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唯识与中观▪P22

  ..续本文上一页!意根在哪里?意根在哪里?脑神经!那么我们这个脑神经是意根所在。过去人家认为(是)心脏,不过心脏是发动器。脑神经(是意根),所以意一动啊,它脑神经发动,前面五根跟着都动,前面五识跟着五根都来帮忙。他六个兄弟是一帮,在西门汀啊专门捣乱的,这六个兄弟一霸,眼、耳、鼻、舌、身。“根随”,好的时候啊,所以大家要学佛了,这个信念来了,“哎呀,我要信佛、我要做好人!”对自己有信心,这个“信”是好东西。但是当信念一起,六根一齐起作用,“根随信等总相连”,所以第六意识(是)最厉害的东西,我们下地狱上天道、成佛成凡夫都是它。“动身”,身体的作用。乃至每一个细胞的发生作用,“动身”;“发语”,讲话。你说有些人这个嘴巴坏,所以常常发现有一些人“佛口”,佛的嘴巴满口佛话。“蛇心”,古人说的啊,“佛口蛇心”,佛口、蛇的心理毒蛇的心理——两面刀,这个嘴巴造口业。但是你不能推诿给嘴巴,“哎呀,我这个嘴巴不对,我心里没有这回事啊!”我也常常说,有许多人讲:“哎,某人心很好啦,就是嘴巴坏。”空话!嘴巴讲话哪里来?意念动的,就是心动啊,心就是坏。好就是好,这个好人,满口善言,都是好话。所以“动身发语”,你要知道,就是这个“意”最厉害,统统是它造的,“贪嗔痴慢”都是它。

  说这个人“我脾气坏了、我心好的。”哪有这个理?你不要下地狱都原谅你。脾气是什么?就是意动啊!不是偏袒脾气,脾气还有另外一个东西呀?脾气不是什么识呀?有个“脾识”吧?都是这个意!“动身发语独为最”唯有它最厉害了。意业造满了等于拉弓射箭了一样,恶贯满盈的时候,“引满能招业力牵”。它的现行、现在的行为、意念这个思想,构成了现在的行为。现在行为累积多了,变成习惯,这个习惯就是业力的因子变成未来的种子。过去生的那个意识的习惯变成习气,习气就是业力,变成这一生的个性,就是过去生业力意识的种子、种子生现在的现行——现在的行为;现在这一生的行为,变成未来的种子。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天上天下、惟我独尊,都是它搞的事。所以《瑜伽师地论》意识地卷数占了二十几卷,最多,都是讲这个东西。但是变圣人、变凡夫都是意识的作用。

   这个意识的心态呀,最可怕了。所以“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引”就像拉弓一样,要拉满,所以中国文学里头讲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日子未到”,那个力量没有拉满哪;拉满了以后,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你自己就发出去了,拉不住了,都是这个意业。

   所以我们搞了半天修行,你修禅、修个一念空、清净,是转意业把它转清净。念佛的人把佛念成意业,把它念成习惯,变成那个正念,如此而已。学密宗人搞了半天,也就是练习那个意业,拼命向好的路上转;但是意业贪着太多啊,那密宗就给你许多花样给你贪嘛,你爱想得很美丽给你想得很美丽,你爱十八只手,给你四十只手好不好?而且说“哎哟,每个手心里更有一个眼睛……”更厉害!你爱什么给你什么。哈,那个诱导法之高明!佛法教育法、诱导法非常高明。统统在转你这个意业。我们今天先到这里。

   说明这个意识证道,所谓圣位。我们普通所谓感觉到心境的清净,念头的空了,或者打坐的人做到自己无念、空,这是非常难得的啊。真做到完全空灵、无念,这是意识、第六意识这个分别心完全如如不动,清净了,这个(是)很难得的事。但是虽然说难得啊,没有什么了不起。这个意识心很容易空掉。例如一般修禅的,一般人用工夫的,把这个意识心,做到“三际托空”。这个“三际托空”这个观念,就是说把心理的状况,前面这个思想过去了,后面思想没有来,“三际托空”,这个中间当下这一念好像空了,就是清净了,这个在学禅的人非常有名,叫做“三际托空”,也叫做“三心空性”。就是说,前面这个念头、后面这个念头、中间这个念头——假定的啊,我们人为地把它分开。我们的思想连起很密切,分不开这三段。但是一个修定用功久了的人,可以把这个心理状况把他切开了分成三段。前念,譬如念佛的人,“南无阿弥陀佛”,这就算前念过去了;下一句还没有念,就是后面一句没有念,南无阿弥陀佛的这个“南”字还没有起来,那么中间,(假定这个中间,)中间没有念,就停住了。在净土宗念佛的人,比如说,有时候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念得很久很多、一心不乱专一了。突然,往往有些人,自己不知道,这个佛号念不上来,没有,连“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南”字都不会起来了,就愣住了一样;可是自己并没有昏迷,也很清醒;可是想提“南无阿弥陀佛”这个念头,提不起来。往往很多念佛的人到这个情况,就着慌了,自己反是惊慌了,觉得糟糕了。实际上也有很多人把修持上这些情况来问,我们经常讲一句话,就是说你好叶公之龙。就是春秋战国时候一个故事,“叶公”,“叶”是一个春秋战国时一个小国家的名字,湖南、山东这一带一个县,叶县,过去是个国,那么这个国家的诸侯、小诸侯,在旧代制度的阶级封为“公”——叶公,素来好龙、喜欢龙,房子柱头地上到处画的都是龙,因为他的爱好龙,感动了真的龙来了,这个龙真来了,把他吓死了;平常喜欢龙,画的到处都是龙,结果把真龙感动来了,反而把他吓死了。

