一塵中有塵數刹,一一刹有難思佛,

  一一佛處衆會中,我見恒演菩提行。

  回向六:菩薩已能見到塵刹佛土。

  "有"是存在的意思。有衆生的地方叫做有。"諸有"即指世間衆生;廣大的講有二十五有;簡單的講是叁界--欲界、色界、無色界的有,叫做叁有。

  菩薩行者在"一切有"衆生活動的世間裏,所修的福智永遠沒有窮盡,此時菩薩已經得到了定力、智慧、種種方法,同時也解脫自在,獲得種種無盡的功德,具足種種神通了。現前就能夠看到每粒微塵中有無量的佛刹,無量的佛刹中都有

  佛,一一佛處都有菩薩圍繞,看到佛爲會衆開演菩提妙行。

  普盡十方諸刹海,一一毛端叁世海,

  佛海及與國土海,我遍修行經劫海。

  一切如來語清淨,一言具衆音聲海;

  隨諸衆生意樂音,一一流佛辯才海。

  叁世一切諸如來,于彼無盡語言海,

  恒轉理趣妙*輪;我深智力普能入。

  回向七:菩薩已能到十方佛刹修學。

  "海"形容甚深廣大而不可窮盡的意思。此時,菩薩行者能夠到諸佛世界,能夠到十方的一切佛刹去,每一毛端中有叁世的佛與佛土,我現在能夠遍去這些地方修行了,而且不是短時期的,是無量無邊的劫海。一切佛的語言清淨,每個語言中,可以讓衆生聽到不同的無量音聲。這是說,我們在人間看到佛跟比丘單獨說法,這是佛在人間應化給我們看到的境界;在大菩薩的眼中,所看到的並不是這個樣子,菩薩現前所看到的,就是報身淨土中的佛,以神通力發出無量的聲音爲不同的衆生說法。也就是說,這位菩薩不但能夠到一微塵中的無量的佛世界去參學,而且能夠明白佛以一音聲同時爲不同世界的衆生說法,不同的衆生則隨著自己的根性而了解的情形。佛經常都在闡明微妙的佛法道理,此時菩薩行者的智慧能夠達到這種能力了。

  我能深入于未來,盡一切劫爲一念,

  叁世所有一切劫,爲一念際我皆入。

  我于一念見叁世,所有一切人獅子,

  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脫及威力。

  回向八:菩薩已能一念入叁世佛境界。

  菩薩行者能夠在一念中知道一切劫,在一念中能夠進入過去、現在、未來叁世,在一念中能夠見到過去、現在、未來的佛,也能夠經常進入佛的境界,而且很清楚這就是如幻如

  化的解脫自在,以及如幻如化解脫的威力,此時菩薩行者即進入不可思議的解脫境界。什麼叫做不可思議解脫境界?就是在此境界裏,時間、空間並不是我們現在的情況,叫做不可思議。此時菩薩行者只要動一個心念,都能夠完成了,這叫做解脫的威力。這些都是心的如幻變化。

  于一毛端極微中,出現叁世莊嚴刹,

  十方塵刹諸毛端,我皆深入而嚴淨。

  所有未來照世燈,成道轉法悟群有,

  究竟佛事示涅槃,我皆往詣而親近。

  回向九:菩薩已能一毛端顯現佛的一切事業。

  菩薩行者能夠在一毛端的極微中,顯現過去、現在、未來叁世所有無量清淨莊嚴的佛土,去那邊親近諸佛,同時深入其間而完成佛土的清淨。

  "照世燈"即是指佛。佛出現于世間,爲世間帶來了無限光明,照耀著黑暗的世間,好像一盞明亮的燈,所以稱佛爲照世燈。

  "群有"即是衆生。

  所有未來的佛,都要經過成道、轉*輪來度化衆生,當佛把本身應該做的利生大事完成後,就要示現涅槃。在這各個階段中,菩薩行者都去親近,這是因爲他具有神通力,能夠入十方的淨土,能夠知道哪裏有佛成道,哪裏有佛說法,哪裏有佛示現涅槃;他不但去親近,同時還能夠在其中現出莊嚴的淨土。

  速疾周遍神通力,普門遍入大乘力,

  智行普修功德力,威神普覆大慈力,

  遍淨莊嚴勝福力,無著無依智慧力,

  定慧方便威神力,普能積集菩提力,

  清淨一切善業力,摧滅一切煩惱力,

  降伏一切諸魔力,圓滿普賢諸行力。

  回向十:菩薩開始成就佛的十力,降伏一切魔。

  菩薩行者普修普賢十大行願,以更進一步擴大其種種的力量,現在具足了普賢菩薩所有的種種力量了。前面我說過佛有十力,這裏一共有十二力:

  "速疾周遍神通力",有些人的神通有限,比方說,有些人只能變化一個東西,有些人則能夠變化多個;有些人只能在這裏變,有些人則這裏、那裏都能變。"速疾"是非常快的意思。

  "周遍",任何地方都能達到的意思。即是菩薩具有非常快,任何地方都能達到的神通力量。

  "普門遍入大乘力",修大乘佛法的菩薩,能夠具有如觀世音菩薩那樣的普門示現能力,即哪裏的衆生有因緣,菩薩就示現適合衆生的形像來度化,這就是普門示現的力量。

  "智行普修功德力",菩薩具有智慧,修得種種無量無邊功德的力量。

  "威神普覆大慈力",菩薩有了這些功德,就有威神力,能夠産生大慈大悲的力量。

  "遍淨莊嚴勝福力",菩薩不管去到哪裏,都是清淨莊嚴的,即其具有殊勝福報的力量。

  "無著無依智慧力",菩薩此時沒有執著,不用依靠佛,也不用依靠佛法了。爲什麼呢?因爲他本身就具有智慧力了。剛開始修學佛法的人,有很多執著:依靠佛是執著,祈求佛慈悲加被是執著,要求佛法也是執著。

  "定慧方便威神力",菩薩具有定力和智慧,就産生種種方便的威神力。"方便"就是種種善巧度化衆生的神通。

  "普能積集菩提力",菩薩具有修集菩提--成佛果的道業的力量。

  "清淨一切善業力",菩薩具有清淨一切善業的力量。

  "摧滅一切煩惱力",菩薩具有降伏一切煩惱的力量。

  "降伏一切諸魔力",菩薩具有降伏一切魔的力量。

  "圓滿普賢諸行力",菩薩已經圓滿普賢菩薩的種種行願的力量。

  當菩薩行者具有這些能力的時候,已經降伏一切魔了。爲什麼呢?因爲他的境界已經超出魔的境界。因此,大乘佛法說,菩薩成佛以前,魔對他沒有影響。雖然菩薩成佛的時候沒有

  所謂降魔,但是菩薩在人間成佛的時候,還是示現降魔。佛不但在人間以應化身示現成佛,還在色界的最高天以報身示現成佛,而欲界的魔王是沒辦法幹擾色界的衆生的。即是佛在色界最高天成佛沒有降魔這…

《普賢行願品講記 叁、偈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