   所以我们经常说,一般人念佛修佛想求到空,真正空的那个境界现前呢?他又吓住了,甚至吓疯了。所以《金刚经》你要注意,《金刚经》上佛再三提到,如果有人见到这个空,而不恐怖者,不吓住;空的境界来了,并不受吓住了,不起怖畏心,不怕了,他说“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不是在一个少数佛前面种了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才有这个气魄,才有这个智慧的认识。不然呢,天天求空,一达到空的境界,个个害怕。

   其实这种,我们避开了空与不空这个问题不谈,我们普通人心理状况,偶然碰到好像思维、思想、意识突然切断了,人好像用我们普通的话叫愣住了,那个意识切断,佛经有一句形容的话:“截断众流”。好像一股流水,长流水,我们打一个堤防把它切断了,两边这个堤防一隔开,中间一段流水就没有了,空掉了。所以“截断众流”。可是普通人也有这么个状况、心理的状况,偶然一断,前后念断了、切断了。这个时候——要注意的啊,在心理状况——如果说身心绝对的健康而达到这个境界,那是好事情。但是有时候我们普通人心理状况忽然到达这个情况,那是什么道理呢?那在唯识学上叫做“闷绝位”。闷绝,譬如说一个人,不是晕过去了,不是死过去了,(而是)闷住了。我们闷绝的这一个心理状况同睡眠的心理状况是一组的,是一个范围。闷绝位同睡眠这个位子是根本上“无明”的境界,不是好事。所以我们有时候,作功夫的人,经常在这个闷绝位上,以为自己是“空位”,念头空了。这个样子的下去,现生脑子越来越笨,可以现生、这一生变成白痴。至于这种修法他生来世的业果,那绝对是变成猪啊、变牛啊,不用脑筋的(动物)。

  所以我们千万不要把闷绝位的“闷绝”的这个境界当成了三际托空,这非常重要!

  再其次[断录]

  ……以后,应该知道我们这个思想、第六意识容易空掉的、容易切断的。这个要特别注意啊。实际上是你很容易切断。所以有许多人,尤其学密法的、学密宗的或者学禅宗的人,偶然——你不是大家听到我经常讲的一句话:“唉,你这个家伙,瞎猫撞到死老鼠。”那也就是这种境界,偶然来一个空灵:“哦!这个就是。”那是诱导你,这是意境上偶然一段的空灵,等于说“三际托空”。意识的三际托空并不难,很容易。

  很多人学禅,到了这个境界,这个念头空了,慢慢影响身体,也是一堵墙一样,就是像达摩祖师所讲的:“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你要注意,学禅的人,达摩祖师的这四句话:“外息诸缘”,一切外缘空,没有了。“内心无喘”,怎么弄个喘气这个喘呢?这个心理的心波啊,心波浪不跳动了,同时呼吸好像停止了,“内心无喘”。这个时候心啊如墙壁,心怎么如墙壁?身体嘛,梗起来了,寂然不动的样子。心怎么如墙壁?内外隔绝了。外境界任何都不动心,打不进来。达摩祖师说,到这个境界,“可以入道”,他并没有说这个就是道。所以一般人看禅宗祖师的语录,(要)特别注意!达摩祖师说,你如果修持到这个境界,可以入道了,可以入门了,慢慢地可以入门了。并不是说这样就是对噢!那么我们现在引用达摩祖师这个话,这个时候心如墙壁、三际托空,普通人容易做到的,修持很容易做到。我们注意啊,一般乃至于古人,《指月录》上、《五灯会元》、《传灯录》里都记载,很多禅师到达这里以为自己大彻大悟了——都没有到家的,这只是意识的空。

   比如说,我们现在一般讲禅学的,到了这个境界,“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因为对境心不动了。换句话说,见人不是人。“见人不是人”是什么?看到别人在前面一站,也晓得你是人啊,也晓得你是张先生、李小姐、王大娘,都知道啊。不过看起来你这个人啊就像个电影上的影子一样,看这个世界都是梦中一样。这个第六意识的空灵到这个程度,可以是这样。所谓这种情况是第六意识的境相。

   不过话说回来诸位,像我现在的讲法,把这些境界,一般认为很了不起的都批评了,一个钱都不值,不要傲慢哦!诸位能够修持到这一步,已经很值得恭喜了,第六意识能够经常空掉哦。所以修密宗的大手印的人,到达了这一步经常空掉,那的确你后面的路好走了。达摩祖师也讲过啊:“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就容易了。

   可是我们现在大家,念佛的也好、修净土的也好、修密宗、修禅的,最困难的是这一点切不断,不…

《唯识与中观》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诗词辑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